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屆學青會是2023年廣西取得最好成績的一次體育盛會,是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美好回憶的青春盛典。[1]本文以廣西日報社對首屆學青會的宣傳報道為例,闡述在重大體育賽事宣傳報道中,新型主流媒體如何充分發揮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全方位展示舉辦城市的精神風貌。
【關鍵詞】學青會;融合傳播;主流媒體
2023年11月5日至15日,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學青會”)在廣西舉行。這是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合并為學青會后的首次“亮相”,是廣西承辦的第一個競技類全國綜合性運動會,也是廣西承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比賽項目最全、參會人數最多的綜合性體育盛會。[2]
廣西日報社在此次大賽報道中,提前謀劃部署,充分發揮新型主流媒體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多角度策劃、多產品實施、多層級傳播,堅守“內容創優、移動優先、共享融通”,充分發揮“四圈深融”傳播格局優勢,高質量做好宣傳報道,為全國人民呈現了一屆具有時代特色、彰顯八桂風采的體育盛會,全方位展示新時代壯美廣西精神風貌。
一、表達創新+創優,多角度策劃“串聯成珠”
圍繞學青會“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報社把新聞報道策劃想在先、抓在前,謀劃好火炬傳遞、開(閉)幕式、賽事進程等領域的報道策劃,并將體育賽事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將人文情懷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讓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傾聽廣西高質量發展聲音,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規模體量大,亮點產品多。據統計,報社全平臺共刊發有關學青會的報道近1萬篇(次),累計閱讀量3.05億人次(含話題閱讀量)。
(一)靈活設置專欄
2021年8月26日,報社就推出“學青會籌備進行時”特別報道專欄,聚焦學青會選擇在廣西舉辦的前因后果、意義使命,關注學青會籌備進展情況,透過場館建設看學青會給廣西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和改變等。隨著賽事臨近,推出“首屆學青會籌辦進行時”欄目,報道學青會籌辦的動態消息,并開設“走近學青會·探訪場館建設”“走近學青會·廣西健兒備戰”等專欄,全方位報道學青會場館建設和廣西健兒備戰學青會的情況。在距學青會開幕30天時,推出“距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開幕還有XX 天”倒計時欄、倒計時一個月專版。在學青會圣火采集暨火炬傳遞啟動時,開設“逐夢新時代 青春更精彩”首屆學青會火炬傳遞特別報道版。在學青會開(閉)幕式報道中,開設“逐夢新時代 青春更精彩”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開(閉)幕式特別報道版。
賽事期間,《廣西日報》每天推出2個或3個學青會特別報道專版,開設學青會·每日焦點、學青會·服務保障、學青會·賽況鏈接、學青會·人物訪談、學青會·精彩瞬間、學青會·延伸閱讀、學青會·幕后故事等14個小欄目,并將鏡頭對準賽場外運動員、志愿者、觀眾等,突出“廣西”“體育”“學生”和“青年”要素,全流程聚焦學青會每一個精彩瞬間。
(二)活用版面語言
報紙版面語言,用活用巧后能以無字勝萬言。《廣西日報》在學青會開幕式報道跨連版版面設計中,巧妙地將多種元素進行融合。如:彩色飄帶沿用的是學青會火炬傳遞中火炬的視覺元素,與學青會會標、廣西壯錦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充滿動感和活力,既表明了運動會的舉辦地,也寓意青春接力逐夢未來的愿景;以運動人物剪影增加版面的動感,以跑道增加版面的運動氛圍,以三個比賽場地和學青會吉祥物,表達廣西人民熱烈歡迎各地體育健兒的到來;將版式顏色進行淡化處理,整個版面設計桂風壯韻與學青會青春活力相結合,以跨連版展示,大氣磅礴。
(三)深耕內容生產
內容始終是主流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在報道同一事件時,主流媒體要找準新聞核心點,抓住受眾關切點,深挖信息內容,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報社組織精干采編隊伍,深度挖掘學青會現場的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詳解學青會開幕式表演創意,以及舞美設計、點火儀式理念、創意、亮點等。在開幕式報道中,《廣西日報》以10個專版(其中4個跨連版),特別是頭版以跨版的形式,濃墨重彩報道了這一精彩時刻。閉幕式采用10個專版(其中3個跨連版),圖文并茂進行全景式報道。整個報道緊扣“青春”主題,展示“青春”活力。如,開幕式分別以“青春之花 點亮星空”“青春聚能 磅礴力量”“青春賽道 奮力奔跑”,閉幕式分別以“青春之花 絢爛綻放”“青春之力 書寫榮光”“青春之約 壯闊未來”作為各版主題,前后呼應,邏輯性強,從不同側面充分展示了學青會的內涵價值。學青會閉幕后,報社又策劃推出系列綜述報道,全方面、多角度彰顯廣西專業高效、周密完備的辦賽水平,以及對廣西進一步推進體教融合、加快建設體育強區、重振廣西體育雄風的啟示。
(四)展示城市魅力
本屆學青會比賽共設39個大項、51個分項、805個小項,其中廣西承辦35個大項、45個分項、770個小項,比賽場館分布在全區14個設區市、8個縣、8所高校,是展示廣西形象的重要舞臺和窗口。在學青會火炬傳遞時,《廣西日報》先后共推出16個整版及1個半版,報道14個設區市火炬傳遞盛況,講好火炬手故事,同時附城市風貌的視頻二維碼進行延展報道,展示火炬傳遞沿線城市的歷史文化、人文風貌、自然風光,充分展現繁榮富裕、團結和諧、開放包容、文明法治、宜居康壽的壯美廣西新形象。“南寧的環境非常不錯,一下車就產生了好感”“廣西的氣候我很喜歡”“廣西的水果特別甜”“水果撈很好吃”……學青會各參賽代表隊、運動員、教練員等在比賽后,紛紛表達對廣西的印象和感受。記者抓住這些小切口,以“圖文+視頻”組合模式進行報道,表現力強,同時也展示了舉辦地昂然向上的氣象、開放包容的氣度和迎接四海賓客的熱忱。
二、“移動+”優先,產品多元制作,精準化廣覆蓋受眾
報社充分發揮旗下融媒體傳播矩陣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特性,注重挖掘其移動化、社交化、視覺化、強互動、重體驗的媒介特點,利用直播、短視頻、VR、AI、H5等多媒體形式,推出一系列具有活力性、時代性、成長性的融媒體報道,講好學青會故事,傳遞學青會聲音,掀起學青會宣傳熱潮。
(一)做足移動端賽事直播
移動端直播,在實現了迅速傳播信息和內容的同時,也增強了受眾可實時觀(回)看、參與互動的媒體體驗。這種直播方式,在一些重大體育賽事和重大新聞事件報道過程中已是屢見不鮮。學青會作為首屆綜合性青年體育賽事,備受矚目。廣西云客戶端、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全媒體平臺、南國今報全媒體平臺圍繞學青會主題活動、倒計時一個月、學青會開(閉)幕式等重要節點開展全景式報道,全程直播圣火采集和火炬傳遞活動新聞發布會、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開(閉)幕新聞發布會等5場發布會,通過客戶端、視頻號、微博、抖音號等移動端平臺,推出賽事直播超過200場次,充分展示全國各地參賽運動員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發力短視頻賽道
短視頻以快速、簡潔、高效的方式,匯聚社交、信息獲取、內容生產等諸多功能于一體,能滿足用戶多元需求。廣西云客戶端、廣西新聞網圍繞開(閉)幕式、煙花秀、舞美設計、開閉幕式等,推出一批輕量化網感短視頻,如《開幕式精彩時刻》《學青時刻·閉幕式》等,全景式、立體化呈現學青會精彩紛呈的熱烈現場。南國早報全媒體平臺先后推出600多條(次)學青會短視頻,《顏值與實力并存!7枚金牌4枚是她帶出來的》瀏覽量突破1200萬人次。開展“炫舞律動 青春遇見”首屆學青會會歌手機短視頻創作大賽,收到投稿作品568個,網絡觀看量達3707.6萬人次,評選出金、銀、銅獎及優秀作品獎,并根據各平臺參賽作品的傳播力(點贊數)評選出網友創作人氣獎top10;[3]啟動“最炫學青會”主題攝影暨短視頻征集大賽,社會各界紛紛加入學青會推廣宣傳工作。
(三)增強技術賦能傳播
廣西云充分運用AI及VR技術,打造元宇宙融媒體欄目“‘AI’看學青會”;推出“學青會特約云主播”——“康康”在元宇宙虛擬演播廳里為廣大網友進行新聞播報,呈現賽場內外的精彩瞬間,發布《學青會運動員沉浸體驗傳統文化》《成績不俗!廣西運動員已獲公開組金牌39枚》等28期節目。結合AI繪畫、二維動畫、VR、航拍等技術,以“年輕態”內容生產強化年輕人傳播力量,發布《廣西年輕人主打一個熱血青春》《共赴青春之約,一起快樂撒“野”!》等創意短視頻,助力傳播體育精神和廣西特色人文,吸引Z世代用戶。
(四)深挖智媒創意表達
學青會運動圖標由會徽造型變幻而成,以生動準確的運動造型展現學青會的各類體育項目,是學青會重要的視覺形象元素之一。廣西云以學青會吉祥物壯壯、美美的形象為原型,設計并上線首屆學青會專屬表情包;以學青會運動圖標為元素,火炬傳遞期間,策劃發布《H5|“聚光”學青會 線上火炬傳遞接力》,以線上接力的方式讓每一名參與者成為數字火炬傳遞者。策劃交互動畫H5《漫游學青會!廣西14市手繪導覽地圖》,帶領網友云端打卡、解鎖學青會比賽場館等。以學青會運動圖標為元素,結合AI繪畫、二維動畫技術、廣西14個設區市地標建筑,制作創意視頻。
(五)積極設置互動話題
互動話題的推出,具有提升用戶黏性的作用。廣西日報微博主持學青會話題4個、主持抖音話題2個。其中,微博話題#青春遇見我的young#閱讀量達到2121萬人次,互動量1.1萬人次,#家門口的學青會#閱讀量突破1392萬人次。
三、共享融通,多層級“破圈”聯動,聲音傳播更遠更響
報社充分發揮“四圈深融”傳播格局優勢,內外宣結合、省市縣聯動,推出系列融媒體精品,全面釋放出媒體融合的蓬勃活力,推動正能量作品產生大流量。
(一)橫向組建全國主流媒體報道聯盟
廣西云客戶端聯合潮新聞、川觀新聞、南方+等全國23家主流媒體,組建首屆學青會全國主流媒體報道聯盟,開展客戶端開機屏聯動,共同推出學青會聯名專題《首屆學青會全國主流媒體報道聯盟為青春喝彩》,在重點網站、客戶端發布學青會開幕聯動海報,推廣宣傳學青會開閉幕式、賽程賽事、運動員風采等重點內容,充分發揮自身媒體資源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拓展學青會傳播深度、廣度,提高學青會的跨區域知名度。
(二)縱向構建市縣及黨政企新媒體聯合報道體系
聯動全區14個設區市、111個縣市區及全區黨政企新媒體,對火炬傳遞、“炫舞律動 青春遇見”首屆學青會會歌手機短視頻創作大賽等重點項目進行聯合報道,聯動各級主流媒體和黨政企新媒體平臺進行短視頻征集和稿件轉發,并在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互動。廣西日報-廣西云聯合“學習強國”廣西學習平臺開設《逐夢新時代 青春更精彩》專題,開設學青要聞、學青發布、火炬傳遞、超燃賽事、樂活廣西等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在“推薦”頻道、“壯美廣西”頻道高位展播學青會重要資訊。刊發《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成功舉辦觀察》《學青會·體教融合|廣西抓住籌辦運動會機遇,推動青少年體育蓬勃發展》等稿件590余篇,累計閱讀量超1600萬人次。
(三)擴大海外媒體“朋友圈”
報社充分依托廣西云·東盟國際傳播聯絡站以及海外合作媒體優勢,擴大對外傳播,以學青會開(閉)幕式和賽事為重點,制作中英文短視頻,用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在Facebook、X、Instagram、YouTube和TikTok等海外發布平臺進行推送,把學青會精彩瞬間和美麗廣西形象向海外受眾傳播,延伸海外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1月3日至11月15日,在海外社交平臺總發帖量超過120篇(次),總瀏覽量1.3萬人次。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新型主流媒體在重大體育賽事報道中,不斷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需在每次重大新聞事件“大考”中,保持策劃有創意、報道有深度,傳播見力度、互動催熱度;需在執行過程中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發展的整體優勢,實現策劃、內容、平臺、傳播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元化融合;需強化融合傳播,推出輕量化、社交化、年輕態的融媒體產品,全媒體平臺做好宣傳引導;需不斷加強對外宣介,注重借嘴說話、借筒傳聲,及時推出國外相關人士的積極評價,講好中國故事。
注釋:
[1]大力弘揚籌辦學青會形成的經驗做法和精神力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amp;d-
ate=2023-12-20amp;code=001amp;xuhao=4.
[2]釋放輻射效應 提振發展動能——首屆學青會給廣西留下豐厚遺產-新華網,http://www.news.cn/sports/2023-11/16/c_11299
78446.htm.
[3]祝賀!首屆學青會會歌手機短視頻大賽獲獎名單揭曉,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730201470091472896.
(作者:廣西日報全媒體采編中心策劃工作室主任,編輯)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