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25年要抓好的九項重點任務。其中,“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居九項任務之首。相比去年,這一政策排序發生了變化。
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全方位”就是要從原材料生產與供應、生產技術升級、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參與、人才培養、人口增長、產品創新、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與貨幣政策、產業扶持政策、就業政策、對外經貿合作等全領域入手,通過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實現全方位的需求擴張。
“‘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位列九項重點任務之首,是根據我們當下宏觀經濟形勢主要矛盾的變化來進行的。我們現在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國民經濟循環不暢,這就決定了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面擴大內需成為首要任務和首要工作。”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指出。
劉元春強調,這里面的提振,很重要地體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消費專項行動。以往我們在擴消費方面沒有專門的行動方案,特別是全國統一層面的。這次的提出,意味著我們在消費擴張上面會有更大的力度、更大的范圍以及更多的政策工具來進行。
“內需不足是影響我國近幾年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可以看到近兩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擴大內需,就是因為經濟運行中存在需求不足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永軍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全方位”表明此輪擴大內需在力度上會更強,在范圍上會擴大。
張永軍同時指出,2025年我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將發生較大變化,2024年我國經濟能夠實現5%左右的增長,外部需求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外貿出口的貢獻率較高,但是從2025年的形勢判斷來看,由于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加上美國總統換屆帶來的關稅政策變化,有可能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乃至全球經濟產生較大影響,因此2025年外需可能會減弱。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通過擴大內需來應對國際環境的變化。
“此外,對中國自身經濟發展來說,擴大內需也是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徑。擴大內需實際上還有利于提高各類產業的產能利用率,有利于提升整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張永軍補充道。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指出,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消費發揮著最為重要的樞紐作用,如果消費提振不上去,那就會成為雙循環發展的一個堵點。
2024年以來,我國已經出臺了擴大內需、擴大消費的政策,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政策,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2024年前10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89萬億元,同比增長3.5%,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9.9%,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拉動力。截至2024年10月15日,有超過2000萬名消費者申請參與家電以舊換新,其中1013.4萬名消費者購買了八大類家電產品1462.4萬臺,帶動銷售額達到690.9億元。而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1月,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零售業、冰箱等日用家電零售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9%和18.7%,較零售業總體增速分別高11.4和14.2個百分點。
需求側的復蘇對生產的拉動力度仍在持續上行,既激發了各行各業增長的內生動力,也為以需求促發展的政策方向注入更大的信心。國家統計局2024年11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生產指數上升0.4個百分點達到52.4%,連續三個月處在擴張區間并保持上行趨勢。
“要使國內需求持續擴大還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張永軍告訴《中國報道》記者,第一,擴大內需針對的范圍要進一步擴大。比如,目前擴大消費主要針對的是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2025年可能會面向更多的消費品,而且要將擴大服務性消費作為一個重要途徑和抓手。第二,擴大內需不僅要擴大消費,還要擴大有效投資。2024年我國投資增長不夠快,2025年需要進一步擴大投資。這其中除了設備更新等政策,還要出臺一些鼓勵研發、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投資。第三,通過擴大對外開放來擴大有效需求。比如2024年我國對很多國家采取了免簽政策,很多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也擴大了境內的消費需求,這也是擴大國內需求的一個途徑。

“首先要切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王孝松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其次,繼續深化醫療、養老、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只有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他們才敢于消費。”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對此,王孝松建議,增加各種就業機會;給貧困群體發放一些補助補貼;鼓勵青年人創業就業;政府提供一些求職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溝通的平臺,提升就業信息的傳遞能力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審、教授陳小亮表示,要想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關鍵在于構建和完善有助于擴大消費與投資的長效機制。對消費而言,構建和完善居民消費長效機制,促使居民獲得穩定收入從而“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從而“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從而“愿消費”,這樣才能全面釋放居民的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對投資而言,建立和完善投資長效機制,促使企業有充足投資空間從而“能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從而“敢投資”、有穩定預期和信心從而“愿投資”,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企業的投資積極性。需要強調的是,除了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穩定政策,還要加強穩定政策與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的配合,這樣才能為消費和投資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加快構建消費與投資長效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表示,一是要抓住關鍵人群提升消費能力意愿。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二是要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改善收入預期。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等,從而增強他們的消費意愿。三是要抓住關鍵領域和環節提升消費層級。國際經驗表明,一國從中高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階段時,居民消費從商品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服務消費占比超過商品消費。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服務消費成為居民消費的主要增量來源、拉動居民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增速超過整體消費增速。四是要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促進文化、旅游、娛樂等休閑服務業發展,豐富優質的服務消費供給,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的服務消費需求。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出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紛紛表態,2025年做好相關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4—2025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2025年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錨定既定目標任務,敢于攻堅克難,持續狠抓落實,扎扎實實把工作做好。具體包括,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2024年12月19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商務部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把擴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出更多務實舉措,持續釋放消費潛力。
何詠前指出,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讓消費者得到更多真金白銀的實惠;創新舉辦商旅文體健融合的促消費活動,擴大服務消費,不斷豐富服務消費供給,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將持續加力,加快出臺推進首發經濟的政策文件,發展冰雪經濟、銀發經濟,促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
何詠前還提到,商務部將改善消費條件,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深入實施縣域商業三年行動,推進“千集萬店”改造提升。
“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預計2025年消費市場總體將繼續呈現平穩增長態勢。”何詠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