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的發展為當前圖書館提升親子閱讀推廣成效帶來新的可能。文章通過總結公共圖書館親子閱讀推廣的現狀與研究趨勢,提出當前公共圖書館可聚焦于空間、資源、服務三大核心維度,借助AI推動親子閱讀推廣高質量發展;分析在AI應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如人文關懷缺失、數據與隱私安全威脅、人工智能素養欠缺的挑戰,并針對風險挑戰提出一系列應對策略,以期促進AI在公共圖書館行業的落地與發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親子閱讀推廣" 人工智能" 閱讀服務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和智慧的重要途徑。隨著全民素養的提升,閱讀已被越來越多人重視。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離不開家庭閱讀的支持,而在家庭閱讀中親子閱讀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重點。2023年,全國婦聯、中宣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書香飄萬家”全國家庭親子閱讀行動的實施意見》中曾指出,應“創新提供閱讀指導服務,大力弘揚家庭閱讀風尚”。新世紀以來,親子閱讀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覆蓋面不廣、個性化不足、推廣模式相對單一等問題,急需探索新方式提升推廣成效。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在創新親子閱讀推廣上展現出無限潛能,為圖書館界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其深遠影響值得關注。
國內公共圖書館親子閱讀推廣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對家庭教育的越發重視,親子閱讀成為家庭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公共圖書館作為推廣親子閱讀文化的重要平臺,其活動和策略受到多方關注。當前親子閱讀推廣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圍繞“雙減”政策、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指出圖書館應在家庭教育中發揮關鍵作用,搭建“圖書館+家庭”服務體系,推動實踐創新[1]。二是以國內外親子閱讀推廣案例作為研究對象,總結相關實踐經驗,進行案例研究。例如,盧婭等人依據浦東圖書館“0—3歲嬰幼兒家庭閱讀指導包”項目,指出圖書館應把家長與兒童看作共同服務主體,借家長這一媒介,給予孩子科學的閱讀引領與指導[2]。然而,當前親子閱讀推廣仍存在不足,如資源分布不均、家長參與度不足、缺乏長期計劃等[3]。經前人研究分析可知,閱讀推廣的效果深受圖書館空間、資源、服務這三個核心維度的影響。因此,本文從這三個維度展開AI賦能討論,以期促進親子閱讀推廣工作發展,并為AI在圖書館界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AI賦能公共圖書館的親子閱讀服務
AI賦能親子閱讀空間設計。第一,沉浸式閱讀空間。當前公共圖書館可利用全息投影、VR、MR以及AR等技術,融合閱讀主題,搭配科學空間設計,實現沉浸式閱讀空間的實時變化,以動態美感、音影融合吸引更多家庭前來體驗。在知識傳遞上,借助沉浸式全息投影虛擬體驗平臺,家長和孩子可“穿越時空”,置身于書中場景與書里的人物互動、交談,從視覺和聽覺上享受沉浸式閱讀體驗。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有助于讀者進入心流狀態,不僅能夠更好地激發青少年閱讀興趣,還有利于增強家庭成員的情感聯結。
第二,交互式休閑空間。單一的閱讀區域和固定的書架往往缺乏吸引力與交互性,而親子閱覽室通常作為閱讀場所,其功能性較少,從而造成親子閱讀活動成員缺少自主性與互動性,閱讀推廣效果不佳。公共圖書館可利用AI技術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翻譯能力,使家庭成員獲得更加智慧化的閱讀體驗。例如在檢索區、閱讀區配備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以輕松的對話模式實現資源查詢和問題檢索,同時鼓勵小讀者自主探索,在與AI對話過程中激發創造力。在休閑區,家庭成員可進入親子游戲區,根據智慧設備提示開展親子閱讀游戲,實現寓教于樂,將主動權交予讀者,提升不同家庭在親子活動中的參與感。
AI賦能親子閱讀資源建設。一是共創親子閱讀資源庫。豐富的館藏資源是推動家庭閱讀推廣發展的關鍵,其目的在于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閱讀需求,增加閱讀活動的多樣性和參與度。在數字時代,讀者面臨著信息爆炸的困境,親子閱讀推廣要做到更加精準和個性化。公共圖書館可在官方數字化資源平臺上為親子閱讀建立專屬數據庫,成立親子閱讀推廣的信息中心,通過建立知識鏈接、知識框架的方式,實現對互聯網資源與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深度融合,為親子閱讀提供多模態資源。親子閱讀資源庫還可以包含不同家庭對閱讀資源的二次創作,如讀后感、書籍推薦、繪畫等內容,不僅有助于提升讀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可利用人工智能對這些資源進行聚類整合、深度挖掘,從而實現資源增值。
二是智能分級閱讀。少兒閱讀分級是親子閱讀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有利于深化親子閱讀推廣服務。針對當前少兒分級閱讀現狀,《中國兒童青少年閱讀現狀與需求調研報告》指出,目前優質分級閱讀資源普遍缺乏,且公眾對中文分級閱讀的了解不足。因此圖書館應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智能分級,為少兒閱讀提供全面、健康的閱讀推薦。線下圖書館可在少兒閱覽室中使用AI智慧系統定期對閱覽室的圖書進行智能分類與排架,確保以清晰的分級標準引導家長與兒童選擇適合的書籍進行閱讀;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平臺可通過設計科學的分類機制,建立分級知識庫,構建分級閱讀模型,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與讀者實現無障礙交流,從而更好地評估小讀者的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實現個性化的分級閱讀。
AI賦能親子閱讀服務能力提升。其一,館員智慧助手。公共圖書館在開展親子閱讀推廣過程中面臨著工作人員相關知識儲備不足、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的挑戰。這將極大影響親子閱讀推廣的效果。為提升館員的專業知識和服務技能,圖書館可基于館內與館外資源搭建AI知識輔助系統,助力建設一支專業化的親子閱讀推廣人才隊伍。具體而言,這一知識系統區別于面向讀者的智慧檢索系統,它以滿足館員工作需求為主要目標,不僅為館員提供專業知識查詢、問題討論、監測學習進度等幫助,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還可對親子閱讀項目中的反饋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價值提煉與多維度分析,從而為館員開展長期的親子閱讀活動提供參考。
其二,親子智慧伴讀。《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中指出,大多數孩子都有經常閱讀的習慣,但限于父母的基本文化水平以及對兒童閱讀教育的有限認知,四成父母為如何找到孩子喜歡的書發愁,小部分家長在指導孩子閱讀方面存在困難[4]。因此,圖書館要發揮好當前技術優勢,為親子閱讀注入新活力。例如,在線下閱讀區和線上數字資源平臺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以多模態識別、自然語言對話、智慧交互等方式解答讀者疑惑,并提供閱讀技巧建議,讓家長能夠輕松解決在指導兒童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實現更高效的親子閱讀。
公共圖書館親子閱讀推廣應用AI的潛在風險
空間再造中的人文缺失。公共圖書館在智慧化轉型過程中,許多圖書館在空間再造上專注于智能設備的堆砌,忽視了空間的精神內涵以及人文關懷。根據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第三空間理論和后現代主義城市規劃理論的觀點,公共圖書館空間的再造不能僅停留在實用層面,還要增加互動和交流屬性,豐富文化和精神內涵,強調人與人、人與空間的互動,提供多樣化的情感體驗[5]。在開展親子閱讀推廣時,年齡較小的兒童仍需館員與父母的引導,人工智能技術還無法替代人類互動交流所產生的情感支撐。此外,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擁有不同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而當前缺少適配度足夠高的智能檢索系統,加之缺乏人文特色的閱讀空間。這將大大降低小讀者的興趣與探索欲,難以吸引更多小讀者到館閱讀,不利于親子閱讀推廣活動的順利實現。
數據與隱私安全威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中聯結主義的智能認知模式、自回歸生成邏輯以及性能優異的基石模型離不開優質的大規模訓練數據,它決定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成敗與否[6]。圖書館在利用AI賦能資源建設過程中,需對館藏信息與用戶信息進行大量采集,作為優質數據集不斷完善智能模型,實現智慧閱讀。然而,在對數字資源加工利用過程中,關于各種類型作品的數字復制權、數字化轉型權以及公開傳播權等版權問題亟待明確界定。另外,在運用先進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親子閱讀質量監測和個性化推送服務時,需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尤其是在親子閱讀推廣中涉及未成年信息,如何避免信息泄露與濫用成為擺在圖書館面前的另一項重大挑戰。
人工智能素養欠缺。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如何高效利用這一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價值,實則與個體的人工智能素養密切相關。在親子閱讀推廣實踐中,對于本身文化素養較低的家長而言,人工智能的引入可能成為他們新的壓力,導致他們回避使用人工智能;而對于圖書館員,若缺乏相關AI知識的專業培訓,將難以利用AI技術順利開展親子閱讀推廣服務,也無法真正利用AI技術提升親子閱讀推廣質量。
公共圖書館親子閱讀推廣應用AI的應對策略
堅持人文引領,共創智慧空間。公共圖書館的空間是交流互動和情感體驗的“綜合載體”,既包括物質空間,也涵蓋精神空間,連接著人類的知識生產、思想交流和情感體驗[7]。創新親子閱讀空間建設時,圖書館應始終堅持人文理念。例如,在智慧化改造時根據不同主題、不同年齡段讀者的需求融入人文要素,堅持傳播中華文化,推薦經典閱讀。從人的角度出發就必須重視服務,在空間再造過程中要避免出現“重設備輕服務”的問題,只有重視用戶友好性才能實現空間功能的最有效利用[8]。因此,圖書館在智慧空間建設與智能設備使用過程中,需及時收集讀者反饋,將讀者的真實訴求反映在閱讀空間改造過程中,實現智慧空間共創。
健全制度體系,協同數據保護。數據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且涉及不同利益主體。這決定了我國需要構建包括國家、平臺、創建者以及用戶等在內的協同治理體系,合力實現新技術的良性發展。在國家層面,急需進一步完善數據分級制度和獲取制度,構建數據安全體系。在技術開發者和平臺層面,需加強對數據的清洗與審查,保證館內數據資源作為AI訓練集時獲得了相關許可。圖書館還應積極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數據安全課程,增強館員與讀者的信息安全意識,為數據隱私和安全保駕護航。在用戶層面,尤其是有未成年的家庭,讀者對個人信息更要保持警覺,使用AI應用前應仔細查看并理解其數據訪問和使用政策,確保了解哪些數據將被收集、存儲和使用,保證個人信息僅對必要人員可見。只有在多方的努力與協作下,不斷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慧閱讀服務。
加強技能培訓,提升AI素養。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知識傳播樞紐和文化教育陣地,理應站在時代前沿,擔當起人工智能技術推廣和教育的先鋒角色。首先,公共圖書館要組建一支具備AI素養的專業隊伍,通過掌握技術原理,不斷設計、操作機器協助館員提供高質量的親子閱讀推廣服務。其次,公共圖書館應為每位館員配備AI助手,在反復使用中提高館員的AI素養與工作效率。對于讀者而言,家庭成員間的相互學習和引導同樣不可或缺,家長需深刻認識到提升AI素養對孩子未來成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積極引領孩子一同探索并學習人工智能技術,主動參加圖書館、科技館等部門開展的AI科普課程,進一步提升家庭成員的人工智能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空間、資源、服務三核心維度深入探討AI技術在家庭閱讀推廣中的實際應用和價值,以為未來親子閱讀推廣發展提供參考。親子閱讀推廣不僅為個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還有助于提升社會整體文化素養。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信息的傳播陣地,應當順應時代發展,乘上AI技術的東風,以全新的親子閱讀推廣模式喚醒更多家庭的閱讀熱情,進而推動全民閱讀發展。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靖,羅簡凡,陳艷.義務教育“雙減”政策的閱讀促進效應階段性觀察[J].圖書情報工作,2024,68(04).
[2]盧婭,張麗.浦東“0-3歲嬰幼兒家庭閱讀指導包”項目——“聚焦家庭”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圖書館雜志,2022,41(06).
[3]張肖蒙.社區圖書館親子閱讀推廣服務探析——以上海市黃浦區“一書一房”項目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4,(S1).
[4]肖希明.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J].圖書館論壇,2011,31(6).
[5]陳銳,江奕輝.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核心驅動力的訓練數據的治理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24,45(04).
[6]蔡迎春,張靜蓓,虞晨琳,等.數智時代的人工智能素養:內涵、框架與實施路徑[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4,50(04).
[7]蔡紫嫣,陳雅.公共圖書館空間功能與再造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3,(03).
[8]蔡士林,楊磊.ChatGPT智能機器人應用的風險與協同治理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