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作為人民群眾歷史活動的璀璨結晶,之所以能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倒,歷經滄桑仍煥發著勃勃生機,是因為它蘊含著真善美的價值意蘊。紅色文化的真,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為理論基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實踐基礎上的規律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紅色文化的善,是彰顯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上的人民性與目的性的統一。紅色文化的美,是展現在革命志士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以及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的感受性和價值性的統一。
[關鍵詞]紅色文化;真;善;美" "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5.02.012
知、情、意構成了人類認識活動的整體,人類認識活動最高境界即達到真、善、美。而求真、向善、塑美則是這種境界的取向。紅色文化是歷經漫長而艱苦的革命歷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由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一種文化形態,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紅色文化作為一種先進文化,是追求真善美相統一的先進文化,真是紅色文化的科學性和規律性,善是紅色文化的目的性和人民性,美是紅色文化的感受性和價值性。
一、求真:紅色文化是科學性與規律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淵源為紅色文化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指導,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優秀結晶。紅色文化的真理性體現就是“求真”,是對真理的不斷追求與探索。紅色文化既符合文化的發展規律,又符合社會實踐的發展規律,形成于扎實的實踐和深厚理論基礎之上。
(一)紅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為理論基礎
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也在不斷地豐富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紅色文化誕生的思想根源,更是其科學性的源泉。紅色文化,同樣也是科學的、真理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思想為紅色文化的孕育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根基,在這個歷史時期紅色文化一方面體現的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又鼓舞著人民為建設新中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一致。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理論,這為紅色文化在新世紀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石。在這一歷史時期,紅色文化擔負著讓廣大人民群眾堅定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堅定黨的領導的歷史使命,鼓舞人民勇于改革創新、實事求是,不斷推動文化繁榮發展。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新的歷史方位,結合新的實際情況,深刻總結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并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在這個階段紅色文化又與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相關聯。
(二)紅色文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實踐基礎
作為一種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深刻的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光榮斗爭和光榮奮斗的實踐歷史,其中有為國家獨立而犧牲者、有為民族富強而奮斗者、有為人民幸福而執著者。紅色文化的真在于體現了社會實踐的發展規律,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離不開人類的實踐活動,也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條件。紅色文化來源于實踐,來源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的活動。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后,人民蒙難、民族蒙羞、國家蒙辱,這是紅色文化產生的現實土壤。紅色文化的內涵與主題都與中國人民的實踐活動不可分割,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站起來、強起來和富起來的過程中形成的方針和政策符合當時的國情、民意,集中體現了“真”的意蘊。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對社會發展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正確認識與總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選擇革命道路和發展前途時的正確性和規律性。我們的實踐活動證明,紅色文化的形成發展既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又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紅色文化中蘊含著中國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實踐和偉大成就,這就用事實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歸根結底也就說明了《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是完全正確的。
二、向善:紅色文化是目的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哲學上對真的尋求,更深層是為了“向善”,去尋求人自身的幸福與發展。作為一種正向的價值取向,紅色文化明確了人們向善的信念和追求。紅色文化的善,反映在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道德品質和理想之中,又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上,是目的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一)紅色文化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
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善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優秀的道德品質,而且充分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與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忠于黨、忠于人民、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1]。”這種品質就彰顯在忠心向黨、不負人民的黨性,紅色文化的歷史,就是共產黨人忠于黨和人民,并為之奮斗犧牲的歷史。抗日英雄楊靖宇以一腔熱血、滿腹草根,詮釋了共產黨員對黨的絕對忠誠。上井岡山前,“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的嚴明紀律,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清廉正直。杰出的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在敵人的脅迫誘惑和酷刑拷問下說:“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共產黨員。”這是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具體體現。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解放全中國,建立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愿望和理想。在新時代,我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領導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展現出的不怕犧牲、大公無私、堅定報國的精神品質,是共產黨人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品質的鮮明體現。不同階段的共同理想,必須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為了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一定是合目的性的。
(二)紅色文化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善的意蘊彰顯在紅色文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具有人民性。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紅色文化的創造者,所以說紅色文化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人民立場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始終自覺地肩負著為人民謀求福祉、為中華民族謀求偉大復興的崇高歷史使命。紅色文化自誕生之初,便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為了人民勇于犧牲、艱苦奮斗的張思德;無私奉獻,服務人民的雷鋒;心中裝著百姓,一切為了人民的焦裕祿;一心為民,忠誠奉獻的孔繁森……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因此紅色文化蘊含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充分彰顯了紅色文化以人民為中心的鮮亮底色。與資本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相比,紅色文化更加注重人民的利益和需求,體現了更加先進和進步的文化方向。我們黨始終像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著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紅色文化所崇尚的價值理念追求,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所作出的宣言和承諾上,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始終貫穿著人民二字。
三、塑美:紅色文化是感受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美是感受性與價值性的統一,美是人們對于實踐活動的最高追求。“塑美”是既要塑造理想的世界,又要塑造理想的自我,美的塑造,也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紅色文化的美感,彰顯了先進文化內在發展的規律,并以積極的價值取向傳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紅色文化展現革命志士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紅色文化中的美,其意蘊是極具感受性的,體現在“革命中展現的浴血奮戰的革命場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激勵斗志的紅色歌謠、膾炙人口的革命詩篇[3]。”革命烈士們不怕犧牲,拋頭顱灑熱血,體現了用生命變革社會之美,再現了革命烈士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彰顯了革命烈士們無私奉獻的高尚道德情操,為了革命事業不怕槍林彈雨,為了追求解放,體現出堅定的氣魄和革命豪情之美。以身許國的向警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舍身忘我的黃繼光、無私奉獻的王進喜……這些英雄人物,這些先進事跡處處彰顯著美。將革命志士們偉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質融入其中,彰顯了紅色文化美的意蘊,正是通過其豐富的歷史內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紅色文化才能彰顯出美的意境和韻味。其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讓我們猶如置身于當時的歷史情境,切身體驗到革命斗爭的艱難困苦,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革命氣魄和壯志豪情,在美的意境中獲得熏陶和教育,從而感化和洗滌心靈。在這種意境中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奮斗過程具象化了,我們不能不有所感觸,不能不為之感動,這就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們對真、善、美的東西感受得多了,自然就離假、惡、丑遠了。紅色文化使我們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用高尚有益的審美情趣去抵御低級趣味的思想文化沖擊。
(二)紅色文化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紅色文化的美,就在于其內涵的價值觀念閃爍著真善美一體的光輝,體現了其獨特的價值性。紅色文化的美不僅在于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更在于其對于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滋養和提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4]”人民群眾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紅色文化,同時又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來滿足精神需要,這也是人民全面而自由發展追求解放的需要。我們黨從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鼓勵經典文藝作品創作和發展,這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營造了積極的社會氛圍。改革開放時期,我黨指出文藝必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這一時期的紅色作品,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為傳承紅色文化精神提供了豐富載體。進入新時代,我們積極開發保護紅色文物、遺址等,并以此為依托,將其作為教育資源和基地,涌現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紅色作品。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傳播形式和載體媒介都在不斷豐富和創新,極大地提高了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多種多樣的方式有助于人民群眾了解和感悟紅色文化,并在這個過程中賦予其新的內涵,汲取精神力量,通過汲取這種崇高的審美意識,來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現出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
四、結語
真善美既是人類永恒追求的課題,也是先進文化內涵的重要特質。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真善美的理論特質,蘊含著求真、向善、塑美的價值取向;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實現了真善美有機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綜合體;紅色文化是對革命文化和紅色精神的概括和總結,是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在新時代,紅色文化彰顯出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從真善美的視角研究紅色文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有助于我們在新時代更好的繼承和發展紅色文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N].人民日報,2014-07-02(1).
[2]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3]劉志山,蘭美榮.紅色資源的真善美意蘊及其德育價值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11,(09):14-16.
[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