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育背景之下,電影《鐵腕校長》恰似一面鏡子,直觀地折射出校園生活中師生間復雜的互動關系,而一篇學生所寫的《20年后的我》則如同一扇小小的窗戶,透過它能隱約窺見孩子內心深處那些未經雕琢的、獨特的想法。當我們把目光聚焦于這二者,深入探尋其中的微妙之處時,便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且具體的關聯脈絡,而這些脈絡恰恰鮮活且細膩地勾勒出了那獨特而又耐人尋味的“學生思維”,為我們進一步洞察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角度的獨特性,進而嘗試化解師生矛盾,提供了一個別樣的視角。
想象的肆意馳騁:突破常規的大膽跳躍
在《20年后的我》這篇作文里,學生開篇便描繪了一幅溫馨而美好的日常畫面:“陽光明媚,自己與愛人帶著一雙可愛的兒女悠然自得地環游世界。”這無疑是一種基于對未來美好生活熱切向往的常規想象,與大眾心中對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如出一轍。
然而情節隨后卻陡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路邊冷不丁地沖出一位渾身散發著惡臭、滿臉污穢且無家可歸的老太太,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她竟然是20年前的語文老師。”這般從極度美滿的生活場景瞬間切換到如此荒誕、反差極大的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學生想象的無邊界特性。
同樣地,在電影《鐵腕校長》中,學生們修改校歌歌詞的舉動也將這種想象的肆意馳騁體現得淋漓盡致。校歌的原歌詞或許是在深情歌頌某種高尚的品質或傳統的理念,而經學生們修改后的歌詞卻巧妙地融入了他們在校園里每日面對的嚴格校規、緊張學習氛圍等元素,以一種詼諧、調侃甚至略帶反抗情緒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如同作文中學生把老師想象成20年后那般落魄模樣一樣,皆是突破了常規想象的邊界,從日常熟悉的情境一下子跳躍到了荒誕、出人意料的情境之中。這種大膽且毫無拘束的想象跳躍,正是“學生思維”在創意表達方面的突出特質,它讓我們看到學生在思考未來、描繪情境時,并非局限于常規的套路,而是有著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真實情感的直白袒露:不諳世故的純真表達
在《20年后的我》這篇作文中,學生將20年后的語文老師描繪成那般狼狽不堪的形象,這在成人看來,或許會覺得有些“不懂事”或者“不尊重老師”。但對于孩子而言,這恰恰是他們內心真實情感毫無保留的直白袒露。
也許在學生的記憶深處,語文老師曾經因為某次作業未完成好、某次課堂表現欠佳等緣由批評過他,這些經歷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所以當他暢想20年后的場景時,便不由自主地將這些情緒融入其中,通過這種夸張的、帶有一定戲劇性的畫面,將內心對老師的復雜情感呈現出來,而全然未曾刻意去考慮這樣寫是否會冒犯到老師。
類似地,在《鐵腕校長》里,學生們修改歌詞亦是他們真實情感的一種直接宣泄。學校的生活并非總是如他們所愿,長時間的學習壓力、嚴格的紀律約束等,都讓他們滋生了一些不滿或者想要傾訴的情緒。于是,他們選擇通過修改歌詞這一獨特的方式,將這些真實的感受用一種別樣的方式唱出來,讓全校師生都能聽見。他們并非真的要與學校、與校長作對,只是單純地想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以一種他們自認為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不諳世故、不顧及太多世俗眼光的內心袒露,是“學生思維”在情感表達上的顯著特點,它反映出學生在表達情感時,更注重內心真實感受的抒發,而非遵循成人世界的諸多規范和約束。
對權威的獨特審視:平等與挑戰兼具的微妙心態
學生在《20年后的我》這篇作文里把曾經的語文老師想象成那樣落魄的形象,從側面折射出了他們對權威的一種獨特視角。在孩子的認知范疇里,老師雖然在課堂上是具有權威性的存在,肩負著傳授知識、管理紀律等重要職責,但他們并不認為這種權威是絕對的、永恒的。
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普通人,同樣會經歷生活的起伏,所以才會想象出老師20年后可能會有那樣不如意的人生境遇。這實質上是一種在潛意識里將老師從權威的神壇上拉下來,放置到與自己相對平等的位置上看待的思維方式。
同樣地,在《鐵腕校長》中,學生們修改歌詞的行為更是鮮明地彰顯了對權威的這種獨特審視。校長在學校里無疑是權威的象征,掌控著學校的各項大小事務,制定并執行著各種規章制度。然而,學生們卻敢于修改那首與學校形象、校長理念相關的歌曲歌詞,這絕非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調皮搗蛋之舉,更是他們從平等的視角出發,試圖與校長進行某種程度的溝通與挑戰的表現。
他們期望校長能夠像朋友一樣,傾聽他們修改歌詞背后的原因,理解他們在學校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種種不適,接受他們這種帶有挑戰意味的行為。這種既把權威視為可以平等對話的對象,又敢于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挑戰的微妙心態,是“學生思維”在對待權威問題上的典型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在面對權威時,既有對平等交流的渴望,又有勇于表達自我、突破常規限制的勇氣。
透過學生所寫的《20年后的我》和電影《鐵腕校長》,我們能夠清晰且深入地洞察到這些緊密且具體的銜接點所展現出的“學生思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育者,唯有深刻領會這種思維的獨特性,如同克拉克校長那般,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去接納孩子們的頑皮、挑釁和不同意見,方能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快樂地前行,讓教育真正成為助力學生成長的有力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