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峰
安徽省合肥市天水路小學(合肥幼專附小)黨支部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合肥市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合肥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廬州好校長,第五屆“中國好校長”。曾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領銜主持10余項省市級教育科研、信息技術課題,40多篇文章發表于《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教學設計》等期刊雜志,出版《真實課堂》《小學課題研究探索與實踐》兩部專著,2024年被聘為合肥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
如何實現從名師到名校長的華麗轉身?怎樣讓一所辦學僅六年的學校邁向高品質發展之路?又如何滿足區域內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殷切期望?對這幾個問題的思考,貫穿了苗峰作為一名校長的職業生涯。數年時間,不斷的思索、行動、實踐,苗峰將合肥市天水路小學(以下簡稱“天小”)這樣一所新興學校帶上品質發展的快車道,在多元育人的道路上不斷邁進,將學校迅速打造為區域教育內一張嶄新的名片。
做有思想的校園文化踐行者
“一個學校的發展必須有自己的辦學思想,有自己清晰的辦學目標,有清晰的發展路徑。而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落實在高品上,校園文化的浸潤必須體現在細微處?!睋涡iL后,苗峰帶領團隊先后就理念提煉、行為標識、視覺文化、環境文化等四個方面進行研判、商議、論證,結合新站區與合肥幼專聯合辦學時的方向,在傳統文化和藝術教育方面深入合作,力求打造學校獨屬的校園文化。
自然之水,潤物無聲,滋養心靈,品性自然,達到上善若水境界,教育亦是如此,遵循學生成長的發展規律,寓教于無形,形成天然去雕飾的純真品質。正是秉承這樣的思想,天小確立“潤美教育”的辦學思想,形成了“讓孩子站在舞臺中央”的辦學理念,堅持貫徹落實“潤心致美”的校訓,在“以愛潤德 以美啟真”教風以及“文潤于心 向美而行”的校風影響下,形成“樂學潤智 明禮尚美”的學風。
踏入校園,清風拂面,一草一木皆含情,一磚一瓦俱傳意。這如詩如畫的校園景致背后,是苗峰對教育的深刻理解與精心擘畫——校園的一景一物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力求滋養、潤育行為美,心靈美、才藝美的時代新人。
他設計了豐富多元的學生活動。文化節藝術展演、校歌合唱比賽、《古詩新唱》校本讀本,藝術的種子正在這里生根發芽……?;ü臒羯鐖F原創節目《禾下乘涼夢》榮獲區第一名;運動場上,天小的踏板操少年動感十足,體操少年精神飽滿,詠春拳、跆拳道的一招一式都透露著堅毅但謙遜的少年氣魄,一個簡單的抱拳禮,蘊含著學生尊師重道、團結謙讓的良好品格……在天小,有書聲瑯瑯,有琴韻飄香,有舞姿靈動……孩子們的成長不設限,如同百花齊放,搖曳生姿。
做有效度的“雙減”政策實踐者
“雙減”之下,如何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每一位校長都必須回答的時代命題。而在這個命題上,苗峰用三個關鍵詞給出了自己的作答。
一是項目化活動促進“雙減”。減負路上,苗峰努力豐盈師生精神世界,打造閱讀工程。他從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四個層面,多方位、多維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有趣活動,引導學生敲開語言的物質外殼,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從而形成激勵機制,推動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二是實踐類課程豐實“雙減”。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苗峰打造“一米花田”勞動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走近自然,沁聞瓜果蔬香的味道,探尋萬物生長的秘密,享受田園牧歌的生活,分享幸福勞動的故事;開設創意烹飪課,將無限的想象力和幸福感知力等培養過程融入課程中,邀請合肥新東方烹飪學校的師生,帶領孩子們學習烹飪技巧,體驗面塑制作,傳承指尖藝術。學校勞動教育也受到光明網、新華網、工人日報等媒體的報道和關注。
三是改革評價方式落實“雙減”。苗峰把評價過程融入學習過程中,使學習活動與評價活動同步開展,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朗讀、講故事、演講、辯論、播報等,都是常見的語言實踐活動。重視過程性評價,按月開展校級、班級活動,班級詩歌朗誦會,校級讀書節、學科節、足球聯賽等活動,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同時,為了向課堂要質量,苗峰堅持帶領學校教師用心用情開發校本課程,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切入點,立足行、言、思、藝、體五個維度,著力打造由潤文(人文與社會領域)、潤思(思維與科技領域)、潤藝(藝術與審美領域)、潤體(體育與健康領域)、潤行(勞動與實踐領域)五大板塊組成的潤美課程體系,通過五育融合、無處不在的全方位浸潤式教育,引導學生體驗不同學習領域的樂趣,體會豐富多元的美,尊重學生差異和個性,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志趣、能力和綜合素養,從而真正踐行學?!白尯⒆诱驹谖枧_中央”的辦學理念。
做有情懷的教師成長領路者
任合肥市天水路小學校長三年來,苗峰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思路,以“四四三”名師工程建設模式為途徑,鍛煉年輕教師,培養骨干教師,鑄就名優教師。
首先,創新教師培養四種模式。他依托高校、社會優質資源,堅持走好“UGS”協同辦學之路;實行“1+2+N”人才梯度培養模式,以工作室內的主要成員帶動兩名學員再輻射到N個教師;構建共同體發展模式,學科內或跨學科間分層推進、團隊領協,各共同體成員共研共進;推行項目化提升教師素養模式:主題確定、任務分工、資源整合、成果展現,系統化學習提升。
其次,搭建課堂展示四個層級。他聚焦發掘教師潛力,點面結合、層次遞進地開展組內公開課、校級展示課、各級比賽課和區域交流課,促進教師致力耕耘“生本課堂”,努力踐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
同時,聚焦課題研究三方合力。苗峰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管理領導小組,校領導帶頭參與課題研究,骨干教師承擔課題研究重點任務,各學科教師全員參與課題實踐。
在辦學上,苗峰細管理,重規范,強教研,提師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提升學校美譽度,帶領學校取得了諸多榮譽。學校教師獲得省市區級獎項四百余項,指導學生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比賽獲獎千余項。學校先后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安徽省關工委法治教育先進集體、安徽省武術傳統學校、合肥市素質教育示范校、合肥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合肥市百姓身邊的好學校等榮譽稱號。
向陽而行,向美發展。苗峰用自己的專業學識、人格魅力、管理藝術、教育思想帶領平均年齡不足28歲的一群追光者,高位起航,高品前行,為學生的美好未來,學校的錦瑟前程而努力奮斗。
校長寄語
致充滿活力與夢想的年輕教師們: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是一段溫暖人心的修行。你們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忱與憧憬,踏上這意義非凡的三尺講臺,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讓教師保持不竭的成長動力?回顧自己30年的教師成長經歷,我想分享我的三點教育感悟,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啟發和思考。
年輕教師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堅定信念。選擇當教師就是選擇了責任,選擇了擔當,就要有拂去“浮云”的勇氣。“浮云”可能是誤解、困難、失敗等。站在最高層,就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培養堅持的精神,學會承受,學會戰勝。
年輕教師要有“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進取精神。要廣開學習之路:向名師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書本學習等等。只有高質量的輸入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行業的變化和發展,才能滿足學生越來越廣泛的知識需求。
年輕教師要有“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的合作意識。教育之路雖長且艱,但你們從不孤單,同事、學校是你們堅實的依靠。教師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與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在共同進步中創造教育的滿園春色。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你們是學校的未來,你們的樣子就是學校未來的模樣。愿年輕的你們永遠保持熱愛,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