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會議總結提煉我們黨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指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
在業內專家學者看來,會議提出的五個“必須統籌”,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對于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對于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根據形勢變化在政策上作出調整,整體來看,政策力度加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會議提到的五個“必須統籌”是一大亮點,值得關注。
張軍指出,這是第一次系統地把五個“統籌”同時提出來,體現出中國治理經濟的整體性框架。統籌的意思是兼顧,不能為了一件事情把另一件事情完全扔掉。比如說,現在強調擴內需,擴內需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繼續走擴大投資、更多依賴基建項目和房地產的老路,那就跟我們中長期尋找新的發展動能的目標不符。所以需要統籌,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目標。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授崔友平表示,在當前宏觀經濟治理難度加大、復雜性上升的背景下,我們必須用系統性思維和統籌方法,按照經濟規律要求,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臺取向一致的宏觀政策。
“這些規律性認識,既是應對當前困難挑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重要著力點,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方法論。”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說。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認為:“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科學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有助于我們采取更加有效舉措,有力破解發展難題,穩定發展預期,提振社會信心,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表示,這五對重要關系進一步展現了我們黨對于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對于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將為全國上下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實現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2025年不僅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籌劃之年,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年。
“‘五個統籌’是在我國經濟建設實踐及全球經濟發展規律的本質性認識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對我國完成2025年經濟目標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指導意義。”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要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根本上講靠黨領導人民創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沒有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沒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堅持和完善,就沒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斷實現。
劉英指出,要確保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從經濟體制改革入手,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與職責。如何統籌好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之間的關系,是五個“必須統籌”的核心。其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是處理好總量、增量、質量關系的核心和基礎。只有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才能有效處理好其他關系,才能有力促進經濟增長。
在政府與市場關系上,劉英認為,要更多釋放市場的活力,政府要在激發市場創新活力、激發市場新動能上有所作為,這需要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為市場發展釋放活力,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釋放市場空間,同時在確保市場公平競爭上實施有效監管。
“在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上,政府需要鼓勵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增加有效供給,而在存量的盤活處理上也需要發揮市場的作用,為做大總量和提升質量貢獻力量。同時,政府要在確保質量提升、促進做大總量上進行有效監管,在資金、技術、人員等方面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及便利。”劉英說。
崔友平表示,當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有效市場要求減少管治,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有為政府在經濟異常波動時尤為重要,這更需要政府的判斷力和決斷力,以有為政府促使有效市場發揮作用。
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的前提條件。但市場經濟常出現二者的不平衡,常態往往是“無效供給過多、有效需求不足”。崔友平指出,這種情況就要求宏觀經濟調控要以供給與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為落腳點,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


經濟發展從來都是由一定的動能來驅動的,培育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為此,崔友平建議要下大力氣培育造就一批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但與此同時,更新舊動能,對傳統產業進行新技術改造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因此,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彼此促進、以新帶舊。
崔友平同時指出,做優增量就是有效地增加新的資源和政策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盤活存量就是要重視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并提高使用效率,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就是通過這樣“雙管齊下”的策略,確保經濟活動能夠更加高效地運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當前階段,經濟發展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缺一不可。沒有質量的有效提升,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沒有總量的做大,高質量發展就失去了物質和技術支撐。因此,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
“‘五個統籌’都要求有‘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一‘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黨中央統籌兼顧,求真務實果斷打出政策‘組合拳’,一定會為2025年經濟工作帶來信心、明確方向。”崔友平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五個“必須統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深刻含義。五個“必須統籌”之間相互促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五個“必須統籌”在落實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也備受關注。
劉英指出,五個“必須統籌”在落實過程中需要注意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之間的關系是處理好其他四個統籌的先導,為了激發市場活力和創新活力,為了讓經濟更好發展,要有有為政府,有為政府為有效市場提供支持和保障。有效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有為政府的施政目的,也是有效市場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
劉英同時強調,要處理好五個“必須統籌”的辯證統一關系,比如總需求與總供給的關系,目的是提振需求,做大總需求。此外,供給需要適應和滿足需求的提升。又如存量與增量的關系,只有做優增量才能確保存量的提升,兩者并非矛盾的,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培育壯大動能始終是做強經濟的必修課。客觀上講,動能總是有新舊之分,而二者又應該是并行不悖地發揮作用。“所以,我們不僅要發展新動能,也要對舊動能以及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使其轉變為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劉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