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基于大單元整體教學理念,教師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
一、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的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教學中的日常觀察和經驗分析發現,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以下短板和不足。
(一)大單元整體性教學意識不強
部分教師過于重視教學重點和難點,習慣照本宣科,逐字逐句進行教學,缺乏大單元整體性意識,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與大單元主題脫鉤。學生也難以實現對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建構,不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
(二)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不突出
部分教師對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把握得不夠深刻,將整個大單元教學內容分割為不同的課時目標,課時與課時之間缺乏聯動。加之很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致使原本系統的知識無法串聯,英語學習碎片化。
(三)大單元整體教學內容不緊密
部分教師設置的教學問題,忽略了教學內容間的關聯性,也忽略了大單元主題與各語篇小主題間的關聯性。教師偏重于語言理論知識教學,忽略了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教育價值,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
(四)大單元整體教學形式不靈活
部分教師過于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單一枯燥,還缺乏與學生的互學互動和真實語用情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厭學情境。
二、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策略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教師應以減負增效為準繩,積極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性活動自主探究構建主題意義。
(一)落實“雙減”,構建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聚焦核心素養,高效實施大單元整體教學,是落實“雙減”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保障。教師應明確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合理安排大單元的序列性。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人教版四年級上冊My classroom時,教師可先進行摸底測驗,根據結果將班級合理劃分為2~3個組,然后將基礎目標設定為掌握blackboard、classroom和window等系列單詞的發音與拼寫。之后,教師為不同組設置不同的任務,如第一組可以表演情景對話,第二組可以書寫一篇在教室做清潔的短文,第三組可以進行生活造句。
大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是促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特定場景中的語用表達。不同層次的訓練,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
(二)優化大單元整體教學情境,設計多元教學活動
1.創設生活化整體教學情境
在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結合大單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特點,創設生活化整體教學情境。同時,我們將同一單元中各課時的小主題串聯起來,明確教學主線,幫助學生在生動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英語語言的學習與實踐。
2.設計信息化整體情境教學
信息化整體情境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讓英語課堂更加生動、形象和直觀。教師利用聲頻、視頻等設計導入環節,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How many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學過的數字詞匯,并用動畫作為導入,讓學生數一數視頻中物品的數量,展示英文句式,如“How many cars do you have?”“I have three cars.”。
信息化教學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不是簡單地呈現教學內容,而是教師在創設語言情境的前提下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圍繞主題探究,逐步掌握單元核心知識。
(三)整合大單元教學內容,整體組織教學
1.整體構建英語大單元教學
由于英語學科知識具有碎片化特點,教師要為學生創建具體的框架,并引導學生在框架上加以裝飾,形成英語知識的“房屋”。對此,教師需要結合大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整合相關聯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梳理和歸納分散的知識點,建立起系統性知識結構。
例如,復習過程中,教師在了解學生知識實際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開展大單元整體性總結。學生采用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完成內在知識體系的梳理與更新。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恰當的提煉與補充,生成圍繞大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幫助學生形成學習策略,突出大單元整體教學在“雙減”背景下的價值和作用。
2.合理設計分層教學任務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既要圍繞大單元主題開展,也要加強不同課時下教學活動的分層次設計。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英語四年級下冊Weather時,教師可以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課時活動: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基于教材的文本內容進行英語語言表達的感知和理解;第二課時,引導學生根據語篇的整體內容及主題進行英文海報的設計與制作,為學生提供英語語言的自主組織和輸出機會;第三課時,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寫作,互相評改交流,實現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綜合學習。
(四)優化作業分層設計,促進核心素養提升
教師應把握作業的育人功能,堅持能力為主、素養導向,進而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有效運用策略,增強學習動機。
1.學生分層,優化作業設計
作業分層設計的前提是學生分層。筆者將學生按照英語學習水平、需求和學習習慣劃分為Ⅰ、Ⅱ、Ⅲ層,并在此基礎上分層設計作業。
Ⅰ層次學生英語實力突出,教師可以設計拓展延伸和綜合實踐類作業,如課外閱讀匯報、主題活動設計等,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深入發展。Ⅱ層次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一般,教師可以復習鞏固類作業為主,搭配拓展延伸類作業,如角色扮演、故事創編等,在鞏固聽、讀、看技能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表達技能,形成學生理解與表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Ⅲ層次學生英語學習水平較低,教師需要布置基礎層面的聽、讀、看作業,如朗讀、復述等,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密切家校溝通,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發揮作業鞏固作用。
2.立足作業,提升學生素養
基于“雙減”政策要求和單元教學目標,作業類型也要進行分層,以引導學生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挖掘學習潛能,促進自主學習。
在英語學科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最終目標,設計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作業類型,如調研采訪、海報制作等。布置英語作業時,教師還需充分考慮學生聽、說能力的強化,如可以通過聽看英文繪本、英文動畫等方式,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提升學生聽力水平,通過配音、錄制視頻、小組合作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將內在的知識樹顯化為語言輸出,落實英語學習的語用目標。這樣,教師便可基于學生分層特點,通過個性化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落實高效課堂、科學作業,從而達成減負、提質、增效目標。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探索,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優化了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傳統的點狀教學逐漸轉變為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教學。它還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解讀、重組、整合等,進一步明確和把握了各語篇之間的小主題,系統搭建起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聯,逐步形成了學校“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實踐探索有效促進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出小學英語學科對學生的教育價值,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的成果。立項編號:JCJYC2305060011)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