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何要做教研?教研是提高教師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作為教師,如果僅僅完成授課任務,而不重視總結教學經驗,不積極研究教學規律和方法,不創新變革,那就是“教而不研則淺”;但是如果只注重教學研究,而不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則又是“研而不教則空”。因此,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應該成為教和研的統一體,做到活教善研。也只有真正做好教研工作,才能真正實施有效教學。
要想做好教學工作,就必須不斷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否則,教學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要想讓教學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就必須在教研這塊土壤中勤于耕耘,真教研,求實效。根深才能葉茂,結出的果實才有可能是優質的。
真教研要“變通”。如何讓教研真正發生?作為教師個體,要擺脫經驗主義束縛,勇于變通,善于變通。勇于變通是態度,善于變通是方法。眾所周知,做教師時間越長,教學經驗越豐富。但是,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會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能力;另一方面,卻也使部分教師思想固化,一切從經驗出發,墨守成規,安于現狀,不再研究教材教法,即使做教研,也是被動的。普通教師要想升級為優秀教師,就要善于反思,靈活變通,用心研究教材教法,認真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學習身邊優秀教師的范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打磨、完善,從而構建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真教研要“尚實”。讓教研真實發生還要依托備課組、教研組真實的活動。無論是教學研究,還是基于校本的教師培訓,都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其目的都是讓教師到教與學的真實場景里還原教學智慧。教學現場是教師認知與發展的實踐基地,是教師產生并運用教學智慧的舞臺,切不可搞“花架子”,要避免假、大、空、虛。教師還要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形式,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加以研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同時提高鉆研教材的水平。
真教研要“反思”。真教研還要注重自我反思與提升。我們要基于學校內部的、真實的教學場景引導教師自我學習和反思,不斷與同伴或者高層次的教學專家對話交流,打造“研究共同體”,激發教師內在的學習熱情,使教師獲得對教學更加全面、準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這同樣是讓教研真實發生的關鍵。另外,真教研還要有前瞻性,要注意不斷創新。
教研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只有讓教研真實發生,才能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困惑。而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學校增強核心競爭力,進而讓育人真正“落地生根”。
(作者系江蘇省金湖吳運鐸實驗學校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