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然而,并非所有的提問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提問措施,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提問則是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有效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提問的設計和實施,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初中語文閱讀提問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閱讀理解能力及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一直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1]。科學的提問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因此,保證科學提問,強化閱讀思考,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至關重要。
例如,教師在對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春》進行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朗讀全文,感受作者筆下春天的生機與活力。隨后,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如“作者如何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春天的特點?”這個問題鼓勵學生關注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觀察入微的筆法。接著,教師又提出:“在朱自清的筆下,春天與生命有何聯系?”這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思考文本的深層含義,理解春天作為生命復蘇的象征在文中所扮演的角色。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生開始主動思考并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還鍛煉了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通過科學設計的問題、開放的課堂討論以及及時的評價與反饋,教師成功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鍛煉思維能力,并提升了他們的文學素養。
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和好奇心時,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深入思考和探索文本的深層含義。趣味提問的核心在于將傳統、枯燥的提問方式轉化為有趣、生動的問題,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點。
例如,教師在對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背影》進行教學時,講述了與“背影”相關的生活小插曲,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攝影師,你會如何捕捉一個令人感動的背影?”“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哪個‘背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問題立刻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們紛紛開動腦筋,展開想象的翅膀。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求他們邊讀邊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描繪‘背影’的?”“為什么作者會對這個‘背影’如此難以忘懷?”這些問題不僅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還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更加專注地尋找答案,同時也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對于問題的回答還是對于文本的解讀,教師都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通過趣味提問教學方式,學生不僅深刻理解《背影》這篇課文的內涵,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閱讀能力與文學素養得到了發展。
學生的需要是其學習動力之源,更是教師進行教學策略調整的重要基礎。教師只有對學生的需要有了深刻的認識,才會設計更加符合學生興趣與認知特點的問題,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
例如,教師在對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鄉愁》進行教學之前,通過個別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了學生的閱讀習慣、興趣點以及對鄉愁主題的了解程度。這些信息為教師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課堂上,教師根據學情,精心設計了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問題。對于寄宿生,教師問:“你們在離家的時候,會有哪些特別的感受?”對于對鄉愁有初步了解的學生,教師則問:“你們認為鄉愁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它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鄉之情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能引導他們深入思考文本。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敏銳地捕捉到學生的困惑點和興趣點,及時提出針對性問題。例如,當發現學生對詩中某些意象的寓意不太理解時,教師便問:“詩中的‘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分別代表了什么?它們與鄉愁之間有何聯系?”這樣的問題既解答了學生的疑惑,又深化了他們對詩歌內涵的理解。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始終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進度,確保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有效促進他們思考。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提問方式不僅提高了問題的質量,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果。
提問不僅是一個教學手段,更是師生互動、思維碰撞的重要橋梁[2]。而提問評價作為這一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于優化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提問評價,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更有效地推進教學進程。
例如,教師在對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課文《社戲》進行教學前,特別注意問題的設計,確保問題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開放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不僅關注答案的正確與否,更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和表達能力。還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回答有誤,也會耐心引導,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思路。同時,教師也注重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對學生的進步與亮點給予了肯定,對有待完善之處給出了具體改進意見。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不僅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還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通過優化提問評價,更加準確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了更加有針對性的幫助。
綜上所述,有效的提問對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文本內容,提高問題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利用趣味化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拓展提問評價,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教師還應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不斷完善和優化提問策略,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馬艷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科技風,2020(06):109.
[2]陳敏.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7(35):139.
作者簡介:江蘇省宜興市萬石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