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向生而行”: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根性認知

2025-01-28 00:00:00何文棟王喜娟
現代教育科學 2025年1期

[摘" 要]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規約各制度主體思與行的規則體系,是為了規范教學秩序和促進學生發展而確立的一種“軟法”規范。然而,在大學場域中,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及其實施中卻存在著“剛性”有余而“人性”不足的現象,這似乎背離了大學的初心與使命。從人學視角出發可見,人本性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根本屬性。從屬人、育人、為人三維向度來看,屬人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本源,即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因學生而誕生、因學生而發展,是協調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的制度中介;育人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根基,即大學以教學管理制度文本及實施為中介對學生主體進行規約、激勵以及價值引導;為人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歸宿,即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為了學生而存在,是為了規范教學秩序和促進學生發展而存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當代闡釋,即貫徹以生為本的制度理念,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秉承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取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衡量尺度。

[關鍵詞]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屬人性;育人性;為人性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5)01-0008-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5.01.002

[收稿日期]2024-08-05

[基金項目]2022年“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育計劃”廣西中青年教師骨干計劃課題“新形勢下中國—東盟教育合作機制深化研究”(項目編號:301640510)。

[作者簡介]何文棟(1990-),女,河北唐山人,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民族教育。王喜娟(1981-),女,遼寧東港人,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比較教育。

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作為一種規訓人、發展人的制度中介,在大學教學管理活動以及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換言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作為一種規范體系,其本色該是作為一種“軟法”規范而非“硬法”規范而存在。但是,在技術理性、規范理性的價值導向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更多的是被視為一種“硬法”規范,過度強調制度的合法合規性而忽視制度的人本屬性。這導致學生本應該作為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主體和目的而存在,最終卻淪為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客體和手段,偏離了大學的核心使命與根本任務。人學是一種從整體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質、人的活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生價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則的學問[1]。因此,從人學視角出發,正確認識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人本屬性,科學把握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要義,探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人本承諾,既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又具有現實性、可行性。這對于提升大學人才培養質量、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以及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至關重要。

一、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合法性與人本性的失衡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2]。可見,規范性、合法性是制度的特性。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作為制度的一種下位概念,自然分有制度的共同特質,即合法合規性。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治理體系的建設,大學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顯著增強,大學教學管理的合法合規性明顯提升,教學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能力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這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堂教學、專業與課程的選擇、學制與學習年限、學分與修業、考試與成績記載、休學、退學、復學等各項教學活動都是按照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規則有序完成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正視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個性,即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從學生而來、向學生而去,與學生同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依歸”,這就決定了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本屬性。然而,在現實中,大學場域中卻存在著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剛性”有余而“人性”不足的現象,這帶來了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合法性與人本性失衡的問題。

(一)偏重規范屬性下制度規范與人本雙重屬性的失衡

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規范學生,形成教學秩序。為了維護某種秩序,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對學生由規范走向了規訓,過度強調以層級監視、規范化裁決和檢查考試的方式規訓學生,弱化了學生的主體性、平等性、差異性。第一,以層級監視的方式規訓學生。在大學組織內部,教學管理以自上及下的行政控制為主要特征[3]。管理者、教師以及學生之間本應該作為平等的主體而存在,但現實中各類主體之間卻形成了科層制的規訓結構,即“管理者—教師—學生”3種主體之間形成自上而下的層級監視關系。這種自上而下的層級監視,實質上就是上級管理者通過觀察、監視的方式來控制學生,“它使組織規章制度凌駕于人之上,學生、教師與上級之間缺乏情感交流”[4]。第二,以規范化裁決的方式規訓學生。規范化裁決即處罰那些“不符合準則、偏離準則”[5]的學生。通過標準化的規范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價值等進行標準化評價,對不符合標準的學生貼上特殊的身份標簽。譬如,補考生的補考成績會被記錄在學生檔案中。第三,以檢查考試的方式規訓學生。大學場域中考試依然是檢驗與評價學生的主要手段,在標準化考試的規訓下,學生為了順利通過考試不斷地刷題、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個性潛能的釋放。

(二)偏重秩序功能下制度秩序與個體功能的失衡

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秩序的重要依托,規定了制度主體的行為范圍。但是,過度強調維護某種確定性秩序,可能會壓制學生自由的發展,從而影響學生的創造力與活力。第一,嚴苛的制度規則限制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方式。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享有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但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選擇何種學習方式要受到制度條件的嚴格限制。譬如,大學的免聽、免考等制度主要面向特殊的學生群體,并不具有普惠性。第二,精確化的時間安排限制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時間。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在學習節奏和時間安排上是具有差異化、多元化的。但是為了維護統一的教學秩序,大學以教學管理制度為中介對學生的學習時間進行精確的切割和編排,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單位內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學生難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安排和發展節奏自由選擇學習時間。第三,院校壁壘與學科壁壘限制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空間。學生的學習空間應該是開放的,但是校際壁壘、院系壁壘致使學生難以實現跨學校、跨學科學習。第四,選課人數范圍限制學生自由選擇教師。雖然大學賦予了學生選擇教師的權利,但這并非意味著學生就能自由選擇教師。大學在選課人數上設置了范圍,當選課人數低于最低開課人數時,教師就無法開課,學生就不能選擇教師所開設的課程;當選課人數高于最高人數限制時,部分學生就會因人數限制而無法選擇某位教師所開設的課程。

(三)偏重社會發展下制度社會與個體兩大價值取向的失衡

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兩種價值取向,兩種價值取向是一個看似對立實則相互統一的有機整體,共同服務于學生的完整發展。然而,在社會本位的價值導向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場域呈現出偏重社會發展而輕視學生個體發展的傾向,從而導致學生社會發展與個體發展的失衡。第一,偏重“何以為生”而忽視“為何而生”。為了迎合市場需要,滿足學生對“何以為生”的社會發展需求,越來越多的大學在開設輔修專業或者新專業時緊跟社會熱點需要。這種過度強調社會發展需要的做法,實際上會忽視對學生進行“為何而生”的思考和引導,忽視對學生個體發展的關注,從而阻礙學生的個體發展。第二,偏重“如何做事”而忽視“如何做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事”,還要學會“如何做人”,使“做事”與“做人”相統一。但是通過大學開設課程所占的學分比例來看,旨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專業課程的學分比例遠遠高于通識課程,而且通識課程的發展空間還要受到公共必修課程的擠壓,導致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通識課程的學分比例較低,從而阻礙學生的完整發展。

綜上而言,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偏重規范屬性下制度規范與人本雙重屬性的失衡、偏重秩序功能下制度秩序與個體功能的失衡、偏重社會發展下制度社會與個體兩大價值取向的失衡,這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發展以及完整發展。這些因大學教學管理制度過度剛性而產生的不良后果,使我們再次審視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初衷與功能,讓我們走進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根本,在反思探索中深化對于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認知。

二、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三維審視

(一)屬人: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本源

屬人是指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不僅因學生而誕生和發展,更是調節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的制度中介。

1.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因學生而誕生。據歷史考究,最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學起源于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博洛尼亞大學,它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最早最徹底地建立以學生管理模式為主的大學。這種模式的大學由學生自主選擇管理者來管理大學的一切事務,大學生管理者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學管理規則對大學教師以及教學管理活動進行嚴格管理。例如:在教師的選擇上,一般是在開學前幾個月由學生管理者選擇;在上課時間上,如果教師在學校按照規定的上課時間遲到一分鐘或拖延一分鐘就會被罰款;在課程教學上,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課程難點,或在學期末和學生規定的日期內未講授課本中已有的要點,要被學生罰款;教師請假須得到學生同意;在教學會議上,教師沒有表決權,在校教職人員都必須遵守由學生會議制定的校規校法;教師每項有關大學的學術活動都必須經過學生管理者的允許;為了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必須在每學期開學初到所在地區的銀行中存入一筆錢,以備學生罰款之用;等等[6]。上述關于教師選擇、上課時間、課程教學、教師請假、教師懲罰、管理決策等方面的規定表明,學生在建構博洛尼亞大學的教學管理制度時發揮了主導作用,博洛尼亞大學中關于教學管理的規定本質上就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雛形”,是現代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源頭。這無不昭示著最早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因學生而誕生。

2.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因學生而發展。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不僅因學生而誕生,更因學生而發展。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發展是由國家政策驅動的。但從本質上來看,其發展的底層邏輯是不斷地滿足學生主體的發展需要。就像亞里士多德所言,“‘需要’本身就是各種迫切的發明的教師”[7]。可以說,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發展的內生動力。以轉專業制度的變革為例,1985年北京大學最早提出允許學生在完成1或2年的學業后,因發展其天賦、志趣等原因而轉專業。同期,武漢大學也批準學生因發展其興趣、專長等轉專業。這些改革實踐推動國家在宏觀層面將“尊重學生興趣愛好專長作為轉專業條件”予以“合法化”。1990年國家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就強調“學生確有專長轉系(專業)更能發揮其專長者”可以轉專業。這打破了轉專業只局限于某種疾病、生理缺陷或有某種特殊困難等學生群體,開啟了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新征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國內不少大學開始推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制度,但招生時已經確定專業的學生不再進行分流,已經進行過一次分流的學生也不再進行分流。可見,這種模式并不能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學其所愛。基于此,北京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開始推行“零門檻轉專業”制度,允許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多次選擇專業,確保學生學其所愛。可以說轉專業制度的演變之路就是一條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化的求索之路,其內含學生與時俱進的發展需要。

3.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協調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關系的制度中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潛含復雜的“人—人”關系。在這種關系中,管理者或教師不僅通過教學管理制度文本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精神溝通,還通過制度實施中的情感、情境、突發事件等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精神溝通,其中制度主體與制度文本是隱性的“人—人”關系。雖然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作為物而存在,但它承載著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素養的要求,體現著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價值期待,且直接與教師、學生發生聯系的制度內容是經過管理者所理解、闡釋的制度內容,很難不受到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由此,制度主體與制度文本的關系不是簡單的或純粹的人與物的關系,其后隱藏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制度主體與制度實施是顯性的“人—人”關系。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施是以制度規范為中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包括管理者與教師的交往關系、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關系、管理者與學生的交往關系以及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者之間的交往關系。各主體之間的交往依賴于制度的內容、程序,是以制度為中介的顯性交往。

(二)育人: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根基

育人是指大學以教學管理制度文本及其實施為中介對學生主體進行規約、激勵以及價值引導,從而達到教化人、培養人的目的。

1.以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為中介教育學生。各級各類大學通過規約性、激勵性的教學管理規則去引導、教育學生,從而達到培養人的目的。一方面,以制度文本為中介發揮預警防范功能。大學通過禁止性、指令性、引導性的制度規范,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為是必須做的、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行為是要受到懲罰的,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預期,遵守相關的制度規定,逐步將制度規范外在的威懾力量內化為他們的意識,最終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另一方面,以制度文本為中介發揮激勵導向功能。大學通過一系列激勵性、方向性的制度規范,能有效促進學生認同和參與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一做法與諾斯所說的“制度框架提供激勵”相契合[8]。

2.以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施為中介教育學生。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施是一種交往性實踐活動。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施中,管理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具有價值導向性,在交往實踐中發揮其育人功能。一方面,管理者、教師以制度實施為中介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在制度實施中,管理者和教師會采取某種方式把制度文本的精神、內容向學生進行傳遞、解讀,引導他們依據自身發展的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進行選擇,減少學生選擇的功利性、盲目性、隨機性等。另一方面,管理者、教師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制度實施中管理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他們的價值取向、個人品質、人格魅力、理想追求、敬業精神等都可能會對學生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制度實施中管理者、教師等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

3.學生主體的自我教育。大學教學管理制度雖然對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具有制約作用,但是學生并不是“傀儡”,而是具有思想意識的能動主體,學生常常會以自己特有的認知圖式、思維方式對大學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分析、判斷、選擇,將自己認同的思想、精神、價值、意義吸收、內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改造、重構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說,無論是以制度文本為中介教育學生,還是以制度實施為中介教育學生,最終都要通過學生主體進入自我教育的過程來實現,只有學生主體進入到自我教育過程,最終才能達到形塑學生的效果。

(三)為人: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歸宿

為人是指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以學生為存在的合法性基礎,以規范學生和發展學生為目的。

1.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為了學生而存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為誰而存在內生于大學為誰而存在。從根本上來說,大學是為了學生而存在,學生是大學得以存在的合法性基礎。紐曼在《大學的理想》中曾提出“大學為學生而設”的論斷;肯尼迪認為“對學生負責,是大學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師的重要學術職責”[9];加塞特認為“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大學的建設都必須以學生為基礎”[10],“必須以普通學生為起點,把迫切需要學生掌握,并且一個正常的普通學生能夠掌握的教學內容作為一所大學的核心,把它看作大學的中心內容和基本組成部分”[11]。這些論斷皆在強調,大學因學生而存在,學生是大學得以存在的基礎和根本。在大學內部,不僅管理者、教師以及其他群體依賴于學生而存在,而且大學里的各種設施、資源等也依賴于學生而存在,離開了學生這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基于大學是為了學生而存在的根本認知,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作為大學培養學生、教育學生的制度中介,無疑也是為了學生而存在、為了學生而服務的。

2.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為了維護秩序和學生發展而存在。關于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目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第一條就明確指出,指定本規定是為規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行為,維護普通高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學生合法權益,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是維護教學秩序和促進學生發展,其中維護教學秩序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基本目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是一種規范主體行為的“游戲規則”,不僅為教師“教”、學生“學”的行為進行了規范,還對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行為進行了規范,為各主體的行為以及他們之間的交往提供一個相對有序的制度環境,規約制度主體可能出現的非理性行為,減少主體交往中可能出現的無序現象。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對教學活動、主體行為的規約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展。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既規定了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程度,還規定了學生的發展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當代闡釋

關于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內涵解讀,本研究采用涂又光先生的“定位描述法”[12],基于此方法,從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方法論4個層面對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人本屬性的內涵進行定位描述。

(一)貫徹以生為本的制度理念

從本體論的層面來看,屬人性、育人性和為人性這三重屬性決定了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這也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根性承諾。大學要想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終極目標,就必須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制度理念深深地扎根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土壤里。第一,要樹立普惠性的制度理念。普惠性的制度理念強調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面向全體學生,無論學生在天資、興趣、愛好、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著怎樣的差別,大學教學管理制度都應該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而非通過規范化裁決的手段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當然,強調大學教學管理制度面向全體學生并非要搞“平均主義”,也絕非搞“千人一面”,面向全體學生還意味著要照顧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展。第二,要樹立差異性的制度理念。差異化的制度理念強調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尊重學生生命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需要與動機、興趣與愛好、特長、智力發展水平、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反對用統一要求、統一標準、統一內容、統一教學方法對個性和心向各異的學生進行教育,將原本獨特的學生加工成為一模一樣的“標準化產品”,壓抑、扼殺學生個體生命的獨特性。第三,要樹立人本化的制度理念。人本化的制度理念強調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以學生主體為本位,在教學管理活動中管理者、教師、學生之間是一種上下雙向交流與互動的合作關系,而非自上而下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各主體都把對方作為與自己同樣的主體進行交往。這種人本化的制度理念,既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公平的價值訴求,又是維護學生主體地位的必然選擇。

(二)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從認識論的層面來看,學生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主體,要把學生當作主體來對待,認識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要始終貫穿于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及其實施整個過程之中。第一,認識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大學場域中,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主體關系,他們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以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為目的。學生是大學教學管理活動中的主體,管理者、教師以及其他相關的服務群體都是因為學生而存在,離開了學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必須以學生為根本主體,其他制度主體要為學生主體發展而服務。第二,認識和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學生作為一類相對成熟的學生群體,“應該是獨立自主、把握自己命運的人”[13],理應享有學習自由。但是,這種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而是在規范的基礎上有限的自由。這就要求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在尊重學生主體自由的同時規范學生。一是既要規范又要尊重學生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即根據學生在認知能力、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差異,允許學生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二是既要規范又要尊重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自由,即在一定的制度規范下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課程和專業;三是既要規范又要尊重學生選擇學習時間的自由,即尊重學生學習的時間節奏,推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提前畢業或延期畢業;四是既要規范又要尊重學生選擇學習空間的自由,即打破院系壁壘和學科壁壘,允許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學習;五是既要規范又要尊重學生選擇教師的自由,即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選擇感興趣的教師。

(三)秉承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取向

從價值論的層面來看,促進學生發展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價值取向,是管理者、教師等制度主體進行教學管理活動的行動準則和追求目標。而要想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及其實施就要做到尊重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第一,尊重學生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現學生發展的前提。尊重學生意味著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的制定及其實施要尊重學生本身所具有的屬性、價值及其發展需要。尊重學生強調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的制定及其實施,要尊重學生的類屬性、社會屬性和個體屬性;要尊重學生的類價值、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要正確處理好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關系。第二,依靠學生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現學生發展的客觀基礎。學生既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劇作者”,又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劇中人”。在制度文本制定環節,在制定前要面向學生群體進行充分的考察和科學的論證;制定中要確保學生參與民主討論和民主決策的權利;制定后依據學生的意見進行調整和完善。在制度實施環節,制度實施前,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強化各類主體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制度認同,同時要確保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制度所需要的資源條件;制度實施過程中,既要加強不同部門、機構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協調,又要健全制度實施的監督機制,確保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制度實施后,要強化評估與反饋,為下一個周期的制度實施提供改進意見。第三,解放學生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實現學生發展的根本保障。解放學生就是要把學生的“自然的生長力”從各種枷鎖中解放出來,為學生發展創造相對寬松自由的制度環境和制度條件。一是要解放學生的思想和大腦。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的那樣,“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和記憶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14]。二是要解放學生的學習時間。要壓縮課堂教學時間,擴大學生可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學生的“素質和天資只有當他每天都有時間從事自行選擇的喜愛的勞動時才能得到發揮”[15]。三是要解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把學生從“象牙塔”中解放出來,由“象牙塔”走向社會,讓他們廣泛地接觸社會、融入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汲取成長與發展所需要的營養。

(四)堅持以學生發展為衡量尺度

從方法論的層面來看,學生發展應該作為一種根本的衡量尺度始終貫穿于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文本制定及其實施中。這就要求各制度主體在分析、思考、解決教學管理制度問題時,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衡量尺度。第一,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以學生為目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16],對于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而言,在處理學生與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關系時,要永遠把學生當作人來看待,要始終把學生當作目的,而不能把學生作為實現目的的手段。一旦學生從本體性的目的地位滑落,那么,學生就會淪為工具性的存在。第二,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以學生為中心。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都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利益相關者,這3類主體之間的生態關系決定著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為誰服務。真正的以學生為本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管理者和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形成一個“同心圓”,以各自的權利、義務為半徑服務于學生的發展。若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不把學生放在本位,那么它就會淪為無主體的、失去靈魂的空殼。第三,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以學生發展為關鍵。雖然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具有規范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及維護教學秩序的功能,但是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秩序”功能并非其得以存在的根本,從根本上來說,它得以存在的關鍵在于學生發展。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實現學生的發展,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作為培育學生的制度中介也理應服務于學生發展,以學生發展為關鍵,即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要秉承和執行“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的宗旨。

參考文獻:

[1]陳志尚.人學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

[2]〔美〕道格拉斯·C·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陳郁,羅華平,等,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5.

[3]馬廷奇.教學自由與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創新[J].現代教育管理,2009(01):68-71.

[4]袁禮,袁衛.現代大學管理制度的另一種可能:非科層模式[J].現代教育管理,2016(04):53-57.

[5]〔法〕米歇爾·福柯.規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202.

[6]賀國慶,王寶星,朱富文.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8.

[7]〔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372.

[8]〔美〕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變遷理論綱要[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245.

[9]〔美〕唐納德·肯尼迪.學術責任[M].閆鳳橋,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349.

[10][11]〔西班牙〕奧爾特加·加塞特.大學的使命[M].徐小洲,陳軍,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0;70-71.

[12]涂又光.教育哲學課堂實錄[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21.

[13]〔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146.

[14]〔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武漢:長江出版社,2014:164.

[15]〔蘇〕B.A.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92.

[16]〔德〕伊曼努爾·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2:37.

(責任編輯:孫冰玉)

“Student-oriented”:The Fundamental Cognition of the Humanistic

Attribut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HE Wendong,WANG Xijuan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6, China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a system of rules governing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ach system subject, which is a kind of “soft law” norm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teaching ord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lthough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exists in the form of “law”, its ultimate purpose and ultimate concern i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field of university,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rigidity” but not “humanity” i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imbalance of the dual attributes of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human beings under the attribute of norms, the imbalance of institutional order and individual functions under the function of institutional order, and the imbalance of the two value orientations of institutional society and individual under the str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seems to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mission of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tudies, it can be seen that human nature is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belonging to human, educating human and being human, belonging to human is the source of the humanistic attribut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s,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born and developed by students, and is the institutional intermediary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Education huma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humanistic nature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s the university uses the tex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medium to regulate, motivate and value guide the student body. Being human is the end result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at is,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exists for students, for standardizing the teaching order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humanistic nature of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carry out the student-oriented system concep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oriented, uphol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a measure.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belonging to human;educating human;serving huma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毛片|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久久男人资源站|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va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99re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欧美日一级片|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倩视频|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97av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欧美一区福利|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嫩草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日本a∨在线观看| 一个色综合久久| 亚洲天堂日本|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5555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a| 成人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2020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福利社|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