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領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如何利用大數據優化教學設計,實現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
一、現狀分析
專題復習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關鍵課型,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準確地反映學生能否將零碎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串聯,能否在實踐的情境中完成特定的讀寫任務。但是,傳統的專題復習課過于依賴教師的個人經驗和主觀判斷,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精準把握;同時,教師只能粗略地統計學生的薄弱點,不能提供個性化的復習指導,學生參與度不高,整體復習效率處于低水平。
基于此,本文聚焦初中語文專題復習課,探索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本文涉及的大數據是指教育大數據,即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以及根據需要采集到的任何可創造潛在價值的數據集,記錄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可以反饋其語文基本知識和關鍵能力指標的相關數據等。
基于新課標要求和考點梳理,筆者課前整理了所任教的班級近三次學情調研中人物形象知識點相關試題,如表1所示。在細致分析學情數據后,筆者設計了“散文閱讀之人物形象”專題復習課的教學方案。
二、教學設計
1.展示數據,分析得失
筆者以表1中的第二次學情調研為例,選取文學類文本閱讀《離不開炊煙的人》的第14(1)題和第16題來展示具體學情數據情況。
第14(1)題 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對畫線(B)句進行賞析。(3分)
知識點:人物描寫方法,語句賞析與人物形象。
【分析】本題通過考查從人物描寫方法角度對語句的賞析,引導學生理解描寫所表達的情感,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體會人物形象。
第16題 社區舉辦“最美奶奶(姥姥)”評選活動,擬推薦文中的姥姥參加評選,請你為她寫一段推薦語。(4分)
知識點:人物形象,情境運用與主題理解。
【分析】本題利用文本情境考查學生對語言、形象等的領悟和體驗,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后,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正確認識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質。
【設計意圖】基于大數據的反饋得知,所教班級得分率很不理想,班級均分均低于級均分,試題得分率較低,零分率超過30%,一分率低于15%,滿分率幾乎為零。 本環節旨在依據試題的學情數據,深入分析學生在人物形象試題中的答題情況。通過詳細的學情數據,如平均分、零分率、一分率等,教師可以清晰地了解班級學生對人物形象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中發現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薄弱點,進而調整教學策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2.鏈接中考,明確題型
2022年江蘇省中考試卷試題選:徐州市第18題、揚州市第19題、泰州市第19(1)題。
2023年江蘇省中考試卷試題選:徐州市第13(1)題、揚州市第19題、泰州市第20題。
【分析】基于大數據的反饋得知,在解答人物形象的語言賞析類試題時,80%的學生只是一味地解答賞析語句,并未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在解答人物形象的文本情境類試題時,34%的學生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答題,并不清楚答題時需要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導致試題失分嚴重。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通過分析近兩年徐州、揚州、泰州三市中考真題,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人物形象的常見題型,期望學生在面對類似題型時,能夠迅速準確地找到答題切入點,提高答題效率。同時,以近兩年的中考真題分析為載體,培養學生對文本的細致閱讀和深入理解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對中考題型分析和答題方法的深刻認識。
3.課內得法,梳理思路
語段一:《阿長與〈山海經〉》節選
明確答題思路一 理情節:找出交代人物所作所為、價值取向、性格特征、內心狀態等的語句。
語段二:《秋天的懷念》節選
明確答題思路二 看描寫:了解人物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語句或在具體事件中的表現。
語段三:《藤野先生》節選
明確答題思路三 找評價:找出作者或他人對該人物的評價語句,辨析反語、他人襯托的語句或情節。
【分析】基于大數據得知,在解答人物形象的語言賞析類試題時,17%的學生根本不清楚人物描寫方法,25%的學生并未在文本中找到具體的內容來支撐其分析、概括的人物形象特點,55%的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不夠準確嚴謹。在解答人物形象的文本情境類試題時,49%的學生所找到的語句并不能有力地支撐自己的觀點,76%的學生未能聯系文章的主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概括人物形象的特點,導致試題失分嚴重。
【設計意圖】以課內文章為基礎,選取課內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文章,進行深入剖析和講解。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解,使學生借助課內文章熟悉并掌握人物形象試題的解答方法,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將課內所學應用于課外閱讀和實際答題中。
4.訂正答案,歸納要點
全班師生交流徐州、泰州兩市中考真題答題思路,共同歸納提煉答題要點。
2023年江蘇省中考試卷試題選:徐州市第13(1)題、泰州市第20題。
【分析】基于大數據的反饋得知,在解答人物形象的語言賞析類試題時,25%的學生敘述混亂、缺乏條理性。在解答人物形象的文本情境類試題時,42%的學生缺乏層次性、遞進性,100%的學生答題格式錯誤。
【設計意圖】以真題為載體,通過訂正答案,使學生明確人物形象試題的答題要點;強調答題要點的歸納和提煉,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答題策略;提升學生的答題效率和應試技巧,使他們在面對類似題型時能夠準確作答。
5.實戰演練,拓展延伸
學生當堂完成2023年揚州市中考真題改編,全班學生展示交流答案,師生共同質疑探究。
【設計意圖】以中考真題為實戰演練材料,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考試環境中練習,更好地適應考試要求;強調答題思路的展示交流與質疑探究,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思維碰撞。師生共同質疑探究,對答案進行深入剖析,確保理解的準確性。
三、教學反思
課前,教師通過大數據對與人物形象試題相關的學情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深入剖析學生失分較多的關鍵點,如人物形象分析不準確、人物形象概括無具體內容支撐等。
課后,基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數據,如參與度、理解程度、目標實現程度等,以分層的方式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對于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篩選近三年全國中考真題,讓他們參照江蘇中考真題,自己出題并撰寫答案及評分標準;對于需要更多幫助的學生,教師則挑選近五年江蘇中考真題,以便他們加強訓練。
基于大數據,教師能準確地反思教學的不足,更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專題復習課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個性化指導,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這節基于大數據的人物形象專題復習課體現了大數據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將繼續運用大數據把控學情,設計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核心素養。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大數據支持學校初中語文學業水平評價改進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D/2021/02/9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東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