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平安時代的菅原家族起源于寒門,通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步崛起,最終在菅原道真時代迎來了家族的巔峰。然而,公元901年,菅原道真在“昌泰之變”中被貶為太宰權帥,流放九州島,并在兩年后含恨去世。他死后,朝廷發生了一系列災異事件,菅原道真被神格化為“北野天滿宮天神”,成為后世祭拜的對象。雖然菅原道真被奉為神祇,但菅原家族自此式微,家族成員在政治上不再有顯著作為,逐漸退隱于文化領域。菅原家族的興衰不僅展現了平安時代的權力斗爭,也反映了日本貴族政治的復雜性和殘酷性,揭示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政治本質。
關鍵詞:平安時代;菅原道真;藤原家族;攝關政治
中圖分類號:K313.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1-0129-04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he Sugawara Family in the Heian Period of Japan
Tian Jiach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Abstract: The Sugawara family in the Heian period of Japan originated from humble beginnings and gradually rose to prominence through the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eventually reaching the peak of the family during the era of Sugawara no Michizane. However, in 901 AD, Sugawara no Michizane was demoted to Dazaifu and exiled to Kyushu following the “Shōtai Incident”, and he died of hatred two years after exile. After his death, a series of catastrophic events occurred in the imperial court, and Sugawara no Michizane was deified as “Tenjin of Kitano Tenmangu”, and became an object of worship for future generations. Despite Sugawara no Michizane being revered as a deity, the Sugawara family declined thereafter, with its members no longer playing significant roles in politics and gradually retreating to the cultural spher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ugawara family not only illustrated the power struggles of the Heian period, but also reflected the complexities and cruelty of Japanese aristocratic politics, revealing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no humble origins among the upper ranks, no noble lineage among the lower ranks”.
Keywords: Heian period; Sugawara no Michizane; Fujiwara family; regency politics
和他們身上耀眼的、多為后人所關注研究的文學光環相比,以菅原道真為代表的菅原家族的政治屬性卻很少有人提及??贾T史料發現,日本平安時代菅原家族從誕生到崛起,再到全盛乃至衰落的歷史分明是一部平安時代前期的政治史。通過梳理考論菅原家族的歷史,不僅能夠折射出日本貴族政治的若干規則和情況,更能一窺平安時代波詭云譎的政局和極端殘酷的斗爭。
一、菅原家族的誕生——菅原古人時代
提到菅原家族便不能不提這一家族的代表人物菅原道真。他是日本平安時代著名的學者、文學家和政治家,曾一度與老牌貴族藤原家族的家主藤原時平共同擔任左右大臣,一時頡頏。然而比起藤原家族,菅原道真的出身堪稱寒門,其家族底蘊和歷史遠不能和從大化改新開始就登上歷史舞臺的藤原家族所能相比。
菅原道真所屬的菅原家族第一個明確有史可考的人是他的高祖父,也就是菅原古人的父親土師宿宿禰宇庭或稱土師宇庭,他大致活躍在飛鳥時代末期到奈良時代初期。他擔任的官職是阿波守,當時的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建立律令制國家,分為諸多令制國,其中阿波國屬于第二等“上國”,管轄范圍大致為今天日本的德島縣,阿波守是阿波國的最高地方長官,在日本律令制官制中位居從五位下。
當然,比起其他小官乃至平民,從五位下的阿波守地位自然不低,可若是和藤原家族這種老牌貴族相比就相形見絀了。《大日本史》記載,日后菅原道真的老對手藤原時平因為身為藤原家族權臣家主藤原基經的長子,由光孝天皇親手為其加冠宣告成年,“乃授正五位下”。藤原時平出仕的起點就是土師宿宿禰宇庭一輩子都沒有達到的地位,兩者地位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之后第一個改姓菅原的菅原古人在仕途上比起父親沒有多大的進步,他一生做到的最高官職不過是遠江介,進從五位下而已。遠江介是遠江國僅次于遠江守的地方官員,不過從六位上,“進從五位下”屬于在地位和待遇上的提升。盡管如此,無論是地位還是財力,菅原家族依然難稱高門,甚至連豪門都稱不上。菅原古人去世之后,他的四個兒子(也包括后面分析的菅原清公)居然到了需要靠朝廷發放衣糧助學才能繼續學業的程度,菅原家族當時經濟狀況之窘迫不言而喻,自然稱不上什么“高門”。
二、菅原家族的崛起——菅原清公和菅原是善時代
菅原家族真正崛起成為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世家,是從菅原道真那位生于公元769年的祖父菅原清公開始的。菅原清公的仕途總體來說還算順利,而且因為歷任諸多學術職位且相當一部分時間都在天皇身邊任職,算是為后世定下了“知識傳家”和“效忠天皇”的家族底色,這將在他的孫子菅原道真身上彰顯得淋漓盡致。菅原清公在史書上留下了兩個兒子的名字,其中長壽且官運相對亨通的菅原是善就是菅原道真的父親。菅原是善比起父親菅原清公要更進一步,但最終還是止步在正四位下,最后也和父親一樣,只是因為年老而“敘從三位”,而且第二年他就去世了。菅原清公和菅原是善兩代人地位雖尊,可是菅原家族依然稱不上“高門”,從菅原是善和菅原道真的婚姻上便可見一斑。
菅原道真的母親即菅原是善的妻子出身伴氏,即日本貴族大伴氏。大伴氏在五至六世紀時十分活躍,是大和朝廷世襲軍事職務的一等豪族??墒堑搅司攀兰o的時候,伴氏(為避淳和天皇大伴名諱而改。筆者注)早已是明日黃花,尤其是公元866年伴氏在“應天門之變”遭到藤原家族崛起的影響,被開啟攝關政治的藤原良房重創后便徹底衰落失勢,退出了日本的政治舞臺。
菅原道真迎娶的妻子是島田宣來子,她被當時人稱“當代詩匠”,曾為菅原道真試詩的文學名臣島田忠臣的女兒[1]。島田忠臣的門第和官職并不算高,只做到了正五位上的太宰少貳。他和菅原家族祖孫三代一樣曾為天皇講學,同屬于侍奉并效忠于天皇的近臣一黨,政治立場和所屬陣營一致,同時菅原道真只是菅原是善的三兒子,因而這樁婚事倒也算門當戶對各取所需。只是無論如何,島田家族的出身實在稱不上高門,這說明此時菅原家族的地位依然不算很高,只能說是新興的公卿世家而已。
三、菅原家族的巔峰時代——菅原道真時代
如果說平安時代菅原家族的巔峰,那絕對非菅原道真時代莫屬,他最高做到了日本律令制官制下僅次于最高官職太政大臣的職位右大臣,此前和此后的菅原家族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他的官位??紤]到太政大臣輕易不授人往往空位,菅原道真已經是當時日本最高級別的官員了,因此菅原道真時代是菅原家族的巔峰時代毋庸置疑。
在宇多天皇登基之前,菅原道真的仕途看上去幾乎和父祖沒有太大區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菅原道真會像父祖一樣止步于四位官,最多“敘”或“進”一個三位官終此一生。但是,隨著他在“阿衡事件”(發生于藤原基經和宇多天皇之間的政治紛爭)中的表態,菅原道真正式進入宇多天皇的視野,開啟了他帶領菅原家族登上巔峰并跌落谷底的歷史進程。
“阿衡事件”是宇多天皇和藤原家族的權力爭奪戰的第一回合,由于當時執掌藤原家族的藤原基經實力強大且政治手腕老練,根基不穩的宇多天皇最終敗下陣來。在宇多天皇孤立無援,眾人懼怕藤原基經權勢的紛紛寒蟬仗馬、三緘其口的時候,菅原道真出現了。對于菅原道真來說,且不說祖孫三代都在天皇身邊侍奉,自然而然傾向于天皇的祖傳政治立場,因而無論是出于自身的政治立場還是人脈關系,他都會選擇站在宇多天皇和橘廣相一邊,更不用說自己和藤原家族還有宿怨了。然而菅原道真顯然清楚,此時藤原基經乃至藤原家族的權勢如日中天,連天皇都朝不保夕,如果公然和他們唱反調非但不能保護天皇和橘廣相,甚至連自己都很可能保不住。菅原道真采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寫信給藤原基經勸他就此罷手。由于全信很長,為行文簡潔起見,茲摘錄核心部分如下:
“某白,不信而諫謂之諛,過而不改謂之過……廣相忌避阿衡,久不仕……夫作文者,不必取經史之全說。雖邂逅取之,或亂章為義。偷足其言詞,不知觸于忌諱。自有風雅篇章以來,孰敢能免斯咎者乎……若法之所當罰不足患,則大府先出施仁之命,諸卿早停斷罪之宣;若世之所爭事不得已,則托以放逐邪臣之議,莫用詐為詔書之律。古人有言,可斷可不斷,還受其咎。甚恐事旨變生,后悔無及。某萬死再拜謹言?!?/p>
這封信無疑展示了菅原道真高超的政治能力,一方面設身處地地站在藤原基經的立場上勸告他;另一方面處處為宇多天皇和橘廣相打算,對他們進行保護和支持。在菅原道真的斡旋和勸告下,藤原基經最終也選擇了見好就收,“阿衡事件”就此平息,菅原道真也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橋本義彥在他的《平安時代的宮廷與貴族》里認為,“在所有的學人們都迫于藤原氏的威勢而不愿支持橘廣相的情況下,堂堂正正地與藤原氏正面交鋒的菅原道真的形象也令天皇印象深刻”。于是在橘廣相去世后,菅原道真接過了他的大旗,成為宇多天皇的政治盟友,就此走上了對抗藤原家族,深度參與這場政治斗爭的道路。
對于菅原道真和他背后的宇多天皇來說,一件天大的利好是,公元891年,一直擔任太政大臣獨攬大權的藤原基經去世,而他的長子藤原時平此時年僅21歲,藤原家族出現了最高權力真空。宇多天皇抓住這一時機不再設置太政大臣,進而一舉親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藤原家族把持朝政的局勢,菅原道真就此得到了更大的舞臺。此后他官運亨通,一路晉升到了僅次于太政大臣的右大臣一職,菅原家族也就此走上了歷史巔峰。
然而政治斗爭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那就是“君以此始,必以此終”。菅原道真乃至菅原家族飛黃騰達本質上是宇多天皇用來打壓藤原家族的一手棋,其地位的穩固性遠不是已經深耕數代的藤原家族可比,這也為菅原道真乃至菅原家族最終的命運埋下了伏筆。除此之外,藤原家族自然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手里的大權被菅原家族和他們背后的宇多天皇奪走,他們與宇多天皇的繼承人醍醐天皇結成同盟,共同對抗宇多天皇和菅原家族。
公元901年,醍醐天皇和藤原家族的首領藤原時平聯合發動“昌泰之變”,宇多天皇和菅原家族一敗涂地?!安┲儭痹凇洞笕毡臼贰飞媳粚懗伞凹槌肌碧僭瓡r平蠱惑醍醐天皇,誣陷“忠臣”菅原道真和齊世親王,使其蒙冤流放最終含恨而死,當然,可能會有人認為此時醍醐天皇是被藤原家族挾持,被迫支持藤原家族的??墒翘热粽媸沁@樣,以《大日本史》“正閏皇統、是非人臣”[2]的傾向,豈能不對藤原家族大批特批?何況醍醐天皇此后積極作為,和藤原家族保持了相當的權力平衡,根本看不出藤原家族能夠只手遮天到如此地步。
對于菅原道真和宇多天皇失敗的原因,池田晃淵在他的《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四·平安時代》里認為:“菅原道真被封為納言,已經是超越了他的門第,現在還越過比他先任納言的藤原國經、藤原有實、源直、藤原有穗、源湛等,成為權大夫??梢哉f,菅原道真‘受讒左遷’的禍根早在此時就已經埋下了”[3]。此言不虛,平安時代作為日本貴族政治的代表之一也同樣看重門第,身為寒門的菅原道真被破格提拔無疑觸怒了日本朝堂之上眾多的貴族高門,進而使他們與藤原家族聯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池田晃淵還在同一本書里列舉了諸如“藤原家是累代的外戚,皇子皇孫多是藤原家的血脈。想要削弱藤原家的勢力,皇子皇孫們不會輕易答應”“論功行賞是自古以來的法則。如果真有不世之功,或許可以忽略門第的限制,但菅原道真并沒有立下什么不世功勛”等菅原道真倒臺的原因。歸根結底,政治還是屈服于武力的,菅原道真身為文人手不掌兵,而藤原家族掌握兵權,這才是“昌泰之變”的真正原因。
菅原道真在“昌泰之變”中成了政治斗爭的失敗者,被貶為太宰權帥流放九州島,他的四個兒子都受到株連被貶謫,宇多天皇、齊世親王和一眾親近之人都被迫退出政治舞臺,菅原家族遭到了空前的重創,基本上從朝堂上被一掃而空。不過藤原家族也沒有能夠如愿以償獨攬大權,醍醐天皇借藤原家族之手肅清了威脅自己皇位的父親和他的勢力后親自掌權,勵精圖治被稱為“圣君”。應該說,在宇多天皇和醍醐天皇父子的努力下,天皇皇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振,這也是攝關政治時代天皇皇權對藤原家族最后一次相對占據優勢。
四、菅原道真的身后名——成神和圖騰
不過這一切都已經和政治斗爭的失敗者菅原道真無關了,面對凄涼的晚景,他在九州島郁郁寡歡,僅僅兩年之后就含恨而死,時年五十九歲。菅原道真死于貶所后,日本朝廷和都城平安京發生了一系列災異事件:先是“(藤原)時平、(藤原)菅根,相繼而歿,京師數災,文獻太子暴薨,世以為其(菅原道真)祟”。不久,醍醐天皇同樣為藤原氏女子所生的皇孫,僅僅活了21歲的皇太子保明之子慶賴王在五歲時夭折,“既而父子皆不壽,時人謂菅帥之靈為祟也”。此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又有兩人去世,包括“(延喜)五年(公元905年)九月薨”的克明親王和“延長五年(公元927年)九月薨,年十六”[4]的時明親王。
在發生這種一系列被認為是“菅原道真怨靈作祟”事件的情況下,日本朝廷上下驚恐不已,只得通過為菅原道真平反追贈乃至立廟祭祀以求平息其“怨氣”。首先是平反追贈,“(延長元年,即公元923年)廿日甲子,詔故從二位太宰權帥菅原朝臣道真本官右大臣,兼贈正二位,宜棄昌泰四年正月廿五日詔書”。接著是日本朝廷認可民間祭祀菅原道真并納入官方祭典:“初天歷中,民間建祠于北野,祀(菅原)道真之靈稱曰:‘天滿天神’。爾后無貴賤,崇奉轉盛。朝廷亦以八月四日,設祭禮,入二十二社之數?!惫?87年,一條天皇將北野神社升格為官幣社,菅原道真成為“北野天滿宮天神”為世人祭拜。至此,菅原道真走完了“不得善終—死后災異—成神供奉”的“成神之路”,成為至今日本人崇拜的雷神和學問之神。
五、菅原家族的式微——后菅原道真時代
菅原道真在“昌泰之變”中失敗被貶后,菅原家族的政治勢力遭到空前的打擊,史稱“(菅原)道真有男女二十三人,皆被貶黜,各異其處,唯聽小男、小女隨行”[5]。如菅原道真的一個兒子菅原高視被從大學頭貶為土佐介,另一個兒子菅原景行被從從五位下式部大丞貶為駿河權介,還有一個兒子菅原兼茂被從藏人正六位上貶為飛驒權掾,菅原家族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恢復舊日榮光??贾T史料,菅原道真身后菅原家族出仕之人其實并不算少,一方面擔任的官職都相對較低,最高的實權官職不過正四位;另一方面他們留存在史書上的活動記錄更多地都是吟詩作賦或建立寺廟等文化活動,再也沒有了類似祖上菅原道真大量參與政事的記錄。
一直到日本嘉禎年間(公元1235年至公元1238年),菅原家族才有菅原古人的十三世孫菅原為長以參議之身進正二位,算是追平了祖先菅原道真的官階紀錄??梢粊硭膶嶋H官職不過是正四位下參議,只是待遇晉升到正二位,其地位和職權(名義上的)遠不能和實際擔任正二位官職右大臣的祖先菅原道真相比;二來此時的日本進入鐮倉幕府時代,且鐮倉幕府鎮壓了朝廷反撲的“承久之亂”,實權完全掌握在鐮倉幕府手中,朝廷官職皆形同虛設,自然不能和手握實權的菅原道真相比了。
六、結語
從菅原古人開創菅原家族到菅原道真被貶、菅原家族退出日本權力舞臺的百年之內,菅原家族在日本平安時代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人研究菅原道真乃至菅原家族更多集中在他們的文學和學術成就之上。然而通過平安時代菅原家族的歷史不難看出,菅原家族在平安時代的政治舞臺上也曾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一個寒門家族從開創到崛起再到鼎盛,菅原家族最終在權力斗爭中一敗涂地最終式微的歷史,折射出的正是日本貴族政治格局下波詭云譎的斗爭,以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不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彭英.菅原道真像考[J].黑河學院學報,2022(4):153-155.
[2]大日本史論贊集:義公壽蔵碑[M].東京:大正書院,1916:1.
[3]池田晃淵.早稻田大學日本史:第四卷·平安時代[M].羅安,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20:310-311.
[4]德川光圀.大日本史:第93卷·保明親王傳[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1592.
[5]德川光圀.大日本史:第133卷·菅原道真傳[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2071.
作者簡介:田家承(1998—),男,漢族,吉林長春人,單位為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方向為東亞史。
(責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