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于農牧過渡帶,縣域土地廣袤,農作物種植規模達一百萬畝,其中不乏開花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之花既不同于公園、庭院、住宅區、街道上的觀賞之花,又有別于開在春天里的各類果樹之花,這些花開在夏末秋初農作物收獲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斯時,各種農作物之花競相綻放,姿態雜出,儼然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花花世界。
家鄉的油菜花種植最為普遍,幾乎遍布各個村落。油菜花怒放時,燦爛金黃的花朵稠密得一若流瀑,仿佛油彩潑了滿地,只惹得蜜蜂嚶嚶繞,“作蜜不忙采花忙”;蝴蝶翩翩舞,“飛入菜花無處尋”,讓人恨不得花下求一醉。
與油菜花花色相近的花是向日葵花,但向日葵花比油菜花要大得多。此花圓圓的盤子,形酷似太陽,中央是密密簇簇的花蕊,外圍是一圈金黃色的花瓣,尖尖的如同舌狀。向日葵花花序始終向著太陽轉動,朝東暮西,隨風微微翻涌,閃爍出一浪一浪迷人的光芒,撼人心魄。
近年來,家鄉面向市場大力調整種植結構,蕎麥種植呈連片規模之勢。蕎麥是開花的農作物,其花皎皎如玉,純然一色,花小卻繁密,“素娥千隊雪成圍”,“疑是白云落人間”。古代詩人對蕎麥花也多有描述:白居易有詩曰“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明代詩人鄭汝美如此描繪“蕎麥花開蛺蝶飛,香粳穗重雉雞飛”,可見蕎麥花頗受古代文人稱賞。蕎麥花因其花瓣兩兩相依相偎,故被人稱為“戀人花”。家鄉北部屯墾鎮有條數千米長的淺淺溝谷,溝谷種植的是清一色的蕎麥,面積數萬畝,因而被冠之以“戀人谷”。當地政府每年俟蕎麥花盛放時,在戀人谷開展浪漫的戀人節活動。那些熱戀中的俊男靚女紛至沓來,在迷人的花海里盤桓、拍攝。一時花如海、人如潮,盛況空前。
土豆花很有意思,它盛開在蓬狀似的枝蔓上,果實卻埋在根下的土地里。家鄉的土豆花淡紫色者居多,也有白色的,花瓣如絲般柔軟,羞羞澀澀的模樣,有種樸素的美,一片一片又一片,營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胡麻花是家鄉油料作物胡麻開出的花,這種藍格瑩瑩的小花薄勻玲瓏,密密匝匝,如繁星點綴,一股股幽香直沁肺腑。胡麻花上空,鳥哢聲聲,詩耶,畫耶?
家鄉一直有種植豆類農作物的習慣,其中紅蕓豆是主打品種。隨著新品種不斷引進,紅蕓豆開出的花漸趨一色,紅艷艷的,十分鮮麗。紅蕓豆花初開時“嫩蕊商量細細開”,不久便激情澎湃,一串一串地攀延于繁茂的枝葉間,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成為一道分外醒目的風景。
要說家鄉的農作物之花,沒有一種是名貴的,都只是些平凡之花。但難能可貴的是,平凡的花卻在無聲中絢爛,給家鄉常來一場轟轟烈烈的花宴。這些花開得正歡時,白的像雪、紅的似火、藍的猶海、黃的如金、紫的若煙,洼洼絢麗,坡坡繁榮。浩瀚花海,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家鄉的農作物之花是一種特殊之花,這些花不違農時,該開時如火如荼,拼盡全力綻放,不是為了爭奇斗艷,而是為了完成一項神圣使命:情愿花謝委地后結莢、結殼、結桃,而后成籽、成粒、成為果實。油菜花謝后,遂結莢長籽,這籽便是油菜籽,用油菜籽可以制成人們喜愛的食用油。蕎麥花落地后,漸成黑色的蕎麥粒,用蕎麥粒可泡菜、可做出美食。葵花中央的花謝后便慢慢成為一排排整整齊齊的黑色葵花子,是老少咸愛的零食。土豆花開敗后,埋在土里的山藥愈來愈多、愈來愈大,圓頭圓腦的,招人垂愛。胡麻花落去后,則結成圓圓的小桃子,小桃子裝滿了擠擠挨挨的扁扁的胡麻籽,用胡麻籽榨出的食用油,口味醇香、色澤鮮亮,常用作饋贈禮品。紅蕓豆花花期過后,漸漸結莢,長長的莢里是顆顆殷紅色的豆粒,十分可愛。紅蕓豆煮熟后,搗成泥作餡很講究呢。由此觀之,家鄉的農作物之花又何嘗不是一種奉獻之花呢?
正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家鄉種植這些農作物原本只為收獲其果實而非觀賞其花朵,然而近年來伴隨著旅游業風生水起,人們觀賞日趨多樣化,這些農作物之花卻以其規模和魅力成為城里人、他鄉人以及廣大游客眼中的詩和遠方。奇哉!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