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職業院校面臨著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新要求。首先,本文分析了創新“崗課賽證”融通的內在機制,指出這一機制不僅符合現階段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而且與教師團隊建設的質量和課程教學實踐資源條件緊密相關。其次,本文從深化產教融合建設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兩個方面,對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有效措施,這些措施旨在推動職業院校育人模式的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職業院校;崗課賽證;育人模式;創新策略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需要不斷創新育人模式。其中,“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在職業院校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旨在深入探討職業院?!皪徴n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內在機制、價值以及有效措施,以期為職業院校的育人模式創新提供參考。
一、創新“崗課賽證”融通的內在機制
(一)符合現階段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
“崗課賽證”融通機制符合現階段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科學教育引導方式。在“崗課賽證”融通機制中,崗位實踐是基石,學生通過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中實踐,能夠直觀理解專業知識,提升實際操作能力。崗位實踐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有助于他們發現自身不足,明確努力方向。課程學習則是這一機制的核心,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崗位實踐和技能競賽提供有力支撐,并且課程學習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此外,技能競賽是“崗課賽證”融通機制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參與競賽,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在競爭中激發潛能,提升自信心,并且技能競賽也是檢驗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平臺[1]。
(二)與教師團隊建設質量緊密相關
職業院?!皪徴n賽證”主要通過崗位實踐、課程內容、技能競賽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深度融合,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與綜合能力,這一機制的成功實施,與教師團隊建設的質量有很大關系,不同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存在的客觀差異。教師團隊是實施“崗課賽證”融通機制的關鍵,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能夠準確地把握行業動態與人才需求,將最新的職業技能融入課程內容中,設計符合崗位實際的實踐教學活動。教師間的緊密交流,也有助于形成教學合力,共同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然而,不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存在客觀差異,有的學生具備較強的自我驅動與自我管理能力,能夠迅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而有的學生則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導,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在實施“崗課賽證”融通機制時,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差異化教學策略,為每位學生提供適合其特點的學習路徑,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這一機制中受益,實現職業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與課程教學實踐資源條件緊密相關
首先,課程教學資源條件的創新性是推動“崗課賽證”融通的重要驅動力,院校不僅要更新教學資源,如引入最新的行業案例、技術標準和職業技能要求,還要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課程要求、競賽標準和證書考取的實際,這種創新性還必須建立在從實際出發的基礎上。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不能脫離實踐學習的實際內容,而應緊密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用人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例如,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邀請行業專家進校園授課等方式,確保教學資源與實踐學習的無縫對接。其次,課程教學資源條件的匹配性也是實現“崗課賽證”融通的關鍵。院校在構建教學資源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崗位技能需求、課程內容安排、競賽項目設置以及證書考取要求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教學設計,實現各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價值分析
(一)深化產教融合建設
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意義,首先在于其深化產教融合建設的積極作用。這一模式強調職業院校需緊密圍繞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將職業技能大賽作為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積極參與和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職業院校能夠準確把握行業標準對人才的最新要求,從而不斷優化教學內容?!皪徴n賽證”融通模式還促進了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職業院校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建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這種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此外,該模式還強調了證書的權威性,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為學生能力評價的重要依據,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為企業選拔人才提供了更為公正的標準[2]。
(二)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在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方面是很重要的,這一模式通過深度融合崗位實踐、課程內容,不僅加強了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協同性,還極大地提升了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具體而言,該模式能夠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動態調整課程設置,確保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緊跟時代步伐,并且通過參與技能競賽與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此外,創新“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還推動了職業教育范式的革新,它打破了傳統職業教育的界限,實現了學校、企業、社會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實踐平臺。在這一模式下,職業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園之內,而是融入了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真正實現了職業教育的“學以致用”[3]。
三、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優化課程體系,實現崗課賽證深度融合
“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創新中,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的專業課程體系旨在通過深度整合教育資源,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職業能力。首先,職業院校需緊密圍繞對口專業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以及各類技能大賽的考查要點來設計課程體系。這一過程中,院校不僅要深入研究市場動態,掌握行業發展趨勢,還要與企業保持密切溝通,確保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高度契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直接對接未來職業場景,提高就業競爭力。在課程體系中,職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水平與職業素養的培養,為此,院校應將立德樹人、課程思政、五育并舉的育人新理念深度融合其中,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通過課程思政的滲透,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五育并舉則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旨在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并且課程體系還需融入“1+X”證書職業技能標準與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因為這不僅能反映了行業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依據,院校把這些標準融入課程中,可以確保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基礎。此外,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專業龍頭企業的新技術如5G通信技術等不斷涌現,這些新技術對于提升行業競爭力是很重要的,因此,職業院校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也應積極融入這些新技術,使學生能夠及時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知識,提升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優質育人平臺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業院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可以挖掘出豐富的育人資源。首先,雙方可以共同建設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通過引進企業的真實項目,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并掌握專業技能,同時提升職業素養。其次,校企雙方可以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如課程教材、教學案例、實訓項目等,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的高度契合。最后,企業導師的引入也是重要的一環,他們可以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行業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了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職業院校需要將企業的崗位標準融入育人資源中,一方面,通過與企業保持密切溝通,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崗位標準,進而優化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例如,可以圍繞企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確保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另一方面,職業院??梢砸肫髽I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將證書培訓內容與專業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能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提升就業競爭力。在實施這一措施的過程中,職業院校需要注重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雙方可以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需求的高度契合,并且職業院校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實習實訓、技能競賽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以此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4]。
(三)動態評估職業能力,完善課程體系結構
在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中,深入分析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并據此補充課程體系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質量。首先,院校要深入分析學生的職業能力成長。職業院校應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結合學生未來的職業路徑,精準識別其核心職業能力需求。如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等多個維度。通過定期進行職業能力評估,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能力水平,從而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課程,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能力分析方法,有助于確保教育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緊密相連,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其次,重視職業技能證書的引領作用。職業技能證書是衡量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標尺,也是企業招聘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并且職業院??梢詫⒙殬I技能證書的獲取融入課程體系,鼓勵學生參加相關認證考試,以證促學,以賽促練,通過組織校內技能競賽、參與行業技能大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專業技能水平,并將職業技能證書的要求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接觸到最新的行業標準,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5]。
(四)利用競賽杠桿效應,促進學生技能精進
在職業院校中,發揮技能競賽的優勢,是提升學生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院校要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引領,明確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技能大賽不僅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一次檢驗,更是對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一次全面考察。因此,職業院校應將職業技能大賽的要求和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確保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緊密對接,通過參與大賽,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行業要求,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職業院校也可以根據大賽的反饋,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次,院校要以職業技能大賽為標準,豐富校內競賽培訓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賽水平,職業院校應定期開展校內技能競賽和培訓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模擬大賽的真實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一過程中,職業院??梢匝埿袠I專家和企業導師來校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指導,通過豐富多樣的校內競賽培訓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大賽的節奏,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五)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首先,深入挖掘高職院校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每個學生因成長背景、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學習需求上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因此,職業院校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這些差異,通過問卷調查、入學測試、日常觀察等多種手段,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風格及未來職業規劃,從而優化育人目標,制訂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下成長,實現個性化發展。其次,打造沉浸式教學情境,是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關鍵。分層教學不僅是知識難度的分層,更重要的是通過構建與崗位需求、技能大賽、職業資格證書考取等緊密相關的真實工作場景,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職業氛圍,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校企合作項目、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虛擬仿真技術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使其在操作中不斷反思,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最后,分層教學還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教學靈活性,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動態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有效的指導。這一過程中可以建立評價體系,既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重視其職業素養、團隊合作、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評估,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成長[6]。
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對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產教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的專業課程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分析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發揮技能競賽優勢以及應用分層教學方式等有效措施,職業院??梢赃M一步推動育人模式的發展。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職業院校還需不斷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靈軻,侯浩朋,楊全中.“崗課賽證”融通視域下職業院校就業驅動的人才培養機制策略[J].山西青年,2024(14):9496.
[2]林異瓏.職業院校“崗課賽證”融通的新形態教材活化機制探究:基于“三教”改革背景[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24,35(01):4551.
[3]陳月.“崗課賽證”融通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的探索[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4.
[4]鄧高.職業院校雙師團隊創新“崗課賽證”融通的機制與路徑[J].大學,2023(35):710.
[5]朱成俊,張玉華,王笛.職業教育中基于德技并修、育訓結合角度推進“崗課賽證”融通的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22(32):9193.
[6]葉玲.高等職業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的策略[J].學園,2022,15(22):6062.
課題:2024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一般項目,課題名稱:職業院校“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機制和策略研究,課題編號:JRS20243162
作者簡介:王典典(1982—"),男,漢族,黑龍江綏化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