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浙江等地積極探索和試點實踐鄉鎮街道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并積累了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對鄉鎮街道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全覆蓋,是落實“只要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主體屬于人大監督對象,這些主體制定的各類規范性文件就都應當納入人大備案審查范圍”的應有之義。然而真正打通鄉鎮街道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這“最后一公里”,尚需再努力。
根據憲法、地方組織法和監督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雖然鄉鎮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行使的具體職權包括“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的遵守和執行”,也就是說這一職權本身就包含有“審查并糾正相關規范性文件”的潛在之義。但從憲法、地方組織法、立法法特別是監督法等法律法規的現有規定可以看出,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權力主體是“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就是說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是憲法、法律賦予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權力,因此,上述鄉鎮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的這種“審查權”,還無法也不能簡單視為“備案審查”的范疇。監督法新修改并未對鄉鎮街道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作出規范,故而打通鄉鎮(街道)這“最后一公里”,尚需對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做進一步的修改,條件成熟時明確將鄉鎮(街道)一級的“審查”納入“備案審查”的范疇,這樣才能使得鄉鎮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開展備案審查工作變得名正言順。
形象地說,備案審查就是“體檢”,目的在于確保受人大監督的對象制發的各類規范性文件“不帶病”,也就是要通過強化備案審查制度,堅決防止和杜絕因“帶病”的規范性文件實施而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帶來減損或者侵害。從各地備案審查工作的發展過程看,大致都經歷了“不說不做”“只說不做”“只做不說”“既做又說”這樣一個逐漸顯性化的過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報告的常態化、制度化和公開化,以及全國人大和省人大常委會相繼公布一系列備案審查糾錯案例,使得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這項制度逐漸被社會公眾所認知。但由于法治發展程度和公眾維權意識強弱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各地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發展并不均衡,總體仍處于起步和推進階段,備案審查制度從“漸入視野”到“深入人心”,其間還有不少距離。比如目前還有相當部分鄉鎮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沒有開展過這項工作,同時很多基層群眾也不了解備案審查這項制度,更遑論知悉法律賦予他們的備案審查建議權。這就要求要進一步加大普法力度,不斷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宣傳,日益彰顯備案審查制度的影響力,通過各種有效途徑著力推動備案審查制度更好顯性化,切實在深入淺出講好新時代備案審查故事過程中,努力為鼓勵和支持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備案審查工作營造濃厚社會氛圍,進而為鄉鎮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開展備案審查工作夯實民意根基。對于鄉鎮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而言,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是一項“新”工作,審查特別是糾錯的能力水平能否同步跟上,也是決定該項工作能否深入開展并取得實在成效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