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知識具有實驗性、微觀性、抽象性特征,傳統講授方式學生難以理解,易產生反感情緒。短視頻集圖文、影音、動畫于一體,并憑借直觀、動態、趣味等優點,為高中化學教學提供了有益補充。短視頻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短視頻的應用,更新觀念,轉變教法,充分發揮短視頻的輔助教學最大功用,提升教學效益。
一、短視頻助力高中化學教學的意義
(一)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
高中化學課堂知識點多、瑣碎、理論性強,學習難度大。如果教師單純地講授,學生就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免分心走神,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順應信息化技術賦能化學教學趨勢,在課堂上引入短視頻,以生活化案例方式,創設化學學習情境,以趣味性引導,激活學生主動參與化學知識探究,增進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發展。
(二)促進化學實驗安全化、直觀化
學習化學離不開做實驗。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感知化學、體認實驗原理的機會。在實驗中,學生增強實驗操作、觀察與思辨力。但囿于實驗現象可視化差、實驗危險系數較大、實驗反應速率過慢或過快,實驗教學缺乏直觀性、體驗性。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圍繞某一化學實驗,靈活調整播放速度,讓學生反復觀看,促進學生直觀認識化學反應過程,內化化學基本觀念。另外,短視頻降低了化學實驗風險,減少了化學藥品浪費。
(三)營造自主、合作、探究智慧化學課堂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智慧化學課堂,教師要結合課程目標、教學需要,整合相關教學資源,為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短視頻賦能化學智慧課堂,從“教”與“學”銜接上,挖掘適宜的短視頻內容,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化學知識。比如,在教學“有機化合物”時,關于乙醇的化學性質探究,教師引入“乙醇分子結構”短視頻,以動畫方式揭示乙醇分子的結構,直觀展現乙醇斷鍵過程及產物,從微觀視角讓學生辨識乙醇的結構,為學生學習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消去反應奠定基礎。
二、短視頻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新課導入環節,調動化學學習興趣
在化學課堂導入中,通過設置真實性問題,以問題驅動學生參與化學探究過程。短視頻簡短、直觀、有趣、視聽相結合的方式,更具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研究興趣。比如,在“有機化學”復習課伊始,教師引入“人造多巴胺”短視頻。視頻中,吃糖帶來的愉悅感,會促進人體分泌多巴胺,多巴胺的增加,會傳遞給大腦中的伏隔核,伏隔核負責人體動機與行動的神經接口,與大腦前額葉皮層相連,給人帶來快樂、恐懼、成癮等感覺效應。接著,教師寫出多巴胺的化學式。然后,教師介紹多巴胺的作用,可以治療低血壓、慢心率及心臟驟停等疾病。有圖、有文字、有直觀的視覺體驗,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與人類行為的關系,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
(二)課堂探究環節,增強學生自主意識
化學知識多依賴于化學實驗,實驗活動也是學習化學、發展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但現實中,囿于課時、條件等原因,化學實驗多借助于教材、教師口述或圖片等方式來呈現,學生對化學知識、原理理解不深刻,學習自主意識不高。比如,對“沉淀轉化”的認識與理解,教師可以利用短視頻,錄制實驗過程,對實驗不同步驟及混合后所呈現的實驗現象進行對比分析,并在課堂上播放相關化學實驗片段。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混合后所得到的溶液是什么。硝酸銀溶液加入到氯化鈉溶液中,混合后得到乳白色溶液;在碘化鉀溶液中加入乳白色溶液,混合后得到黃色溶液;在硫化鈉溶液中加入黃色溶液,混合后得到黑色溶液。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視頻,對不同溶液混合后所得物質進行指認和區分,進而突破化學實驗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輔助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在化學實驗中,一些化學藥品具有較強的毒性,如氰化鉀、氰化鈉等,一旦與皮膚接觸,將引發中毒。在使用中,教師要求學生戴口罩、戴橡皮手套,嚴禁用手直接接觸。一些實驗現象對實驗條件要求較高,可能會出現實驗現象不明顯問題。如在銀鏡實驗中,在乙醛中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過程中并未出現銀鏡現象,該實驗對實驗材料、藥品純度、試管潔凈度及其他反應條件要求較高。一些實驗反應速度過快或過慢,學生不易深刻感知實驗變化而導致認知盲點。諸如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因素,都會對化學反應速率帶來影響。另外,一些化學實驗存在危險性,如“黑面包”實驗,對濃硫酸脫水性的探究,在與蔗糖等發生反應時,會產生二氧化硫有毒氣體,對環境、師生健康都會帶來危害。同樣,該實驗在演示中,化學反應速度過快,學生對細節內容看不到,只能看到迅速膨脹的黑色物質。為此,利用短視頻,以細節放大、采用慢放方式,對整個反應過程進行呈現,讓學生看得見、看得清、看得懂,增強學生綠色、安全實驗意識。
(四)依托習題講解,彌補課堂學習漏洞
化學學科知識理論性、抽象性強。諸如對分子、原子的認識,對物質結構的探討,對化學變化的呈現,單憑圖片、文字等靜態手段,學生難以深刻理解。短視頻的運用能夠輔助學生認識微觀世界。如在講解“鋰電池”相關習題時,對于電子、離子等動態移動過程的講解,通過播放“鋰電池工作原理”短視頻,學生可以真切、直觀地觀看鋰電池內部工作原理及電子運動情況。同樣,針對易出錯、易混淆的習題,教師可以錄制“易錯題”短視頻,讓學生在課下自主觀看,學習、理解和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彌補課時學習不足。
總之,短視頻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發揮其優勢,彌補傳統高中化學知識講授的不足。但也要看到,短視頻并不能取代課堂教學,教師不能本末倒置,而要注意頻次、時機,恰當、合理運用。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