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時間、地域界定,宋韻文化是產生和興盛于宋代浙江的區域性文化。南孔文化是宋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宋時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定居的孔氏南宗創造發展的地域文化。南孔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宋代江南文化息息相關,內涵闡發與宋韻文化密切相連,反映著江南地區的人文傳統和地域精神風貌。南孔文化在人文價值上,區域文化共同體更加凸顯;在時代價值上,時代新“禮”的落地將更加致用;在實踐價值上,經世致用特點值得關注。
關鍵詞:宋韻文化;孔氏南宗文化;江南文化;衢州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1-0112-04
An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Modern Value of Nankong Culture
Cheng Hongjing1Wang Qiqi2
(1. Party School of Fuyang District Committe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400;
2. Quzhou Museum, Zhejiang Province, Quzhou 324000)
Abstract: Defined in terms of time and region, Songyun culture is a regional culture that emerged and flourished in Zhejiang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Nankong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ngyun culture, and it is a regional culture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the Southern School of the Kong family, who settled in Quzhou, Zhejiang after migrating southward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text of Nankong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Jiangnan cultur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its connotation elabo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ngyun culture, reflecting the humanistic traditions and regional spirit of Jiangnan area. In terms of humanistic value, Nankong culture highlights the regional cultural community more prominently; in terms of value of the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i” of the times will be more practical; in terms of practical valu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ying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ituations are worthy of attention.
Keywords: Songyun culture; the Southern School of the Kong family culture; Jiangnan culture; Quzhou culture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綿延發展的精神基因。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宋韻文化是浙江歷史文化中影響深遠的璀璨明珠,其中宋韻文化是中國歷史人文的杰出瑰寶。由于浙江在文化遺存、研究力量等方面具有巨大優勢,自2021年8月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以來,宋韻文化成為具有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但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不同地域對于宋韻文化的詮釋各有不同。南宋孔氏南宗在繼承儒家傳統思想基礎上,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內核、與江南社會文化融為一體的地域文化,被稱為孔氏南宗文化(以下簡稱南孔文化),其傳承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傳承發展宋韻文化的大背景下,南孔文化凸顯出重要的人文價值、時代價值與實踐價值。本文結合宋韻文化語境和時代背景,對南孔文化的內涵、價值與傳承進行探討。
一、宋韻文化背景下南孔文化內涵的闡釋
理解把握南孔文化,要和宋韻文化建立一種文化鏈接。總的來看,宋韻文化是一種文化精神和審美品格,歷史性地鐫刻在浙江地區文化基因中,對如今浙江城市氣質的塑造、城市精神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學者將宋韻文化區分為日常生活領域的物質之韻、生產技術領域的匠心之韻、社會運行領域的秩序之韻、發現發明領域的智識之韻、學術思想領域的思辨之韻、文學藝術領域的審美之韻等[1];在文化倡導背景下,可讓兩宋時期人文精神得以延續,讓傳承下來的宋代遺跡更具靈氣,讓更多人能對宋韻有所了解和感悟。具體來講,宋韻文化內涵研究圍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時間、地域界定
一是時間界定上,分為斷代說和延續說,斷代說認為宋韻文化是宋代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韻味,具體指輝煌的兩宋文明[2];延續說認為宋韻文化不局限于宋代,體現著積淀、滲透和傳承,具體包括兩宋文化中優秀的文明元素、內在精神和傳延至今的文化價值[1]。二是地域界定上,包偉民認為宋韻文化不局限于浙江宋韻,還包括北宋宋韻和南宋宋韻。單在南宋宋韻角度,宋韻文化也不局限于杭州一地,還包括南孔圣地、浙東學派發源地等。
(二)內容闡釋
第一種方法為文化性闡釋。陳野從“韻”字入手,認為“韻”之“意味”“風味”“趣味”歸于物質感受之意,而“韻”之“情韻”“氣韻”“神韻”歸于藝術感受之意。具體而言,學界存在兩種學說。一是狹義文化說,例如,徐吉軍認為“宋韻”系兩宋文化成就,是指值得傳承與弘揚的宋代優秀文化遺產,換言之,宋韻文化并不涉及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負面現象[3]。二是廣義文化說,主張宋韻文化涵蓋思想、制度、經濟、社會、百姓生活、文學藝術、建筑和宗教等方面。“宋韻”不僅作為一個審美概念而且作為文化符號,既應抽象地、形而上地解釋,也應形而下用具體生動案例以展示給世人[4]。第二種闡釋方法為歷史性闡釋。文化源于歷史實踐,何忠禮主張對南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進行全面研究,這樣才會認識到在中國古代社會里,只有在宋朝特別是南宋才能孕育出如此光輝燦爛的宋韻文化[5]。在宋韻文化研究方興未艾這一背景下,南孔文化的內涵闡釋出現了新的可能性。
(三)南孔文化的內涵
首先,歷史發展脈絡與宋代江南文化息息相關。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子后世嫡長孫孔端友與族人隨宋高宗南渡至浙江,選擇衢州建立家廟,在江南地區繁衍生息,世稱“孔氏南宗”。至元代發生“孔洙讓爵”這一孔氏南宗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導致孔氏南宗出現由“至尊”到“平民”的歷史性轉折。明朝中期以后至清代,孔氏南宗因復爵而走向振興。孔氏南宗在繼承發揚孔氏傳統文化、積極融入江南社會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內核、與江南社會文化融為一體的南孔文化,并在浙西南、浙中進行演進傳承,進而從對衢州產生影響逐漸擴大到整個江南地區。例如,浙江的金華孔氏與溫嶺孔氏都屬于孔氏南宗,從衢州經金華磐安到臺州溫嶺,在浙江省內形成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南孔文化帶”,其中孔端躬開創金華永康支,“其后裔廣布于今浙江永康、磐安、新昌、仙居、縉云等縣山區”[6],南宗支派在其他省份如江蘇、江西、湖南、福建等也都有廣泛分布。由于南宋以后學術中心南移以及南孔文化推動文學藝術、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江南地區的思想文化、道德倫理、民情風俗、政治經濟諸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崇德重禮的氛圍更加濃厚。
其次,內涵闡發與宋韻文化密切相連。以往在南孔文化內涵闡述上,多強調南孔文化本質上屬于宗族文化,但我們可以發現南孔文化由宗族文化轉化為一定地域的區域文化,產生了大量的溢出效應。雖然孔氏南宗始終未能成為衢州歷史上的望族[7],存在自身的歷史局限性,但其為衢州的人文教化做出過貢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至今。一方面,南孔文化與宋韻文化具有同樣的歷史基因,同為歷史的產物,同為區域文化,只是影響范圍不同。孔氏南宗通過政治的影響力,在南宋以后的國家官方主導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氏南宗仍以衍圣弘道為己任,弘揚教育理念,傳承儒家學說傳統。明中期后,孔氏族學的最大貢獻是使廣大平民子弟獲得了受教育機會。近代的孔慶儀于1903年倡導建立孔氏中學校,后于1910年、1912年改為兩等小學堂、孔氏完全小學,促進了衢州近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南孔文化具有更多本土化的特質基因。吳佩林、蒲鳳蓮將孔氏南宗文化分為宗族文化、江南的教育文化、南宗文化三部分[8],吳錫將孔氏南宗文化劃分成宗族文化、地方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四部分,這兩種分法都將宗族文化作為南孔文化中的首要特質,體現出南孔文化的家族性。從時代發展來看,南孔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取向、特征和內涵上具有一定的契合之處。在培育浙江精神方面,浙江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同樣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尤其是南孔文化的滋養。南孔文化具有艱苦創業、愛國主義、道德人文、敬業奉獻、詩禮傳家、求真務實、南北一家、變革創新等特點,對浙江精神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因此,我們認為,孔氏南宗文化是根植于孔氏南宗的歷史實踐,以衢州為圓點發展擴散,影響周邊乃至廣大江南地區文化的地域性文化。它將官方正統文化與江南本土文化充分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江南地方文化的特色,反映著江南地區的人文傳統和地域精神風貌。經過近九百年發展,為當今江南地區人文精神注入歷史血脈和發展動力。詳言之,同宋韻文化一樣,南孔儒風也是一種文化精神和審美品格,鐫刻在衢州地區文化基因中,對如今城市氣質的塑造、城市精神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南孔文化的熏陶之下,衢州的人文思想、百姓生活、文學藝術、建筑、地名等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對城市品牌的“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的有力推動下更煥發出嶄新的面貌。
二、南孔文化現代價值的新體現
南渡后,在近九百年的時間里,孔氏南宗形成了自己的家廟、宗族形態、教育方式與文化傳統,盡管經歷了繁榮式微、失爵復爵、貴族平民轉換等時代起伏,但是在當今文化語境中,其當代價值更加凸顯。
第一,在人文價值上,南孔文化區域文化共同體作用凸顯。以往多認為,南孔文化蘊含“仁者愛人”“尊師重教”“革故鼎新”等儒學風采和思想資源,構成當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孔文化中所包含的艱苦創業、愛國主義、道德人文、詩禮傳家、變革創新精神,對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激勵價值。
南孔文化以衢州為中心,開始在浙西南、浙中進行演進傳承,由原本的宗族文化逐漸萌發和顯現出區域文化共同體的雛形。孔氏南宗以《欽定孔氏家規》為綱領性家規,制定眾多具體的宗族規制,折射出優良家風和宗族風范。優良家風作為歷代崇儒重道的物化載體,孔氏南宗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其國家觀、社會觀、忠孝觀等尤為引人注目。在歷史的較長時間內,衢州雖屬于軍事要地,但經濟和文化發展在孔氏南遷前相對落后,孔氏族人的到來為衢州增添了獨一無二的光芒——“東南闕里”。隨著孔氏族人崇德重禮與教育文化活動的展開,衢州當地的人文氣息開始濃厚,開始重視教育[9],通過科舉去外地當官的情形越來越多,這展現出孔氏宗族文化對本土原有區域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從傳承來看,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系統開展宋韻文化研究傳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為宋韻文化在浙江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宋韻文化成為浙江的地域文化共同體之一。2022年4月,衢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讓南孔文化成為“宋韻文化傳世工程”的璀璨明珠,這為衢州進一步發展宋韻文化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第二,在南孔文化時代價值上,時代新“禮”的落地將更加致用。北方山東曲阜“三孔”名揚天下,雖然南孔與北方“三孔”相比大為遜色,但地域差異性與文化的特質性是并存的,文化不能簡單量化對比,并且文化是在發展變化的,所依據“禮”在發展過程中也是與時俱進的。在傳統文化的大眾化實踐中,孔氏南宗通過各種形式努力傳承創新儒家學說,體現出一定的文化自覺,這為當今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的普及化和大眾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在普及化和大眾化過程中,經世致用的文化轉化也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衢州積極推進南孔文化產品和活動的創新,積極推進文化傳播渠道的創新,為老百姓帶來了福祉。
自2004年起,衢州每年舉辦紀念孔子誕辰祭祀典禮活動,“南孔祭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提出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禮”文化品牌,將衢州地圖輪廓、孔子行禮圖、孔子形象外化為“三大符號”,并在全市多領域進行全方位展示。為此,衢州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相繼啟動“南孔文化基因解碼工程”與“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并在整合孔氏南宗家廟、中國儒學館、相關研究中心基礎上,于2020年成立南孔文化發展中心,南孔文化成為衢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南孔文化內核的外化對現今衢州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例如,南孔文化外化為當代社會行動的價值引領和指導規范,可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推動物質共富方面,南孔文化能深度融入“浙江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推動精神共富方面,南孔文化可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方面,南孔儒學倫理中可汲取守望相助、扶危濟困的美德力量,引導先富帶后富,幫扶低收入群體,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此外,也可嵌入到衢州構建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文化新高地之中,在打造衢州“宋韻文化傳世工程”上,南孔文化也可發揮更多的價值。
第三,在南孔文化實踐價值上,經世致用特點值得關注。江南地區具有重視工商業的傳統,經濟交易活動頻繁,實學氛圍較為濃厚,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響著孔氏族人,從而使南孔文化展現出經世致用的色彩。例如,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動就有著關注現實、注重應用的特點。孔氏族人在衢州定居后延續家學傳統,重視傳統文獻的整理與刊刻,從史籍來看并未發現其與當時理學主要人士進行大范圍密切交往的記錄。這一則反映出孔氏族人專注于家族內部教育,是一個有嚴格組織規矩的封建大家族;二則反映出孔氏族人與當時理學在觀點上具有一定分野,更加重視經世致用。孔子第五十四世孫孔思明在其《監利縣學重建大成殿記》中談到了孔氏南宗對教育活動所堅持的理念,他認為教育的目標在于明確人倫綱常、教化民眾、移風易俗、安定社會而不是空談性理。明代時孔思模、孔克準、孔克仁、孔貞時等特別注重實學,強調學術與事功的辯證統一,認為“事者學之實用,學者事之實體”,這些都體現了經世致用的特點。
同樣,經世致用的思想因素也在影響著南孔文化傳承。近年來,衢州積極對南孔文化活動及其傳播渠道進行創新,與群眾生活緊密貼合,從而在傳統文化的大眾化實踐中為老百姓帶來了福祉。2020年在成立衢州市南孔文化發展中心后,又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制定地方性法規《衢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這些舉措除了運用常規的展示型輸出外,更多是通過各種舉措增加南孔文化多方位轉化的渠道,體現著江南儒學的一大特色。
三、結語
南孔文化與宋韻文化同為歷史產物,也同為區域文化。浙江在歷史長河中歷經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宋韻文化三大高峰,其中宋韻的文化精神和審美品格已歷史性地鐫刻在浙江地區文化基因中。同樣,南孔文化在歷史發展中以一種特殊的文化樣態在衢州周邊以至廣大江南地區發揮巨大作用,即便其存在自身的歷史局限性,但它以其價值和生命力內蘊著對歷史、當下和未來的理性認知,深刻鐫刻在江南地區文化基因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至今。
當前,南孔文化理應在區域文化建構和傳播上發揮更大作用。基于衢州市位于浙閩贛皖四省邊界的特殊區位,隨著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實施,南孔文化將深度融入“浙江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之中,加之孔氏南宗家廟、全省各地代表性孔廟等儒學文化古跡的串聯打造,有利于將南孔文化當代價值的發揮更好嵌入到構建文化新高地的省際傳播之中,收到預期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陳野.試論宋韻文化的認識維度、精神實質和當代價值[J].浙江學刊,2022(1):4-13.
[2]徐吉軍.宋韻:登峰造極的兩宋文明(一)[J].文化交流,2021(1):38-41.
[3]姜青青.“宋韻”說[J].杭州,2021(19):12-17.
[4]劉克敵.關于“宋韻”闡釋的幾個問題[J].浙江學刊,2022(1):35-39.
[5]何忠禮.南宋的歷史地位與“宋韻”文化[J].浙江社會科學,2022(1):142-150,81,161.
[6]衢州孔氏南宗家廟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7.
[7]郭冰.孔氏南宗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4.
[8]吳佩林,蒲鳳蓮.三十年來的孔氏南宗研究[J].浙江檔案,2020(2):44-50.
[9]孔貞時.在魯齋文集:卷4[M]//《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毀書叢刊:集1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38.
作者簡介:成鴻靜(1987—),男,漢族,黑龍江雞西人,杭州市富陽區委黨校助理講師,杭州市委黨校城市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共同富裕與文化發展。
王其旗(1979—),男,漢族,湖北黃岡人,衢州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首批衢州市社科名家工作室成員,衢州市社科名家宣講團首批成員,研究方向為南孔文化、地方文史、公共文化服務。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