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巳蛇年是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方亞芬的本命年,這個本命年的意義不同以往——一眨眼,方亞芬已經當了15年的越劇一團團長,今年她就要從上海越劇院退休了。她還記得,2011年臨危受命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以她“大條”的性格,堅持不了多久——結果沒想到,她一堅持就是15年,帶領越劇一團蒸蒸日上。
其實團長是真不好當,一條針牽萬縷線,尤其是方亞芬這樣的明星團長。人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方亞芬一上任,先對自己“放火”。“想起我的老師袁雪芬經常講的一句話:吃虧就是福氣。”人心肉長,看著方亞芬甘愿削減自己的演出機會讓給后輩、甘愿為越劇新人作配,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隊的凝聚力很快就起來了。
“以前真沒有那么深的體會,輪到自己當老師、當團長了,才發現經常會說出當年袁雪芬老師對我說的話。”憶起自己的恩師,方亞芬仍感慨萬千,“我對老師是又敬又畏,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后來我自己帶學生,輪到他們演出,我比他們還緊張。”
外地的學生演出時,她趕過去看,“每個學生性格不同,有的要表揚,有的要批評,有的要恩威并施”。因材施教之余,她還親自上陣為學生托底——經常是一臺大戲,學生主演上半場,她演下半場。學生演出的時候,她帶著下半場的妝躲在幕后悄悄看,還要小心躲遠一點,免得被學生發現了會緊張。她一場一場觀察,事后還不忘一一指點,為孩子們操碎了心。
從前的“方公主”,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學生們、團員們嘴里的“方媽媽”,學生的娃娃們還追著喊她“漂亮外婆”。她是真把大家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劇團就像是她的一個大家庭。就要退休了,同事們舍不得她,卻不知道她早已為這場“告別”做足了鋪墊。
“年輕人不是說等我走了就能立馬接上,退休前要把退休幾年后的事情都想到。”
所以,她提前幾年就開始布局,找一切機會讓年輕演員登上演出舞臺;她要求團里的老演員都能帶上新人;她自己也到處跑,在“你唱上半場我唱下半場”的模式中完成對新人的托舉。“不光是演員迭代,舞美、樂隊,都存在新老更替的問題,要經過多年培養和實操才能熟悉越劇的感覺。”她說,“我是當家長的人,不管身在何處,心頭總是記掛著孩子們。我希望我退休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劇團都能繼續健康發展,我在與不在一個樣。”
年輕演員們喜歡和方亞芬開玩笑:老師,你看你,人又好看,身材又好,聲音還特別好聽,我們望塵莫及。方亞芬笑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明星,你們才三十幾歲,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超越我。”聞聽此言,大家更是“哀嚎”一片:“臣妾做不到啊!”
年輕演員們面對方亞芬會有點“發怵”,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方女王”的戰績過于輝煌——她兩次獲得“白玉蘭戲劇主角獎”,曾以全票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是國家級非遺越劇代表性傳承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去年還剛剛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她在眾多越劇名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也讓觀眾念念不忘:崔鶯鶯、林黛玉、玉卿嫂、小鳳仙、祥林嫂、趙盼兒、冼夫人、太平公主,還有新版《銅雀臺》里的甄宓。越劇四大經典演得,三嫂也演得,反差很大,可塑性極強,是戲迷眼里氣場全開的“方女王”。

身兼院團領導和著名表演藝術家的雙重身份,方亞芬一貫堅持在傳承中尋求越劇的新發展:“當年袁雪芬老師來上海,也以創新聞名。創新的過程中當然也有過失敗,但還是從失敗中不斷吸取經驗,在坎坷中發現成功的元素。傳承和創新的順序不能顛倒,傳統的東西要牢牢把握在手里,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求發展。”
上海越劇一團的特點是男女合演,這也是方亞芬多年來推動越劇“兩條腿走路”的方向:“越劇十姊妹之后,觀眾可能覺得越劇最適合的題材就是才子佳人。其實越劇最早和京劇一樣,也是全男班,不都是演才子佳人戲。”
早年,周恩來總理在接見袁雪芬時,就關心過越劇男女合演的問題,希望探索找到適合男女合演的題材。而越劇一團的特點就是男女合演——近年來,在方亞芬的帶領下,男女合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越劇《祥林嫂》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我們通過不斷的探索,解決了男女合演聲腔轉換問題,這些年來也一直在探索適合男女合演的劇目題材。從戲曲的現代發展趨勢來看,男女合演適合的題材更多,像現代劇《家》《早春二月》《啼笑因緣》等,都很適合男女合演,也在舞臺上得到了大量觀眾的認可。”通過不斷的實驗演出,這些年來越劇一團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越劇男演員,很多外地院團還會前來借調,男女合演終于如愿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和女子越劇并駕齊驅。
從不被看好到并駕齊驅,方亞芬篳路藍縷,一路堅守回首往事,她感慨道:“當團長難,當明星團長更不容易,當男女合演的明星團長是難上加難。”讓她最為高興的是,近年來劇團演出時,臺下坐著的觀眾,越來越年輕化了。
“他們不但年輕,還很專業,對于服飾造型、演員的聲腔,都會提出中肯又專業的建議。”最近在全國巡演時,她發現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的提著行李箱看戲,有的“打飛的”一路跟隨。“年輕人真挺不容易的,現在我和他們的互動也多了起來,有時應粉絲要求,送上生日祝福,送上一個抱抱,大家都蠻開心的。”
偶爾見到“飯圈”的不理智追星,方亞芬總是會想起袁雪芬老師講過:什么樣的演員就會有什么樣的觀眾。當了團長以后,她更以身作則——就拿送花來說,她對上臺送花的粉絲提出一個要求:“要不就送所有主演每人一束花,要不就單獨送到后臺來給我。”慢慢地,整個一團的觀眾和演員都被她引導,形成了這樣的風氣。“舞臺創作不是一個人完成的,要懂得互相尊重。”方亞芬說。
“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這是袁雪芬老師當年對她的要求,也是方亞芬踐行了一輩子的人生格言。
連獲2次上海市勞模榮譽,又當了15年團長,方亞芬這些年一直保持著飛速旋轉的節奏,即將退休的她,終于可以逐漸減速,把自己的生活節奏放一放慢。

慢下來以后,我們的“方公主”要去享受生活,睡美容覺,出門旅行。“這么多年演出走過很多地方,也沒有時間好好看一下。真的,祖國大好河山有那么多沒來得及好好領略,等退休以后可以放松一下了。人生的路程走了一大半,后面的時間,要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腳,去好好規劃。”
不過,團長可以退休,藝術家卻是不存在退休這回事的。這不,剛剛過去的跨年時分,方亞芬和上海越劇一二三團一起下鄉演出,五天九場。1月1日剛剛演出完,又緊鑼密鼓忙起了央視戲曲春晚和浙江衛視春晚的錄制,從2024一直忙到2025。馬上,退休前的最后一場演出和退休后的第一場演出,也已經在香港文化中心安排得明明白白。就連最初栽培她的寧波鎮海,也早已為她準備了大師工作室,就等著她能多去開講座,推廣越劇藝術。退休于她,純純的是退而不休。

“你呀,就是偶像包袱太重了。”她的朋友常常這樣開玩笑。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天生麗質難自棄”吧,方亞芬多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年輕的面容、健康勻稱的體態,一上臺仍然十足少女感。“這么多年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肯定是有的,好像要求放低了就對不起多年的付出,畢竟我是專業的越劇演員,一日登臺,須展風華。”方亞芬說,“在臺上演青春美少女,就不能讓自己無原則‘發面’,要不然變成少女媽媽了。”
不過,當你以為方亞芬有很多保養秘訣的時候,她的保養方法又簡單得有點唯心主義:該睡的時候不睡,像個夜貓子;愛吃海鮮愛吃肉,上得了米其林,下得了路邊攤;也不吃很多保養品,敷個面膜就能補水。大家都說,“方明星很好養活”。能向外傳授的“保鮮”秘訣,大概只有:跟開心的人在一起。“方明星”自稱“沒心沒肺”,難過不超過三秒鐘,每天都給自己正向的反饋,每天都是開心的一天。看來,“少女心”才是保持“少女感”的獨家法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