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了解金沙江中游梯級水電站運行后魚類多樣性分布及資源變化,于2019、2022、2023年對金沙江中游干、支流開展了魚類資源調查。共采集到魚類4 193尾,375.42 kg,隸屬于4目12科46屬68種。
采用物種生態類型與優勢度劃分、多樣性指數評價、群落相似性分析等方法對金沙江中游魚類資源現狀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
,優勢種以細鱗裂腹魚、短須裂腹魚、齊口裂腹魚、長絲裂腹魚、麥穗魚、棒花魚、高體鳑鲏為主。干流魚類資源豐富,各區段多樣性指數評價等級為良、優秀;支流除水洛河、黑白水河口、漾弓江為優秀外,多樣性指數評價為很差—良好之間。聚類分析表明:干流魚類組成可劃分為4組,梨園—金安橋、龍開口—觀音巖、金沙和銀江段各為一組;支流則可劃分為5組,各組內魚類組成差異仍較大。與歷史資料對比,漁獲物種類數高于2007~2008年,流水性魚類減少,外來物種增加;產漂流性卵魚類產卵規模變小,產卵場位置遷移,資源量下降。梯級水電站建成運行后,流水生境的減少是影響金沙江中游魚類的主要因素。針對水電梯級的累積影響,從金沙江中游棲息地保護大局出發,提出了開展魚類棲息地保護、優化魚類增殖放流策略,并開展生態調度,做好外來物種危害的宣傳、預警等措施及建議。
關" 鍵" 詞:
魚類組成; 生物多樣性; 優勢種; 聚類分析; 梯級水電站; 金沙江中游
中圖法分類號: Q958.8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5.01.007
收稿日期:2024-06-14;接受日期:2024-08-07
基金項目: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2YFC3202102);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有限公司科技課題項目(ZSGN-KW2404-025)
作者簡介:
方艷紅,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生生態保護與修復。E-mail:fyh1901@126.com
通信作者:
陳" 鋒,男,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魚類生態學、水利水電工程水生態影響與保護對策研究。E-mail:chenfeng@mail.ihe.ac.cn
Editorial Office of Yangtze River.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文章編號:1001-4179(2025) 01-0048-10
引用本文:
方艷紅,崔磊,熊滿堂,等.
金沙江中游魚類資源變化及保護建議
[J].人民長江,2025,56(1):48-57.
0" 引 言
金沙江中游自石鼓至雅礱江口段,地跨云南、四川兩省,河長763.5 km,落差1 023.9 m,平均比降1.82‰。雅礱江匯口斷面以上流域面積約25.93萬km2(不包括雅礱江流域面積),多年平均流量1 860 m3/s,多年平均徑流量586.57億m3。金沙江中游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氣候差異顯著,生境復雜多樣,魚類資源豐富[1-2]。根據《四川魚類志》[3]《云南魚類志》[4]《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鲇形目》[5]《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鯉形目》[6-7]《橫斷山區魚類》[8]整理,金沙江中游干支流分布魚類149種,其中長江上游特有魚類52種,多數種類棲息于江河流水中,營底棲或底層生活,是金沙江中游水域生態系統的代表物種,也是維護長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主要保護對象[9]。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在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會對水生生物產
生不利影響,協調水生態系統開發與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10]。金沙江中游水電規劃有龍盤—兩家人—梨園—阿?!鸢矘颉堥_口—魯地拉—觀音巖—金沙—銀江等10座梯級,目前已建成金沙、觀音巖、魯地拉、龍開口、金安橋、阿海、梨園共7個梯級電站,在建銀江1個梯級電站,總裝機1 520.5萬kW。梯級水電工程建成運行,使該水域形成了首尾相連的水庫群[11],天然河道減少,流水性魚類適宜棲息地及產漂流性卵魚類所需的流程、流速等水文條件遭到破壞[12]。金沙江中游梯級水電站運行后,為了減緩水電開發對魚類的影響,各單項水電工程采取了網捕過壩、增殖放流、泄放生態流量、劃定魚類棲息地保護范圍、建設人工模擬產卵場、生態調度、水生態監測等一系列水生態保護措施。目前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基本完成,梯級水電對魚類的累積影響基本顯現。本次研究通過對金沙江中游梯級水電站運行后魚類資源資料的收集和調查,旨在了解金沙江中游魚類資源現狀、分析魚類種類組成及變化,從金沙江中游整體保護角度出發,提出優化金沙江中游水生態環保措施的建議,以為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提供科學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區域與時間
根據不同水文時期,于2019年8月17日至9月20日、2022年3月29日至5月4日、2022年7月6日至8月15日、2023年3月30日至4月29日進行了4次調查。
調查范圍為金沙江中游梨園庫尾至雅礱江匯口間河段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根據干流梯級開發情況共布設16個采樣點,分別是:梨園庫尾、梨園庫中、阿海庫尾、阿海庫中、金安橋庫尾、金安橋庫中、龍開口庫尾、龍開口庫中、魯地拉庫尾、魯地拉庫中、觀音巖庫尾、觀音巖庫中、金沙庫尾、金沙庫中、金沙壩下、三堆子。在主要支流河口布設18個采樣點,分別是:大具河、白水河、格基河、水洛河及支流尼汝河、翠依河、金棉河、黑白水河、五郎河、漾弓江、河川河、后山河、落漏河、漁泡江、萬馬河、溫泉河、馬過河、塘壩河(圖1)。
1.2" 調查方法
魚類資源調查在申請獲得云南省、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的捕撈許可后開展。根據環境和水文情勢特點選擇合適的采樣方法,梯級水庫段采用3層刺網、鉤釣、地籠;大型支流河段采用地籠、流刺網、鉤釣取樣;小型支流采用定制刺網、地籠、手抄網、鉤釣取樣。其中,
刺網及地籠放置時間為18:00至次日06:00,約12 h,每個監測點連續監測3 d。根據《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鯉形目(中卷)》[6]《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鯉形目(下卷)》[7]《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鲇形目》[5]《金沙江流域魚類》[13]《四川魚類原色圖志》[14]《四川魚類志》[3]《云南魚類志》[4]等相關書籍,現場對采集的魚類進行種類鑒定,并測量體重、體長等形態學指標。數據采集完成后,魚類經2%的食鹽水浸泡2 min殺菌后放歸捕撈水域,同時拍攝視頻留證。
1.3" 數據處理
采用Pinkas等[15]的相對重要性指數(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對魚類優勢度進行劃分。計算公式如下:
IRI=(N+W)×F(1)
式中:N為某種魚在漁獲物中的數量百分比,
W為某種魚在漁獲物中的重量百分比,
F為某種魚采集采樣點數占總采樣點數的百分比。
IRIgt;500為優勢種[16-17]。
采用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Pielou均勻度指數(J′)、Margalef豐富度指數(D)[18]對魚類多樣性進行分析。計算方法如下:
H′=-(Ni/N)ln((Ni/N)(2)
J′=H′/lnS(3)
D =(S-1)/lnN(4)
式中:Ni代表第i種魚類漁獲物尾數,
N代表漁獲物總尾數,
S代表魚類總種數,
N代表魚類總尾數。
根據HJ 1295—2023《水生態監測技術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監測與評價(試行)》中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的水生生物評價分級參照值進行評價:
H′gt;3.0為優秀,2.0lt;H′≤3.0為良好,1.0lt;H′≤2.0為中等,0lt;H′≤1.0為較差,H′=0為很差。
2" 結果與分析
2.1" 魚類種類、分布與生態類型
本次調查采集到魚類4 193尾,375.42 kg,隸屬于4目12科46屬68種(表1)。其中鯉形目種類最多,有3科36屬53種,占總種類數的77.94%;鲇形目次之,有4科5屬9種,占13.24%;鱸形目4科4屬5種,占7.35%;鳉形目1科1屬1種;占1.47%。在科的水平上又以鯉科魚類為主,有26屬37種,占總種類數的54.41%。其中長江上游特有魚類2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種,分別為長薄鰍、圓口銅魚、長鰭吻鮈、金沙鱸鯉、細鱗裂腹魚、巖原鯉。四川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種,為長絲裂腹魚;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魚類有14種,其中極危種(CR)1種為圓口銅魚,瀕危種(EN)6種為西昌白魚、長鰭吻鮈、金沙鱸鯉、細鱗裂腹魚、小裂腹魚、長薄鰍,易危種(VU)7種為軟刺裸裂尻魚、巖原鯉、長絲裂腹魚、四川裂腹魚、齊口裂腹魚、側紋云南鰍、白緣。
干流漁獲物種類數由高到低的空間分布依次是金沙庫區gt;魯地拉庫區gt;阿海gt;梨園gt;銀江段gt;金安橋、龍開口、觀音巖;支流漁獲物種類數由高到低的空間分布依次為水洛河gt;塘壩河gt;五郎河gt;漾弓江gt;黑白水河口gt;大具河、馬過河gt;落漏河gt;萬馬河gt;漁泡江gt;溫泉河gt;翠依河gt;河川河、后山河;其他支流未采集到漁獲物(圖2)。
參照《金沙江流域魚類》《四川魚類原色圖志》,從食性、流水依賴性、產卵類型以及棲息水層4個方面對68種魚類的生態類型進行了劃分。按食性劃分,雜食性魚類占45.59%,肉食性魚類占42.65%,草食性魚類占11.76%;按流水依賴性劃分,適宜急流生境魚類占45.59%,靜緩流生境魚類占54.41%;按產卵類型劃分,產黏性卵魚類占44.12%,產沉性卵魚類占33.82%,產漂流性卵魚類占17.65%,產浮性卵魚類占1.47%,蚌內產卵、胎生分別占1.47%;按棲息水層劃分,底棲性魚類占58.82%,中下層魚類占29.41%,中上層魚類占11.77%(表1)。
2.2" 優勢種組成
IRI值的大小反映了物種的優勢度。金沙江中游IRIgt;500的優勢種有細鱗裂腹魚、短須裂腹魚、齊口裂腹魚、長絲裂腹魚、麥穗魚、棒花魚、高體鳑鲏。干流優勢種有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細鱗裂腹魚;各梯級水庫庫區優勢種有所差異,圓口銅魚僅在阿海、龍開口為優勢種,IRI分別為1 031.2和2 652.6。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優勢種相似度較高,共有優勢種為短須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細鱗裂腹魚,魯地拉、觀音巖、金沙、銀江段的共有優勢種為鯽。
支流優勢種以小型魚類高體鳑鲏、麥穗魚和棒花魚為主;較大支流水洛河的優勢種有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細鱗裂腹魚、四川裂腹魚、齊口裂腹魚;五郎河以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細鱗裂腹魚、棒花魚、麥穗魚為主;其他支流優勢種以小型魚類高體鳑鲏、麥穗魚、棒花魚為主(表2)。
2.3" 生物多樣性指數
調查區域干流魚類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在2.83~4.01之間,Margalef指數在1.97~3.68之間,Pielou指數在0.68~0.86之間。干流除金安橋外,其他水域魚類生物多樣性指數均在3以上,漁獲物種類豐富,多樣性指數較高,評價等級為優秀。支流魚類多樣性指數低于干流,除水洛河、黑白水河口、漾弓江以外,其他支流Shannon-Wiener指數低于3,Margalef指數在0~2.80之間,Pielou指數在0~1之間。其中水洛河、漾弓江、黑白水河口多樣性指數較高,評價等級為優秀;后山河、河川河水量偏小,魚類多樣性指數為0,評價等級為很差(表3)。
2.4" 群落相似性
通過非加權組平均聚合算法(UPGMA)分別對干支流魚類種類組成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在聚類距離為0.6時可將干流分為4組,梨園、阿海、金安橋為一組,魯地拉、龍開口、觀音巖為一組,金沙和銀江段各為一組(圖3(a))。支流在聚類距離為0.8時可分為5組,各組內魚類組成差異仍較大,詳見圖3(b)。同時對干支流魚類種類組成數據進行聚類分析發現(附圖1),阿海庫尾支流水洛河、金安橋壩下支流五郎河的魚類組成與干流梨園、阿海、金安橋的魚類組成最為相似,魯地拉、龍開口和觀音巖的魚類組成與支流漾弓江最為相似,干流金沙、銀江的魚類組成與塘壩河最為相似。
3" 討 論
3.1" 魚類種類組成及演變
3.1.1" 種類組成變化
從物種豐富度來看,本次調查在金沙江中游共采集到魚類4目12科46屬68種、特有魚類21種,遠少于《金沙江中游河段水電梯級開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及對策研究報告》記載的149種、長江上游特有魚類52種,接近2007~2008年[19]采集到魚類62種、特有魚類21種這一結果。從魚類組成來看,金沙江中游魚類以鯉形目鯉科魚類為主,這與長江流域魚類分布格局一致[2,13]。與2007~2008年對比,本調查中鮡科魚類所占比例減少,鯉形目鲌亞科和鮈亞科、鱸形目慈鯛科種類有所增加(表4),而2007~2008年調查到的經濟魚類圓口銅魚、長鰭吻鮈、長薄鰍等資源量下降,被列為國家級二級保護動物。從沿程分布來看,龍開口以上江段以裂腹魚類為主,采集到硬刺松潘裸鯉、軟刺裸裂尻魚;魯地拉及以下河段、鯽、鯉數量增多;攀枝花江段外來物種尼羅羅非魚在金沙庫區段數量增加,成為優勢種。這與趙承遠[20]、邵科[21]等的調查結果一致,也符合青藏高原與江河平原過渡帶魚類區系的變化特點[22-23],同時,聚類分析結果也佐證了這一變化規律。
主要支流水洛河調查采集到魚類10種,遠少于2007~2008年及2011年[24]調查到的24種,且未采集到鮡科魚類。本次調查在漁泡江僅采集到魚類3種,相比于2007~2008年采集到魚類14種,種類數量大幅減少;馬過河兩次漁獲物種類組成相似,以寬鰭鱲為主;塘壩河調查到魚類20種,遠高于2007~2008年調查到的10種,但小型鮈亞科魚類優勢度明顯、高體鳑鲏占絕對優勢。
3.1.2" 魚類多樣性
金沙江中游干流魚類Shannon-Wiener指數在2.83~4.01之間,Margalef指數在1.97~3.68之間,Pielou指數在0.68~0.86之間,物種多樣性評價等級
結果為良好、優秀。這與長江上游特有魚類保護區干流魚類群落的Shannon-Wiener 指數(2.725~3.306)較為一致[25]。雖然金沙江中游干流已形成了首尾相連的梯級水庫群,生境類型趨向單一,但一方面由于《長江保護法》的頒布和云南省長江十年禁漁于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違法和過度捕撈現象已消失;另一方面為了減緩水電工程對魚類的影響,金沙江中游各單項梯級業主自2012年以來開展了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對魚類資源有一定的補充。本次調查干流每個監測區段均采集到帶有標記的放流魚類,共計15尾,占總漁獲物尾數的0.36%。
支流魚類多樣性指數低于干流,Shannon-Wiener指數在0~3.45之間,Margalef指數在0~2.80之間,Pielou指數在0~1之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支流水體污染較為嚴重,如漾弓江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超標;另一方面支流水電梯級密集,多為引水式,減、脫水河段流量明顯較小,導致魚類資源的降低[26]。
3.2" 棲息生境的演變
隨著金沙江中游梯級水電站的運行,7座大壩將自然河流分為8段,原河流連續性生態系統轉變為片段式水庫——湖泊生態系統。
據相關資料,2004~2005年樹底橋至金安橋江段產漂流性卵魚類圓口銅魚、長鰭吻鮈等的產卵規模約占58%,漁泡江口至皮廠江段約占10%,中江—太極、朵美—下六、拉姑等地有零星分布[23,27]。圓口銅魚的產卵場在2006年主要集中在納那—漁泡江河口和枯木河口—樹底橋;在2007年主要集中在拉姑—漁泡江河口、魯地拉—皮廠和落漏河河口—美閣[28];2008年主要產卵場為觀音巖—拉姑、云南大姚灣碧—納那、云南永勝下六金沙江大橋—皮廠、太極—朵美、云南鶴慶金江—龍開口[29];2010年在金安橋產卵場規模最大,其次為灰拉古、皮拉海、朵美、觀音巖[30];而2016、2017年未監測到圓口銅魚卵苗,2018年圓口銅魚早期資源量占比極少,在0.63%以下[31]。本次調查在金沙江中游各梯級庫尾未監測到圓口銅魚卵苗,采集到的魚類早期資源以中華金沙鰍為主,其次是中華沙鰍、長薄鰍等,產卵規模較小。綜合來看,2004年至今的調查結果顯示產漂流性卵魚類產卵場主要集中在樹底橋、金安橋、朵美(枯木河河口)、皮廠、漁泡江匯口下、納那、拉古、觀音巖。隨著梯級水電下閘蓄水,產卵場位置產生了遷移,2010年10月金安橋電站下閘蓄水,形成庫區,樹底橋—金安橋段產卵生境被淹沒,2011年漂流性卵魚類產卵場分布在金安橋以下江段。2014年10月觀音巖電站下閘蓄水,產漂流性卵魚類產卵場分布在觀
音巖以下江段。2020年10月金沙水電站下閘蓄水后,2022年調查結果顯示未采集到圓口銅魚,采集到中華沙鰍、中華金沙鰍、犁頭鰍等受精卵,推算出產卵場位于攀鋼江段。目前金沙江中游雖能采集到圓口銅魚,但資源量偏少,對于該水域是否存在圓口銅魚產卵場還需進一步調查論證(圖4)。
此外,金沙江中游漁獲物優勢種群為裂腹魚類群,棲息于流水的江、河中下層;有溯流產卵習性,產黏沉性卵,產卵于水流較緩的石礫間隙孵化。鮡科魚類主要棲息于湍急江河、溪流中。金沙江中游梯級水庫群形成后,庫區流速減緩類似湖泊,庫區鮡科魚類棲息生境消失,而庫區也不具備裂腹魚產卵條件,魚類棲息、繁殖生境轉移至各梯級庫尾流水江段及其支流。
3.3" 梯級水電站建設對魚類的影響分析
研究表明,梯級水電攔河工程的修建,阻斷了魚類的洄游通道,導致生境破碎化[32-34]。瀾滄江梯級[35]、珠江流域干流梯級[36]的開發阻斷了魚類的遷徙、流水性魚類減少、外來物種增加等。目前,金沙江中游干流梨園—攀枝花段已建7座水電站,攔河大壩阻隔了魚類洄游通路,把天然河流分隔成8段不連續的“河流-湖泊”環境單元。庫區適宜產漂流性卵魚類的生境演變為類湖泊生境,使其適宜棲息生境萎縮至僅限于庫尾江段;壩下水文情勢受水電站調節運行影響,與原河流天然狀態迥異,壩下誘導產卵所需的流量、洪峰減弱,流水河段縮短[37],而魚卵比水重,流速低于0.25 m/s時,魚卵將下沉或沉水而亡[38-39],從而導致諸如圓口銅魚的產漂流性卵魚類的部分產卵場生境消失、資源量占比急劇減少。此外,金沙江中游梯級多為日調節運行,電站調峰時下游河道頻繁變化的水位也會對魚類資源產生影響。如在本調查中,魯地拉壩下(觀音巖庫尾河段)河灘有較多小型魚類擱淺死亡。庫區水文情勢的改變有利于廣適性魚類和外來魚類的生存[40],因而庫區段棒花魚、麥穗魚、高體鳑鲏數量增加。
金沙江中游支流小水電分布更為密集,如水洛河規劃為“一庫十一級”開發已建5個梯級,最后已建梯級撒多壩址距河口約40 km[24];五郎河規劃“三庫十電站”開發方案已建4級,最后梯級距壩址約9 km;漾弓江規劃“一庫五級”開發已建6座水電站,最后梯級壩址距河口6 km;馬過河已建梯級6座,最后梯級下游流水段僅1 km;漁泡江規劃4級,受觀音巖回水影響最后梯級流水段長約3 km;萬馬河已建6座梯級;塘壩河華坪縣境內已建5座梯級,最后梯級距河口2.1 km等。支流小水電均為引水式開發,最后一個梯級壩址離河口較近,而減水河段生態流量較小,嚴重影響魚類資源,漁獲物主要為棒花魚、麥穗魚及鳑鲏類等小型魚類,除水洛河、五郎河外,魚類生物多樣性指數偏低。
4" 金沙江中游魚類保護措施及優化建議
為減緩水電工程對魚類資源的影響,金沙江中游各梯級開展了相應的保護措施(附表1)。至2019年,金沙江中游各梯級增殖放流魚類13種,共計888.2萬尾,
其中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細鱗裂腹魚、圓口銅魚等為2019年、2022年、2023年增殖放流河段的優勢種,但多年平均回捕率僅介于0.16%~2.16%之間,只能說明該措施對金沙江中游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此外,網捕過壩魚類40種,總計超過25 863.4 kg;在干流、支流修建了10處人工模擬產卵場且在繁殖期采集到裂腹魚類、金沙鱸鯉、圓口銅魚、長薄鰍等親魚;各梯級制定了保障生態流量下泄計劃和調度方案,梨園電站開展了實驗性的生態調度工作,并且在調度期間監測到圓口銅魚、長薄鰍、中華沙鰍等魚類的產卵活動[41-42]。這些保護措施的逐步實施將減緩單項水電站對魚類的影響,但其對魚類資源保護補充作用的具體效果仍有待進一步評估。
目前,金沙江中游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巖、金沙水電站已運行,銀江水電站在建,梯級水電站的累積生態影響逐漸顯現。水文情勢變化后,魚類原適宜棲息、繁殖生境萎縮或遷移,原生境的流水性魚類種群規模下降,亟需結合不同魚類生活史特點從金沙江中游全局考慮對保護措施作進一步的優化。因此,建議結合增殖放流效果的評價,適當調整放流種類及數量;在產黏沉性卵魚類繁殖期(4~6月)開展科學的生態調度保持水位的相對穩定;在產漂流性卵魚類繁殖高峰期(5~6月)開展梯級聯合調度,為其提供適宜的水溫、流速、流程以確保魚卵的順利孵化。目前金沙江中游僅建有漾弓江流域小裂腹魚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而阿海庫尾、水洛河段圓口銅魚、長絲裂腹魚、細鱗裂腹魚等資源量相對豐富,且水洛河是其最適棲居生境[9,43],建議干流梨園壩下至阿海段、支流水洛河及支流東義河、尼汝河建立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魚類為圓口銅魚、長絲裂腹魚、細鱗裂腹魚等。建議對與干流魚類組成相似的支流,如五郎河、塘壩河等,進行深入評估以確定其作為魚類棲息地保護段的適宜性。在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水電站建設要避讓周邊存在生態保護價值的區域,從金沙江流域全局考慮可暫緩或取消水洛河下游水電梯級建設;對各支流引水式發電站,應規范和加大泄放生態流量,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環境,提高物種多樣性。對于外來物種應嚴格管理,建議做好外來物種危害的宣傳,規范放生活動,避免外來物種引入,同時開展預警和監測。同時,建議深入評估相關保護措施的實施效果,為金沙江中游魚類資源保護、有效減緩梯級開發對該流域的影響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5" 結 語
本次研究通過4次現場魚類資源調查,共采集到魚類4目12科46屬68種,與歷史資料相比,金沙江中游流水性魚類種類數減少、外來魚類增加,干流魚類產卵場規模因梯級水電站開發導致的流水河段減少、水文情勢變化等而逐漸減??;支流引水式小水電密集,河流減脫水嚴重,魚類資源受影響較大。建議深入評估金沙江中游各梯級水電站相關保護措施的實施效果,優化現有保護措施體系。
參考文獻:
[1]" 唐瓊英,黎明政.“休漁十年”何時實現:長江魚類多樣性及長江漁業[J].大自然,2014(2):8-11.
[2]" 于曉東,羅天宏,周紅章.長江流域魚類物種多樣性大尺度格局研究[J].生物多樣性,2005(6):4-26.
[3]" 丁瑞華.四川魚類志[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4]" 褚新洛.云南魚類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5]" 褚新洛,鄭葆珊,戴定遠.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鲇形目[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6]" 陳宜瑜.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鯉形目:中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7]" 樂佩琦.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 鯉形目:下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8]" 陳宜瑜.橫斷山區魚類[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9]" 曹文宣.長江上游水電梯級開發的水域生態修復問題[J].長江技術經濟,2019,3(2):5-10.
[10]陳小娟.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運行對水生生物的影響與對策[J].人民長江,2014,45(15):7-13.
[11]夏傳明,許銀山.金沙江中游梯級水庫聯合消落優化控制[J].水電與新能源,2018,32(11):19-23.
[12]曹文宣.長江上游水電梯級開發的水域生態保護問題[J].長江技術經濟,2017,1(1):25-30.
[13]張春光.金沙江流域魚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14]郭延蜀,孫治宇,何興恒,等.四川魚類原色圖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15]PINKAS L,OLIPHANT M S,IVERSON I L K.Food habits of albacore,bluefin tuna,and bonito in California waters[M].Sacramento:Department.of Fish and Game,1971.
[16]CORTéS E.A critical review of methods of studying fish feed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stomach contents:application to elasmobranch fishes[J].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1997,54(3):726-738.
[17]毛志剛,谷孝鴻,龔志軍,等.洪澤湖魚類群落結構及其資源變化[J].湖泊科學,2019,31(4):1109-1119.
[18]KREBS C J.Ecological Methodology[M].2nd edition.Menlo Park:Benjamin Cummings,1998.
[19]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金沙江中游河段水電梯級開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及對策研究報告[R].武漢: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2009.
[20]趙承遠,王海龍,張德選,等.龍開口水電站壩上壩下魚類群落結構變化趨勢[J].云南水力發電,2022,38(1):224-229.
[21]邵科,楊志,唐會元,等.觀音巖水電站蓄水前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魚類群落結構及變化特征[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0,29(11):2417-2426.
[22]吳江,吳明森.金沙江的魚類區系[J].四川動物,1990(3):23-26.
[23]強繼紅,張信,李英,等.金安橋水電站建設對金沙江中游河段漁業資源的影響研究及保護措施[C]∥水電2006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水利學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大壩委員會,2006.
[24]張華.水洛河干流梯級水電站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1.
[25]唐成,鄧華堂,田輝伍,等.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干流段魚類群落結構特征分析[J].水產學報,2023,47(2):81-100.
[26]林鵬程,李淑貞,秦祥朝,等.黃河伊洛河中下游魚類多樣性及群落結構[J].湖泊科學,2019,31(2):482-492.
[27]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金安橋水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水生生態環境影響評價[R].北京: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28]程鵬.長江上游圓口銅魚的生物學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9.
[29]張軼超.大壩建設對長江上游圓口銅魚和長鰭吻鮈自然繁殖的影響[D].武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9.
[30]唐會元,楊志,高少波,等.金沙江中游圓口銅魚早期資源現狀[J].四川動物,2012,31(3):416-421,425.
[31]王導群,田輝伍,唐錫良,等.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產漂流性卵魚類早期資源現狀[J].淡水漁業,2019,49(6):41-47.
[32]常劍波,陳永柏,高勇,等.水利水電工程對魚類的影響及減緩對策[C]∥中國水利學會2008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北京:中國水利學會,2008.
[33]孫鴻烈.長江上游地區生態與環境問題[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34]黃亮.水工程建設對長江流域魚類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及其對策[J].湖泊科學,2006,18(5):553-556.
[35]鐘華平,劉恒,耿雷華.瀾滄江流域梯級開發的生態環境累積效應[J].水利學報,2007(增1):577-581.
[36]陳鋒,雷歡,鄭海濤,等.珠江干流梯級開發對魚類的影響與減緩對策[J].湖泊科學,2018,30(4):1097-1108.
[37]劉飛,林鵬程,黎明政,等.長江流域魚類資源現狀與保護對策[J].水生生物學報,2019,43(增1):144-156.
[38]胡鵬,唐家璇,楊澤凡,等.漂流性魚卵安全漂流的臨界水動力條件實驗研究[J].水利學報,2021,52(12):1430-1438.
[39]李翀,廖文根,陳大慶,等.三峽水庫不同運用情景對四大家魚繁殖水動力學影響[J].科技導報,2008(17):55-61.
[40]巴家文,陳大慶.三峽庫區的入侵魚類及庫區蓄水對外來魚類入侵的影響初探[J].湖泊科學,2012,24(2):185-189.
[41]楊青瑞,陳冬紅,駱輝煌,等.金沙江中游魯地拉以上河段水電開發中魚類保護措施[J].水力發電,2022,48(2):8-12.
[42]徐薇,丁勝祥,陳音超,等.金沙江中游梨園水電站生態調度試驗及效果分析[J].人民長江,2023,54(9):82-90.
[43]白潔.金沙江上游魚類及底棲動物多樣性和保護[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22.
(編輯:黃文晉)
Changes in fish resources and conservation recommendations in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FANG Yanhong1,CUI Lei2,XIONG Mantang1,LI Shiyuan3,YUAN Ting1,CHEN Feng1
(1.Key Laboratory of Ecological Impacts of Hydraulic Projects and Restor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Institute of Hydroecology,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9,China;
2.China Renewable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Beijing 100120,China;
3.Fishery Law Enforcement Brigade of Yulong Naxi Autonomous County,Yunnan Province,Lijiang 674199,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ish diversity and changes in resource after the operation of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we conducted surveys at 34 sampling sites along its mainstream and tributaries in 2019,2022,and 2023.A total of 4 193 fish specimens,weighing 375.42 kg,were collected,belonging to 68 species across 46 genera,12 families and 4 orders.The current status of fish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was discussed using methods such as species ecological type and dominance classification,diversity index evaluation,and community similarity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Schizothorax chongi,S.wangchiachii,S.prenanti,S.dolichonema,Pseudorasbora parva,Abbotina rivularis and Rhodeus sinensis.The fish resources in the mainstream were abundant with the diversity index ratings ranging from good to excellent across different sections.Except Shuiluo River,Heibaishui River and Yanggong River,the diversity index ratings for tributaries varied from poor to good.Cluster analysis divided the fish composition in the mainstream into four groups:Liyuan to Jinanqiao section,Longkaikou to Guanyinyan section,Jinsha section and Yinjiang section.The tributari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with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fish composition within each group.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the number of fish species collected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2007~2008.There was a decline in rheophilic fish species and an increase in introduced species.The spawning scale of drifting egg-laying fish species had diminished,spawning sites had shifted,and fish resource had declined.The reduction of lotic habitats due to the damming of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fish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To address the cumulative impact of hydropower cascades,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listic habitat conserv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including protecting fish habitats,optimizing fish stocking strategies,conducting ecological scheduling,and enhancing publicity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the hazards of introduced species.The results can supplement basic dat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ish resources conserv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
Key words:
fish composition; biological diversity; dominant species; cluster analysis;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middle reaches of Jinsha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