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休息的政治:動員-科層制度對公私關系的塑造研究

2025-02-08 00:00:00鄧大才張棋
黨政研究 2025年1期
關鍵詞:基層

〔摘要〕

公域與私域的劃分是官僚科層制的關鍵,但是在發展中國家公私邊界往往受政治動員體制的影響,導致公私互侵、邊界模糊。文章結合官僚科層制和政治動員制,提出了“動員-科層”體制的概念。在“動員-科層”體制下,科層制中的公私分明特征逐漸消退,公域與私域的邊界日益模糊,公域侵占了私域,私域同樣滲透到公域中,工作不再與私人生活分離,基層干部無法休息成為常態。文章以基層干部的休息為研究對象建構“動員-科層”分析框架解釋基層干部的休息問題,將休息概念化、理論化。研究發現,在“動員-科層”雙重體制下,動員制與科層制相互嵌入,進而導致公域與私域相互滲透,這一過程塑造并影響了基層干部的公共和私人行為,其過載運行引發了基層干部的休息問題。不同的動員-科層制度組合對基層干部休息的影響程度不同,動員制嵌入科層制的程度越深,對基層干部休息的影響就越大。

〔關鍵詞〕

動員-科層體制;公私域關系;休息政治;基層治理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25)01-0074-17

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科層制和黨的政治動員體制出現共存與共融現象,但兩者在組織邏輯上存在較大差異〔1〕。在基層治理中,動員制和科層制①交替或者共同影響著基層政府及其干部,形成了一種既不同動員制、也不同于科層制的新型體制——動員與科層混合型體制,這種新體制塑造著基層政府及其干部的行為和策略。動員制的非常規、高效率和強制性嵌入并部分替代了科層制的程序性、規則化和理性化邏輯,具體表現為“5+2”“白加黑”現象已成為基層干部的常態,“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證”成為基層忙碌的寫照。顯然,為應對常規問題而設立的科層組織無法在制度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完成任務,需要通過加班、擠占干部休息時間來應對政治動員下的非常規、緊急和重大任務。在“動員-科層”體制下,基層干部休息的現狀、選擇與應對體現了政治-行政過程的雙重影響。在鄉鎮一級,基層干部何時能休息?何時不能休息?為什么不能休息?不同的動員-科層制度組合對基層干部的休息時間有何不同的影響?在“動員-科層”體制下,基層干部無法休息①將帶來什么結果?本文旨在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科層制與動員制下的公私關系:明確和模糊

自威爾遜以來,政治與行政的二分深入人心,但這種分離的邊界或區域實際上往往模糊且可移動〔2〕,兩者相互依存并具有互補性〔3〕。作為政治體制的動員制和行政體制的科層制,其邊界特征如何有待進一步探討??茖又浦饕槍ΤR幒腿粘5男姓芾韱栴},動員制則旨在應對非常規、緊急或重大問題。隨著政治動員不斷下沉和嵌入到基層,這一過程深刻影響了基層社會的變革〔4〕,公域與私域相互滲透、公域不斷侵占私域成為基層的顯著特征。

(一)科層體制:公私關系明晰

Bureaucracy一詞是20世紀早期由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提出,其原文中對其解釋的是一種大型組織的管理體制,主要特征有等級森嚴,固守成文的規章制度;成員間排除私人感情,只有工作關系;成員嚴格遵守業務流程;組織內的勞動按專業分工?!?〕有學者對Bureaucracy的中譯詞進行了考證,認為在管理學中,Bureaucracy一詞用來描述某類組織機構特征,是一種有層級的組織,其特征包括固定單元間的權力界限分明等,相比于官僚制,科層制的表述更準確一些?!?〕本文遂使用科層制而非官僚制來描述中國的行政體制。

科層制是現代政治的組織和運行的基本形式〔7〕,科層組織的出現源于現代國家管理對于勞動分工的需要,隨著國家管理的復雜化和管理事務范圍的擴大,專業化和制度化的組織機制變得愈發重要,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專業水平。作為一種理想類型的組織形式,科層制滿足了現代化大生產對組織的需求,成為大型組織建構的藍圖和范本〔8〕。韋伯認為,個人情感和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常常會影響他們的理性、合法性和客觀性。因而,科層制要求公務活動和私人生活之間有一條明確的界限,組織需要通過法律法規和正式文件嚴格規范成員的行為?!?〕在公私分明的科層體制下,公域和私域有著明確的界限,從基層治理的視角看,具體體現在角色分離、程序導向的公共行為、權責的職位劃分以及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分離等方面。

首先,角色分離體現了現代科層制對官職與個人的嚴格區分。職責被放在個人之上,強調職務的客觀公正性,取代了傳統科層制中公私不明、徇私茍且的做官態度?!?0〕

其次,程序導向的公共行為要求政府機構的所有公務活動均需遵循既定的規章制度?!?1〕這種程序導向的運作模式確保了公共行為的一致性和可預測性,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效率與透明度。

再次,體現在權責的職位劃分??茖芋w制下,各級職位的權力和責任界定清晰,每個職位都有明確的職責范圍和權限限制。這種明確的權責劃分有助于防止權力濫用并確保責任的可追溯性?!?2〕

①文中使用的“無法休息”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一是基本沒有時間休息;二是只有一點時間休息(與正常狀態相比);三是休息時間斷斷續續(即經常占用休息,休息經常被中斷)。為避免生硬表達,文中還會使用“休息時間較少”“加班太多”等詞。

最后,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分離是科層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茖芋w制鼓勵在工作與私生活之間設立明顯的界限。這種分離不僅有助于維護職業生活的專注和效率,也保障員工的個人時間和空間不被職務要求所侵占?!?3〕

在科層體制下,公是公、私是私,公域與私域之間的界限清晰。通過明確界限和規范操作,科層制旨在平衡效率與公平,確保政府在公共領域內發揮作用,同時防止資源濫用和權力過度集中的風險。

(二)動員體制:公私關系模糊

“動員”最初是一個軍事概念,意指集合戰爭力量,進入戰備狀態,準備出師作戰?!?4〕隨著對動員研究的拓展,該概念逐漸被廣泛應用到政治等其他領域。查爾斯·蒂利( Charles Tilly)將政治動員定義為“一個群體在公共生活中從消極的個人集群到積極參與者的轉變過程”?!?5〕湯森則認為,政治動員是一種為政治權威服務的資源獲取過程。〔16〕孔繁斌進一步指出,應從動員議題構建和公眾聚合認同兩個方面來理解政治動員,以更好體現集體行動的邏輯。〔17〕徐湘林將政治動員定義為一個行為過程,其中國家權威機構或特定政治領導(群體)通過某種系統的價值觀或信仰,采用說服、誘導或強制手段,以贏得本政治團體成員及其他社會成員的認同和支持。此過程旨在引導個體自愿服從和主動配合,從而實現特定政治決策的目標和任務?!?8〕亨廷頓則從政治參與過程的角度進行闡述,認為政治動員是政黨主導下的一種“政治參與”,通過這種方式來擴大群眾基礎,獲得更多認同和支持的過程〔19〕。政治動員作為實現政治集團既定目標的一種策略手段,其操作過程顯著地表現為自上向下的指令和資源配置。

與科層制相比,政治動員體制具有顯著不同的特征,其核心在于打破按部就班的科層體制,在短期內將中央的意圖快速傳遞至各個部門與領域。〔20〕通過組織動員,國家能夠打破科層體制內的條塊分割與部門獨立,在治理結構上構建跨部門以及國家、市場、社會之間的功能性耦合關系。〔21〕動員體制依賴于政治領導的直接干預和廣泛的社會參與,需要突破常規的行政程序和結構,通過臨時或特設的組織形式,如領導小組〔22〕、工作專班〔23〕等來實現緊急目標或應對突發事件。

學者們普遍認為:政治動員通常由上層政治集團發起,其特點是自上而下地傳遞和實施,且明顯具有目的性?!?4〕綜合學者們的觀點,從基層治理的視角看,動員制下的公私關系具體有以下特征。

一是角色的多重性。在動員體制下,個人的社會角色和職業角色往往與國家或集體目標緊密結合,個人可能同時具備多種身份,這種角色的交叉使得個人的行動范圍和責任顯著擴大。這種多重性反映了動員體制的靈活性和包容性,但同時也可能造成角色沖突、過度負擔和心理壓力。

二是公私的替代性。在動員狀態下,國家或政府往往需要集中資源、統一行動,削弱或控制私人領域的自主性,個人或家庭的自主權可能被公共權力所替代,許多原本由私域承擔的功能可能被公域所接管。這種公域對私域的替代性通常伴隨著對個人自由和私有權利的限制,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社會的組織方式和個人的生活方式。

三是權責的非對稱性。在動員體制下,參與者在執行任務時的權力是有限的,通常只能在既定框架內操作。而與之相對的責任卻是擴展的,特別是在危機應對時期,責任往往被無限擴大,這意味著其必須承擔超出自身權限范圍的問題和風險。對于基層管理者而言,由于權力有限,在出現失誤或問題時,這種責任與權力的不對稱性常常通過嚴苛的追責機制表現出來。

四是公私邊界的模糊性。在動員體制下,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基層工作人員可能被要求犧牲私人時間和資源以響應國家緊急需求,如參與志愿服務、加班或執行臨時任務等。工作職責也不再局限于辦公時間,而是貫穿整個生活。

動員體制下,公私界限模糊的特征為基層在應對緊急情況時提供了充足的靈活性,但也帶來了權力濫用、決策非透明性和問責機制難以落實等治理風險。動員制的常態化還會導致基層干部的休息得不到充分保障,進而引發職業倦怠〔25〕。這種倦怠不僅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還可能導致整體的基層治理效能下降,表現為治理疲態和行政效率的降低。

(三)休息與加班的研究

科層制和動員制作為兩種不同的治理機制,單獨來看,均難以充分解釋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現象。在理論上,科層制為基層干部的工作與休息提供了明確的邊界,不應該存在休息問題,而動員制本質上則是一種應急機制,同樣無法解釋為什么基層干部會長期處于高負荷工作狀態。

以基層負擔來源為分類依據,國內學者從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公共政策等多種研究視角進行了探討。如魏景容認為,基層工作人員為塑造 “好干部”和 “好政府”的形象,承受了過度的壓力,進而導致其身心疲憊?!?6〕何陽認為,壓力型體制是基層負擔增加的重要原因,權責配置和組織架構是壓力型體制的運行基礎,責任甩鍋是應對壓力型體制的消極反應?!?7〕孫宗鋒等則發現,原本用來為組織減負的數字技術反而帶來了基層的數字負擔?!?8〕桂華、周曉蓉認為,基層治理出現了“中心工作泛化”現象,諸多的條線任務變成了中心工作,造成基層治理負擔加重。〔29〕肖金明等則指出,問責考核機制不合理、官僚主義作風、屬地管理原則濫用、“條條”分割等結構性問題是造成基層負擔的主要原因?!?0〕

總體而言,學者們的研究分別在科層體制與動員體制下探討了公私域關系,即科層制下的公私分明和動員制下的公私不分,也從不同視角探討了基層負擔生成的原因。但既有研究無法有效解釋當前基層的公私域的邊界與互動關系,以及其對基層干部休息的影響。對此,本文提出了一個新的“動員-科層”分析框架,以更全面的視角理解基層干部無法有效休息的現象。在該框架下,動員機制不再僅僅是應對突發任務的臨時工具,而是常態化地嵌入到科層制的日常運作中,并在這一過程中產生過載效應。換言之,基層干部不僅要履行科層體制下常規的任務與職責,還需頻繁應對自上而下的臨時動員指令。在過度壓力下,公共領域不可避免地嵌入私人領域,并導致兩者相互滲透。這種雙重壓力使得任務不斷累加,最終形成了“無休止”的工作狀態。本文將以“動員-科層”體制組合下的公私關系為理論框架,并結合鄂西H鎮的案例,系統考察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影響因素、生成邏輯及傳導路徑。

"二、“動員-科層”體制下的休息政治:一個解釋框架

在“動員-科層”體制的框架下,不同的制度強弱組合對基層干部的休息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以下通過分析基層干部休息問題產生的制度性因素及其生成邏輯,將進一步探討公共行為與私人行為、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的互動博弈及其結果。

(一)“動員-科層”體制:制度組合分析

結合學者們的研究和動員制、科層制的特征,本文對“動員-科層”體制做了如下定義:“動員-科層”體制是一種將動員機制與科層化行政結構相結合的治理模式,能夠依靠自上而下的動員手段調集和整合社會資源,同時依靠層級分工和程序化管理來確保政策執行。這種體制通常用于應對重大任務或危機,但可能導致基層承受過度的執行壓力。

在“動員-科層”體制中,科層制與動員制的組合狀態往往是動態調整的,在不同時期,或許動員制居于主導地位,抑或科層制居主導地位。結合兩者是否居于主導地位的狀態,可以構建一個二維四象限模型,展示科層制和動員制的強弱組合及其相對位置。圖1的縱軸表示科層制在制度組合中的強弱,即強科層、弱科層,而橫軸表示動員體制在制度組合中的強弱,即強動員、弱動員。

位于左上象限的制度組合是科層主導的弱動員體制(強科層-弱動員),其中科層制是主導形式,動員機制作為輔助手段。在這種模式下,科層制作為基礎和主導制度,日常治理和行政管理主要依賴科層制,強調規則、程序和分工明確,行政體系穩定,政策和法規執行嚴格,治理隨意性較低。其劣勢在于面對突發事件和重大變革時反應遲緩,缺乏靈活性和迅速調整的能力。

位于右上象限的組合是動員-科層均衡體制(強科層-強動員),在這種治理組合下,國家表現出強科層制和強動員制的特征。這是一種高度科層化且具備強大動員能力的體制,動員能夠迅速集結資源,而科層制能夠確保這些資源在分配和使用上的效率與規范性,兩者結合保證了系統的高效運行。但這種體制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著過度集中化導致創新不足和靈活性不夠等問題。

位于右下象限的組合是動員主導的弱科層體制(弱科層-強動員),其中動員體制是主導形式,科層制作為支持角色。政府依靠動員體制快速整合社會和資源的能力來應對大多數情況,如在政策實施和應急管理方面,更依賴于非正式網絡和個人關系來實現目標。但由于缺乏系統的行政管理,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持久的穩定和秩序維持。

位于左下象限的組合是社會自治(有序或無序)體制(弱科層-弱動員)。在這一體制下,科層制和動員制均處于較弱的狀態,權力不再集中于單一機構或核心領導層,而是廣泛分散于社會各層面。不過在缺少有效協調和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無序、沖突與效率低下的現象,治理過程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這種體制下,社會可能有序,也可能無序。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政治和經濟不穩定的地區,政府治理能力被大幅削弱,社會秩序難以維系。而部落社會中,權力結構相對分散,決策依賴于長老或部落會議的共識,日常事務通過部落成員的自我管理完成,因而社會結構保持穩定且有序。〔31〕

(二)“動員-科層”體制組合對休息的影響

理想的科層制和完全動員制可以被視為一個連續的譜系,社會自治體制由于缺乏穩定的科層和動員機制,因此不在討論范疇。在這一譜系中,其他三種體制被置于不同位置上。在西方社會,由于兩者在目標與運行邏輯上的差異,動員制與科層制的平衡幾乎難以實現,而這一平衡則有可能在中國等國家中達成。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中國的實際情況展開??茖又婆c動員制的五種組合類型及其相對位置如圖2所示。

A點代表的是理想狀態下的科層制,也即韋伯所設想的理性科層制。由于理想科層制強調規章制度的統一性和可預測性,在休息時間的管理上同樣注重標準化和一致性。在這種體制下,休息時間會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確保所有組織成員都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存在休息時間減少的情況。

B點是科層主導的弱動員體制。在科層主導的弱動員體制下,動員往往是臨時性的,旨在增強科層體制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此時,組織成員的休息安排依據組織的規章制度進行,但休息時間可能不嚴格受控。在大多數情況下,組織成員的休息權利能夠得到保障,不能休息的比重相對較低,但動員機制激活時有所增加,即突發的動員需求可能對正常的休息安排產生干擾。

C點是科層制與動員制的均衡組合狀態。在這一體制下,休息時間通常按照既定的規章制度安排,但在面對特殊任務或緊急情況時,動員機制會適度調整休息安排,以滿足工作的需求。為了實現集體目標,組織常常犧牲個體的休息時間,導致成員的休息權益容易被忽視。長時間工作和高壓狀態因此成為常態,休息只能部分得到保障,不能休息的比重隨動員需求波動,但總體較為穩定。

D點是動員主導的弱科層體制,主要治理方式依賴于動員機制。在這一體制中,工作需求通常優先于休息需求,特別是在動員任務頻繁的情況下,組織成員此時往往面臨休息不足的情況。即在高強度工作期間,休息時間常被視為次要,組織成員的休息權益可能被忽視,導致休息時間的嚴重減少。

E點代表完全動員制,這是一種高度集中和高效的管理與政治系統,通常在國家面臨重大危機或緊急情況時實施,如戰爭、嚴重的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需要迅速集中資源與力量的情境。在這種體制下,組織對成員的動員能力極為強大,不能休息的比重極高,組織成員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且由于動員需求的頻繁變化,休息時間往往呈現出不規律的特征,導致工作與生活的嚴重失衡,個人生活和休息時間被顯著削減。

從圖3可以看出,不同的動員-科層制度組合對基層干部休息的影響程度不同,從A-B-C-D-E,動員制嵌入和替代科層制的比重增加,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比重同樣增加,兩者呈正相關性,即隨著工作中動員制作用力度加大,休息時間會減少。此外,基層干部所面臨的不同工作的動員比重不同,強動員工作任務所可能占用的休息時間更多,當幾種工作交叉時,基層干部所能休息的時間則更少。

"三、部分基層干部何以無法休息:以H鎮為案例的分析

在現實實踐中,韋伯的“科層制”終究只是一個理論模型,盡管一些行政組織具備了科層制的某些特征,但嚴格意義上的“科層制”從未真正實現,且由于行政生態和歷史傳統的差異,不同國家的行政組織呈現出多元復雜的形態?!?2〕因此,理想科層制的休息情景案例不在討論范圍之內,但其制度化、統一性和可預測性的特征可以推導出基層干部的休息將獲得充分的保障。

(一)基層休息制度:規定與現實的沖突

根據2019年6月實施的新《公務員法》第八十二條,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福利待遇。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公務員的福利待遇標準。公務員執行國家規定的工時制度,并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休假。公務員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休,不能補休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補助。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增加了加班補休制度,體現了國家對公務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日益重視,但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基層并沒有將這一政策落實。〔33〕

以年休假為例,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16年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制度實施意見》。該《意見》規定:工作人員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但對于基層干部而言,想請年休假不是一件易事。通常來講,干部能夠請年休假的時間集中在每年重大活動不多、重要節點較少的7月至8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基層干部的休息權益并不能充分落實。

在“動員-科層”體制下,基層政府既承擔著政策執行的責任,又是上級政府監督的對象?;鶎痈刹坎粌H要應對日常繁重的工作任務,還要隨時準備應對上級政府的檢查、考核以及臨時性的突發工作安排。由于這些突發任務和周期性的考核壓力,干部休假的需求往往被無形中忽視,即使法定年休假也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干部常常因突如其來的工作要求或緊急任務而放棄休假。同時,基層工作常常以“運動式”的方式進行,特別是在重大項目或階段性目標達成前。鄉鎮等基層單位為了避免在工作進度上“踩底線”,不得不臨時集結和動員大量組織資源,打破日常的工作節奏?!?4〕為此,干部不僅在平時難以按時休假,還犧牲了休息時間參與臨時性的動員任務,導致加班補休政策無法順利執行。

這一制度與現實的沖突,反映了基層工作環境的高壓特性。在基層治理模式中,上級考核與壓力層層向下級傳導,公務員雖然有明確的休假和補休權利,但現實中的工作壓力和責任分配讓他們在使用這些權利時面臨障礙。這種沖突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也削弱了休息制度的初衷,使得基層公務員長期處于高壓、疲憊的工作狀態,難以實現真正的“福利待遇”保障。

(二)制度影響行為:不同情景類型下的基層休息

1.科層主導的弱動員情景:較多的休息

在科層主導的弱動員情景下,由于動員能力較弱,基層干部的休息時間更接近于常規安排。科層制度為工作和休息時間提供了明確的規范,基層干部通常能夠按照規定時間進行休息,整體上相對穩定且可預測。然而,臨時動員的情況偶爾會發生。如在一些重大節點前,包括全國性政治會議、重要節假日、年底考核期等時段,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以及確保實現年初設定的任務和目標,政府常常要求基層干部保持在崗,以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關鍵節點之外,基層干部的日常休息依舊能夠得到較為穩定的保障。他們通??梢园凑展潭ǖ墓ぷ靼才胚M行休息,避免了因高強度動員而出現的過度疲勞??茖芋w制的標準化和制度化使得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之間的界限相對清晰,在沒有特殊任務需求的日常工作中,基層干部能夠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

鞏固脫貧成果的“后評估”是H鎮干部面臨的年底重要“大考”之一,作為除縣政府所在地外人口最多且經濟排名靠前的鄉鎮,同時處在交通要道上,H鎮常常成為國家層面檢查的重點區域。素有“來湖北必來該縣,來該縣必來H鎮”的說法。因此,H鎮干部在迎檢方面經驗豐富。每年11月為省級“后評估”檢查,12月則是迎接全國“后評估”檢查。在省級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暗訪督導檢查來臨前的兩周,H鎮全體干部就被要求下村檢查評估材料的準備情況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強調“要和當初迎接脫貧檢查一樣重視”。在科層主導的弱動員情景下,雖然基層干部的休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何時動員有跡可循,檢查的內容和流程也相對固定,基層干部可以提前準備和應對,此時休息時間能夠得到較多保障。

2.動員-科層均衡組合情景:部分休息

在動員-科層均衡組合情景下,為了維持高水平的動員能力,基層干部的工作與休息安排受到嚴格的制度化管理,確保組織對時間的統一掌控。休息時間被嚴格規范化,所有基層干部都必須遵循統一的安排,個人的自由調配空間相對較小。在這種強科層、強動員的均衡狀態下,集體目標優先于個人需求,組織往往會為了確保集體任務的完成而犧牲部分個體的休息時間,以達到更高效的資源調動與執行力。

常態化值班制度便是基層政府在這一動員-科層均衡體制下的重要機制之一。該制度的設立意在提升政府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能力,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有效地響應,同時滿足群眾對政府服務的及時性需求。常態化值班包括日常值班和節假日值班兩類安排,覆蓋了日常工作時段以及重要節假日,以確保24小時的應急響應能力。

在這種安排下,基層干部的休息和工作形成了嚴格的交替制度,以確保在需要緊急動員時能夠有效分配人力資源。在常態化值班制度的支持下,基層組織能夠始終保持較高的動員水平,對各類公共需求和突發狀況保持高響應能力。這種工作安排雖然增加了基層干部的工作負荷,影響了個人的休息時間,但從組織目標出發,確保了政府能夠時刻高效運行。這一制度化的安排幫助政府在面對不確定性事件時具備更強的應急處理能力。

以H鎮為例,根據省、市、縣政務值班工作要求,為進一步規范全鎮黨務政務值班工作,H鎮制定了《H鎮黨務政務值班制度》。《制度》中值班的主要任務包括:處理來電、來文、來訪,并做好值班記錄;發布會議通知;按規定程序向領導及上級機關報告重要情況;協助領導處置突發事件;做好安全保衛、保密、保潔工作;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H鎮每天安排人員24小時在崗值班,非工作時間值班人員必須到指定值班地點值班,不得擅離職守。對于基層干部的值班安排,同樣形成了制度化的值班表。除節假日外,值班人員以一周為單位進行輪換,一周的值班安排包括值班領導、值班人員、司機和屬地值守領導四類人員。在節假日,則以一日為單位進行值班人員輪換。為維持對應急狀況的高水平響應能力,常態化的值班制度被建立起來,體現了制度結構與動員能力的結合。但對于基層干部,特別是部分外地甚至外省的干部,如被安排在節假日中間時段值班,則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假期。

3.動員主導的弱科層情景:較少的休息

在動員主導的弱科層情景下,基層干部的工作狀態常處于高動員需求之下,突發動員任務頻發,導致其休息安排受到顯著影響。休息時間通常因緊急任務或高強度的工作要求而被壓縮,無法獲得充分的保障。這種情景下的突發動員需求表現為多種形式,包括重要領導的調研、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以及突擊性的暗訪督查等。這些突發動員的任務不僅緊迫且不可預測,成為鄉鎮干部無法正常休息的直接原因。

以山區鄉鎮為例,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鄉鎮政府需要具備快速響應能力。在H鎮,應對自然災害的預警和突發狀況的應急響應已成為常態。某次天氣預報顯示周六將有暴雨黃色預警,加上鄰縣出現了暴雨引發的洪澇災害,縣政府立刻通知各鄉鎮班子成員開會,要求鄉鎮主要負責人和各辦主任到崗待命。隨后,H鎮迅速組織防汛工作,安排全體干部取消雙休日休息,集中力量參與防汛任務。然而,當天的降雨量并不大且僅持續了一天,但干部們依然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在此情景中,動員任務逐漸增多,突發的應急情況也愈發頻繁,鄉鎮干部的日常生活受其影響顯著。例如,某名干部在周五下班后開車五小時回家,然而當晚即接到緊急通知,要求他周六上午返回H鎮投入防汛值班。該干部不得不再度駕車五小時返回單位。隨著動員制在工作安排中所占比重的增加,突發動員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頻繁的動員任務使得基層干部的休息時間日益減少,呈現出高度碎片化的特點,甚至難以獲得規律的休息保障。這種模式逐漸成為鄉鎮工作的常態,對干部身心造成較大負擔。

4.完全動員情景:幾乎不休息

在完全動員情景下,基層動員能力得到極大增強,其首要目標集中在快速、高效地完成緊急任務,基層干部的休息時間因此被大幅度壓縮甚至徹底犧牲。在這種情景下,完全動員機制適用于應對突發的重大緊急情況,如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等。在此類事件中,基層干部需保持全天候的高度戒備和投入,幾乎沒有任何時間用于休息或恢復。隨著動員強度的不斷提升,長期的高壓工作可能對基層干部的身心健康產生顯著影響。

以2020年初H鎮的疫情防控工作為例,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得H鎮的動員體制被推向極限運轉。疫情初期,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H鎮迅速動員全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組成22個工作專班,分赴各村組督導并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為確保鎮域安全,H鎮在主要交通通道和村村通路口設立了72個交通管制點,共有167名工作人員輪流值守,實現24小時無間斷防控。此類突發事件中,動員體系在基層的全面啟動促使每位干部進入了高強度、無休息的工作狀態,成為應對疫情擴散的關鍵保障。

由于疫情的持續和特殊性,H鎮的基層干部需要長時間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幾乎無法保證充足的休息。日復一日的高強度工作包括嚴密的村莊排查、體溫監測、信息登記、物資發放等一系列繁重的任務。這種不間斷的工作方式不僅要求干部時刻保持警覺,還需要快速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新增病例或防控措施調整,導致有效休息成為難以實現的奢望。長期處于這種高壓之下,干部容易出現疲憊感、焦慮等問題,甚至會引發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隱患。

(三)行為影響領域:基層公私域的混合

可以看出,制度通過對行為的影響,進而影響領域,最終對休息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在不同的制度組合下,公共行為與私人行為之間產生沖突,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的互滲和重疊,公域和私域的邊界模糊。具體而言,在科層主導的弱動員制度組合下,科層制度對公共行為的規范性較強,而私人行為受到相對少的干預。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互滲較少,通常只有在工作時間和職責范圍內有所涉及。在動員-科層均衡的制度組合下,動員制的主導地位增強,這導致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的一部分相互滲透,在需要高強度動員時,工作需求可能會侵占到私人時間。在動員主導的弱科層體制下,高強度的動員任務可能隨時發生,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高度重疊和互滲。在H鎮,表現為部分基層干部在辦公場地放置了折疊床,辦公室既是辦公場所,也成為了休息場所,公域和私域產生混淆。完全動員情景下,如抗旱救災等應急情況時,H鎮干部往往需要晝夜不停地從河中抽水,休息時間和場所被進一步壓縮,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滲透使兩者幾乎完全重疊,私人時間和生活完全被工作需求和動員要求所擠占,個人的休息和生活空間極度有限。

(四)領域影響結果:基層干部的應對策略

面對休息時間減少的情形,基層干部產生了以下應對策略。

一是選擇性執行。在“一票否決”與常態化考核的雙重壓力下,基層組織以“選擇性執行”的方式緩和“超載”任務與人力不足之間的張力〔35〕?;鶎痈刹客ǔ炏忍幚碇睂兕I導當前安排的重點工作以及近期最緊迫的任務,以確保這些任務能夠在時間節點內完成,達到考核或督查要求。對于這些重點工作,基層干部不僅會全力投入,還可能在任務分工和執行速度上優先考慮,以保證任務的推進效果和完成質量。這種做法在短期內緩解了對任務完成的壓力,也提升了干部在直屬領導面前的形象和可信度。與此同時,對于一些優先級較低的任務,基層干部則會采取延期、簡化流程,或尋找替代方式等靈活策略。通過這種有策略的任務分配與執行,基層干部可以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集中精力處理核心任務,而不會因無謂的加班和精力分散而導致過度疲憊,從而保障必要的休息時間。這種任務管理方式在基層被普遍采用,成為基層干部在壓力下實現有效工作的關鍵手段。

二是變通式執行。變通式執行是一種基層干部在資源受限和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通過靈活創新的方法實現工作目標的策略。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夠更好地適應基層實際情況。在任務要求與資源條件之間存在不平衡時,基層干部往往會選擇性地采取變通措施,以便在不降低工作質量的前提下,靈活完成任務指標。以鄉鎮紀委監委完成上級下達辦案指標考核任務為例,由于不同鄉鎮的管轄人口和案件數量差異較大,人口少的鄉鎮往往難以完成上級規定的硬性指標。這種情況下,人口少的鄉鎮無法獨自達標,而人口多的鄉鎮卻因案件量大、任務繁重,面臨超負荷工作壓力。因此,變通式執行策略便成為了鄉鎮紀委監委共同面對考核任務的有效應對手段。具體而言,變通式執行策略體現在“區域協調辦案”的方式上。通過跨鄉鎮合作,人口少的鄉鎮與人口多的鄉鎮紀委監委聯合辦案,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辦案模式。人口多的鄉鎮紀委監委將部分案件分配給人口較少的鄉鎮處理,這樣不僅緩解了自身的辦案壓力,也使得人口少的鄉鎮紀委監委有機會完成考核指標。通過變通式執行策略,基層干部能夠在不增加額外資源的情況下,突破鄉鎮之間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優化案件處理效率,使得不同規模的鄉鎮均能夠滿足上級考核要求。

三是超指標執行。超指標執行是一種基層干部在應對上級任務時,為確保數據質量和避免重復勞動而主動采取的策略。當上級任務缺乏具體指示,或執行標準模糊時,基層干部往往會基于過往經驗進行判斷,故意超越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或要求,以求一次性完成任務要求。以H鎮在農村經濟普查過程中的實踐為例,基層干部在執行時面臨一些統計口徑模糊的問題,例如關于民宿業務的統計要求。按照上級規定,民宿業務屬于個體經營,應當將其排除在普查統計數據之外。然而,H鎮的干部擔心,如果嚴格按照這一規定進行,最終上報的數據可能會顯得不夠全面,甚至可能在上級審核中被認為“數據缺失”或“不完整”。為了避免上報的數據被認為“不夠”以及減少未來可能需要的二次統計工作,他們選擇將民宿業務的數據一并統計并上報。超指標執行在許多任務中成為基層干部應對不確定性和避免休息時間被大幅占用的實際策略。

四、部分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生成邏輯:制度嵌入與過載

結合科層制與動員制的特征,在基層無法休息背后的生成和運行邏輯中,公共行為的動員頻率、人員配置、職責分配、問責風險是影響私人行為的核心分析變量,動員制嵌入科層制并過載運行是其生成邏輯。

(一)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因素分析

1.權責分配失調

權力是黨政機關履行職責的基本手段。然而,如果職責的履行未伴隨權力的授予,那么履職過程就會給黨政機關帶來過量壓力,從而造成“負擔過重”?!?6〕在多級政府體系與部門間的傳統層級關系框架中,常見的現象是逐層遞增的壓力(層層加壓)。在目前的五級行政體制下,鄉鎮政府之上的所有上級政府都有“下發文件、布置任務”的權力,而鄉鎮政府“無權駁回”、只能“照單全收”?!?7〕此過程中,上級往往忽視與下級的權責匹配,名義上稱之為“責任層層落實”,實際上卻演變成“責任層層加碼”。這種做法僅側重于責任的強化而未相應增加權力,導致基層機構承受過重的負擔?!?8〕權責分配失調帶來的“責任加碼”促使鄉鎮必須調配更多人員和資源應對相關工作,由此造成基層干部休息時間被大幅壓縮。

H鎮農辦面臨的執法難題,充分體現了基層的“責大權小”問題。H鎮農辦對于農村建房沒有審批權,建筑規劃執法權和違規執罰權都在縣級部門,但違建等事項卻要求鄉鎮進行控制。農民如果未批先建,農辦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農辦“不能24小時派人盯著農民是否有違規行為”。此外,農辦還需管理畜禽養殖污染的問題,但執法權在環保部門,若出現問題,“板子卻打在農辦身上”。面對這種情況,農辦只能上門做養殖戶工作,勸導其安裝環保設備等,若勸導無效,也只能上報環保部門,由環保部門進行處罰。此外,鄉鎮對本鄉鎮的站、所管理權有限。雖然鄉鎮站、所等機構的工作由鄉鎮統籌,但“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站、所的人財物等資源由縣直部門管理,鄉鎮政府對其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盡管鄉鎮可以對站、所的工作進行安排,但其監管難以落實。

2.人事配置失衡

基層陷入人手不足與治理事務繁多的困境。近年來,中央關于“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頂層設計,使得身處“指揮一線”的鄉鎮政府在行政責任不斷擴大的同時,編制資源卻長期固化,導致了結構性、功能性和資源性的矛盾?!?9〕財政供養人員的只減不增,與基層工作任務的只增不減,構成基層治理中的突出矛盾。人手不足、任務繁重,加班加點遂成為基層工作的常態。〔40〕整個行政體系中,就某一項工作而言,承接該工作的人數呈現出倒金字塔型的結構,即行政層級越低,對接該工作的人越少。在村一級,往往僅有一人具體負責該項工作。但對接人負責的工作內容卻呈現金字塔形結構,其行政層級越低,負責和對接的工作類型越多,直至鄉村一級,一人對接多項工作。事權的下沉變成了職能部門“甩鍋”給基層,導致基層干部頻繁加班應對各類考核和檢查?!?1〕人手不足的情況下,現有人員必須承擔大量的行政任務和服務職責。這種情況下,人員的超負荷工作嚴重壓縮其休息時間。

H鎮轄20個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約5萬人,鎮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該縣版圖面積最大、農村人口最多的鄉鎮。H鎮政府共核定行政編制45個,實際在編人數42人。領導職數核定13名,實際13人。在這42名在編人員中,2人被借調至縣直機關,4人被抽調至征地拆遷專班,實際在編在崗人數僅為36人。H鎮下設公共服務中心和退役軍人服務站兩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中公共服務中心核定編制12名,實際在編12人;退役軍人服務站核定編制2名,實際在編2人。H鎮共設四大辦,負責各類事務32項,行政編制與事業編制在編人數共計56人,管理和服務全鎮21個村(居)48225余人。在實際工作中,H鎮干部通常一人身兼多職,負責多項具體工作。

3.問責風險增強

問責風險增強一方面是指問責的范圍擴大,基層面臨的問責形式和內容豐富多樣。另一方面是指問責的邊界不夠明確,即是否屬于問責范圍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或制度規定以外的情況可事后納入問責范圍。這造成了基層面臨的問責風險顯著增強,在這種環境下,基層干部在執行任務時往往感到多重壓力,因為他們不僅要確保每一項工作符合問責要求,還要防范潛在的、未明確規定的問責風險。 考核提供了政策目標和績效的完成情況,為問責提供依據。近些年來,上級職能部門與鄉村關系發生巨變,核心是上面的“千條線”開始變成“千把刀”, 部門條線業務指導變成了考核問責,幾乎所有上級部門都向下級政府下任務,提要求,考核排名,問責,基層治理形勢發生了巨變。〔42〕

2022年,縣城管局想對鄉鎮進行考核,考核相關文件已經下發,但最終被縣委辦叫停??h委辦認為城管局與鄉鎮均是正科級單位,兩者是平級關系,應為業務指導關系,因此城管局對鄉鎮的考核不合適,最終考核文件被撤回。頻繁的考核和問責攪亂了基層干部的工作重心,使其不得不把大量精力分配到應對各項考核任務上,加劇了人手不足的困境,迫使基層干部加班加點、延長工作時間以“迎檢”?!?3〕在問責風險增加的背景下,基層干部可能面臨更高的績效目標和工作要求。這些高目標往往需要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導致基層工作時間的延長和休息時間的減少。

4.動員頻率過高

在基層治理壓力分布上,處于更低層級的政府面臨的治理壓力越大,編制內人員相對較少,對政府雇員的需求則更為迫切。〔44〕隨著中心工作越是走向泛化,鄉鎮要完成的中心工作就越多,之前遵循的“中心工作—常規工作”劃分原則就會被打破,縣里每一個條線部門都可以向鄉鎮下達中心工作。這造成資源有限的鄉鎮在完成越來越多的中心工作上就顯得越發吃力,本職工作和常規業務被擠壓。〔45〕在行政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鄉鎮為完成上級的政策執行需求,選擇采取高度動員鄉鎮干部的策略。〔46〕但由于人手不足,即使存在休息制度,由于工作量過大,基層干部難以嚴格遵循休息制度,常常需要在完成規定任務和處理突發事件之間尋找平衡,結果往往是犧牲休息時間以保證工作的連續性。

以H鎮為例,在年休假批準制度的履行上,黨口部門干部請年休假需要鎮黨委書記批準,政府部門干部請年休假則需要鎮長批準。然而,作為山區產業大鎮,一旦遇到有可能發生的旱情、汛期及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H鎮干部必然需要全員到崗,下沉一線。2022年,H鎮遭遇特大旱情,抗旱工作成為全鎮的中心工作,全鎮黨員干部投入到抗旱救災中,由于長期缺乏有效降水,抗旱工作一直持續到當年的12月。在動員體制下,H鎮干部圍繞抗旱救災的中心工作任務堅守崗位,年休假制度在其中難以有效落實。

(二)基層干部休息問題的生成邏輯

新制度主義理論認為,外部制度壓力對組織行為產生影響。在“動員-科層”體制下,政府的公共行為(如政策執行、公共服務供給、社會動員等)與個人的私人行為(如生活安排、私人時間分配等)互相混合,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界限逐漸模糊,公域與私域之間相互滲透,具體表現為工作時間的延長和對公共事務的強制參與。

在休息問題的生成邏輯下,公共行為與私人行為的互動與沖突,導致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互滲和重疊。個人的休息時間與生活安排常常受到突發動員任務的干擾,基層人員被迫中斷私人活動,強制參與公共任務。同樣,個人也將私人領域嵌入公共領域,如私人事務帶入工作場合,甚至利用職務之便處理個人事務。這種公域與私域的互滲不僅模糊了兩者的邊界,還使得公共行為跨領域影響私人生活,進而引發跨領域的沖突與壓力。由于公域和私域的互滲,導致基層干部無法獲得應有的個人休息時間,工作與生活平衡失調、身心疲憊,工作效率下降。為了應對過度動員帶來的壓力,基層干部可能采取一系列策略,如選擇性執行政策、變通執行或超指標完成任務等,以緩解動員制下的超載運行。

圖4展現了“動員-科層”體制下基層干部休息問題的生成邏輯。結合科層制與動員制的制度特征,可以分析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深層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公共行為的動員頻率、人員配置、職責分配以及問責風險構成了影響私人行為的核心變量。在這些變量的作用下,動員制主導并強于科層制,尤其是動員制嵌入科層制并在此基礎上過載運行,構成了基層干部休息問題的生成邏輯。

其中,動員頻率過高直接導致了動員體制對科層體制的主導地位。隨著動員任務的不斷增加,常規的科層體制無法有效應對高頻率的緊急任務,動員機制逐漸取而代之,成為推動各項工作的主要手段。頻繁的動員需求使得基層干部不得不在動員機制下運作,打破了科層體制的正常工作節奏,導致其作用的削弱。動員體制在這種情況下逐漸超越科層體制成為主導力量,要求干部頻繁投入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以應對突發任務,進一步加劇了對個人休息時間的占用。

人員配置的結構失衡強化了動員體制對科層體制的主導作用,當某些任務需要快速推進時,動員機制迅速填補了人員不足的空缺,代替了常規的科層流程。具體到某一事項,在省級層面,可能由一個工作專班負責推進,在鄉鎮層面,則由某一位工作人員負責,且其往往身兼多項工作。人員配置的失衡造成了基層更依賴動員體制,導致私人時間被占用,基層干部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時間。

權責分配失調增強了動員體制的主導地位?;鶎痈刹吭谪熑沃卮蟮珯嗔τ邢薜那闆r下,無法通過正常的科層機制有效行使管理職能,導致他們在履職過程中面臨權力不足的困境。為完成任務,需要通過動員體制調動人員和資源來彌補權力缺失帶來的管理不足。這種依賴動員機制的現象削弱了科層體制的正常運作,使動員體制在工作推進中的作用逐漸擴大。

在問責泛化和問責邊界模糊的背景下〔47〕,問責風險增強促使動員體制成為應對高問責壓力的主要手段。由于問責的廣泛適用和模糊的問責范圍,基層干部面臨的責任壓力顯著上升。為了避免問責帶來的風險,他們必須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完成納入問責清單的各項工作。但常規的科層體制難以為基層政府提供足夠的支持,需要通過動員機制讓基層干部承擔超量的工作負擔。

“動員-科層”體制下,動員過頻、人員結構失衡、權責分配不合理以及問責壓力的共同作用,導致了動員體制對科層體制的主導,進而造成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互相滲透,公私界限逐漸模糊,工作與休息不分,基層干部的休息問題由此產生。

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制度的嵌入與過載。制度嵌入使得基層干部的工作職責和任務不斷增加,而制度過載則導致這些任務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在超載的壓力之下,公共資源無法滿足任務需要,公私之間的界限主動或被動地打破,屬于基層干部的私人空間和休息時間被侵占。制度設計中的不合理性及對干部負擔的忽視,使得上述因素相互疊加,基層干部應有的休息不再有保障。

"五、結論與思考

(一)基本結論

結合科層制和動員制的定義、特征以及當前的基層治理實踐,本文提出了動員制與科層制的組合概念,并在這一組合狀態下探討公共行為與私人行為、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關系、互動及其生成邏輯。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本文的“動員-科層”分析框架?!皠訂T-科層”體制下,科層制中的公私分明特征逐漸消退,動員制嵌入科層制,公域與私域的邊界日益模糊,隨即導致公域與私域的互相滲透,公共行為被要求在私人時間履行,私人事務同樣帶入工作場合,工作不再與私人生活分離,隨即導致基層干部無法休息成為常態。

基層干部休息問題的制度生成邏輯在于,動員-科層組合體制下,動員制嵌入和部分替代了科層體制并過載運行,權責分配、人員配置、問責風險、動員頻率是動員制與科層制強弱的核心變量,是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互相滲透的推動因素。其中,動員體制在科層體制中的嵌入和替代比重的增加與基層干部無法休息的比重呈正相關性。動員制在基層組織中占據的比重越高,基層干部休息時間減少的情況就越嚴重。動員制的增強會進一步壓縮基層干部的休息時間,而基層干部在基層治理現代化中起著中堅作用〔48〕??梢韵胍?,如果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邊界混合不清,基層干部將無法得到有效休息。長此以往,將導致基層干部生活質量下降,工作滿意度降低,從而影響基層執行力和公共服務質量,進而削弱基層治理結構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本文中的H鎮案例具有較高的外部效度,關于科層制與動員制的四種強弱組合類型、情境及其對休息影響在不同時間維度中的表現,為研究結論提供了支持。此外,動員制嵌入科層制的現象不僅限于H鎮,各地基層或已正在經歷這一過程,因此本文的結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適用性。然而,作為單一案例研究,本文的外部效度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通過更廣泛的樣本進行進一步驗證。

(二)可能的創新點

1.對馬克斯·韋伯經典科層理論的拓展

馬克斯·韋伯的經典科層理論主要集中在科層制與封建體制的分析上,強調了權力的合法性與科層制的理性化特征?!?9〕〔50〕然而,韋伯沒有考慮到現代社會中的動員機制,這種機制在短期內集中力量推動特定任務或目標,對基層管理和休息安排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研究的動員制與科層制結合超越了韋伯的框架,擴展了對現代政治權力結構的理解。在科層制中,權力和職責的分配是相對穩定和制度化的〔51〕〔52〕,但動員制帶來了靈活性和高效性,能夠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調動資源。但這種動員能力也可能與科層制的穩定性和規范性產生沖突,在基層管理中對休息時間的影響是這種沖突的具象化。本文的分析拓展了韋伯對科層體制的研究,揭示了動員機制如何改變基層權力運行的邏輯。

2.對國內學者研究的進一步拓展

向淼認為,常規科層制和動員型體制并存是中國國家治理的典型特征。〔53〕徐湘林從政策過程的角度研究了動員體制與科層體制的互動、影響與制約。他認為,韋伯的理想科層制描繪了一個嚴謹、理性、規范的專業化行政組織,但在實踐中,完全的行政國家難以推動社會變革和有效應對重大社會危機,必須有一個具備足夠政治動員能力的政治力量來整合國家資源去面對重大挑戰?!?4〕國內學者從宏觀和中層理論著手,論述和研究了行政科層制與政治動員制的并存、互動,但并未涉及微觀層面科層制與動員制結合帶來的影響。

本文創新性地從科層制與動員制這一對分析概念入手,深入探討了政治動員制嵌入到基層的科層體系中帶來的對基層干部休息的影響,以及如何影響了基層治理的實踐。動員制與科層制的組合不僅延續了傳統的行政科層制的組織架構,還將政治動員的要求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治理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政治動員和行政管理的雙重壓力對基層干部形成了重要挑戰。此外,不同于以往學者們對基層負擔、減負的研究,本文從基層干部休息的視角,探討公共行為與私人行為,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關系、互動和博弈,為基層治理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解釋。

(三)文章的不足與待研究的方向

盡管本文對“動員-科層”體制進行了初步探討,但在研究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研究結論主要基于理論框架和實證材料,是定性研究下的發現,但缺乏具體的實證數據支持,如果進行量化研究,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二是本文對動員與科層體制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分析,但對具體的政策建議和實踐方案缺乏詳細論述。三是如何在現有體制框架內有效調整權責分配、優化人事配置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傮w而言,本文為理解和優化基層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但進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加具體和深入的數據支撐和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 〔18〕 〔54〕徐湘林.中國政策過程中的科層官僚制與政治動員〔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6).

〔2〕 Alford J, Hartley J, Yates S, et al. Into the purple zone: Deconstructing the 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stinction〔J〕.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7,(7).

〔3〕 Svara J H. The myth of the dichotomy: Complementarity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past and futur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1,(2).

〔4〕 陳天祥,王群.黨政統合動員:基層社會動員的組織聯結與機制整合——以新時期村居法律顧問政策為例(2009—2021)〔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1,(6).

〔5〕 〔9〕Weber M. Economy and society: An outline of interpretive sociology〔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956-958,973-980.

〔6〕張政,向程.Bureaucracy——官僚制、科層制還是層級制?〔J〕.中國翻譯,2011,(6).

〔7〕 唐愛軍.馬克斯·韋伯論現代政治的兩種進路〔J〕.學習與探索,2014,(4).

〔8〕 楊妍.基于“中國發展悖論”的中國公共行政組織再審視——一個“理性——政治”的分析框架〔J〕.中國行政管理,2019,(7).

〔10〕 〔德〕施路赫特. 理性化與官僚化[M]. 顧忠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7.

〔11〕 〔51〕〔德〕馬克斯·韋伯.支配社會學[M].康樂,簡惠美,譯.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2-87,151.

〔12〕 李金龍,武俊偉.社會建構理論視域下我國基層政府政策執行的難題及其求解〔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13〕 〔德〕馬克斯·韋伯.韋伯文集(下)[M].北京:中國廣播出版社,2000:219.

〔14〕 李德成,郭常順.近十年社會動員問題研究綜述〔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15〕 Charles Tilly.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M].New York:Random House,1978,p. 69.

〔16〕 〔美〕詹姆斯·R·湯森,布蘭特利·沃馬克.中國政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102.

〔17〕 孔繁斌.政治動員的行動邏輯——一個概念模型及其應用〔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5).

〔19〕 〔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劉為,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159.

〔20〕 周雪光.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一個組織學研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151.

〔21〕 符平,盧飛.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脫貧攻堅的組織動員〔J〕.社會學研究,2021,(3).

〔22〕 蔡秋蓉.國家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治理體系:一個分析框架〔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2).

〔23〕 劉鵬,劉志鵬.工作專班:一種中國式新型議事協調機構〔J〕.治理研究,2024,(1).

〔24〕 鐘爽,朱侃,王清.公共危機中政治動員運行機制研究——基于2015年以來38個重大公共危機案例的分析〔J〕.政治學研究,2021,(2).

〔25〕 鐘園園.基層治理疲態的成因及其紓解之道〔J〕.寧夏社會科學,2019,(6).

〔26〕 〔38〕魏景容.形象包袱:基層疲態現象的一個經驗解釋〔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2,(5).

〔27〕 何陽.績效社會、政府內卷與基層減負——基于不確定性視角〔J〕.求實,2023,(4).

〔28〕 孫宗鋒,叢楷力.數字賦能何以變為基層數字負擔?——一個整合性分析框架〔J〕.行政論壇,2024,(2).

〔29〕 〔45〕桂華,周曉蓉.體系動員視角下的鄉村治理現代化——基于基層“中心工作泛化”現象的討論〔J〕.理論學刊,2024,(3).

〔30〕 肖金明,姜寶卿.非常規任務得以執行的“適配—對接”:基層減負的自下而上進路〔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4,(4).

〔31〕 閆偉.無政府社會:當代阿富汗部落社會的權力結構與秩序延展〔J〕.史學月刊,2021,(5).

〔32〕 楊妍.基于“中國發展悖論”的中國公共行政組織再審視——一個“理性——政治”的分析框架〔J〕.中國行政管理,2019,(7).

〔33〕 楊曉曦.公共服務動機視角下的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改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

〔34〕 狄金華.通過運動進行治理:鄉鎮基層政權的治理策略對中國中部地區麥鄉“植樹造林”中心工作的個案研究〔J〕.社會,2010,(3).

〔35〕安園園,陳家喜.超大城市基層減負增效何以實現——基于黨建引領街道—社區職責異構的解釋〔J〕.理論月刊,2023,(8).

〔36〕 朱光磊,黃雅卓.從“職責同構”到政府職責體系:基層負擔過重現象的生成與破解〔J〕.中國行政管理,2024,(4).

〔37〕 周少來.鄉鎮政府緣何容易陷入“形式主義泥潭”〔J〕.人民論壇,2018,(1).

〔39〕 李慧鳳.資源主導下基層編制如何動態統籌?——基于鄉鎮與街道的雙案例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23,(2).

〔40〕 顏昌武.以放權賦能改革破解基層治理困境〔J〕.人民論壇,2022,(10).

〔41〕 于建嶸.基層工作切莫陷入事務主義〔J〕.人民論壇,2019,(S1).

〔42〕 賀雪峰.基層鄉村治理中的責任共同體——從“上面千條線”到“上面千把刀”〔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 (4).

〔43〕 王清.基層干部負荷沉重的治理機制〔J〕.人民論壇,2019,(34).

〔44〕 陳那波,黃偉民.不完全編制與有效治理:基層治理中的政府雇員及其作用——基于A區的調查〔J〕.社會科學研究,2021,(2).

〔46〕 馮川.縣域治理體系剛性化與鄉鎮自主性〔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

〔47〕 劉幫成.官僚主義新表現的特征與危害〔J〕.人民論壇,2024,(13).

〔48〕 李志,徐凡迪.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獲得感對工作投入的影響——職業認同的中介作用〔J〕.重慶社會科學,2023,(12).

〔49〕 WEBER M.From Max Weber:Eassys in sociology 〔M〕. GERTH H H,MILIS w C,translat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226.

〔50〕 〔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第2卷(下冊)〔M〕.閻克文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38.

〔52〕 〔美〕彼得·布勞,馬歇爾·梅耶.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M〕.馬戎,等譯.北京:學林出版社,2001:67.

〔53〕 向淼.國家治理法治化:話語張力與理想類型——基于對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分析〔J〕.探索與爭鳴.2024.(7).

【責任編輯:劉彥武】

猜你喜歡
基層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當代陜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一句“按規定辦”,基層很為難
當代陜西(2021年8期)2021-07-21 08:31:42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6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4
“基層減負年”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11-17 04:27:38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6期)2019-10-08 08:55:50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當代陜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3期)2019-07-13 05:41:48
基層在線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0: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97在线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AV|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三级欧美在线| 欧美色99|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狠狠操夜夜爽| 99久久精彩视频|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97se亚洲|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a在线看|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天天|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成人亚洲天堂|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在线精品自拍| 伊人天堂网|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婷婷色狠狠干|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色综合网址| 高清大学生毛片一级|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日韩成人午夜| 91免费观看视频|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浪潮Av| 色网站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亚洲91在线精品|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性欧美在线|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亚洲乱伦视频| 激情午夜婷婷|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