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幼兒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整體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未來的發展與成長。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強調,教育不應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應融入幼兒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實踐體驗促進其對生活、自然與社會的認知與理解。當前,如何基于幼兒興趣愛好在幼兒教學中有效融入“生活教育”,是廣大幼兒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為全面實現“生活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融入,教師需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生活教育”,將教育內容與幼兒們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教學中滲透“生活教育”的價值
有利于培養幼兒實踐能力。“生活教育”理念強調在教育教學中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者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使他們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同時,拓寬思維認知,更加全面地了解周圍的一切。幼兒各方面能力和認知正在不斷形成,有著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對于生活的認知,源于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感受、體驗和引導。在幼兒教育階段將“生活教育”滲透到各類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習多元化的生活知識與技能,比如勞動技能、整理技能、科學常識等,這對于幼兒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還能使幼兒形成獨立的個性,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有利于促進幼兒情感發展。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滲透“生活教育”,不僅注重幼兒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強調幼兒情感認知的發展。在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幼兒不僅會學到與之相關的知識,還能學會與同伴、教師進行互動,這有利于幼兒更好地表達個人情感,以及理解他人的感受。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能夠學習到基本的社交禮儀、社會規則,促進其情感發展。同時,在多元化的活動中,幼兒也能更好地認識和表達個人的情感,這有利于提升幼兒自我調節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
基于幼兒興趣的幼兒“生活教育”實踐策略
基于幼兒興趣愛好,創設生活化學習環境。在幼兒教學中,教學環境的有效創設是激發幼兒參與興趣、提升幼兒學習主動性的關鍵所在。幼兒園的每一處環境都有極強的教育性和引導性,能夠有效指導幼兒參與相應的學習活動,拓寬幼兒思維認知范圍,使幼兒始終處于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為全面實現幼兒“生活教育”,讓生活走進幼兒的認知世界,讓幼兒感受到生活的無窮無盡,教師需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為他們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鼓勵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積極學習,促進其生活認知的發展。
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可通過互動觀察、家園合作、問卷調查等方式,全方位地了解每位幼兒的興趣愛好,以便于后續環境的巧妙設計。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為他們設計生活化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走進其中便能感受到生活化氣息。主動了解環境,知道一切都源于自然、生活,會讓幼兒深受感染,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樂于實踐和感受。
比如,在一次問卷調查中,教師發現班級里的幼兒對“魚、烏龜、海星”等十分感興趣。為了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讓他們深入了解這些多樣化的海洋生物,教師可以在繪畫創作區創設一個“海底世界”的主題學習環境。在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的3D投影功能在墻上模擬出動態的、沉浸式的“海底世界”,周圍有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魚群在游動。教師還可以在地上鋪設藍色地毯以及放置一些珊瑚模型,模擬出海水和海底的樣子。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整個空間內懸掛多樣化的海洋生物卡通模型,如小海豚、小丑魚、海星等。另外,為了增強幼兒們的視覺體驗,拓寬幼兒知識與認知,教師還可以在教室一角放置“魚缸”,在魚缸內添加孔雀魚、水母、海星、烏龜等生物,并在魚缸旁邊放置陳列架,放上一些繪本、繪畫材料(彩色卡紙、剪刀、膠水、顏料、畫筆)、自然材料(海灘沙、貝殼、海螺、小石頭),供幼兒自由選擇。設計與幼兒興趣愛好相符的生活化學習環境,能讓幼兒沉浸其中,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更加主動、積極,這有利于拓寬幼兒思維認知,發展幼兒想象力、觀察力和創造力,實現“生活教育”的有效滲透。
結合幼兒興趣需求,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每一位幼兒都是多元化的個體,幼兒與幼兒之間存在著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因此,為了實現“生活教育”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的全面滲透,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興趣需求以及教學內容,為他們設計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幼兒自主參與多元化的活動并完成活動任務,增強他們的參與體驗,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認知。
比如,在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互動。“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樹、小花、小草嗎?”“你們有看過農民伯伯種菜嗎?”“你們和爸爸媽媽去過田野嗎?”一是了解幼兒們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二是為美術教學活動的實施做好鋪墊。在活動設計之初,教師需明確本次活動的實施目標,如“組織幼兒走進田間鄉野,培養幼兒親自然情感”“鼓勵幼兒在田間鄉野中自主創造,培養幼兒觀察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等。基于這一目標,再結合幼兒的興趣需求,教師可開展一次“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美術類學習活動,組織幼兒走進田間鄉野,引導幼兒在這一自然環境中探索和體驗,讓他們在參與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拓寬自身思維認知,提高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并在自主實踐和創作中表達對自然的熱愛,以此促進幼兒表征能力、綜合能力的發展。比如,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兩個活動,分別是“風景寫生”和“自然貼圖畫設計”。在“風景寫生”中,由教師為幼兒規劃田間鄉野的區域,讓幼兒觀察周圍的自然景觀和動植物,并以“寫生”的方式將喜歡的事物畫出來;在“自然貼圖畫設計”活動中,由教師組織幼兒到田間鄉野收集材料,讓幼兒利用所收集的材料創作貼圖畫。最后,由教師開展綜合性作品展示活動,讓每一位幼兒都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分享創作過程,其他幼兒和教師則需要鼓勵、表揚,使幼兒們在融洽、有趣的學習氛圍中相互欣賞、共同進步。設計這一類生活化學習活動,可以讓幼兒切身地走進自然環境,在藝術創作中觀察生活中的一切,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感受與理解。
總之,“生活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幼兒教學活動中滲透“生活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師共同努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實施者,要積極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為幼兒創設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以及豐富的學習活動,巧妙地將“生活教育”融入幼兒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幼兒學習體驗,促進幼兒認知發展。
專家點評
“生活教育”理念強調教育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倡導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者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學習者在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同時,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培養其實踐能力、情感發展以及思維認知能力。本文明確了“生活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踐價值并提出了具體的實踐策略,如創設生活化學習環境、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這些策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體現了作者對幼兒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對教育創新的積極探索,值得其他幼兒教育工作者參考和借鑒。
薛純
如皋市港城第二實驗幼兒園 ,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