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在不斷的深化,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改革,語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改革。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語文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是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后提出的新概念。在初中階段,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就是課堂,其教學效果如何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采用新課程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與理解。文章將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含義和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對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進行思考。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其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對語文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學習階段,此時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比較零散,并且在實際運用中容易出現錯誤。通過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語感,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教師要積極地采用新課程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在此過程中不斷地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文《濟南的冬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理解和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描繪的美景。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比較、判斷等活動。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積累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積累。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言素養的培養,注重讓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出。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包括語言、文字、文學等方面內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來提升學生創新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導入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新課開始之前設置一個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問題進行引導和解答,這樣可以激發起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角色扮演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課堂中教師是一個導演、演員和策劃者等多種角色,而學生則是一個演員和觀眾等多種身份。這樣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氛圍,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知識的魅力。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教師要想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就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發言。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新課程標準不斷推進以及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普及等因素影響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也逐漸呈現出多元化、層次化、個性化等特點。在未來教育發展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必將取得更大突破和進展。
(作者單位:利川市謀道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