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課堂資源,提高課堂互動性,同時突破實驗條件限制,為學生直觀呈現不易觀察的物理現象,顯著提升教學質量。實踐表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施輔助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他們的學習體驗,引導他們理論聯系實際。這既響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支持。
[關鍵詞] 信息技術;中學物理;實驗教學
教育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中學物理教學的“標配”。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理解是關鍵。信息技術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效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面臨課時緊張的問題,很多時候僅能教授課程的重點和考點,學生缺少參與物理實驗的機會。信息技術的引入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不僅提升了課堂效率,還使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增強物理課程的吸引力,顯著改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的安排是課堂成功的關鍵,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
(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過去的物理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大多是被動接受,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亦步亦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創造力往往受到限制,以致課堂參與率不高,課堂氛圍沉悶。信息技術的引入有效地改變了這一局面。它提供了豐富的微課資源,營造了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提供了更加多樣和靈活的手段,能夠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突破實驗限制,模擬實驗過程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目,傳統教學面臨著諸多實驗條件限制,一些實驗無法在課堂上實現,以致影響學生對物理過程的觀察和理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一些特定的實驗條件限制,通過模擬來呈現那些難以在課堂上進行的實驗,使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實驗現象,強化感性認識,加深理性認識。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比較抽象的,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直觀地理解物理概念,準確地把握物理規律。
二、信息技術輔助物理課堂教學的實踐
(一)創新模式,創設實踐情境
初中物理教學經常需要進行大量的信息展示,很多時候這種信息展示構成了教學活動的核心環節。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復雜的物理概念以圖表、音頻、視頻等方式呈現給學生。在這里,信息的呈現形式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
靜態信息展示指的是信息以固定的形態呈現給學生,如通過課件展示一道題目。這種方式與傳統的教學展示相似,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動態信息展示,則是通過動態的形式展示信息,如模擬物體的運動軌跡的動畫。這種方式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物理過程,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動態信息展示能夠通過各種生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應優先考慮采用動態信息展示的方式教學,輔以靜態展示,以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最大效用。
例如,在教授“光的反射”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動態展示的方式,利用動畫演示光線在平面鏡上的反射過程,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光線反射路徑,為他們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探索“光的反射”原理,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其方案分享出來供全班交流與評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適時提供建議和指導,使學生能夠不斷進行優化。
在小組實驗環節,教師也要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操作過程實時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及時指出實驗過程中的規范操作和不規范操作,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學習效率。
在總結實驗結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各自的發現整合到Excel電子表格中進行集中展示,再共同歸納光的反射定律。顯然,這樣的展示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探究。
后續講解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比如區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時,教師可以繼續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兩種反射的特點,幫助學生明確區分兩種反射面的性質,加深學生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展示,可以將復雜的物理過程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提升課堂效率。
(二)多元交互,打造互動課堂
課堂互動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關鍵環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課堂互動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但傳統的提問方式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引入更加多樣的互動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市場上已有眾多支持課堂互動教學的軟硬件工具,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加以選擇。實踐表明,充分開發利用信息技術的互動功能,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在“歐姆定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課堂教學通常由教師講解后直接進行實驗,這種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參與,限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為了突破這一限制,教師可以引入信息技術,鼓勵學生利用虛擬電路軟件進行實驗設計和模擬操作:學生先在電腦上設計電路,再進行模擬實驗。這種方式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得學生可以毫無壓力地自由嘗試。顯然,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電流、電壓、電阻之間關系的理解。
此外,傳統的通過紙質表格記錄數據的方式容易造成信息更新不便和數據處理困難,引入Excel電子表格后,不僅能讓數據記錄和修改更加高效,而且能借助其圖表功能將數據轉化為統計圖。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投屏分享他們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這種互動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模擬實驗,優化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理解各種物理現象和規律的基礎。但是,僅僅依靠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學生仍舊會對某些知識點感到抽象,以致難以理解,特別是那些難以直接觀察的微觀世界的知識。引入信息技術手段,比如通過動畫模擬,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模擬實驗能直觀地展示物理現象,彌補現實中實驗條件的不足。
例如,二氧化氮和其他氣體分子擴散混合的過程,常規實驗室不易觀測,而通過Flash動畫演示,則能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同樣的,對于電場和磁場等抽象概念,采用動畫演示方法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可見,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物理實驗的方法能夠有效地豐富實驗教學,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在實驗存在安全隱患或實驗條件無法保證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動畫演示,可以顯著彌補上述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物理現象,理解物理原理。例如,內燃機的工作過程、磁場的形成,以及原子裂變過程等,這些實驗在一般條件下都難以實現,此時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模擬物理過程,學生就能直觀看到相關的現象,從而準確理解相關原理。
此外,部分實驗雖然對實驗條件的要求不高,但因操作煩瑣、耗時,若在課堂上直接做,容易打亂課堂節奏,影響課堂效果。例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原理時,學生需要進行多步操作以觀察物距、像距,以及像的大小變化,操作過程煩瑣,實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此時,借助電子白板上的虛擬實驗工具進行相關實驗,就能在不占用大量課堂時間的情況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成像原理,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利用動畫和微課等信息技術手段,能顯著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動畫演示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掌握相關實驗的操作規范,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就能快速達成學習目標。
無疑,教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各種限制,具備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為中學物理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隨著新課標的落地實施,教師更應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創造性地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巴班斯基曾提出,教學過程優化的核心在于教師和學生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獲得最佳的成效。現代信息技術以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呈現物理概念與規律,有效解決了大量實驗教學難題,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巴班斯基所強調的教學過程優化,通過信息技術獲得了全新的實現途徑。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給予他們更多時間和空間,以促進其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優化課堂結構和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進而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信息技術融入中學物理教學能帶來教育模式的重大變革,它既突破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也突破了各種物理實驗的條件限制,使得復雜的物理現象與抽象的物理概念能夠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獲得更多感性認識,從而加深他們對物理知識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靈活地利用教育信息技術,探索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最少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李桃,余紹軍.在線教學現狀調研分析及后續對策思考——以國內某高校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3):51-53,56.
[3]劉思彤.多媒體課件在高中物理教學的應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7.
[4]李明亮.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中學物理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2016(19):52-54.
[5]楊霈.初探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交互式電子白板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師,2009,30(6):46-47.
[6]許敬川,賈華,解遠領.例談巧用計算機軟件輔助新時代中學物理教學[J].物理教學,2019,41(3):9-13.
[7]鄭宇晴,馬文婧,張軼炳.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中學物理實驗改進——以“探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為例[J].物理教師,2018,39(7):66-70.
[8]黃愛國.“互聯網+”時代的中學物理教學展望[J].物理教師,2017,38(6):7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