“雙減”政策的提出和實施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作業作為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全面發展。因此,如何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提高作業的質量和效率,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作業量較大,形式單一,內容重復,這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缺乏層次性和多樣性,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導致一些學生感到學習困難,而一些學生則感到學習內容過于簡單。最后,脫離生活實際,缺乏應用性和趣味性,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觀念的偏差、教育評價的不完善、教師對作業設計的研究不足以及學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機會。針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和問題,可以采取以下設計策略改善這樣的現狀。
一、精選精練,提高作業效率
作業量應適中,避免“題海戰術”。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選精練作業內容,合理安排作業的難度和數量,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壓力和負擔。同時,要注重作業的典型性和針對性,使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學習目的。例如在設計三年級上冊“時、分、秒”的作業時,可以選取一個主題,如“我的一天”,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記錄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這樣既能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又不會讓學生感到作業過于繁重。
二、注重層次,滿足不同需求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和興趣愛好都有所不同,因此作業設計應具有層次性。可以設計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作業。對于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提供額外的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增強學習信心。同時注重作業的個性化和差異化,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針對四年級下冊“三角形”這一內容,可以設計基礎題、提高題和拓展題三個層次的作業。基礎題為判斷三角形的類型和特點,提高題為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拓展題為設計一個三角形結構的物品或建筑圖。這樣既滿足了基本學習需求,又能夠讓有能力的學生得到拓展和提高。
三、形式多樣,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動手操作的題目并運用游戲化、項目式等方式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適當引入開放性問題,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如設計一些探究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方式,自主尋找答案。又如,在學習了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后,可以設計一個“我的校園我規劃”的項目式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計算校園內各建筑物的面積,并規劃校園內公共設施的位置。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并培養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業,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學習目的。
四、聯系生活,培養應用能力
將生活元素融入作業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所學的知識是有價值的。可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問題,如購物中的折扣計算、家庭水電費統計等,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設計生活化的題目,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學習了六年級上冊“百分數”這一內容后,可以設計一個“購物優惠計算”的題目,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優惠條件計算自己購買物品時能夠獲得的優惠金額,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這樣的題目,學生可以了解到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其應用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五、合作探究,培養團隊精神
設計需要合作探究的題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通過合作探究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和提升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了五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這一內容后,可以設計一個“設計旋轉木馬”的項目式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討論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旋轉木馬的設計中,并制作出自己的旋轉木馬。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讓他們在制作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社會適應奠定基礎。
六、評價反饋,體會學習樂趣
作業設計還應包括有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教師應及時批改作業,并給予針對性的評價和建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對于小學生,也可以讓他獲得認同感,體驗到學有所獲帶來的滿足感和自豪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的信心。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應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層次性和個性化、知識鞏固與拓展提升、評價與反饋機制以及技能培養與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本文系重慶市2022 年度教師教育專項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課題號:K22ZS120746)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市璧山區劍山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