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參與國際教育競爭、提升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自1995年“211工程”啟動至今,中國已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道路上行進了近30年。從“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雙一流”建設計劃,伴隨著一步步的探索,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世界大學排名快速提升,在高精尖領域的表現不斷進步。目前,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已進入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一流大學建設應該向何處去?
站在30年的節點上,回顧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歷程,分析我國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之間尚存的差距,探究其未來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有必要的。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該如何解決公平與效率的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縮小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最終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高等院校應該如何提升創新能力、突出學科優勢?……要實現“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我們就必須認真思考這些問題。
本期“封面話題”,從厘清“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出發,圍繞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模式、成就、問題與方向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我國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不斷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