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幼兒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幼兒園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越來越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幼兒自主游戲符合當前教育理念的發展趨勢。在自主游戲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主參與不同的活動。因此,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明晰自身定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提升自主游戲的質量。
[關鍵詞] 幼兒園教育;自主游戲;教師角色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參與游戲的過程就是獲得教益的過程。自主游戲是一眾幼兒園教育形式中的新形式。然而,現階段的幼兒自主游戲沒有體現出幼兒的自主性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說明教師并沒有隨著游戲形式的變化而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對此,教師必須深入學習自主游戲理念,針對當前自主游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地改變自身的角色。
一、幼兒自主游戲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幼兒自主性
自主游戲活動要求尊重幼兒的想法,并結合他們的想法設計游戲內容。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從成年人的角度出發審視游戲過程,忽視幼兒的自主性。比如,部分教師認為幼兒生活經驗與學習能力都很有限,因而由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制訂游戲規則無法保證質量。為了避免這種問題,在組織幼兒自主游戲時就只能密切關注幼兒的游戲過程,隨時準備“見縫插針”,為幼兒提供指導。
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深入,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迫切地想要看到教育效果,希望幼兒能夠在自主游戲中獲得更好的成長。因此,當幼兒自主游戲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教師就千方百計地想介入游戲過程以引導幼兒,這就影響了幼兒自主性的發揮。
(二)指導角色不均衡
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的角色取決于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需要。現階段,部分教師因為無法正確認識自主游戲,以致對游戲過程干預較多,幼兒完全自主選擇游戲方式的空間較小。這就造成了教師指導角色不均衡的問題,影響了自主游戲的實際效果。例如,幼兒缺乏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一些戶外自主游戲中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因而當幼兒做出危險行為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制止。這本無可厚非,但教師在防止各種意外時應盡可能地通過一種隱性和自然的方式來實現,而非直接說“你不應該做……”。可見,教師在自主游戲中的角色并不均衡,更多的時候是以教導者的身份出現的。這一角色雖然能夠糾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一些不當行為,規避一些危險,卻也限制了幼兒的自主探索活動。
(三)主動指導比較多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處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他們在自主游戲過程中獨立面對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為此,教師在發現幼兒自主游戲陷入困難時應延長等待時間,觀察幼兒是否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當幼兒嘗試多種方法后仍無法順利解決時,教師再為幼兒提供幫助。現階段,教師在自主游戲中的介入比較多,往往在幼兒還沒有進行一定的嘗試時,就主動對幼兒進行指導,這顯然不利于幼兒成長。
(四)忽視游戲后評價
游戲結束后的評價是幼兒自主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信息。然而,多數教師并不注重幼兒自主游戲后的評價活動,沒有對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的行為作出評價,以致無法準確把握幼兒的成長情況,從而限制了教師自身指導水平的提升。
總之,現階段幼兒自主游戲中存在著許多由于教師定位不準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效果,進而影響了幼兒的成長。有鑒于此,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身角色,只有改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改善幼兒自主游戲的實際效果。
二、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角色的定位
(一)成為旁觀者,觀察幼兒游戲行為
自主游戲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而非教師,無論在游戲的哪一環節,都必須保證幼兒的主體性。教師始終只能發揮從旁協助的作用,并且教師也不需要時時協助,而是應抓住契機進行指導。那么,到底什么情況下才是介入指導的契機呢?這就需要教師成為一名旁觀者,密切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以及時發現問題并介入指導。
自主游戲活動區域往往比較大,參與的幼兒人數也比較多,一名教師觀察不過來。因此,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應增加教師數量,分別負責對若干幼兒或者不同區域的觀察。在保教結合的背景下,還可以由保育員參與協同觀察。
(二)成為參與者,配合幼兒游戲行為
教師與幼兒都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主體,因而在教育活動中,兩大主體的互動是無法避免的。教師成為幼兒自主游戲的參與者,配合幼兒的游戲行為,能夠拉近師幼心靈的距離,和諧師幼關系。同時,在參與過程中,教師能從同伴的角度來為幼兒的自主游戲提出建議,幼兒則可以選擇聽從或者不聽從,這樣既保證了教師的適時指導,又充分彰顯了幼兒的主體地位。
(三)成為支持者,輔助幼兒游戲行為
由于幼兒生活經驗少,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致自主游戲陷入停滯。此時,教師就要成為幼兒自主游戲的支持者,通過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游戲材料、搭建游戲場景、創設相應的情境等方式來幫助幼兒順利推進游戲。需要注意的是,成為幼兒自主游戲的支持者,為幼兒的自主游戲提供幫助仍然要尊重幼兒的主觀意愿,不能站在成人或教育者的視角去判斷幼兒是否需要幫助,否則支持者就變為了教導者,影響幼兒自主性的發揮。
(四)成為指導者,引導幼兒游戲行為
自主游戲并不是幼兒無目的的自由活動,不是幼兒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開展游戲活動期間,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觀察周圍環境,保證幼兒人身安全。對此,教師可以將自己代入游戲場景中,看看哪些是可能威脅幼兒安全的因素,從而在游戲之前做好安全預案,制訂相應的安全規則,以此對幼兒的自主游戲行為做出約束,實現對自主游戲的指導。例如,當自主游戲場景中存在比較高的欄桿時,為避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摔倒,教師就可以加入“不允許攀爬欄桿”的規則,以此來保障幼兒的游戲安全。
三、幼兒自主游戲中的教師有效指導策略
(一)正確認識自主游戲,明確角色定位
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過度介入的原因主要是未能正確認識自主游戲,因此實現有效指導的第一步就是結合現代教育理念來正確認識自主游戲,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
首先,肯定自主游戲的價值。課程游戲化建設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特色,游戲就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載體。在一眾游戲教育中,自主游戲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可以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更加寬廣的空間與更加多元的可能。教師應認識到,自主游戲是適應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游戲形式,能夠推動幼兒實現更好的發展。
其次,認識有效介入的意義。教師的有效介入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幼兒自主游戲順利開展的保障。只有認識到自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的作用,教師才能減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消極等待,積極探索幼兒自主游戲的路徑,推動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實現新的提升。例如,在游戲開始前,通過與幼兒的平等交流,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之后再立足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幼兒自主游戲情境的創設,并投放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材料;又如,在游戲過程中,尊重幼兒的選擇,并結合實際情況適時、適度為幼兒提供指導;再如,在游戲結束后,成為傾聽者、梳理者,引導幼兒就自主游戲情況進行討論,對下一次自主游戲作適當的調整。
(二)把握幼兒發展規律,找準介入時機
為優化自主游戲的實際效果,教師必須在觀察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發現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的教育契機,及時為幼兒提供指導。
其一,依據幼兒及游戲情況選擇指導時機。例如,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兒在同樣的場景下開展相同的游戲,小班幼兒所需要的教師指導會更多,而中班、大班幼兒所需要的教師指導則相對較少。教師應結合幼兒的發展階段來判斷指導時機。
其二,采用多種方法認真觀察等待指導時機。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大多數時候都是作為旁觀者出現的,此時教師的重點任務就是進行觀察。一方面,教師應顧及全體,關注全體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另一方面,教師應關注個體,對某個時段、某個區域的特定個體進行跟蹤觀察。
其三,分析幼兒需求并及時抓住指導時機。教師應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通過幼兒的小動作、微表情等發現他們的困境,了解他們內心需求,從而適時介入。比如,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發現某幼兒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做什么,就需進行適時的指導,引導幼兒找到自主游戲的方向。
其四,針對突發情況選擇時機進行有效指導。幼兒都是發展中的人,即使教師有周密的游戲安排,也不可能讓幼兒完全按照預期的計劃進行,何況是在自主游戲中。因此,在幼兒自主游戲中出現突發情況時,教師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及時為幼兒提供幫助。例如,兩名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因為游戲材料產生了沖突,教師就可以觀察兩名幼兒是否能夠自行解決,如果兩名幼兒僵持不下或者矛盾激化時,就要及時介入。
(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優化指導方式
教師的教育經驗、預設的教育目標、對幼兒的教育期望等都是影響指導方式選擇的重要因素。在幼兒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指導方式。
其一,當幼兒放棄游戲時選擇平行介入。在自主游戲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幼兒游離于環境之外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基于自己的游戲觀察嘗試與幼兒進行溝通,通過詢問幼兒在做什么游戲、游戲規則是什么等問題來引導幼兒再次投入游戲。
其二,當幼兒無法繼續游戲時選擇啟發介入。由于幼兒的能力有限,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當幼兒無法自主解決這些困難時,就會打退堂鼓,此時教師就要進行啟發介入,如為幼兒提供合理的建議,引導幼兒繼續推進自主游戲。
其三,當游戲無序時通過角色扮演介入。在自主游戲過程中會有多名幼兒一同游戲的現象,而當參與的幼兒人數過多時,游戲過程就會存在無序化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密切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判斷他們的游戲內容,之后再結合具體的情境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成為幼兒自主游戲中的一個主體,借游戲角色實現對幼兒自主游戲行為的引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自主體驗、自主創造的過程,教師既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拓展幼兒的自主空間,又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意識到自身角色轉變的必要性,并明晰自身的定位,綜合幼兒自主游戲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介入、介入的方式和介入的時機,以此平衡好幼兒自主游戲中的師幼關系,保障幼兒自主游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曾建霞.從“關住”到“關注”——淺議提高幼兒自主游戲的有效性[J].家長,2024(4):177-179.
[2]袁玉倩.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有效介入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3(18):90-92.
[3]蔡明黎.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實踐現狀與策略研究[J].教師,2023(17):93-95.
[4]劉琰.論幼兒自主游戲——幼兒自主游戲的概念、特征與價值[J].新智慧,2023(16):85-87.
[5]何敏.幼兒園自主游戲的實施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2(41):153-157.
基金項目
2023年度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創新實驗區一般專項課題“自主游戲理念下幼兒園教師角色轉變與專業素養提升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S[2023]GHBZX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