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教育的核心目標。而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這一目標高度契合。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實施探究式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小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在小學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科學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提出相關問題,如“為什么樹葉會變色”等,引導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引導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觀點,并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
三是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等因素,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從同伴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并分享解題方法和思路。
四是提供豐富的探究資源,支持學生自主探究。為了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究資源,如實驗器材、圖書資料、網絡資源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探究,如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調查社區的環境狀況等。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提高探究效果。
五是注重評價與反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探究成果和表現,教師應給予及時、具體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激勵他們不斷進步。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讓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小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效果
首先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探究式教學,學生逐漸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能夠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他們學會了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探究,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式教學注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教師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再次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悟、探索。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實踐能力,還學會了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最后是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小組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
小學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了更好地實施探究式教學,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教學資源建設,為探究式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健全評價體系,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我們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更好地發揮探究式教學的優勢,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2024年度駐馬店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JYKT24485)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