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交匯點新聞、紫牛新聞、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為例,分析不同媒體客戶端的轉型發展之路: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是江蘇第一移動媒體品牌,是新華日報社傾力打造的新媒體平臺;紫牛新聞客戶端作為融媒體民生平臺,是揚子晚報社這一都市報的展現;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是江蘇首家專業類法治平臺,是江蘇法治報的數字化媒體呈現。
【關鍵詞】客戶端;媒體責任;分眾傳播;黨建引領;品牌影響力
在紙質媒體發行量出現斷崖式下滑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實現逆流而上,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三家新聞客戶端努力彰顯競爭優勢、壯大競爭力,做到深度轉型。加快從傳統主流媒體向全媒體轉型,必須牢固樹立“思想創新、精品傳播”的發展理念,以不斷提高內容質量、促進技術手段更新為格局,進一步實現新聞客戶端在黨報、都市報、專業報的全面融合。[1]
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是新華日報社傾力打造的江蘇第一融媒體“黨端”平臺。2018年5月21日,交匯點云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交匯點小程序于次月正式上線。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已成為江蘇省內較具影響力的移動媒體品牌。
2019年9月17日,紫牛新聞客戶端上線,是揚子晚報社積極打造的都市類移動平臺。紫牛新聞客戶端采用融媒體平臺首發,全平臺聯動的信息發布方式,擴大了各類稿件的影響范圍,促進傳統都市類媒體守正創新。
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是江蘇法治報社為江蘇政法用戶打造的首家法治類新媒體平臺。2022年5月,江蘇法治報在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的指導下,研發了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2]“江蘇法治”是一個全新的法治資訊服務平臺。
一、履行媒體責任
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繼承黨報優良傳統,結合移動新媒體特點,強化視頻新聞內容呈現模式,突出視頻直播功能,建成“國內聚合+原創新聞與政務+民生服務”的全媒體平臺。交匯點加強管理,完善流程,提高技術含量,強化品控責任,讓新聞客戶端成為集團對外形象傳播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紫牛新聞客戶端叩問真相、記錄時代,致力于深度原創解讀,深度智能神經網絡計算,流暢的沉浸式視頻觀感,提升了用戶的觀看體驗,在用戶中形成了優良的口碑,有力推進媒體從業者扎根基層、貼近群眾、提升“四力”。紫牛新聞客戶端刊發的原創性社會新聞,影響力較大,瀏覽量上千萬的作品時有出現,瀏覽量過百萬的作品屢見不鮮。
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抓融合、強平臺,增強發展的主動性,打造垂直類、專業化的新媒體。報端一體化運行,豐富服務手段,傳播全國各地的法治新動態,用戶在平臺內尋求幫助也能夠得到解決,成為江蘇政法主流媒體的新陣地。
二、實現分眾傳播
交匯點客戶端利用熱點話題吸引受眾、貼近受眾,在敘事手法、呈現形式上將宏大主題融入百姓視角,有效實現普通百姓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通過互動話題引發受眾廣泛參與,關心普通人身邊事來激起共鳴,以大流量博得大影響。為提升影響力與參與度,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在首頁醒目位置開設專題,每日重點推送相關稿件。“報、網、端、微”融合發力,顯著提高了交匯點的分眾傳播和精準傳播水平以及社會影響力。基于大數據的精準互動,更讓用戶獲取豐富的個性化體驗,能看到自己需要的新聞,得到想要的服務。
紫牛新聞客戶端也獲得了用戶的認可,其將文字、圖片、短視頻和直播相融合,實現了全媒體傳播,影響力也不斷提升。紫牛新聞客戶端致力于獨家深度原創新聞生產,追蹤社會熱點,將有深度有溫度的原創新聞呈現給用戶。該客戶端以其優質的內容和正確的價值導向贏得了廣大用戶和粉絲的喜愛,其新聞作品在新媒體平臺上有著相當亮眼的表現。
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實現了法治要聞及時達、視頻直播新體驗、政情公開隨時查、便民公告一網辦。每日24小時法治新聞不間斷更新,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全省各地各部門在推進平安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隊伍培訓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可喜成效,大力弘揚江蘇政法系統英模精神,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蘇、法治江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同時,江蘇法治報的電子版在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同步呈現,讓用戶讀報更加隨心、簡單、快捷。
三、堅持黨建引領
交匯點客戶端做到“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黨建工作和媒體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不斷實現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媒體高質量發展。交匯點新聞客戶端筑牢戰斗堡壘,講好江蘇故事,傳播江蘇聲音,高質量地完成新華日報社的重大主題網上宣傳。截至目前, “交匯點”累計下載量已超過3200萬,所發布的10期“政策簡明問答”,每期網絡閱讀量都在100萬以上。
紫牛新聞客戶端發揮揚子晚報的優勢,堅持政治黨建引領,堅持主流價值觀,做好深度社會新聞報道,從策劃選題、采訪寫作到視頻拍攝、新媒體制作,始終把黨建引領和社會效果放在首位。能夠以小見大,從小問題看大民生,聚焦百姓的閃光點,關注百姓小事,扛起服務百姓大旗,把原創放在第一位。截至目前,稿件視頻單篇最高閱讀量達到3.3億次,全媒體矩陣用戶總數超過3000萬,紫牛新聞客戶端入選全國城市新媒體影響力Top50。[3]
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利用江蘇法治報的政法主流媒體優勢,通過開展“學黨史 開新局”活動、舉辦“政法宣傳與輿情引導”高級研修班、舉行“崇德敬業、師徒結對”儀式、開展“崇德敬業半月談”活動、舉辦省服務業法治營商環境宣傳座談會等,提升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的社會影響力。2021、2022、2023年連續三年舉辦大型環省行新聞活動,加強基層干群的互動,深入一線調研,得到了省委宣傳部、集團領導和廣大一線干警的好評,系列新聞報道三次獲得江蘇省好新聞獎。打造“法治+服務”綜合應用平臺,針對江蘇法治報的公告業務,提供便捷的線上服務,實現全流程線上管理。截至目前,“江蘇法治”App在各平臺下載量已突破200萬。
四、彰顯品牌影響力
交匯點客戶端是新華日報社媒體融合轉型戰略級產品,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媒體產品,在中國新聞獎評選中,共有32件作品獲獎。7年來,交匯點打造了一系列獨立IP活動,建設成“聚合+原創新聞”與“政務+民生服務”的主流新媒體平臺,在宣傳引導上站位更高、傳播創新上更自覺、整體轉型上突破更大,成為江蘇主流新媒體的“旗艦”,讓影響力詮釋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戰斗力,讓品牌力賦能主流思想輿論傳播的影響力。
紫牛新聞客戶端通過和揚子晚報聯動,占領新聞宣傳的新高地,它以原創內容擴大新聞影響力,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2018年1月12日,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主辦、新浪微博承辦的“微博·大觀2017年度媒體盛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揚子晚報和紫牛新聞客戶端分別榮獲“最具影響力媒體”和“最佳深度報道媒體”獎項。紫牛新聞客戶端還獲得2020年度全國報刊廣告“金推手”十項大獎。
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是全方位立體展示江蘇政法資訊內容、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理念、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適應宣傳輿論工作新形勢的新媒體平臺。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大力宣傳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升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的新成就、新經驗,爭創全國一流法治新媒體,為擔當“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作出更大貢獻。
五、加快融合發展
由新華日報社和交匯點首頁編輯部創作的XR沉浸式新聞情景短劇《千年·十年》成功入選地方媒體案例,也是江蘇唯一入選案例。產品一經發布,迅速被學習強國、上觀新聞、新浪、網易、騰訊、@南京發布、@南京政務服務等多個平臺及政務號轉載,累計播放量突破1200萬次。2024年春節長假期間,交匯點發動全員參與新春走基層活動,共有近40名編輯記者假期在新聞一線采訪,每天均有大批原創作品推出,多篇融媒視窗見報,最多的一天達到10篇。為了豐富新聞內容,去年春節假期期間,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推出了新欄目和新活動,形成了由四大系列產品形成的傳播矩陣,“‘非’一般的龍年”非遺主題系列短視頻,“新春走基層·薪火成炬向春行”系列、《尋味·好日子》系列、《幫你過個開心年》系列等,以融媒體報道展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經過中國記協“我的春節大片”征集活動展示和評審,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兩件短視頻作品獲獎。
2024年3月22日,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華為共同推出系統智能化的移動開放生態業務。揚子晚報隨即成立了紫牛新聞鴻蒙開發項目組,并請華為技術裝備部等作為項目技術指導組,共同推進項目開發。項目組制定了項目實施計劃,在去年年內完成紫牛新聞客戶端鴻蒙版開發,并分成三個階段進行。考慮到開發人員對新系統和開發語言有個學習摸索過程,為確保項目實施進度、客戶端穩定可靠,首版將在功能上適當簡化,保留必要功能。第一階段完成組織架構、技術調研、方案制定、培訓學習、環境準備,第二階段啟動原生應用開發,第三階段完成開發并上架至華為應用市場。與此同時,揚子晚報積極探索和華為生態合作,探索技術應用與服務合作,按照集團要求,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2023年7月27日,江蘇法治報法治融媒體新聞中心落成,標志著江蘇法治報媒體融合全面完成。自主研發宜法自助矯正終端產品、江蘇法治影視文化中心創作影視短片、江蘇法治報社繼續全員轉型都是媒體深度融合的有力呈現,實現了報網端一體,深耕智庫業務,線上線下平臺的打造推動跨越式發展。堅持政治家辦報,向融合再發力,從過去固守報紙到現在發展新媒體,法治報“法治+科技”“法治+視頻”“法治+服務”的融合格局逐漸形成。堅持謀劃好、用起來,做好融合大文章,向服務發力,強化與用戶的連接。
六、未來發展趨勢
交匯點、紫牛新聞、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是互聯網時代媒體轉型的新形態,三家新聞客戶端在未來的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能夠脫穎而出、各具特色,在媒體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以創新為要,以內容為基礎,以“理念+技術”轉變內容供給方式。
AI(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Tamp;T等新技術的出現,倒逼傳統媒體必須在人員轉型、機制考核、組織架構、思想理念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實現媒體的深度融合。要跟得上互聯網背景下的媒體深度變革趨勢,首先要變的是人的思想認知和知識結構。[4]通過內容再造、技術創新等手段,把新聞內容生產統一到新媒體平臺上,通過成立產品運營部、視頻工作室等部門,提升融媒體產品生產的專業性和效率。借鑒全國各地媒體客戶端的優點,做出江蘇特色,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通過打造用戶私人流量形式加強與受眾的連接,并通過微博、微信、QQ等多種社交手段加強與用戶的聯系,全方位滿足用戶需求,想用戶之所想,切身為用戶服務,同時也要深度挖掘粉絲經濟、注意力經濟,提高用戶黏性,并提升社會流量和經濟變現能力。[5]
七、結語
作為江蘇第一方陣的移動主流融媒體,交匯點、紫牛新聞、江蘇法治新聞客戶端對傳播規律精準把握,融文字、圖片、動圖、短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為一體,及時準確推送熱點新聞,獲得了用戶的廣泛認可。它們分別代表黨報、都市報、專業報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之路。只有真正樹立互聯網思維,找準市場定位,體現自身特色,創新內容和形式,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才能在未來大市場環境中發展壯大。[6]
注釋:
[1]顧雷鳴.全媒體語境下如何提升黨報影響力——新華日報的辦報實踐與思考[J].新聞戰線,2020(09)上:27.
[2]彭廣余,徐融.把握法治建設新內涵,融合傳播奏響政法強音——江蘇法治報踐行法治思想打造新時代政法主流媒體[J].新聞戰線,2022(09)下:31.
[3][4][5]李軍.創新+堅守,好看+有用,努力找回“聯系”——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的“第一個五年融合”之路[J].傳媒觀察,2024(S1):47.
[6]王剛.地方黨報新聞客戶端的困境與突破[J].今傳媒,2017(02):20.
(作者:江蘇法治報主任編輯)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