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所的繪本課程追隨幼兒興趣,還原幼兒的學習過程,并支持幼兒進行深度學習與探索。以繪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為例,教師在觀察、記錄幼兒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呈現了幼兒建構經驗的過程。
開展完語言活動“一根羽毛也不能動”之后,幼兒們對“木頭人”游戲興趣很濃,在操場上上演了“木頭人”大賽。沒想到,這個只是在教室里講了一半的故事,孩子們是如此感興趣,表演得活靈活現!就像故事中的鴨子想成為“唯一的、真正的、永遠的、冠軍中的冠軍”一樣,幼兒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冠軍夢”。
于是,筆者進一步引導他們:“上次我們只講到狐貍出來了,故事還沒講完,你們對于后續的故事有什么好想法?咱們一起說一說吧!”
思雅迫不及待地說道:“那我們就舉辦一場編故事大賽吧,看誰的故事最好聽,誰就是冠軍。”
鑫鑫趕緊說:“對,我們要像鴨子和鵝那樣,比出唯一的冠軍!”
“唯一的、真正的、永遠的、冠軍中的冠軍!”其他孩子們都歡呼著回應。在他們期待的眼神中,編故事大賽正式拉開序幕。
為了讓比賽更有趣,幼兒們組成了為“鴨”和“鵝”拉票的隊伍。讓筆者感到驚喜的是,竟然也有一些幼兒覺得“狐貍”才會成為最終的贏家。
朵朵最先開始講故事:“忽然,狐貍來了,它東看看、西看看,怎么想也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它們都要跟我回家,變成我的一頓美餐了。”
園園也不甘示弱。她把想到的場景和自己要講的故事都畫了下來。“瞧,狐貍還準備了美味的醬汁!可是,當鴨子看到鵝要被吃掉的時候,它有些害怕,忍不住大叫了一聲!鵝看到鴨子動了,也忍不住撲棱起翅膀,很快沖到鴨子面前帶著它飛走了。”
……
在創編過程中,幼兒們通過小組協商,共同確定了故事的情節和人物。他們不僅梳理了復雜的故事內容,還為后面的續編、表演等環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尊重并支持孩子們進行自由表達和自主創作,讓他們的想法得以實現。
通過繪本閱讀活動的實踐,筆者深刻體會到,教師在繪本教學中的有效引導對于拓寬幼兒思維廣度、促進幼兒想象力發展極為重要。
巧用繪本,激發幼兒能動性。教師的角色在于細致觀察和深入理解幼兒,把握適宜的教育時機,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對繪本情節進行認知、想象及再創造的積極性。
借用繪本,提升幼兒想象力。結合繪本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如引導幼兒創編、續編、仿編故事,并通過情景劇表演、繪畫等形式展現。這不僅能促使繪本閱讀融入幼兒日常生活,還能通過持續的想象深化幼兒對故事內涵的理解,使他們懂得悅納自我,并在面對困難時積極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