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推動農民增收的有力抓手,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目前,天津農村集體資產閑置總量較大、盤活效率不高、工作機制不健全,急需聚焦農村集體資產盤活工作,總結經驗做法,查找問題短板,積極為盤活農村集體資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有效路徑。
一、東麗區農村集體資產盤活存在的問題
東麗區共有 82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涉及集體房產 134萬平方米、集體建設用地 2.36萬畝。農村集體資產閑置,從宏觀上看是城鄉融合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低端業態被淘汰、新業態尚未注入形成的供需失衡問題;從微觀上看是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不精細、市場化運營不到位形成的資源低效利用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整體層面系統謀劃不足。對集體資產盤活研究部署不夠系統深入,在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安排、工作機制等方面不夠明晰,盤活工作大多在摸索中推進,盤活效率有待提升。例如,部分待拆遷區域由于拆遷時間未定,集體載體承租合同只能一年一簽,承租方對未來缺乏穩定預期,不愿增加投入;部分已盤活的集體土地和載體納入園區范圍后, 出現企業現有業態不符合園區規劃的情況,后續經營存在不確定性。 同時,集體資產盤活政策體系還不夠健全,盤活過程中仍有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
2.管理運營專業化水平不高。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偏低,很難吸引留住高素質專業人才,年輕干部儲備不足。現有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學歷較低,缺乏市場思維,集體資產盤活仍然以出租土地、廠房等“地租經濟”為主, 產業層級較低,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少數干部缺乏主觀能動性,存在畏難情緒和等靠思想,面對宏觀經濟環境和歷史遺留問題片面強調客觀困難,一味等政策、等機遇、等條件。
3.部分資產質量條件不佳。集體經濟業態大多比較低端,廠房、公建等載體設計標準不高,規劃不明確、權屬不清晰、手續不規范、配套不健全等遺留問題相互交織。許多載體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基礎條件差,存在設施陳舊、維修維護成本高的問題。有的載體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或生態屏障管控區內,增加了資產盤活難度。在專項行動中,部分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房產因建成年代早,存在產權不明晰、法律糾紛未解決、手續不齊等問題,盤活遇到瓶頸。
4.招商融資渠道不寬。集體經濟組織主要依靠傳統方式招商融資,渠道單一、信息閉塞,尋找投資方困難。對市農交所、市農業融資擔保公司等專業平臺利用不充分,宣傳推介范圍有限,難以吸引潛在投資者關注。缺乏專業招商團隊、實用的招商手段和融資工具,難以滿足集體資產盤活的實際需求。
二、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盤活的建議
1.加強集體資產盤活頂層設計。加大對集體資產盤活的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和高位推動力度,加快破解制約集體資產盤活的難點難題。繼續推動實施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專項行動,完善農村集體資產運營管理方案、農村集體產權全面進場交易制度。聚焦存量集體資產體量較大的待拆遷區域,由相關部門聯合研究細化土地開發時序,共同研判相關資產可盤活利用期限。同時,建議市規劃部門對生態屏障管控區政策進行適當修訂,允許在堅持生態優先前提下,穩妥盤活管控區內集體載體并開展點狀供地,破解區域內農文旅項目發展瓶頸。
2.加強集體經濟組織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選樹懂經營、會管理、能帶富的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有針對性地培養年輕干部,充實后備人才儲備庫,探索集體經濟組織市場化引進職業經理人機制。優化集體資產盤活收益分配激勵機制,適當上調集體經濟組織干部基本和績效報酬標準,全面推行集體經濟創收獎勵制度,形成薪酬待遇與工作業績、集體收入直接掛鉤的差異化分配格局。加強業務知識培訓,邀請市農交所、市農業融資擔保公司開展政策文件解讀、全面入場交易、融資擔保等業務培訓,建立常態化答疑解惑溝通機制。
3.加大集體資產價值挖掘提升力度。統籌有形資產盤活和無形資產開發,充分挖掘農文旅和品牌資源價值,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格局。規劃保留一批具有開發再利用價值的村莊,作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儲備資源。用好綠色生態屏障資源,深化同市旅游集團戰略合作,加快在海河中下游沿岸策劃引進民宿、露營、研學等文旅項目。要加大“津農精品”培育申報力度,擴大駱駝房子燒雞、赤土扣肉、大鄭剪紙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發展“后備箱經濟”,將“土特產” 變成高端大氣的“伴手禮”。
4.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抱團發展新模式。著力補齊集體經濟組織分散經營合力不足、適應市場環境能力不強等短板,嘗試以街鎮為單位推動集體經濟統籌發展。在全區已成立8家強村富民公司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經濟聯合總社+聯村富民公司”模式,選取試點街道,整合部分股份經濟合作社組建經濟聯合總社,下設聯村富民公司,聘請專業運營團隊和職業經理人,提升集體資產統籌化市場化經營水平。
5.加大集體資產招商推介力度。建立區級層面集體資產招商聯動和信息共享機制,組織各涉農街道和集體經濟組織全面梳理閑置集體資產,編制閑置資產招商圖文信息,詳細介紹每處資產的特色優勢,通過融媒體、微信公眾平臺等開展宣傳推介。要用好市農交所產業招商智慧平臺的“預招商”功能,開設“東麗招商推介專區”,拓寬待盤活集體資產宣傳推介渠道,在更大范圍內為閑置資產對接潛在承租方,努力引入更多符合產業規劃、提升區域功能的優質項目落地。
6.鞏固拓展集體資產全面進場交易制度。堅持集體資產全面進場交易,實現集體資產交易陽光透明,避免產生暗箱操作、法律糾紛等問題。深化與市農交所的合作,在集體資產首年租金已實現全面進場交易的基礎上,逐步推廣軍糧城街后續租金進場結算試點經驗,鼓勵引導承租方將合同期內各年度租金全部通過市農交所平臺進行規范化結算,做到產權交易“應進必進”,合同“應管盡管”,推動集體資產由全面進場交易邁向全過程監管。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一班(第66期)學員,中共天津市東麗區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