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起點,定格在2015 年的那個春天,那是一個關于夢想播種、自然擁抱與童心綻放的季節。當第一顆向日葵的種子被溫柔地植入童心園的沃土之中,對未來的一份期許被深深埋下,一場關于自然與童心和諧共舞的教育探索亦悄然啟程。
那時的我們,心中懷揣著最質樸而又純粹的愿望——將這片校園打造成孩子們心靈的綠洲,讓自然成為他們成長路上最親密無間的伙伴。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只要給予足夠的陽光、雨露和關愛,就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向日葵,這種始終面向陽光、積極向上的植物,仿佛大自然特意挑選的使者,它帶著溫暖與希望,悄悄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在春風的輕撫下,那些深埋土中的種子逐漸蘇醒,破土而出,嫩綠的芽尖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如同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好奇與渴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向日葵在孩子們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它們的葉片日益茂盛,花盤也日益飽滿。每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它們便紛紛揚起笑臉,向著光明與希望進發。這一幕幕溫馨的畫面,不僅美化了校園,更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熱愛自然、向往光明的種子。
轉眼間,第一個畢業季悄然而至。那時的向日葵正值長勢最旺的時節,金黃色的花海與孩子們純真的笑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動人心弦的畫面。在畢業典禮上,我們與即將離別的孩子圍坐在向日葵叢中,進行了一場心與心的對話。我們告訴他們,要像向日葵一樣,無論遇到多少風雨和挑戰,都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與光明。
那一刻,空氣中彌漫著離別的不舍與對未來的期許。但更多的,是那份因自然與童心共鳴而生的美好與感動。我們深知,這段關于自然與童心共舞的教育探索雖然告一段落,但它留給孩子們的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追求。
于是,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回憶與信念繼續前行,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播種希望、呵護童心、探索自然與教育的無限可能。因為我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夢、有自然,教育的旅程就永遠不會結束。
那時的我們,懷揣著最質樸的愿望——讓校園成為孩子們心靈的綠洲,讓自然成為他們最親密的伙伴。向日葵,這向陽而生的植物,仿佛是大自然賦予的使者,引領著孩子們走向光明與希望。
春播童心向日傾,自然共舞夢初成。
綠洲愿筑心靈地,伙伴相依自然情。
葵海金黃映笑靨,風拂翠葉露珠盈。
前程寄語如葵志,教育征途愛永行。
歲月流轉,轉眼間,童心青禾已悄然成長,項目式學習的理念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滲透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但在這片變革的浪潮中,總有一些不變的溫暖與堅持,如同物業陳大哥那默默耕耘的身影,成為項目式課程最堅實的后盾。他或許不懂那些高深的教育理論,卻用一雙勤勞的手,一顆熱愛的心,將向日葵項目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每一株向日葵都能在陽光下燦爛綻放。
在那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中,天空仿佛裂開了口子,無盡的雨幕傾瀉而下,將這片寧靜的土地籠罩在一片混沌之中。這是一場對自然、對生命、對教育的嚴峻考驗。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刻,我們見證了生命最堅韌不拔的力量,以及教育最本真的模樣。
暴雨如注,狂風肆虐,向日葵們在風雨中用盡力氣搖晃著單薄的身軀,只為了緊緊抓住腳下的泥土,卻終究敵不過自然的威力,紛紛倒下。那一刻,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只剩下灰蒙蒙的一片。然而,在這絕望之中,卻有一束光芒悄然升起——那是陳大哥和他的妻子,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決然地沖進了雨中。
雨水打濕了他們的衣衫,泥濘沾滿了他們的雙腳,但他們沒有絲毫猶豫。他們彎下腰,用雙手輕輕地扶起每一株倒下的向日葵,仿佛是在扶起一個個受傷的孩子。那份質樸而堅定的力量,在那一刻顯得尤為耀眼,讓人動容。
風雨過后,天空漸漸放晴,陽光再次灑滿了這片土地。那些曾經倒下的向日葵,在陳大哥和他妻子的努力下,重新站了起來,向著陽光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笑容。它們仿佛在告訴我們: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只要心中有光,就能重新站起來,迎接新的生活。
那一刻,我深深地被觸動了。我仿佛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呵護。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孩子都可能會遇到風雨和挫折,就像那些倒下的向日葵一樣。但只要我們身邊有像陳大哥和他妻子這樣的“老師”,他們愿意伸出援手,及時扶他們一把,他們就能重新站起來,繼續前行。
好的教育,就像暴風雨后那雙溫暖的手,它不求回報,只愿孩子們能茁壯成長。它教會孩子們如何面對困難與挑戰,如何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機遇與成長。在這樣的教育中,他們學會了堅韌與勇敢,學會了感恩與回饋。
讓我們銘記那場暴雨中的向日葵,以及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師們。是他們讓我們相信:無論未來道路如何坎坷,只要我們心懷希望與夢想,就能像向日葵一樣永遠向著光明生長。
出差回到重慶,我迫不及待地奔向童心園,只為親眼見證那份生命的奇跡。晨曦中,陳大哥正細心地為向日葵澆水,他的身影與這片綠意盎然的景象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教育如同農業,需要慢下來,用心去耕耘,去聆聽大地的聲音,去感受生命的律動。
在童心教育田,我們超越了世俗的角色與界限,共同追尋著生命的美學。那是一種超越功利、回歸本真的美,是孩子們在自然中自由奔跑的歡笑,是老師們用心呵護每一個夢想的溫柔,是物業陳大哥這樣的普通人用雙手創造出的生命奇跡。
讓我們繼續在這條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教育之路上前行,不忘教育初心,砥礪前行。讓自然成為最好的教材,讓童心成為最寶貴的財富,共同書寫一段段關于成長、關于夢想、關于愛的教育敘事散文。
在自然的懷抱中,教育敘事緩緩鋪展,如同一條蜿蜒的溪流,穿越歲月的長廊,滋養著每一寸渴望成長的土地。在這片被歲月溫柔以待的天地間,自然童心園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生命美學的實踐場,它們以獨特的方式,講述著關于自然、成長與教育的動人故事。
晨曦初破,天邊泛起溫柔的藍紫色,童心園里已是一片生機勃勃。陳大哥的身影,在第一縷陽光中顯得格外堅定,他手中的水管輕輕灑落,每一滴水都承載著對生命的敬畏與期待。向日葵們仿佛也感受到了這份溫暖,它們挺直腰桿,向著光明生長,與陳大哥的汗水一同見證著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奇跡。
在這片土地上,世俗的角色與界限悄然消融。老師們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與伙伴;陳大哥和他的妻子,用勤勞的雙手,不僅照料著向日葵,也呵護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讓生命美學在這里綻放光芒。
生命美學,在這里早已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生動具體地呈現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教育情景,體現在每一個日常細節之中。那是孩子們在向日葵田間自由奔跑的歡笑;是陳大哥彎腰除草時專注的眼神;是老師們耐心解答學生疑惑時的溫柔……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卻蘊含著無限的力量與美好,讓人心生向往。生命美學從抽象轉化為教育生活,并逐漸彌散為校園中獨特的文化氤氳,滋養著這里的每一個人。
晨曦微露已耕耘,
夜幕低垂夢亦香。
世俗角色何足論,
生命美學漾光芒。
在這里,每一個生命都被尊重與呵護,每一分努力都將收獲成長與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愿我們都能像自然童心一樣,堅守那份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用心去感受自然的韻律與生命的節奏。讓我們共同書寫一段段關于成長、關于夢想、關于愛的教育敘事,讓生命美學在時間的長河中永遠閃耀出迷人的光芒。
作者系重慶市兩江新區童心小學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