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修仙類作品在中國對外的文化傳播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引發了熱烈的反響。其所特有的中國仙、俠、道家、五行等文化,深深吸引了外國觀眾與讀者,反映了中國數千年的獨特文化。然而,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存在,將此類作品翻譯為其他語言時,譯者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且受限于文化的不同,部分內容諸如稱呼和“丹田”“術”等專有名詞在傳播時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本文以《凡人修仙傳》這一修仙動畫為例,從歸化、異化的角度來分析其海外版英文字幕的翻譯,審視其翻譯中的創新點與不足點,為以后中國譯者在翻譯修仙類作品時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修仙類作品;海外傳播;歸化與異化
【中圖分類號】J95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05-009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05.030
近年來,中國文化作品“出海”成為重要的話題。《大魚海棠》《斗羅大陸》《哪吒魔童降世》等作品在海外都獲得不錯的口碑。《2023中國動漫出海前瞻報告》也表明當前中國動漫的“出海”力度正在擴大,影響力正在提高,這都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修仙類作品又以玄幻和仙俠為主要類型,許多作品取材于古代神魔志怪小說、近代武俠小說乃至《山海經》《聊齋志異》等,并結合中國本土文化而發展衍變而成,極具中國本土特色。其中取得不菲人氣的《凡人修仙傳》包括了小說、動畫、電視劇等多種形式,其動畫在國內知名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上突破了22億播放量;而在國外視頻平臺Youtube上,至今播放量已有四百多萬,許多海外觀眾都對這部作品表達了喜愛與贊揚之情,然而也有部分海外觀眾表示他們對字幕的一些翻譯感到疑惑,并且目前對修仙類作品的翻譯研究仍較為稀少,因此本文以《凡人修仙傳》海外Youtube英文版字幕為研究對象,從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出發,利用直譯、意譯、套譯等方法,具體分析英文翻譯字幕對中文內容的處理,并展開相應的翻譯研究。
一、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
歸化和異化概念主要是由韋努蒂在其《譯者的隱身》中所提出的[1]。歸化是指將外來語言及內在元素歸入讀者文化背景,以讀者母語的語言邏輯等進行翻譯[4],將外來文化轉變為可對應的本民族文化,將外來表達方法轉變為本民族的自然表達方法,使得目標讀者能夠對歸化后的內容,更具熟悉感、親切感。異化則是向作者靠攏,采用源語言的表達方法,將外國風情與風格傳遞給讀者。在實際翻譯過程中,歸化和異化二者的關系是既相對又統一的,不存在絕對的歸化,也不存在絕對的異化,如果異化無法確切表達出原文含義,那就需要運用歸化來對其進行補足,反之亦然。
二、《凡人修仙傳》中的異化翻譯
異化是保留外來文化的特點與表達方式,不特意將其“本地化”,將內容“原汁原味”地傳達給讀者。本文中,異化策略主要包括逐字翻譯法、音譯法與直譯法。
(一)逐字翻譯
逐字譯法,也就是字對字、詞對詞一一對照譯法,雖無法精準譯出源語的內在涵義,卻可最大程度保留源語語言結構特色,使目標語受眾最直接感受來自別國的語言魅力[5]。
例1:黑鱗蟒 Black-scale Python
黑鱗蟒是出現在動畫里的一只巨蟒怪物,仔細研究怪物的名字就會發現,“黑”“鱗”“蟒”三字,前二字均是以形容詞的形式來形容“蟒”,由于字幕的短時性,在翻譯時,將這三個字分開翻譯,一是點出了其外殼顏色,二是表明了其怪物類屬,用簡潔的方法傳達出了怪物的信息,使目的語的受眾能很好地理解其名稱含義。
例2:紫猴花 Violet Monkey Flower
現實中并不存在紫猴花這一品種的花,故譯者在此處使用了逐字翻譯的方法,盡可能將本身花名的含義傳達出去,另一方面,逐字翻譯也避免了造詞和音譯的可能性,若用造詞的方法來創造一個詞指代紫猴花,這會給受眾帶來很大的困擾,也十分沒有必要。而如果采用音譯的方法,同樣會給讀者帶來理解上的障礙。所以此處采用直譯的方法最佳。
例3:偽靈根 False Spiritual Roots
靈根是中國獨創的詞匯。古時其含義為“根本”,而在中國修仙小說里,靈根一般指衡量一個修仙者資質高低和修煉潛力的評判標準,有金木水火土等屬性,靈根少則資質好。“偽靈根”則指具有四五種屬性的靈根。這種獨特的詞匯及其含義除音譯外,逐字翻譯法是一種合適的選擇。故將偽靈根三個字分別拆開,對應為“False”與“Spiritual”和“Roots”,這樣既點出了其靈根的不同,也暗含了資質不好,幫助觀眾理解相關劇情內容。
(二)音譯
音譯是一種翻譯方法,通過將詞匯的發音轉化為其他語言的因素來傳達原詞的音韻和發音特點。在《凡人修仙傳》中,音譯除用于人名外,使用較少,多見于生僻或難以用簡短字詞解釋的詞匯,這些詞匯往往都極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英文中難以找到相對應的表達詞匯。
例4:奇門遁甲 Qimen Dunjia
奇門遁甲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術數,常用于占卜方面。但其名稱包含了多個含義和概念。譯者在翻譯中直接保留了原詞的音韻特點,并添加注釋an ancient form of divination。這種折中的方法是較好地傳達出該詞匯的音韻特征和基本含義的方法。也避免了使用直譯或逐字翻譯法,所丟失的中文詞匯特點與特色。
例5:氣 Qi
在中國,氣是一種極度抽象的概念產物與哲學概念。很多人認為氣出自道家理論,即氣為世間萬物的基本元素。在修仙類作品中,氣作為一種無色無形的物質,與陰陽息息相關。這種抽象的概念很難通過直譯或者意譯去傳達給觀眾,即使直接添加注釋,也較難讓外國受眾理解,故譯者直接采用了音譯的方法,既省去了解釋的困難,又保留了文化內容,促進了外國受眾對中國文化的進一步了解。
例6:丹田 Dantian
丹田同樣是一個來自道教的專業術語,且中醫方向也有該詞的存在,乃至于武術方面也引入了丹田一詞,不過道教和中醫對于丹田的含義則不完全相同。道教的丹田,主要指上中下丹田,中醫的丹田則指穴位。在修仙作品中,大部分丹田都取自道教的定義,同樣保持了晦澀與難以短字解釋的特點,所以譯者仍采用了音譯的方法,能方便外國受眾記憶與識別,也能增促進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諸如“陰陽”“武林”這些內涵豐富、極具深度的專有名詞,也大都采用音譯的方法。
此外,許多地名也使用了部分音譯或完全音譯,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國的相關特色風采。例如:
例7:風都國 Fengdu Country
例8:天南大陸 Tiannan Continent
例9:嵐州 Lanzhou
這些相關的地名,是虛構的存在,因此不需去考究其與現實的聯系,采用音譯的做法,既能夠保持字幕觀感的流暢,也能作為一種傳播中國文化的方法,向外國受眾表示出我們獨特的地名風格。
(三)直譯
在古羅馬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與翻譯家西塞羅就提出了“解釋員”類翻譯與“演說家”類翻譯,也就是“直譯”與“意譯”。直譯強調必須忠于原文,使翻譯實現信、達、雅,但又不是機械地逐字翻譯[7],在對原文意識進行轉達的基礎上,還要保證表達形式、句法結構不變[3],即全面準確地闡明原作的含義,又無任何失真或隨意增加或刪除原作的思想。直譯是翻譯中所主要采用的翻譯方法。在《凡人修仙傳》中,直譯在翻譯中所使用的較多,且多用于怪物名與物品名。
例10:墨蛟 Black Dragon
據《說文解字》所述,“墨”即“書墨也。從土從黑,黑亦聲”。在現代漢語里,墨也有“黑色或接近黑色的”的含義。而“蛟”則是“龍之屬也”,是一種古代能發水的龍。此處采用了直譯的方式,直接將“墨”譯為了“Black”,“蛟”譯成了“Dragon”,很好地展現出了該字詞的含義,同理,作品中出現過的“烏龍”也譯成了“Black Dragon”,也屬于直譯的范疇。
例11:符寶 Talisman Treasure
此處使用了直譯方法,“符”直接譯為了護身符的“Talisman”,“寶”則譯為了寶物的“Treasure”。這種譯法也是因為英文沒有相對應的詞匯,為盡最大可能使觀眾理解,所不得不采用的方法。與之相同的還有譯為“Magic Tool”的法器,譯為“Magic Treasure”的法寶等。
三、《凡人修仙傳》中的歸化翻譯
歸化是指將源語言用符合目的語的語言文化的方式進行轉化。其譯文完全或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原文在形式等方面的束縛,完全符合目的語言文化的表達習慣[6],使得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原文內容,也使得目標讀者能夠對歸化后的內容,更具熟悉感、親切感。本文中歸化策略主要包括意譯法與仿譯法。
(一)意譯
意譯則主要指打破原本的語言形式,利用譯文的表達形式,再現原文的底蘊[3]。在《凡人修仙傳》中,大量的稱呼、機構名等使用了意譯的方法,這樣能最大程度上還原出原來的意思,并且能避免繁瑣。
例12:嵐州驍騎百人將 The fearless general of the people of Lanzhou
“嵐州驍騎百人將”是作品中一位角色的職位,這里并沒有直接將“百人”一詞翻譯為了“a hundred people”,這是因為“百”在中文里除了“百”這個數名外,也可以表示百貨、百草中“很多”的意思。譯者直接用“people”這一復數名詞,既能夠表現出“率領的人很多”的意思,也避免了單詞過于冗長,更適合觀眾理解。
在稱呼中,譯者也并沒有死板地按照字面含義,去一字一詞地表達其中文意思,而是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了意譯的方法來翻譯。以下為相關例子:
例13:師兄 Senior
例14:師妹 Junior
例15:弟子 Disciple
例16:老祖 Patriarch
例17:長老 Elder
譯者將輩分較談話對象低者使用“Senior”一詞,輩分較談話對象高者用“Junior”一詞。這種譯法十分的簡潔,也能準確地傳達出原內容的含義。此外,“師弟”“師姐”也都使用這種譯法,這是因為英語中沒有與這些含義相對應的專有名詞,而所采用的折中之法。此外,這種譯法省卻了“弟、姐、妹”的翻譯,這也是考慮到在有限的字幕空間內,要簡短地闡述原句的含義,根據談話對象的身份不同,觀眾也自然能理解其含義。對于其他獨特的稱呼,譯者也盡可能以英文中與中文詞匯含義相近的單詞來替換。如弟子使用了帶有門徒、學徒含義的“disciple”。老祖則使用了表達地位之高,帶有元老、酋長含義的“Patriarch”。這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原中文單詞的含義。
在法術中,盡管是法術名都是直譯,但是對于“訣”“術”“功”“法”的翻譯,卻使用了意譯的方法。例如:
例18:天眼術 Deva Eyes Technique
例19:三轉重元功 Three Revolutions Acts
例20:迷魂術 Confusion Spell
例21:長春功 Forever Spring Skill
例22:眨眼劍法 The Blinking Sword Art
由此可見,不同的“術”“法”的譯名也不相同,甚至有時“術”可以用“Spell”或“Technique”表示,這些不同的翻譯可能是考慮到人物在使用法術時,以“口頭念咒語或做手勢”為主的招式,更近似于英語中西方魔幻作品的咒語“Spell”,而“Technique”則與“不需要念咒語或做手勢”的招式更相近。總而言之,這種對于“法、術、功”的意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際情況。
例23:狂人 Savage
此處是動畫中一位人物的稱號,若直譯為“Crazy person”的話,更側重的是人物精神方面的病態描述,但是動畫中想展現出該人物的殘暴與殘忍,故意譯為了“Savage”一詞,該詞側重描述人的行為殘暴、兇暴與殘酷,更符合原文所展現的意思,也更契合該人物在動畫中的形象。
例24:仙人(仙家) Immortal
“Immortal”作為一個形容詞,在西方世界中,意為不死、永生,在作單復數的名詞使用時,它指的是“一個不死的存在”或“眾神”,而中文的仙或仙人,一般指的是神話傳說中長生不老,有種種神通的人[2]。故“immortal”恰好與仙人的基本含義相同。盡管在細節方面,西方的眾神更側重的是“無論善與惡,掌司人類的一切”,仙更強調的是“正義”與“高人隱居”的概念,但該譯文仍是當前比較適合的譯法。在未來,或許采用音譯的方法可能更加適合。
例25:豬油蒙了心。
譯文:I was a blinded fool.
此俗語出自于《紅樓夢》,意為一個人頭腦犯糊涂了。若譯出豬油與心,很難讓觀眾將其與犯糊涂聯系起來。所以譯者以“blinded”來形容人不知情,“fool”表示人犯了蠢,很好地契合了原中文俗語的含義,又隱隱傳達出說話人的一種“悔恨之情”。
例26:成王敗寇自有天定。
譯文:Success and failure are decided by fate.
成王敗寇的主要含義即為“成功與失敗”,而“王”與“寇”可以不譯,作者直接將其意譯為了成功與失敗,更為簡潔明了,符合英語的使用習慣。
(二)仿譯
仿譯是翻譯時一種十分有效且出彩的方法,譯者對目的語種既有的表達方式進行調適,不局限于原文的意義細節,更不會完全固定在詞匯和句法結構上[5],而只需要使用增加、刪減等翻譯技巧,把原文的重要信息傳達出來。
例27:什么風把您吹來了?
譯文:What brings you here?
“什么風把您吹來了?”是一種常見的中文口語表達,用于友好地詢問某人突然到訪或出現的原因。若直譯為 “What wind brought you here?”,雖然保留了原句的結構,但因“風”在英語中不常象征“原因”或“動機”,可能難以被目標受眾所理解。因此譯者對原句進行了刪減,去掉了“wind”一詞,用更通用的英文問候語來取代具有文化特色的中文表達,確保了英語受眾更易理解。
例28:閣下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譯文:A staff is quickly found to beat a dog with.
這段出自《左傳》的俗語,其意為“想要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這里的翻譯仿譯了英文俗語的“It is easy to find a stick to beat a dog”一句,意為“即使一個人沒有錯或過錯很小,也很容易找到理由責備他”。這種仿譯生動再現了“莫須有”的感覺,既未丟失原文所想表達的含義,又能承接英語受眾的習慣,將中文內容有效地表現了出來。
(三)套譯
套譯即“直接套用”,根據中文意思,從英語中找出其相同意思的表達。
例29:腳踏兩只船。
譯文:you are two-timing her.
腳踏兩只船是中國的一個俗語,意為“玩弄他人感情的行為”,我們也經常稱呼其為“劈腿”,是一個明顯帶有貶義色彩的俗語。而英文中,恰好常用表達“two-time somebody”的意思與其相近,指“不忠于伴侶,同時與另一個人有染”。故套用英文表達,來傳達原中文的含義。
例30:咱倆可是難兄難弟了。
譯文:I guess misery does love company.
與上個例子類似,譯者沒有拘泥于原文的句法結構,而是使用了英文中“同病相憐”含義的習語表達“misery loves company”,既發揮出了英語的出彩之處,又讓難兄難弟一詞借英語之殼表達了出來。準確表現出了其含義。
例31:可否請二位高抬貴手?
譯文:Would you please have mercy?
這里的高抬貴手運用了英文中饒人性命的固定表達“have mercy on somebody”,套譯為了“have mercy”。盡管在中文里高抬貴手并非只有求饒這一含義,但在此處卻剛好是其求饒的意思,并且“have mercy”也隱藏有一種下對上,弱勢方對強勢方的含義,恰好也符合了高抬貴手的所想表達的上下觀念,因而譯得出色。
四、結語
在面對動畫的字幕翻譯時,歸化與異化的選擇都不應該拘泥于死板的教條或規定,而是應該具體詞匯具體分析。在遇到含義抽象且難以解釋的詞匯時,可以采用音譯或加注的方法,而在處理部分帶有中國色彩的詞匯時,則要根據情況選擇直譯或音譯,在俗語的翻譯時,則可采用套譯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同的翻譯策略與方法,才能在保持簡潔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此外,在出海作品的英文字幕翻譯上,譯者除了要加強自身的中文素養,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外,更要對自己將翻譯的作品有著相應的理解與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產出優秀的翻譯,推動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為中國文化的傳播獻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1995.
[2]蔡翔宇.試論“網文出海”中的文化內涵損失——以泛修仙類作品概念的譯介和理解為例[J].外國文學動態研究,2021,(01):101-110.
[3]陳少瓊.英語翻譯中直譯和意譯的比較與融合研究[J].內江科技,2022,43(01):147-148.
[4]梁濟韜.淺析英漢跨文化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J].校園英語,2023,(12):190-192.
[5]臧文靜.歸化異化視角下國產動漫字幕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J].今古文創,2023,(13):113-115.
[6]汪暉.從文化差異角度看英語的歸化與異化翻譯[J].鄂州大學學報,2023,30(03):39-41.
[7]趙澤凡.英語翻譯中直譯和意譯新探[J].青春歲月,2019,(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