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升以及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生能夠拓寬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本文以《匆匆》為例探討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朱自清。文章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時呼吁人們要珍惜時間,把握生命。全文滲透著淡淡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時光匆匆的感慨和思考。
文章以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思考;接著通過描寫日子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然后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了時光的特點;最后總結全文,再次強調時光的匆匆以及要珍惜時間。
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如“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也形象地說明了時間在生活中的不經意流逝。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如字詞的理解、句子的分析等。通過讀課文,學生可以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但這種認識可能還比較膚淺,對于深入理解和表達可能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情感態度上還沒有形成深刻的生命意識,需要通過學習來引導和培養。
另外,由于課文的主題較為深刻,學生可能對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不高。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建議
基于以上教材及學情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的情感和藝術特色,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和修辭手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朗讀、討論、多媒體展示等,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對時間和生命進行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生命意識和價值觀。
4.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和思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5.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熱愛生命,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生字,正確書寫本課的重點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閱讀,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時間。
4.關注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描寫的方法,并嘗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5.培養閱讀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6.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時光易逝和生命短暫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2.品讀重點語句,感受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巧妙,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描寫的方法。
3.背誦課文,積累優美詞句。
(二)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等。
2.引導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學習和生活的效率。
3.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六、教學準備及課時安排
教學準備:課件、范讀音頻。
課時安排: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朗誦視頻,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師:大家看完視頻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生1: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勃勃。朱自清先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讓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花朵綻放、鳥兒歡唱、微風輕拂。
生2:視頻中的畫面和音樂也為朗讀增色不少,營造了一種優美的氛圍,讓我更加沉浸在美好的春天。
師:這兩位同學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非常好。
生3:朗讀中的聲音和情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語言的魅力。朗讀,把朱自清先生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時間的思考傳遞給了聽眾,讓我們能夠產生共鳴。
師:這位同學感受到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以及對時間的思考,非常棒。
生4:聽著朗讀,我也想到了時間的流逝。就像春天一樣,時間在不經意間悄然離去,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春天,珍惜每一個美好的瞬間。同時,我們也要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創造美好的未來。
師:是啊,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然而,春天也會過去,時間也會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匆匆》,就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嘆。
(設計意圖:創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主默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具體要求如下。
1.讀準字音:默讀課文,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同學,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詞,如“涔涔”“潸潸”“赤裸裸”等。
2.讀通句子:把課文讀通順,注意句子的停頓和語氣。可以多讀幾遍,直到讀流暢為止。
3.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匆匆”“挪移”“徘徊”等。
4.質疑問難:在自讀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做上記號,準備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討論解決。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注意字音和節奏。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默讀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于生字詞語的學習,通過多次閱讀和理解,加深對字詞的印象,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課文的主題、情節和人物等方面的信息。)
(三)精讀課文
1.了解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
(3)文中有哪些句子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2.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師: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后回答)
生1:文章主要描述了時間的悄然流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生2:這篇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日子的來去匆匆,體現了作者對時間的珍視。
生3:文章啟發我們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
師:非常棒,幾位同學的表述雖略有不同,但都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內容。
師:請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是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
生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生2:“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生3:“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師: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問題)
生1:作者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能具體說一說嗎,文中是如何運用這些修辭手法來描寫的?
生2:通過燕子、楊柳、桃花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以及洗手、吃飯、默默等生活細節的描寫,表現了時間的流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師:具體來說,作者將“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又開”與“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進行對比,突出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
師:還有同學有補充的嗎?
生3:作者將過去的日子比作輕煙和薄霧,形象地表現了時間的易逝和難以捉摸。
師: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呢?同學們能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嗎?
生4:這種對比和比喻,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和無情。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棒,在表達情感方面,作者通過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珍惜。他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可阻擋的,因此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個當下,充分利用時間,不要讓時光虛度。這種情感既帶有一定的惆悵和無奈,又蘊含著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未來的希望。
總之,這些句子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深刻的內涵展現了作者對時間的深刻洞察和對生命的感悟,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情感沖擊和啟示。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師: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是如何珍惜時間的呢?大家都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言)
生1:我會在每天早上列出當天的任務清單,按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進行排序,這樣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
生2:我會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完成一些簡單的作業或者復習知識點,避免放學后拖延。
生3:我會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這樣可以增強緊迫感,提高效率。
生4:我會避免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如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而是選擇閱讀、運動,或者和家人、朋友交流。
生5:我會合理安排周末和假期的時間,既保證了休息,又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和參加興趣活動。
生6:我會在學習時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啟發性。珍惜時間需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提高效率。希望大家能夠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時間成為我們實現夢想的助力,而不是虛度光陰的借口。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生命更加充實且有意義。
(設計意圖:設置一些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思考和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品讀課文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技巧,讓學生通過朗讀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
3.學生分組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和方法,如語調、重音、停頓等,可以使學生更敏銳地感受到語言的節奏、韻律和美感,從而更深入地欣賞和品味文中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情感。)
(五)隨堂練習
1.督促學生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把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摘抄下來,積累語言。
2.練習仿寫句子。讓學生選擇文中喜歡的句子,仿照其句式進行仿寫,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撰寫感受。讀完課文后,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可以是對時間的感悟,也可以是對生活的思考。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包括詞匯積累、語感培養、寫作能力提升以及思維拓展等方面。同時,通過寫感受,學生還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培養情感表達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總結課文
師:學完這篇課文,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生1:我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它一去不復返,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刻,充分利用時間來做有意義的事情。
生2: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我也開始思考自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以后要更加珍惜時間。
生3: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學會了如何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以后寫作文可以嘗試一下。
生4:我認識到了我們不能虛度光陰,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不能讓自己留下遺憾。
生5:這篇文章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們要在短暫的人生中努力奮斗,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師:同學們的收獲都很深刻。通過學習《匆匆》,大家不僅明白了時間的寶貴,還學會了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方法,同時提高了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寫作技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珍惜時間,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和有意義。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一篇關于時間的短文。
3.閱讀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八、教學總結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經典散文,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比喻,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生命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升以及語文知識的整體運用,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另外,我也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朗讀、講解、討論等,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中感受文章的內涵。同時,我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時光的匆匆流逝和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深入理解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進行更多的引導和解釋。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
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及時反饋和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控課堂。
綜合性學習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生能夠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紅旗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