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時定額對財務核算的影響有多大,是財務核算人員關注的問題。工時定額應用不當,會使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受到影響?;诠r定額理論,對財務核算工作各環節進行深度解析,探討工時定額在財務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應用特點。結果表明,工時定額水平的穩定性和科學性,對保證財務核算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诖?,期望企業財務人員正確使用工時定額,科學進行財務核算及成本管理。
關鍵詞:工時定額;財務核算;成本管理;標準化
0 引言
社會化大生產離不開經濟核算,它是企業利用價值規律有計劃地開展管理活動的一種重要方法。利用價值的形式,計算和分析企業經濟活動的消耗和成果,可使企業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1],而經濟核算必須以工時作為重要依據。產品加工過程中的有效勞動時間消耗,即工時定額,其大小能夠體現勞動的成果和勞動消耗的成本。這種“勞動創造價值”的客觀事實,不管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都有著廣泛共識、充分理解和應用。所以,企業的財務核算、成本管理、價格制定均以工時定額為依據,已經成為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企業核算對工時定額的要求越來越廣泛,國家對工時的管理也越來越嚴格,這毋庸置疑。但現在許多企業的財務業務人員對工時定額的應用原理和要求并不清楚。不合理的工時定額應用,會造成財務核算誤差,企業遭受損失的現象時常發生。本文對財務核算中工時定額應用的特點及要求做探究,期望能夠啟發更多財務人員準確地應用工時定額進行財務核算與成本管理,也希望更多財務人員支持工時定額管理工作,使企業經濟效益越來越好。
1 工時定額應用理論基礎
財務核算為什么會用到工時定額?這是因為工時定額不簡單。早在17世紀后半葉,隨著英國工業的發展,就出現了勞動雇工、生產分工協作的勞工關系,繼而產生了勞動效率問題。當時著名的英國學者、被稱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Adam Smith),出版了《國富論》一書,提出并應用了勞動量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勞動效率。其中的核心觀點是“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另外,該書提出的勞動量、勞動價值、勞動標準、勞動技能、必要勞動等要素,都是具有工時定額含義的核心元素。所以,學者普遍認為,這一時期企業管理處于“經驗管理階段”,而工時定額就此啟蒙,即追求勞動過程量化管理。
19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認為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活勞動消耗量與勞動工具、設備、生產條件、生產對象有關,將勞動工具、設備、生產條件、生產對象、勞動者對勞動效率的影響有機結合起來,就產生了工時定額。而工時定額該怎么度量?馬克思指出,工時定額由勞動所經歷的時間,如分、時、日等來測量。至此,出現了“工時定額”的概念和對勞動過程的動作分析、時間研究、流程管理等科學管理辦法,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使企業進入科學管理階段。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國首先從蘇聯引入工時定額管理體系,后來又引進了西方的工時定額理論和方法體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定額理論體系。1992年以來,我國陸續頒發了《勞動定額術語》《工時消耗分類、代號和標準時間構成》《建設工程勞動定額》等一系列國家勞動定額基礎標準?!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頒布和實施,都強化了工時定額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國家也規定了軍工產品定價、科研費用核銷、企業管理費用攤銷等都要以工時定額消耗為依據。這一系列舉措足以證明,工時定額管理與應用已經步入制度化、標準化、法制化管理模式階段并日趨成熟。
工時定額從無到有,從模糊概念到標準化概念,在世界范圍內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勞動定額基本理論的標準化概念(國家標準)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生產單位的合格產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的活勞動消耗量所預先規定的限額。勞動定額具有規范性、相對性、綜合性、預定性、凝固性等基本特征,其一般表現形式為工時定額和產量定額,適用于不同行業或企業,都是勞動過程量化管理的基本形式和科學方法。工時定額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凝結著專家、學者、企業管理人員和廣大勞動者在不斷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過程中的勤勞付出和結晶,是體現事物發展規律、企業管理量化指標計算和經濟分析的重要參數。所以,歷史經驗的沉淀是:企業財務核算離不開工時定額。這也是眾望所歸。
2 工時定額與財務核算
工時定額在企業中的作用可以用“基因性質、細胞功能”描述[1],其核心應用環節包括成本核算、價格制定、效率管理等。工時定額在財務核算中的應用見圖1。
2.1 工時定額是成本核算的依據
企業是生產和銷售特定產品的經營主體,具體的產品、組件、零件是運營的實體物質,其生產成本是運營效益的關鍵要素[2]。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離不開生產成本的計算,主要涉及活勞動消耗成本,其屬于制造費用的一部分。成本核算工時定額應用特點是關注實際生產操作過程的時間消耗,重點確定完成工序的工時定額,有時也用于判定產品、組件和零件的工時定額。核算過程應注意損益型工時對生產成本的影響。
損益型工時是指在完成的工時中,不能形成銷售產值,如廢品工時、補制工時、代料加工工時等,一般在管理中盡量減少損益型工時的消耗。在國際加工談判中,這類工時消耗外企僅認0.3%[1]。與其對應的是有益型工時,指在完成的工時中,這類工時越多,說明完成的生產任務量越大,產出越多,銷售產值越高,企業效益越好,如批量生產、科研項目完成的工時越多越好[1]。所以,企業管理中要減少損益型工時,盡量多完成有益型工時。
2.2 工時定額是經費預測的主要依據
在產品預研階段,預研人員預測科研經費,需要整機產品的工時定額,主要用于研制生產階段的成本預估。產品研制論證L階段和方案論證F階段,都需要研制產品的經費預測,離不開工時定額。這個時期的工時定額制定特點是:產品信息較少,質的因素多、量的因素少,工時定額水平要求比較低,但要快速確定,主要參考依據是項目策劃書、立項報告和《產品研制任務書》,有時還參考《產品設計方案》《產品研制計劃》《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論證報告》《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驗證方案》等技術文件。制定工時定額的要點是借用同類產品的工時消耗,如典型產品標準、典型組合件標準、典型零件標準等。財務計算總費用時所用的工時定額是制定出來的,由于條件差,工時定額水平難以把握,需要由經驗豐富的定額人員進行謹慎核對和使用。
2.3 工時定額是計算廢品損失的依據
生產過程難免產生廢品,計算廢品損失是企業經營管理所需。一般生產過程的廢品損失是按照具體工序消耗的工時計算:廢品損失=材料費用+報廢工序前的各工序工時之和×小時費率。
工時定額應用特點是關注分工序的現行工時定額,需要建立工時定額卡片,并基于卡片,以及廢品報廢單,由工時定額人員匯總填報,這樣才能作為財務人員核算廢品損失的依據。
2.4 工時定額是期間費用分配的依據
企業經營發生的費用,有的能與具體產品對應,有的不能對應具體產品,對于不能對應具體產品的費用,稱為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具體而言,期間費用是指承制單位在生產期間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制造成本,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以軍工產品為例:
(1)管理費用:承制單位內部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軍工產品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
(2)財務費用:承制單位為生產軍工產品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損失、金融機構手續費、承制單位發生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
另外,制造費用是承制單位各生產部門(車間、分廠、事業部、研究室)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生產部門管理人員職工薪酬、資產折舊、試驗費、修理費、辦公費、燃料動力費、差旅費、運輸費、勞保費、設計制圖費、外部加工費等。《企業會計準則》和軍工產品定價議價原則中規定,制造費用直接計算,期間費用分攤計算。
工時定額分配計算公式為:分配率=費用總額/任務總工時;產品應分攤的費用=產品工時定額×小時分配率。核心是任務總工時定額和產品工時定額分配費用的計算。工時定額消耗的特點是關注企業每年完成各類產品的總工時,即統計完成的有效工時。財務核算應注意防范虛假工時定額、無效勞動的工時定額。
2.5 工時定額是企業綜合經濟分析的重要參數
生產經營活動過程的分析離不開工時定額因素,因為總產值、勞動生產率、費用消耗等都是經濟分析的重要參數,都離不開完成工時定額的計算。生產進度和再制品產值的計算都與工時定額有關,所以,工時定額是企業開展綜合經濟分析的重要參數,既有制定因素,又有匯總元素,重要的是有完成要素。
2.6 工時定額是目標成本管理的主要依據
在企業實施目標成本管理的過程中,目標成本控制基本是以現行工時定額為依據計算控制管理指標。工時定額應用特點是需要各類產品制定的工種、工序及零件的工時定額,對工時定額的準確性、合理性要求較高。工時定額太高時,成本指標也高,會失去管理意義;工時定額太低時,成本指標就低,基層意見大,容易產生矛盾。所以,要科學地把握工時定額水平。財務核算和成本控制要以企業現行工時定額簿為依據。
2.7 工時消耗是產品價格制定的依據
企業經營過程中少不了產品價格制定活動。產品價格制定的理論要點是“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價值絕不變動的勞動,才可以用來估量和比較各種商品價值的最終和真實標準。勞動決定價值,不同區域的同類勞動,價格是不同的。實際操作中,勞動價格不能離開工時定額進行計算,要點就是實際消耗的人工勞動時間都可作為價格計算的依據。軍工產品基本遵循以有效實際消耗為依據的價格審查機制。工時定額應用特點是關注產品的工時定額、生產產品的實耗工時定額及生產流程工時定額消耗匯總等。例如,審查測算內部專項試驗費的公式為
a1=a2+td+(c-p)
式中,a1為內部專項試驗費;a2為試驗消耗材料費;t為試驗工時;d為工時費用分配率(試驗小時費率);c為試驗件(陪試品)完全成本;p為試驗件殘值。
2.8 工時定額是工時費率管理與應用的依據
工時費率(也稱小時費用率)是成本核算、價格制定的基礎。一般小時費用率與工時消耗水平有關。也就是,當年消耗費用一定時,消耗時間多的小時費用率低,消耗時間少的小時費用率高,這是不變的規律。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企業的成本核算與勞動定額水平是否先進無關,沒必要追求勞動定額的平衡性和科學性。這是一些財務負責人的觀點,顯然是對工時定額應用的誤解。陷入這種誤區的原因是只考慮了總體的準確性,沒有顧及分產品、分工種費用分配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假如工時定額水平不平衡,費用分配就會不公平,而失真的費用分配將會影響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對產品價格制定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見,成本核算、價格制定都需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工時定額。
3 工時定額——一穩定乾坤
財務核算對企業來講至關重要,也很有意義,工時定額在財務核算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做好工時定額的管理與應用工作,是企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企業90%的經營報表、80%的工作人員都與工時定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工時定額水平是勞動定額管理的核心。工時定額具有穩定性和科學性,能夠使企業各項經營指標及核算體系趨向真實可靠、科學合理,具有“一穩定乾坤”的功能。小到降本增效,大到中國創造,形成新質生產力,都離不開工時定額。
我國工時定額制定還處于經驗估工階段,制定水平因人而異,穩定性不足。這都是因為企業缺乏工時定額標準,缺乏編制標準的應用技術。業界已有專著[1]給出了工時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及編制標準的理論和方法,經過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工時定額標準化水平,有效推動財務成本核算進入標準化工時定額應用階段,對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具有顯著作用。
4 結語
近年來,工時定額在財務核算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使得不少財務負責人、業務人員等都在關注。參加工時定額培訓班的財務人員越來越多,目標就是了解并科學應用工時定額。把握好工時定額應用機理和工時消耗原理,是財務工作者應有的工作技能。本文的研究僅在于拋磚引玉,期望廣大企業提升團隊研究能力,挖掘財務管理的新動能和新方法,創新工時定額應用,發展新質生產力,把財務工作標準化、工時定額管理規范化管理推向新高潮,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
參考文獻
[1]張民寶,陶剛,王松嶺,等.三層構型的時間定額標準編制技術[M].西安:陜西科技出版社,2021.
[2]何杏清,安鴻章.勞動定額學[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
收稿日期:2024-06-20
作者簡介:
張民寶,男,1957年生,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工時定額。
汪衍映,男,1980年生,本科,主任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工時定額與機載設備研發。
于宏晨,男,1962年生,中專,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工時定額與產品報價、產品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