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0日,陜西省延安市北風呼嘯,寒意刺骨,陜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建設現場卻是一片火熱景象。電力工人不畏嚴寒、緊鑼密鼓,高效推進這條“西電東送”大動脈建設。
廣袤的三秦大地,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成為電網建設發展的廣闊舞臺。無論是保障電力的穩定供應,還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或是積極助力實現綠色轉型,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陜西電力”)胸懷“國之大者”,扛牢職責使命,充分發揮“大國重器”“頂梁柱”作用,奮力譜寫陜西電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江清水穿陜過,一道電流向遠方。2024年11月25日,在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陜西段成功實現了對嘉陵江及寶成鐵路的順利跨越,點亮了從北國邊塞向西南重鎮輸送綠色能源的希望之光。
嘉陵江之上的輸電導線,在牽引繩的牽引作用下,經由放線滑車緩緩鋪展而出,經過3個多小時的展放作業,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輸電導線順利通過最后一基鐵塔到達終點。
據了解,該工程預計2025年建成投運,投運后,每年可從新疆向重慶輸送電量超360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600萬噸,對推動我國西部地區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在國家電網公司的整體安排和支持下,國網陜西電力持續推進電網建設。隨著隴東—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全線貫通,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陜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陜西段)等工程加快建設推進。
在特高壓電網快速發展推動下,陜西電力平衡由“省內平衡為主”的模式,發展到“以省內平衡為基礎、積極參與全網統一平衡”的新模式。
北至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南到重巒疊嶂的秦巴山區,一條條蜿蜒曲折、通達四方的特高壓線路正沿著國網陜西電力建設者們的足跡跨越千山萬水,讓光明與希望傳向遠方,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與幸福。
陜西省的最北部,九曲黃河與萬里長城在這里交匯,大漠風光與黃土風情在這里并存,榆林這顆“塞上明珠”正熠熠生輝。
2024年11月18日,榆林南330千伏變電站1、2號主變順利帶電,各項參數指標合格,標志著陜西省內第100座33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
該變電站是“十四五”期間榆林市計劃建設的多座330千伏變電站之一,旨在優化區域電網結構,提高330千伏電網供電能力及供電可靠性,保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
1972年6月,隨著中國第一條330千伏超高壓線路——陜西與甘肅聯網的330千伏劉天關輸變電工程建成,陜西第一座330千伏變電站——330千伏湯峪變電站投入運行,拉開了陜西330千伏網架建設的序幕。此后,陜西電網在無數陜西電力人的謀劃建設中,逐步建成了橫跨關中、縱穿南北、覆蓋全省的330千伏主網骨架。
近年來,國網陜西電力不斷推進電網建設和升級,陜西電網進入主網大建設、配網大提升的新階段,重點推進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新能源發展。同時密切配合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能源送出的需求,持續增強330千伏網架結構,超前籌劃,科學選點,高效能新建330千伏變電站。
2024年,陜西電網建成投運的330千伏變電站有西安高工三、西安龍首、榆林文昌、西咸涇河、銅川薛家寨等多項工程,榆林南變電站恰是第100座。
秉持“在陜興陜、在陜為陜”思路,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理念,國網陜西電力正在讓電網建設的種子在三秦大地上茁壯成長,讓澎湃電力守護三秦璀璨燈火,護航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2024年12月13日,陜西首個國網數字化配電網示范區項目——銅川市宜君縣花溪谷景區光儲充直流一體化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
項目實施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04萬千瓦時,可實現節約標煤0.9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9萬噸,同時能夠通過儲能系統解決新能源發電的波動問題,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同時,通過當地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景區及周邊用戶提供綠色清潔能源,景區的綠色電力供給能力、綜合用能效率和電網調節能力將大幅提升,為鄉村旅游小鎮低壓直流供電應用提供了生動實踐。
位于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的克坊村,也是建設新型數字化配電網的示范之地。2024年,國網銅川供電公司在克坊村建設了“光儲充用”一體化微電網,配置了2臺426千瓦時的直流儲能裝置、2臺雙端口柔性互聯裝置。這樣的場景,實現了2條線路、4個臺區功率互濟、峰谷調電、光伏分級協同消納及8座60千瓦充電樁協同控制,成為全省“光儲充用”交直流一體化微電網“零碳”示范村的典型。
國網銅川市耀州區供電公司營配二班營配工宋思洋說:“直流儲能裝置在光伏發電量大時,可將部分電能貯存在儲能系統中,在夜間及陰雨天進行釋放,為臺區居民和服務區供電。”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國網陜西電力的數字化轉型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建成動態“電網一張圖”、發布數字化推廣應用場景、重點研發場景、安裝智能融合終端……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國網陜西電力始終向著智能電網的未來大步邁進,以高效、便捷的服務讓群眾用上“放心電”“省心電”。
微光剎那,造炬成芒。通過一代代電力工作者的艱苦奮斗,陜西電網從以110千伏為主體的電網,發展到以750千伏為骨干,330千伏為支撐,特高壓直流、特高壓交流對外聯絡的大電網,有力支撐了“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電網發展格局,滿足了資源優化配置和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全心全意為三秦人民美好生活充電,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