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深入實施,助力鄉村振興已成為高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為高校圖書館將知識服務融入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契機。對國內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研究現狀進行梳理,分析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的角色定位、服務內容、知識服務創新優化方式等,提出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 高校圖書館 知識服務
[分類號]G252
1 引言
鄉村振興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成為黨中央打響脫貧攻堅戰、治國理政的首要工作。黨的十九大之后,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持續開展派駐第一書記”的工作要求,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從戰略發展到現實需要,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涉及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全面振興。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強調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筆者分析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研究現狀,梳理高校圖書館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需要,并就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進行知識服務的路徑創新提出己見。
2 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研究現狀
2.1 數據分析
為了解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情況,筆者于2024年5月在中國知網通過篇名檢索“高校圖書館”ADN“鄉村振興”,共獲得96篇文獻,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成果9篇,省級基金項目成果25篇;按照作者發文數量統計,發文3篇的作者一人,兩篇的作者9人,大部分作者只發文一篇;按照發文機構統計,相關論文發表最多的是吉首大學6篇,其次是華南農業大學5篇,湖南農業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各3篇。
從論文發表時間來看,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引發學界的廣泛關注與研究。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服務的研究始于2018年,之后逐漸升溫并逐年呈現快速發展趨勢。近年來,在推動高校構建服務支撐鄉村振興創新體系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積極響應,圍繞技術供給、高端智庫、文化扶貧等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推動、拓展圖書館服務領域與特色職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分層分類的服務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優勢。隨著國家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一系列戰略的部署,高校參與鄉村振興也不斷向縱深發展,圖書館作為保障學校教學、科研及資源建設的部門,也積極加入鄉村振興中來,從幫扶建立農家書屋、挖掘農產品地理標志、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等方面入手,聚焦產業、文化、人才、科技視角,持續探索鄉村振興的服務內涵,高校圖書館支撐鄉村振興事業的研究也呈現出多元化、立體化趨勢[1]。
2.2 研究內容
筆者通過對96篇文獻進行梳理發現,2018年畢娟等[2]撰寫的《高校圖書館在農村書屋建設中的作用研究》是首篇關于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成果,文章通過開展對口支援、培養專業管理人才、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指導農村書屋建立館藏規劃等進行論述。現階段,有關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的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從助力內容來看,各高校圖書館結合鄉村特色開展一系列活動,如伍芳芳[3]等結合四川工商學院圖書館鄉村閱讀推廣實踐活動,創新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能力;李松山[4]以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助力朝陽縣波羅赤鎮文化建設為例開展內容豐富的文化幫扶,援助鄉村公共文化建設;胡賽[5]等以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建設農家書屋平臺,深入探究當地鄉村特色資源和地方文化,開展精準農業信息服務和農業技能培訓,進而推動農業農村產業的整體振興。二是從助力鄉村振興方式來看,如李敏[6]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探討高校圖書館開展耕讀教育服務的路徑及流程,并從資源、咨詢、教育、空間及平臺等角度構建了“六位一體”的校園耕讀教育服務模式;王秀紅[7]基于矩陣理論,在組織模式上嵌入政府主導的文化扶貧體系,基于需求層次理論,在方法路徑上推動“硬扶貧”向“軟扶貧”聚焦,基于系統論,在實施策略上探索“館—校—人”三位一體文化扶貧新格局;葉仕平[8]立足圖書館文化品牌,從知識服務體系、部門協同、精細化服務、多元化空間、企業互助等方面助力大學生返鄉創業和鄉村振興。三是從助力長效機制宣傳渠道來看,鄭紅京[9]等闡述“鄉村振興”語境下的圖書館的社會變革與發展進程,轉變嵌入式思維,盤活鄉村旅游;何建新[10]用實證研究方法探究高校圖書館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面向農民的知識轉移職能,發揮高校圖書館知識轉移職能。通過分析上述研究可知,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研究內容尚局限在文化振興領域,如何從多載體、多領域實現互助、互補、互通、互惠打造高校圖書館鄉村振興服務品牌的研究尚不多見。筆者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研究入手,分析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優化完善建議。
3 高校圖書館轉型升級與跨界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鄉村振興戰略是聚焦“三農”工作的強抓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性工程,是高校破除教育內卷式發展、創新性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圖書館優化教育服務社會資源配置、提升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的重要機遇[11]。結合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和宏偉藍圖,為轉型中的高校圖書館開啟了創新知識服務、拓寬服務領域研究探索的新征程,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 高校圖書館綜合服務能力提升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積極投身于脫貧攻堅之戰,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不單是定向的資源輸出,也是建立在“鄉村振興共同體”基礎上的多元發展,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也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各地高校圖書館也紛紛結合本區域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時代需求,主動尋求兩者之間的連接點、共振區、新路徑,精準優化學科布局、突出自身專業優勢、按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更好地為鄉村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基層有效治理、鄉村基礎教育等提供智力服務和人才支撐[12]。高校圖書館也不斷拓寬了自身的綜合服務范圍,在與時俱進的創新實踐中釋放高校圖書館的綜合服務能力。
3.2 高校圖書館服務范圍拓展與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作為教學科研輔助部門,傳統的學科服務模式、服務內容受到挑戰與沖擊,單一的文獻借還業務逐步弱化與文化知識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使得圖書館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其本身的范式演變,更有來自用戶的需求個性化、信息獲取方式多元化的升級。高校圖書館響應國家號召,立足自身優勢,通過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服務社會同樣是一項重要職能與使命[13]。高校圖書館作為鄉村振興服務的參與部門,可以從資源、服務、空間、技術、人員等五大核心要素進行服務策略布局,更好地發揮服務功能,統籌利用各類資源,向參與主體賦能、向服務對象賦能、促進社會廣泛參與、各負其責、互為補充、同頻共振。
3.3 高校圖書館跨界融合鄉村振興戰略的拉動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面推動鄉村干部培訓、“三農”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發展戰略研究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校地融合優勢,深入實施“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劃”,大力培養“三農”人才與管理干部,著力提高鄉村人才助力振興的科技水平與能力素養,在對接和服務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發揮作為高等教育部門服務各級各類地方高校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融合鄉村發展與鄉村振興特色,努力成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支點,更是高校推動內涵式發展的關鍵節點。
4 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4.1 圖書館服務能力與鄉村需求銜接有待健全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為高校鄉村振興服務提供了指導性的意見,但高校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成功且可推廣的案例與服務品牌還有待加強,這不僅是制約于需求和群體的差異,也受限于服務能力的問題。高校圖書館長期致力于高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服務,館員對鄉村振興服務的相關實施辦法尚缺乏明確的認知,對鄉村振興的服務對象以及需求缺乏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服務意識和能力水平無法實現一蹴而就。在高校圖書館鄉村振興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員需要面對復雜多樣的用戶群體,需要面對多層次多方位的用戶需求,高校圖書館不僅需要建立鄉村振興的管理和服務機制,更需要提升館員的服務水平,發揮自身潛能,與用戶群體建立有機結合體,緊密融合體,從而使服務價值實現最優化。
4.2 圖書館服務理念與鄉村特色資源關聯不緊密
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振興尚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還有很多服務需要被充分融入圖書館的鄉村振興工作中。高校圖書館也未能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能,提供相關的服務,如利用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在指導、科普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備案、保護、打造特色品牌等環節給予信息決策服務,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培訓、農民科技教育等科技推廣服務,提升鄉村的科技水平;再如利用信息咨詢與文化傳承,幫助鄉村解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政策解讀等方面的問題。總之,高校在挖掘和傳承鄉村文化,推動鄉村文化創新,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方面仍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4.3 圖書館資金投入力度與鄉村振興的需求待融合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教學輔助部門,經費投入有限,很多時候僅能夠滿足本單位的資源采購及人員的知識更新,資金不足制約了圖書館參與鄉村振興服務的深度與廣度。
5 高校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化路徑
高校是知識和文化的聚集地,匯集了各類專業人才,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專利,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知識服務職能,可以為賦能鄉村振興發揮更大的作用。
5.1 以特色農產品資源為依托,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國家戰略,把“產業興旺”定義為首要內容,可見“產業興旺”是重中之重[14]。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特色農產品具有獨特的地域特征和品質特點,可以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科研及文獻資源優勢,定期開展農業知識輔助培訓,為其提供科學的種植、養殖技術,推廣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獨有品牌,提升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以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5.2 關愛農村特殊群體,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振興的靈魂是文化振興[15]。農村特殊群體文化程度由于各種原因相對較低,是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群體。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服務的傳承者和倡導者,可以通過提供各種文化知識服務,提高農村特殊群體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可以提供形式多樣的文化服務,如大學生社團文藝演出、農家書屋建設、文化紀錄片放映等,還可以建立文化活動中心,為農村特殊群體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同時還可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完善他們的醫療保障、社會救助制度,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也使高校圖書館在鄉村文化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實和自信。
5.3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在于人才振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人才振興的重要抓手[16]。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讓他們成為鄉村發展的引領者,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職業認同感,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農業,帶動身邊農民共同進步,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與實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輸送專業的技術指導,例如現代農業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等,通過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大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點對點的精準幫扶技術培訓。以沈陽農業大學為例,通過建立“農家書屋”送科技文化下鄉,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掛牌建立專家科普基地,派專家教授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多途徑助力鄉村振興,為鄉村人才振興和新農村文化建設貢獻高校力量。
5.4 完善產學研合作體系建設,助力鄉村科技振興
產學研合作體系的完善在推動鄉村科技振興的征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不僅是簡單的聯合,而是一種深層次的融合,是高校的科研實力與企業的創新需求緊密的結合。高校圖書館可利用自身及其所在高校的人才、資源力量,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等互動機制,通過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社、吸引合作企業贊助、建立鄉村圖書館基金會等方式,將高校、企業、鄉村農民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鄉村振興良性互動閉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產學研合作能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加速專業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的步伐,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此外,高校圖書館還要普及他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鏈條。
6 結語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資源中心、知識服務中心,將持續發揮其資源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未來發展中,還將繼續深化鄉村振興的互動模式,加速鄉村現代化進程,提升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以知識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潘香岑,康猛,劉鳳俠.高校圖書館賦能鄉村文化振興創新服務探索與思考——基于助力“駐村第一書記”視角[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11):83-89.
[2] 畢娟,李勛華.高校圖書館在農村書屋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鄉村科技,2018(18):28-29.
[3] 伍芳芳,張慧誠.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圖書館的鄉村閱讀推廣工作——以四川工商學院圖書館實踐為例[J].出版廣角,2020(13):83-85.
[4] 李松山.高校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策略研究——以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助力朝陽縣波羅赤鎮文化建設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1(8):63-66.
[5] 胡賽,丁亞玲,謝丁立.鄉村振興戰略下“校屋”閱讀推廣實踐研究——以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南農業,2022(6):30-31.
[6] 李敏.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面向校園耕讀教育服務體系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1):64-66.
[7] 王秀紅.鄉村振興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文化扶貧機制優化——基于多理論視角的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6):94-100,108.
[8] 葉仕平.高校圖書館面向大學生開展返鄉創業服務的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2(13):181-183.
[9] 鄭紅京,等.“鄉村振興”語境下圖書館助力鄉村旅游需求與技術驅動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9(2):48-51,63.
[10] 何建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知識轉移職能探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1(18):207-211.
[11] 闕立剛,孫雪峰,丁廣龍.涉農高校統一戰線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21(6):35-42.
[12] 呂慈仙,智曉彤.地方高校與鄉村振興耦合關系的理論探討[J].大學:研究版,2020(2):13-19,12.
[13] 楊麗兵,楊華.農業院校圖書館為貧困農民開展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S1):160-163.
[14] 劉祖云,巫麗君.2020年脫貧攻堅:跨越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節點”——基于2020年度CSSCI期刊論文的文獻解讀[J].安康學院學報,2021(3):1-11.
[15] 段昌華,丁珂.欠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調查研究——以陜南地區公共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7):95-102.
[16] 陳聲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發揮的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9(43):253-254.
潘香岑 女,1987年生。碩士,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學科服務、學科分析、知識產權服務。
劉鳳俠 女,1968年生。碩士,研究館員,書記。研究方向:情報分析、科研評價。
王立新 男,1972年生。館員,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圖書館綜合管理、情報分析。
(收稿日期:2024-05-03;責編:婁明輝。)
*本文系2022年度遼寧省高等學校圖書工作委員會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路徑探索”(項目編號:LTB2022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