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踐教學成效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評價是實踐教學成效的重要反饋渠道和監控手段。本文引入CIPP模型,結合實踐教學現狀,圍繞環境基礎、資源配置、實施執行和成果績效4個方面構建實踐教學成效動態評價模型。其中,環境基礎主要對實踐教學的需求分析和目標定位進行評價;資源配置重點對實踐教學的教學條件和投入保障進行評價;實施執行主要對實踐教學的類型、過程、管理進行評價;成果績效則是對實踐教學的顯隱性成果進行評價。在動態評價模型的基礎上,本文構建了包含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設計了動態評價活動實施方案。
[關鍵詞]CIPP模型;實踐教學;評價模型;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選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5)01-0147-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5.01.023
[收稿日期]2024-08-05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校企融合背景下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項目編號:231104838130013);金陵科技學院校級教學管理研究專項課題“應用型大學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XGL202207);金陵科技學院校級高等教育研究課題“需求和質量雙重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GDJY202320);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2NSDJG026)。
[作者簡介]尹娟(1990-),女,安徽宣城人,碩士,金陵科技學院智能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實驗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徐楠(1973-),女,河南信陽人,博士,金陵科技學院智能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郭進(1989-),男,安徽宣城人,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是應用型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社會對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廣泛學科視野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實踐教學的作用不容忽視[1]。2021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強調要強化實踐育人、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落實實踐教學改革工作。高質量的實踐教學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還能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自我展示平臺,但從目前的實踐情況看,實踐教學的高效實施仍面臨諸多問題。宏觀層面,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間存在錯位;微觀層面,學科競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實踐教學模式仍處于淺層次。因此,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既是保障實踐教學高效高質量開展的有效手段,又是落實實踐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
本文提出基于CIPP模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成效評價體系,是以提升高校實踐教學成效為基礎,結合實踐教學的特點,借鑒CIPP評價模型的4個評價階段所構建。這套成效評價體系從實踐教學環境基礎能力、實踐教學資源配置能力、實踐教學實施執行能力、實踐教學成果績效能力4個方面選取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可為實踐教學評價從靜態評價向動態評價轉換、從結果評價向過程評價轉換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
一、實踐教學評價研究現狀與CIPP模型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實踐教學評價研究現狀
1.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功能。實踐教學在應用型高校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是培養學生操作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技能的關鍵環節,更是塑造學生成為行業企業所需人才的必經之路。實踐教學是經過高校精心組織和系統規劃實施的一系列的實驗、實訓、實習和畢設等教學環節,旨在檢驗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具備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技能。現有研究對實踐教學的模式、體系、改革等展開了較為豐富的研究。例如,王亞平等[2]將物聯網工程專業與智能交通應用相結合,設計面向智慧交通行業需求的“一中心二融合三依托四環節”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李峰等[3]提出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機械工程專業要圍繞“項目—課程—實踐”進行全方位教學改革,實施“項目驅動、產教融合”的協同合作教學,及“案例導向、多維互動”的一流基礎課程改革和“綜合創新、全面開放”的創新實踐教學育人模式。一些學者還聚焦具體課程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重構實踐教學體系。例如,高俊楓等[4]針對傳統嵌入式系統實踐教學資源短缺、教學內容系統性不足和相對脫節等問題,結合課程特征重構了實踐教學體系。
本文參照耿玉等[5]的研究將實踐類型劃分為基礎實踐、畢業設計、創新實踐3類。其中,基礎實踐指常規性的實習實訓、課程設計、課內實驗、社會實踐等;創新實踐包含產教融合項目、校企合作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科教融合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科競賽等。
2.實踐教學的成效評價。近年來,高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分別從不同的維度對應用型高校的實踐教學成效評價進行了持續探索和改進,主要聚焦在3個方面:第一,具體課程的實踐成效評價[6];第二,基于專業特點構建符合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7];第三,針對整個實踐教學過程,對高校實踐教學成效進行評價。例如,鄭謙等[8]從實踐教學過程、師資、環境以及質量監控4個方面,構建了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張曉花等[9]提出了由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師生互動以及教學效果等要素組成的新工科大學實踐教學方案,并構建了實踐教學評價模型。
CIPP模型作為一種決策導向的評價模式,能夠克服目標導向評價模式的局限,從背景、輸入、過程、結果4個方面全面評價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但現有文獻中將CIPP模型應用于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較少,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具體專業的實踐教學為研究對象,如李寶虹等[10]針對管理類專業、孟越[11]針對傳媒類專業、楊海華等[12]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探討了CIPP模型的體系構建,難以全面反映實踐教學的整體性和復雜性。此外,現有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缺乏量化的實證支撐,且在評價中大都關注了實踐教學的結果,忽視了實踐教學的動態性過程及參與主體的需求和多樣性,導致評價結果難以全面反映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也難以為實踐教學的長期發展和改革提供有效的反饋和指導。
基于此,本文結合CIPP模型,從實踐教學的背景、投入、過程、產出4個方面出發,構建一個多維度、多指標的實踐教學評價綜合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全面、系統的評價,為實踐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科學、客觀的指導。
(二)CIPP模型及可行性分析
1.CIPP模型。CIPP模型由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Stufflebeam D.L.)提出,其核心理念是“評價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證明,而是改進”。CIPP模型是由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和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4個方面組成的,是一種以決策為導向的動態評價模型[13]。其中,背景評價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方案目標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輸入評價在背景評價的基礎上,梳理并合理配置現有資源,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價;過程評價通過對方案執行情況的有效監督與實時反饋,為修正、改進方案提供依據;結果評價則是對方案實施結果進行分析。概而言之,CIPP模型能夠提供全面、全過程的信息以幫助目標的確定、計劃的修訂、方案的實施以及結果的考核。
2.CIPP模型與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評價的契合性。實踐教學在應用型高校中占據重要地位,本質上與CIPP評價模型的適用范圍高度契合。實踐教學是一個多維度、多方主體參與的復雜教學過程,其實質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且育人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賴長期的積累過程。因此,需要對實踐教學的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全過程的評價,而不僅僅是針對結果的簡單評判。在時間維度,實踐教學環節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是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規律精心安排的,這就要求在評價實踐教學時要考慮到其時間上的延續性和階段性特點;在空間維度,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等現實場所。同時,實踐教學過程是由具體實踐教學活動—課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構成的立體教學空間,這就要求在評價實踐教學時要關注到其在空間上的廣度和深度;在質量維度,實踐教學的育人效果要符合市場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要滿足學生個人對能力培養的期望,這就要求在評價實踐教學時要關注到其質量上的符合度和滿意度。此外,實踐教學過程還涉及多方主體的參與,包括學生、任課老師、企業以及教學管理人員等,這就要求在評價實踐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各方主體的需求和利益。鑒于實踐教學的復雜性和多維性,CIPP模型因其全程性、系統性的特點而尤為適用,能夠兼顧實踐教學背景、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過程和實踐教學結果4個方面,對實踐教學在時間、空間及質量等維度展開全程性、系統性的評價。
實踐教學成效評價的核心目的在于及時反饋評價結果,進一步改進實踐教學活動方向或優化具體方案,使得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落腳點更堅實穩固,以此形成一個“評價—反饋—改進”的良性循環。CIPP模型的核心理念貫穿了背景、輸入、過程和結果4個階段。CIPP模型能夠在人才培養方案及實踐教學大綱設定階段就廣泛征集建議,確保實踐教學與實際需求緊密相連;在實踐教學準備階段,該模型能夠系統地梳理實踐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實踐教學實施中,該模型以課堂、學期、學年為周期建立起實踐教學成果的反饋機制,將學生的反饋、教學效果的評估等信息及時用于教學方式的調整、教學內容的優化等。鑒于實踐教學評價改進性的需求,CIPP 模型因其反饋性尤為契合,能夠將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問題及時反饋,以便調整實踐教學方式,提高時效性。
二、基于CIPP模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一)動態評價模型
本文基于CIPP模型構建了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成效動態評價模型(如圖1所示)。這一模型展示了實踐教學評價的完整流程,強調了各階段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反饋機制。首先,在背景評價階段,主要對環境基礎進行診斷性評估,分析實踐教學的環境和目標,評估目標定位、產學合作和專業特色等內容,明確實踐教學的方向和定位;其次,進入輸入評價階段,這一階段聚焦于資源配置,對實踐教學資源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師資投入、場地設備和組織保障等要素,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再次,進入過程評價階段,即實踐教學的實施執行階段,重點關注實踐類型、實踐過程和實踐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最后,進入成果評價階段,對實踐教學成果進行終結性評價,包括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各方評價,以直觀反映實踐教學的績效和影響力。基于CIPP模型的實踐教學評價模型,為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提供了全面、系統的評價框架,有助于推動實踐教學的持續改進與優化。
圖1" 基于CIPP模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成效動態評價模型
從圖1可以看出,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4個階段存在相互依存和影響的關系。環境基礎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環境不佳,那么實踐教學的過程及效果自然會受到影響。而資源配置則是實踐教學的關鍵因素,它需要根據環境基礎、實踐類型和實施過程的具體需求來動態調整,以確保實踐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同樣,過程評價中的實踐類型、實踐過程和實踐管理等也會對資源配置和成果績效產生影響。如果實踐過程管理得當,那么實踐教學的效果自然會更加顯著,反之則可能導致效果不佳。實踐教學的成果績效不僅受到環境基礎、資源配置和教學實施的影響,而且其表現也會對環境基礎、資源配置以及實施過程帶來正向或負向的反饋,進而對這些要素進行調整和優化。可見,每個階段都會受到前面階段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也就是說這4個階段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共同作用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實踐教學評價的整體框架,通過對每個階段的深入分析和評估,以全面了解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問題,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優化和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二)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CIPP模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包含4個一級指標,涵蓋了實踐教學的背景、輸入、過程及成果4個方面。為了更深入地評價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每個一級指標下又細分3個二級指標,共計12個二級指標。進一步地,將12個二級指標細化為32個三級指標,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性、細致性和量化性(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CIPP模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指標釋義
背景評價(C)
實踐教學環境基礎能力目標定位生源情況生源深度分析報告
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實踐教學理念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理念
專業特色優勢專業設置優勢專業的學科基礎及學科發展狀況
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專業特色及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
產學合作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類型和數量
產教融合各專業行業標準對接情況
輸入評價(I)
實踐教學資源配置能力師資投入雙師型比例實踐教學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
高級職稱比例高級職稱實踐教學授課教師比例
企業教師比例任課教師中企業教師比例
場地設備實訓實踐平臺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級別、產學研合作平臺、校企共建實驗室數量等
實踐教育基地校內外實習實訓場地的類型、數量
儀器設備各類實踐教學儀器設備的完備率、使用率
組織保障經費投入在開展實踐教學上投入的經費情況
師生培訓開展實踐教學能力培訓及安全培訓的次數
過程評價(P)
實踐教學實施執行能力實踐類型基礎實踐實習實訓、課程設計、課內實驗、社會實踐等
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的完成度及優秀率
創新實踐產教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科教融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學科競賽等
實踐過程實踐教學內容及進度根據實踐教學類型及特點,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明確實踐任務、合理推進進度等
學生實習實訓反饋學生出勤情況、參與程度、接受程度等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教師指導頻率、時長、解決的實際問題等
實踐教學方法實踐教學中采取的形式、信息化及數字化手段等
實踐管理校內外軟硬件環境實踐教學所需的軟硬件環境及實驗室、基地、創業活動中心等管理情況
配套措施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及評價反饋機制;實踐教學質量管理人員配置情況等
成果評價(P)實踐教學成果績效能力實踐能力實踐作品符合各實踐內容的通過考核的實踐作品
畢業設計畢業設計完成情況
綜合能力成果轉化學科競賽獲獎人次及等次、發表論文的篇數、申請軟件著作權個數、申請及授權發明專利個數等
能力提升實踐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
職業技能學生職業技能證書、行業企業認證證書獲取率
各方評價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和最終就業率,包括簽約、參軍、自主創業、升學等畢業大學生人數
用人單位滿意度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初次就業實踐能力的滿意度
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畢業生對薪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晉升渠道等的滿意度
1.背景評價指標選取。背景評價(C)是對實踐教學在開展和實施前的目標、環境和基礎進行的診斷性評價。為確保實踐教學的高質量實施,需要評估實踐教學目標與社會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實踐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匹配度,以及各專業實踐教學基礎設備的完備度。因此,圍繞目標定位、專業特色、產學合作3個方面設計了相應的評價指標,以此衡量實踐教學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目標定位是應用型高校辦學理念的直接體現。通過評估生源情況、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理念3個具體指標,判斷實踐教學的內外部環境與社會和行業需求的契合度。應用型高校的各專業具有獨特的學科基礎和就業領域,在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體系設定及優勢上有所相同。因此,在專業特色部分,通過評估優勢專業設置和實踐教學體系兩個具體指標,衡量實踐教學在凸顯專業特色方面的表現。產學合作是指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在創新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生產經營等活動中,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而開展的合作與交流[14]。產學合作是應用型高校高效實施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通過評估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兩個具體指標,評估實踐教學在產學合作方面的實際成效。
2.輸入評價指標選取。輸入評價(I)是對保障實踐教學正常進行的現有資源進行梳理,并對資源投入和組織支持進行可行性分析。在高校這一實踐教學的主要執行場所中,師資力量的統籌和保障力量的配置是確保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為了全面衡量實踐教學的資源配置情況,選取師資投入、場地設備、組織保障3個核心指標。
師資投入不僅是實踐教學高質量實施的前提,更是決定實踐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評估師資投入時,注重考察實踐教學教師的占比和職稱結構,具體通過雙師型比例、高級職稱比例和企業教師比例3個指標來衡量。場地設備作為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實踐教學高質量開展的基礎。其中,實訓實踐平臺和實踐教育基地是實踐教學開展的重要基礎,而儀器設備是實踐教學順利進行的必要載體。因此,在評估場地設備時,選取實訓實踐平臺、實踐教育基地和儀器設備3個指標來衡量。組織保障是實踐教學持續穩定發展的后勤力量,主要通過經費投入和師生培訓兩個指標體現。實踐教學儀器設備的配置、更新、維護,以及實訓實踐平臺和場地的建設、拓展、維護等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因此,在評價組織保障時,特別關注經費投入這一關鍵指標。同時,實踐教學開展前對相關師生進行必要的培訓也是至關重要的,包括能力培訓及安全培訓。特別是安全培訓,它是所有實踐活動的前提條件,對于存在的潛在風險和安全隱患,必須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確保實踐教學的安全順利進行。
3.過程評價指標選取。過程評價(P)是實踐教學動態評價模型的關鍵核心環節。在這一評價環節設計了實踐類型、實踐過程、實踐管理3個指標,旨在對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進行持續的監控,及時發現不足并反饋存在的問題。
不同的實踐類型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各有側重,因此檢驗學生能力標準就不能采用統一的形式,而應該根據實踐類型動態調整考核方式。實踐類型主要通過基礎實踐、畢業設計、創新實踐3個指標體現,囊括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應有的實踐形式,更好地展現了實踐教學的全程性。實踐教學過程的實施完成情況是整個實踐的中心環節,也是確保實踐教學高質量完成的關鍵。為此,該部分主要由實踐教學內容及進度、學生實習實訓反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以及實踐教學方法4個具體指標體現。這些指標能夠全面反映實踐教學的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并改進存在的問題。實踐教學除了主要參與主體和指導教師外,實踐管理也至關重要。它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對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指導和控制。因此,選取校內外軟硬件環境和配套措施兩個指標來體現實踐教學管理的水平。這些指標有助于了解實踐教學管理的實際情況,為改進實踐教學提供有力支持。
4.成果評價指標選取。成果評價(P)是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直觀反映實踐教學質量,其著眼于實踐教學成果的形成性評價,也是對整個實踐教學流程的終結性評價。成果評價由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各方評價3部分組成。
在實踐能力方面,關注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所取得的直觀成果。這包括實踐作品和畢業設計兩個核心指標。實踐作品能夠展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學到的技能和應用能力,而畢業設計則是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檢驗。通過對這些實踐成果的評估,可以了解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發展水平。綜合能力是成果評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它涵蓋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所內化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成果轉化、能力提升以及職業技能3個具體指標。成果轉化指的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能力提升則反映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各項技能的提升程度,而職業技能是指學生對職業技能證書、行業企業認證證書的獲取率,是對學生職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的一種認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效果好壞,不僅在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也在于各方對學生的評價。包括社會、行業企業、教師、學生等對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成果信息的反饋。通過畢業生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度以及畢業生就業滿意度3個具體指標,評估實踐教學成果在社會和行業中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三、評價實施方案
基于CIPP模型的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動態評價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過程,包含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這4個緊密相連、相互支撐、共同作用的評價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強調多主體的參與,包括學校、行業企業、同行專家、職能部門以及師生等。他們共同采取多種評價手段,以獲得全面而準確的綜合評價結果。
(一)背景評價
背景評價階段主要關注實踐教學的需求分析和環境評估,確保實踐教學與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緊密對接。輸入評價階段則側重于評價實踐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等保障條件,確保教學投入的質量和數量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過程評價階段關注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師生互動等,以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成果評價階段則是對實踐教學成果的綜合評價,包括學生的能力提升、成果轉化等,以檢驗實踐教學的最終效果。圖2是基于CIPP模型的動態評價活動實施方案。
圖2" 基于CIPP模型的動態評價活動實施方案
在背景評價階段,將采取一系列調研和評估措施。首先,我們通過發放調研問卷和進行深度訪談,明確每門實踐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其次,針對行業企業和學生群體發放調研問卷,旨在深入了解各方對實踐教學的具體需求。這些需求涵蓋了實踐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教學理念、課程大綱、實踐內容等,以確保實踐教學能夠符合國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需求。同時,也關注這些元素是否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以及是否適應相關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最后,通過調研問卷了解教師和學生的準備情況。對教師而言,關注他們是否根據實踐類型采用了靈活多樣的講授方式、是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了實踐教學內容,以及是否有企業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對于學生方面,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興趣度以及對前期課程的掌握情況,以確保實踐教學能夠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其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通過這一系列的調研和評估,背景評價階段為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指導,確保了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和前瞻性。
(二)輸入評價
輸入評價是在深入了解培養目標、各方需求、教師授課準備情況及學生學習狀態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的投入保障進行全面的評估。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的核心在于完備的實踐教學平臺和場地,包括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共同建設的創新實驗室等。因此,在這一階段不僅要評估實踐教學設備的完備程度和使用效率,還要關注其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實際效果。同時,重視師生雙方培訓,包括能力培訓及安全培訓。通過能力培訓,旨在將師生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實踐能力;通過安全培訓,旨在強化師生實踐實施過程中的安全意識,確保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安全、順利地進行。可見,實踐教學平臺和場地的建設、軟硬件投入的使用情況以及師生培訓等,為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在整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首先,密切關注教師的教學,如有沒有依據實踐類型來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充分地采用項目式教學、信息化手段、數字化方式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其次,高度關注學生在整個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表現出強烈的動手意愿、是否表現出創新創業意識等。最后,關注實踐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如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以及學生如何回應教師的指導等。這種互動不僅有助于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相互了解和信任。為了全面獲取過程評價的相關數據,在整個實踐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狀態數據庫、學生參與度量表以及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等工具。這些工具的使用能夠系統地收集數據,更好地了解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后續改進實踐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四)成果評價
成果評價是對整個實踐教學最終效果進行全面的評估。首先,為了確保評估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針對不同實踐類型要設定相應的成績評定標準。這些標準旨在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給予他們公正且具有區分度的分數。其次,除了課程成績,還要特別關注學生在具體實踐教學中能力的提升情況。我們期望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教學,不僅在技能上有所提升,而且能在思維方式、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獲得成長。同時,也注重評估學生的實踐成果是否獨立完成,并鼓勵他們分享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額外啟示。最后,對于一些創新性的實踐,關注學生是否成功實現了成果轉化。這意味著我們不僅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和成長,而且重視他們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或創新產品。成果評價部分旨在全面評估實踐教學的最終效果,包括學生的成績、能力提升及成果轉化等方面。通過這一評估,能夠更好地了解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為后續的實踐教學改進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旭,楊國慶,姚擁軍,等.新農科背景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3(02): 263-267.
[2]王亞平,余貺琭,滕永平.面向智慧交通的物聯網實驗教學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4(01): 184-187.
[3]李峰,秦曉峰,李秀紅,等.新工科機械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機械設計,2023(11):135-140.
[4]高俊楓,黃樂天,胡慶.嵌入式系統“FPGA+SoC”實踐教學體系內容重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4(01): 73-77.
[5]耿玉,張東平,時煥崗.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21(08): 216-220.
[6]晏涌,劉學君,亢勇,等.“電子工程設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8(10):166-169,180.
[7]孫力,劉志軍,葛敏,等.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社區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22(28): 3550-3555.
[8]鄭謙,汪偉忠,趙偉峰,等.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高教探索, 2016(12): 36-40.
[9]張曉花,朱陳松,朱昌平,等.基于布迪厄實踐理論的新工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及評價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11): 209-213,238.
[10]李寶虹,尹士,霍英東.數智化時代管理專業實驗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基于CIPP評價模型的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 2022(04): 74-83.
[11]孟越.基于CIPP模式的傳媒類院校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探析[J].傳媒,2020(17):79-81.
[12]楊海華, 宋怡寧, 閆孟宇.基于CIPP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重構與路徑優化[J].職教論壇, 2023(03): 67-75.
[13]鐘佳容,韋義平.我國教育現代化評估核心指標體系建構[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0(05):50-61.
[14]戚湧.內生增長理論與高校產學研結合創新研究[J].江蘇高教, 2007(02): 134-136.
(責任編輯:姜佳宏)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IPP Model
YIN Juan1, XU Nan1, GUO Jin2
(1 Jing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9, China;
2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 cultiv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feedback channel and means to monitor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PP evaluation model to build a 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four aspects: environment found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achievement performance. Among them, environment foundation primarily evaluates the needs analysis and goal positioning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cuses on evaluating the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investment guarantee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mainly evaluates the types,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e result performance is to evaluate the explicit and implicit achievem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the 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ing of 4 primary indicators, 12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2 third indicators, and designs an evaluation scheme according to this.
Key words:" CIPP model; prac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mod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