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程標準是高中物理教學的核心指導文件,它規定了教學內容和要求,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重要參考。這一標準涵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旨在引導教師把握物理課程的精髓,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物理課程是教學內容和載體,它基于物理學科的特性和教學規律,從學生發展的需求出發,將物理知識、原理和規律以及相應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程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等,旨在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培養。培養學生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物理課程的核心任務。
高中物理課程對學生學習物理學知識和培養科學思維、科學精神和方法至關重要。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基于實驗,以理論為指導,運用數學工具進行研究,涉及眾多概念和規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等內容,掌握物理知識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規律,深化對這些規律的認識,掌握物理學研究方法,形成物理觀念,培養科學態度與價值觀。高中物理課程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科學素養;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應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教學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和科學思維、科學精神及方法等方面的素質,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核心任務,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物理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規律以及基本技能三個方面,是學生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
在物理學習中,學生應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維方式,增強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生應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規律的思維過程,認識科學研究方法并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學生應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科學探究是運用科學方法,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形成科學態度與責任感、逐步學會科學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物理課程標準從不同層面對物理學科中的科學探究進行了闡述。在義務教育階段,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物理階段,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更復雜問題的能力;在大學階段,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物理課程標準明確了高中物理課程中科學探究的具體目標及內容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明確這些目標和要求,引導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中學會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和處理數據、進行交流與合作、表達與交流等科學探究方法,逐步學會用嚴謹科學的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把握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規律,結合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完善課程體系,科學設計教學活動,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反思與總結,逐步完善和優化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體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的課堂評價方式和多樣化的課后作業設計思路,以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作者單位:利川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