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創新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有效的科技創新人才管理是確保人才資源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關鍵。文章以河北省2016年7月10日以來發布的95份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為樣本,首先對政策的頒布時間、出臺部門及形式進行分析。隨后,借助Nvivo14軟件,基于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分類方法,結合科技創新鏈和人才管理過程,構建三維分析框架,對樣本進行單維和二維交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河北省在科技創新人才管理中,應加強政策的穩定性和統籌性,加大對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效果的評估和優化機制,合理配置具體政策工具。在圍繞科技創新鏈管理科技創新人才的過程中,應加大資金投入,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并加強與海外的交流合作。
【關鍵詞】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科技創新鏈;人才管理
【基金項目】河北地質大學區域制度研究中心2024年度區域制度研究決策咨詢課題“高校治理現代化評估及提升策略研究”(QYZDYJZX2024013)。
【作者簡介】李欣栩,碩士,河北地質大學區域制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與政策;姜文杰(通訊作者),碩士,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政策;左延彬,碩士,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與法律、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241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科技進步是民族振興的基石,科技實力是國家強盛的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當前,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勢頭,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展,催生新興產能,重塑產業模式,并釋放出強大的發展新動能。在這個背景下,科技創新人才作為推動科技進步的核心力量,成為創新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要求,河北省積極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核心要素。而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人才,人才管理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其涵蓋了引進、培養、保留和使用等關鍵環節。因此,確保人才隊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持續進步的關鍵,而科學化和在地化的人才政策是重要保障。
科技人才政策在提升區域創新能力中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可。曾靚靚和王巧(2017)的研究表明,科技人才政策與產業政策和區域創新能力呈正相關關系,進一步證實科技人才政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1]。盡管科技人才政策的戰略意義得到廣泛認可,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陳凱華等(2022)認為,我國的科技人才政策在系統性和精準性方面存在不足,特別是在動態適應性和精細化管理方面未能完全滿足快速發展的科技需求[2]。而衛勝強(2021)通過對河北省科技人才政策的分析發現,現有政策偏重保障型支持,缺乏對人才流動、引進和使用的有效激勵,可能導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受到抑制[3]。
這些研究揭示了科技人才政策在推動創新方面的局限性,進一步凸顯了政策優化的必要性。現有研究多集中于科技人才政策的宏觀層面,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的獨特重要性尚未受到充分重視。相比科技人才政策,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更加專注于能夠推動技術突破、實現產業升級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尤其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人才。因此,聚焦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在研究框架構建方面,學者們引入多維度分析框架,系統評估政策的實施效果與作用。張群(2022)基于“政策目標—政策工具—政策對象”三維框架,從政策供給和需求層面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進行評估[4]。李良成和于超(2018)則從科技創新人才開發角度,結合創新政策工具和技術生命周期,提出三維分析框架,特別強調不同技術發展階段中,科技人才政策需要進行相應調整,進一步拓展了政策研究中的動態視角[5]。本文基于上述文獻的啟示,結合河北省實際情況,對政策文本進行詞云分析,構建“政策工具—科技創新鏈—人才管理過程”三維分析框架,系統分析河北省2016年7月10日以來頒布的95份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具體而言,政策工具維度著重分析政策設計中使用的具體工具;科技創新鏈涵蓋從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的各個環節,分析政策如何支持創新鏈條中的不同階段;人才管理過程則涵蓋人才引進、培養、保留和使用四個關鍵環節,重點研究政策在各個環節的應用情況。
在政策內容的量化分析方面,王佳怡(2023)針對2015—2022年上海出臺的科技創新人才政策,運用內容分析法評估了政策文本的結構和內容[6]。王夢涵(2019)利用Nvivo軟件對北上廣三地的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進行詳細的文本分析[7]。為更精確揭示政策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使用Nvivo14軟件對河北省的科技創新人才政策進行深入量化分析。Nvivo14軟件的使用使得政策文本分析更加精細化,能夠從政策文本的詞頻、政策工具的應用頻率等多個角度揭示政策中的關鍵問題。通過采用量化分析方法,不僅能夠揭示政策設計中潛在的系統性問題,還可以為未來政策優化提供實證依據。
一、政策工具視角下的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分析框架
政策工具是達成政策目標的手段,政策內容量化分析則是對政策文獻的深入剖析,以揭示其隱含信息,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本文將根據政策工具、科技創新鏈和人才管理過程三個維度來構建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文本理論分析結構。
(一)X維度:基本政策工具類型維度
根據政策類型和分類標準不同,政策工具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別。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分類方法是由Rothwell和Zegveld提出的[8-9]三種基本政策工具,即供給型、環境型和需求型。本文參考Rothwell和Zegveld的政策工具理論,并結合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的實際情況,確定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的基本政策工具。這些政策工具分為三大類,包含13個具體工具。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將其作為分析框架的X維度。
科技創新人才供給型政策工具是政府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為科技創新人才提供資金、資源和硬件支持等,以推動其發展。這類工具包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和資金支持四個方面,旨在增強科技人才的自主性和發展能力,從而推動科技創新。環境型政策工具是政府通過制定法規、政策和標準等措施,為科技創新人才創造有利發展環境,具體包括保障性措施、法規管制、金融稅收、目標規劃和知識產權保護五個方面,旨在引導和規范科技創新人才的發展方向,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并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政府通過激發市場需求,為科技創新人才提供發展動力。這類工具包括產學研合作、海外交流合作、人才規模和示范工程四個方面,旨在通過促進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快速發展。
(二)Y維度:科技創新鏈
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推進不斷發展,并呈現新特征。人工智能、大數據、5G和云應用等技術的迅速進步,為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些新興技術不僅改變了科學研究的方式和手段,也促進了科技創新鏈的重構和內涵的進一步豐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科研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開發[10]。趙定濤等(2016)基于創新鏈的系統演進,提出我國科技政策創新鏈應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科技產業化五個主要環節[11]。在此基礎上,本文將科技政策創新鏈與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相結合,并將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整合為科學研究,認為科技創新鏈的結構應包括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四個階段。
(三)Z維度:人才管理過程
科技創新人才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為了解河北省當前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留用情況,本文將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管理過程分為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保障、人才激勵、人才評價和人才流動六個方面(表3)。其中,人才保障與人才激勵的目的是留住人才,人才評價與人才流動的目的是更好地使用人才。
(四)構建三維分析框架
為深入研究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文本,本文基于對政策工具、科技創新鏈和人才管理過程的理論分析,將上述X維度、Y維度和Z維度相結合,構建三維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二、政策文本選擇分析與編碼
(一)政策文本的選擇
政策文本來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網。本文對河北省人民政府和39個政府部門發布的文件逐一檢索,以“人才”“科技”等作為檢索關鍵詞,檢索2016年7月10日后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共141篇,篩選出與科技創新人才相關的95篇[12],作為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研究樣本。
(二)政策文本詞云分析
為全面了解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首先將95份政策文本導入Nvivo14軟件中,進行詞頻查詢,設定顯示詞為50個,最小長度為2。結果如圖2所示,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出現頻次較高的詞匯為“技術、科技、創新、發展、產業、企業、人才”等,整體符合本次研究主題。
為進一步分析政策方向,對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整體再次進行詞頻查詢,設置顯示詞數為30個,最小長度為3。結果如圖3所示,“科學技術、產業化、信息化、數字化、互聯網、人工智能化、集成電路、機器人、高新技術”等詞出現頻次較高,這些均與科技創新相關。同時,“特派員、實驗室、高等學校、博士后”等與人才管理相關的詞匯,出現頻次也較高。因此,可以將科技創新鏈、人才管理過程與政策相聯系,進行研究分析。
(三)政策文本內容編碼
Nvivo14是一款用于定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軟件,支持文檔、音頻、視頻等多種格式分析,廣泛應用于政策行為分析領域[13]。為深入細致地研究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的文本內容,本文采用Nvivo14軟件對相關政策文本進行編碼分析。首先從95份政策文本中篩選出與科技創新人才相關的內容,然后將其導入Nvivo14軟件進行檢索和編碼。由于95份政策文本中許多內容主要涉及科技發展,而與科技創新人才相關的內容只以段落形式出現。因此,獲得參考點較少,共計905個。其中,政策工具參考點447個,科技創新鏈參考點144個,人才管理過程參考點314個。
三、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一)政策歷時性
本文對95份政策樣本的發布時間進行統計,結果如圖4所示,政策數量整體呈增長態勢。具體來說,2016年為起點年份,政策發文數量最少,僅為4項。從2017年開始呈增加趨勢,至2020年增至15項。2021年至2022年發文數量有所下降,但保持在相對穩定的區間內,分別為11項和10項。2023年發文數量最多,達到18項。2024年1月至7月,發文數量為9項,雖低于2023年峰值,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并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二)政策制定部門
從表4可以看出,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共由95份文件構成,涉及16個發文機構。其中,發文數量最多的是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政策文本主要聚焦科技創新人才管理工作,緊隨其后的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位居第三的是河北省人民政府,然后是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及河北省科學技術廳,后四個機構發文內容大多與科技和產業發展緊密相關。
(三)政策頒布形式
本研究對搜集到的河北省創新人才政策文本統計整理后,歸納出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文本主要包括通知、措施、意見、方案、計劃、決定、辦法、條例、細則、規劃、指引、若干政策等12種類型,如表5所示。
四、單維度分析
(一)X維度數據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呈明顯的差異化,存在結構失衡。其中:供給型政策工具的應用最多,占比43%;環境型政策工具居次,占比39%;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明顯不足,僅占18%(圖5)。這表明河北省在科技創新人才管理中,更側重政府直接投入和政策環境建設,對需求側的關注相對較少。
從具體政策工具看,如圖6所示,排名前兩位的是保障性措施和教育培訓,占比明顯高于其他政策工具。而產學研合作政策工具占比最低,僅為1%。此外,目標規劃、法規管制、金融稅收、示范工程也受到忽視,占比均低于5%。可見,各種政策工具分布嚴重不均衡。
(二)Y維度數據分析
從科技創新鏈維度各要素看,科學研究27個參考點,技術創新38個參考點,成果轉化45個參考點,產業創新34個參考點。其中,成果轉化占比最高,為31%,其他依次為技術創新26%、產業創新24%、科學研究19%。如圖7所示,各要素占比較為平均,差距較小。
(三)Z維度數據分析
從人才管理過程維度各要素看,如圖8所示,人才引進72個參考點,人才培養86個參考點,人才保障27個參考點,人才激勵57個參考點,人才評價46個參考點,人才流動26個參考點。其中,人才培養占比最高,為27%,其次是人才引進,占比23%。這表明河北省政府對科技創新人才需求較大,主要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來建設人才隊伍。人才激勵占比18%,人才評價占比15%。為留住人才和更好發揮其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河北省政府為科技創新人才提供物質和精神獎勵,并在職稱評定方面提供保障措施。最后,人才保障占比9%,人才流動占比8%。這兩個要素占比較小,說明河北省政府要想留住人才,應在人才保障方面,給予住房、醫療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同時,在人才流動方面,應加強與京津及其他人才強省的合作交流,促進人才流動。
五、二維交叉分析
(一)X-Y維度交叉分析
使用Nvivo14軟件進行矩陣編碼,得到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的二維分布圖。首先,對政策工具-科技創新鏈維度進行交叉分析,如圖9所示。分析結果顯示,保障性措施與科技創新鏈的交叉參考點最多,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培訓和示范工程與科技創新鏈的交叉參考點也較多,但其他政策工具與科技創新鏈的交叉參考點較少,尤其是目標規劃、產學研合作、金融稅收和公共服務與科技創新鏈之間幾乎沒有交叉參考點。這說明在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不均衡現象。
橫向看,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海外交流合作、人才規模具體政策工具在科技創新鏈維度上存在不平衡現象(表6)。例如,基礎設施建設中,科學研究僅有2個參考點,而成果轉化有10個參考點,這不利于科技創新發展。縱向看,科技創新鏈的各要素在政策工具分布中存在失衡現象。例如,科學研究要素中,保障性措施有36個參考點,公共服務與金融稅收均為0個參考點。在技術創新要素中,知識產權保護有23個參考點,金融稅收、目標規劃和產學研合作卻沒有參考點。這將影響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二)X-Z維度交叉分析
從政策工具與人才管理過程交叉維度進行分析(圖10),目標規劃和產學研合作與人才管理過程的交叉參考點較少。具體看,目標規劃與人才激勵、人才保障和人才評價均沒有交叉參考點,產學研合作與人才流動和人才保障沒有交叉參考點。相比之下,其他具體工具與人才管理過程的交叉參考點較多。
進一步詳細分析,橫向看,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知識產權保護、海外交流合作、人才規模和示范工程在人才管理過程的各要素中存在不平衡現象(表7)。例如,示范工程集中在人才培養,而在人才流動要素中缺乏相應參考點。縱向看,人才管理過程與具體政策工具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例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產學研合作、目標規劃和法規管制明顯少于其他具體工具。這表明在科技創新人才管理過程中,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顯著不均衡問題。
(三)Y-Z維度交叉分析
從科技創新鏈-人才管理過程兩個維度進行交叉分析,如圖11所示,成果轉化與人才管理的交叉參考點最多,明顯高于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這說明河北省政府更重視成果轉化方面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管理,而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科技創新人才管理政策相對較少。因此,河北省政府應進一步提高對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人才的重視程度。
具體分析如表8所示,橫向看,科技創新鏈各要素與人才管理過程各要素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現象。例如,在科學研究中,人才培養有12個參考點,而人才保障和人才交流均只有1個參考點。這說明河北省政府對于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更注重培養,而忽視了對他們提供更多硬件保障和促進人才流動的支持。縱向看,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評價與科技創新鏈的各要素間同樣存在不平衡現象。例如,人才引進方面,更多的是引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方面的人才,而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人才引進較少。可見,在促進科技創新人才發展過程中,需加強平衡人才管理過程中的各要素。
六、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優化方向
(一)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整體優化方向
通過對政策歷時性、制定部門與頒布形式進行分析,發現河北省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發布數量在過去數年間總體呈增長趨勢,這說明政府對科技創新人才的高度重視。同時,存在政策數量波動、制定部門統籌不力及政策形式缺乏細化執行等問題。因此,在未來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政策連續性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雖然政策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但近年來存在波動,尤其在2021年和2022年有所下降。未來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更注重規劃的連續性和系統性,確保政策的穩定性和長期效應,避免短期內過多調整或頻繁變化。二是推動多部門協作,提升政策協調性。目前,政策制定涉及多個部門,但部分政策存在重復或內容不協調的情況。建議加強各部門間的協作和溝通,尤其是人力資源、科技、工業和財政等核心部門之間,形成更系統和高效的政策體系,從而提升政策的統籌性和整體效益[14]。三是增加對科技創新人才的支持政策。從政策類型看,大部分政策集中在通知、措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上,缺乏具體執行方案和落實機制。未來要加強細化政策的制定,增加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和具體措施,確保政策的可執行性和有效落實。四是注重政策效果的評估與反饋機制。建議建立完善的政策效果評估和反饋機制,定期對已發布的政策進行效果評估,收集企業和科技創新人才的反饋意見。根據評估結果進行政策的修訂和優化,確保政策的實際執行效果與預期目標一致,提升政策的實施效率。
(二)政策工具的優化
1.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
根據單維分析,河北省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占比僅為18%,亟須擴大其應用力度[15]。一是加強產學研合作。當前產學研合作的政策工具使用不足,需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政府可以為合作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二是拓展海外交流合作。目前海外交流合作的政策工具使用較少,應拓展國際友城網絡,舉辦更多國際科技創新交流活動,吸引海外人才。通過加強與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的合作,推動技術和人才的國際化流動[16]。三是擴大人才規模。河北省應通過建設人才高地,吸引并聚集各地優秀科技創新人才。通過設立重大科研項目和建立創新基地等方式,擴大人才集聚效應,提升河北省在全國乃至國際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四是推進示范工程。需加大對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借助“人才強冀”工程和八大重點人才工程的實施,建立典型的科技創新示范項目和平臺,以示范效應推動區域內科技人才的集聚和培養。
2.平衡使用具體政策工具
二維交叉分析表明,政策工具的使用在科技創新鏈與人才管理過程中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現象。為此,河北省需根據各階段需求,合理調整政策工具的配置。一方面,加強對流動人才的公共服務和資金支持。針對京津冀地區的“周末工程師”和其他流動科技創新人才,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和資金支持,在住房和交通等方面給予便利,確保他們能夠跨區域順利流動并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明確目標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清晰的目標規劃對吸引和保留人才至關重要。河北省應進一步加大科研平臺建設力度,同時制定明確的人才發展目標,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參與科技創新。
(三)圍繞科技創新鏈管理科技創新人才
圍繞科技創新鏈管理科技創新人才是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管理協調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對科技創新鏈各階段的深入分析,提出以下針對性政策建議。一是在科學研究階段,應顯著增強對頂尖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度,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具體而言,針對人才引進,應通過增加科研經費、提升科研環境和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來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此外,完善人才保障機制不僅需要出臺更完善的保障性政策,如醫療、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持,還需制定明確的科研發展目標和量化的績效評估標準,以增強人才的職業穩定性。同時,促進科研人才與國際科研機構深入交流合作,以提升科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二是在技術創新階段,不僅要持續引進優秀人才,還需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研究表明,在人才持續引進方面,現有資金支持相對不足,因此建議加大投入力度,以吸引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現行的法律法規較為缺乏,建議出臺更完善的配套法規和具體管理辦法,以優化人才培養環境。三是在產業創新階段,重點在于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和構建綜合的人才評價體系。研究表明,在人才激勵方面,需著力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同時,推動與海外機構合作。在人才評價方面,增加對人才的績效資金支持,制定更精細的績效考核機制,結合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前沿,提供金融稅收優惠。總體而言,圍繞科技創新鏈管理科技創新人才,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制度環境,強化與國際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
通過加強政策的穩定性和統籌性,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效果的評估和優化機制,加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平衡政策工具的配置,以及圍繞科技創新鏈優化人才管理,可以實現科技創新人才的高效引進、培養與留用的目標。這些經過科學優化和在地化的措施,將推動河北省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為其他地區制定和實施科技創新人才政策提供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曾婧婧,王巧.省級創新政策驅動創新能力的效果測評:以“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為例[J].軟科學,2017,31(8):25-30.
[2]陳凱華,郭銳,裴瑞敏.我國科技人才政策十年發展與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優化思路[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2,37(5):613-621.
[3]衛勝強.河北省科技人才政策實施效果評估及優化機制研究[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21.
[4]張群.供需視角下上海科技人才政策評估[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26-35.
[5]李良成,于超.基于內容分析法的廣東省科技創新人才開發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5):49-56.
[6]王佳怡.基于內容分析法的上海市科技創新人才政策研究[J].安徽科技,2023(5):15-22.
[7]王夢浛.北上廣三地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Nvivo軟件分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4):81-89.
[8]李欣,馬文雅,林芬芬.基于政策多維度分析的中國科技人才政策量化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23(10):105-118.
[9]潘禹辰,郭若涵,宋奕洵,等.政策工具視角下的科技人才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15):105-117.
[10]李靜海.抓住機遇推進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34(5):586-596.
[11]趙定濤,袁偉,范進,等.科技創新鏈視角下科技政策完備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6):1-6.
[12]彭川宇,李嘉芙,鄭順虹.基于三維框架的城市群科技人才政策比較研究:以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為例[J].城市觀察,2022(5):80-96+162.
[13]譚春輝,周一夫,馮揚文.政策工具視角下的我國信息服務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現代情報,2021,41(11):91-101.
[14]裴瑞敏,姜影,肖尤丹.科技人才政策變遷與政策主體協同網絡演化研究:基于對1978—2020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22,43(8):32-46.
[15]石磊,熊嘉慧,李金雨,等.政策工具視角下中國科技人才政策量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4,44(5):22-31.
[16]梁莉,張慧.廣西人才政策的文本分析與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24(14):125-129.
(責任編輯:李娟)
An Analysis of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Policy Texts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Policy Instruments
LI Xinxu1, JIANG Wenjie2, ZUO Yanbin2
(1.Regional Institution Research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2.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Huihua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Abstract: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is the core driving force behind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 ment.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is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and full uti? lization of talents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95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policies issued by Hebei Province since July 10, 2016 as a sample, and first analyzes the policy issuance time, issuing departments, and forms. Then, using Nvivo14 software and based on Rothwell and Zegveld’s policy instrum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the sci-tech innovation chains and talents management process, 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is con? structed for single-dimensional and two-dimensional cross-analysis of the sampl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Hebei Provinc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policies, increase support for innovation talents, improve policy effect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chanisms, and rationally allocate specific policy instruments. In managing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around the sci-tech innova? tion chain,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financial investment, create a favor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 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overseas counterparts.
Key Words: Sci-tech innovation talents policies; Sci-tech innovation chains; Talent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