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或在不合時宜的場合下說出令人尷尬的話,或在公共場合大聲哭鬧、喊叫、奔跑,或與人溝通交流時不會使用禮貌用語。這些行為十分常見,是禮儀認知薄弱、自我中心傾向、缺乏情感共鳴的表現。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除了要傳授幼兒知識,還需高度重視禮儀教育,采取多樣化方式努力培養幼兒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引導其學會遵守規則、友善待人,養成良好的社交禮儀習慣。本文首先分析幼兒園社交禮儀教育現狀以及幼兒社交禮儀的不足之處,其次以主題繪本為載體,從四個方面深入探究社交禮儀微課程實踐策略,以期為本領域的研究提供價值參考。
一、幼兒園社交禮儀教育現狀
近年來,受到素質教育的積極影響,幼兒園對社交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逐漸認識到社交禮儀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時,不再局限于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而是更注重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情感表達及社會適應能力,相繼設立了諸多禮儀課程,力求通過系統化教學,幫助幼兒學會禮貌待人、尊重他人,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此外,現有的社交禮儀課程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打招呼、說謝謝等基本禮儀,還包括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分享資源、團隊合作等交往禮儀,以及保持安靜、愛護公物、有序排隊等公共場合禮儀。這些課程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在日常教學時,教師為了降低幼兒的理解難度,確保幼兒在有限時間內盡量多地掌握禮儀常識,通常會把禮儀教育與一日生活、游戲活動等進行深度融合。以中午用餐為例,帶領幼兒飯前洗手,預防細菌和病毒;用餐時做到細嚼慢咽,嘴巴里有飯菜時不說話、不吧唧嘴;吐出的魚刺和骨頭要用餐巾紙包起來;不可以隨意揮動餐具指人;珍惜糧食,吃多少盛多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會采取角色扮演、情境演繹的方式,讓幼兒基于特定社交場景展開禮儀實踐,既最大程度激發了幼兒的參與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能夠幫助幼兒在游戲中掌握禮儀知識,強化社交能力。
二、幼兒社交禮儀不足之處
(一)禮儀認知薄弱
在幼兒教育領域,禮儀教育是重要內容。然而,受到家庭教育缺失、幼兒園教育力度不足、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部分幼兒對禮儀的認知較為薄弱,進而直接影響社會交往能力。幼兒處于認知發展、情感發展的初級階段,暫時不能深刻理解禮貌用語的意義以及應用要點,再加上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在使用禮貌用語時存在困難。
許多幼兒未能正確掌握向他人問好、使用恰當稱呼和禮貌用語的方式,在見到長輩和朋友時,通常只是簡單打招呼,語言中缺乏基本的禮貌。個別幼兒甚至忽略了打招呼,問候禮儀嚴重缺失。當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他們一般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極少運用“請”“麻煩”“謝謝”“打擾”等禮貌用語。在公共場合中,幼兒因年齡較小,不了解公共場合的規則和秩序,缺乏行為控制意識,時常因沖動和好奇出現大聲喧嘩、隨意跑動等不文明行為,影響周圍人交談、閱讀、休息等正?;顒印T谟貌投Y儀方面,幼兒存在用餐時機不當的情況,缺乏等待的耐心,經常在所有人未到齊時因饑餓迫不及待地開始用餐,因挑選喜歡的食物而翻動菜肴,發出過大的聲音,進而影響他人的用餐體驗。
(二)自我中心傾向
在幼兒社交發展過程中,自我中心傾向是最為顯著的一項特點。他們更加關注自身需求和內在感受,幾乎沒有考慮他人需求的意識,側面反映出認知發展、情感發展存在的局限性。以分享、合作等社交情境為例,大多數幼兒會把滿足自身需求放在首位,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資源,以此更好地獲得即時滿足感。這種行為既極其容易引發矛盾沖突,也會直接影響到同伴間的友誼和合作關系。
缺乏同理心也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很難理解他人的需求,沒有學會站在他人視角思考問題,無法深刻意識到自身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影響,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缺乏對他人的關注、尊重。這樣便難以與同伴順利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利于道德觀念的形成。在社交場合中,一些幼兒會出現打斷他人談話、隨意插隊、大聲喧嘩等行為。這些都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表現,將直接影響社交形象。當頻繁出現上述不文明行為時,幼兒的負面情緒在所難免會蔓延給他人,進而破壞社交場合的和諧氛圍。社交技能多種多樣,除了傾聽、表達之外,還包括協商、合作。自我中心傾向的幼兒往往對上述技能掌握得不扎實,根源在于他們更加關注自身需求,極少積極地與他人溝通。長此以往,勢必會制約社會技能發展。
(三)缺乏情感共鳴
當同伴情緒出現變化時,大部分幼兒無法準確地識別對方的情緒狀態。這種情況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之間的社交互動和情感交流,根源在于情感交流是建立在互相理解、深厚友誼的基礎上的。如果無法準確理解同伴的意圖和需求,自然不能產生情感共鳴,在溝通時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比如,面對安慰情境時,一些幼兒可能會因為不知如何去做而顯得手足無措,或者因用詞不當、表達錯誤而引發誤解,與同伴之間的情感聯系也會變淡。在社會交往中,矛盾沖突也是無法規避的。幼兒如果缺乏情感共鳴,與同伴之間出現沖突時往往無法及時地找到適宜的解決方式,多數情況下會通過逃避、攻擊、無視等行為來錯誤地應對。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導致問題惡化,直接影響人際關系。情感共鳴是情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情感共鳴的支撐,幼兒將難以理解、體驗、接納各種情緒。長此以往,容易產生情感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情感發展。
三、以主題繪本為載體的社交禮儀微課程實踐策略
(一)合理選擇繪本,初步認識社交禮儀
在以主題繪本為載體開展社交禮儀教育的過程中,幼兒園可根據幼兒認知特點,選擇情節生動、色彩鮮艷且與社交禮儀主題息息相關的繪本,引導幼兒通過深度閱讀初步認識社交禮儀。在正式閱讀之前,建議教師率先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注意調整閱讀區域的光線條件,以溫暖色調的燈光和墻面顏色為首選,設置柔軟舒適的靠背椅,并用背景布、玩偶、模型裝飾整個空間,提前準備好角色頭飾、故事板等與繪本故事內容密切相關的道具,以便更好地引導幼兒一邊閱讀一邊動手操作,真正實現互動式、沉浸式閱讀。進入正式閱讀環節,教師需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簡單介紹繪本主要內容、主人公,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調動其閱讀熱情。
以《有禮貌的小熊熊》為例,教師首先介紹繪本:“小熊熊原本樂于助人,但不懂得禮貌,導致它在與動物們的交往中總是遇到挫折,這一點讓熊爸爸非??鄲?。有一次,熊爸爸參加兔子生日聚會,路過商店看到了擺在櫥窗里的小老鼠玩具,于是想到了一個能夠讓小熊熊改變的好主意……”在教師語言引導下,幼兒的閱讀情緒高漲。此時,教師要抓住契機,繼續帶領幼兒閱讀繪本,并引領幼兒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小熊熊存在哪些不禮貌行為?”“如果是你,你會如何糾正小熊熊的行為呢?”“你還知道哪些禮貌禮儀呢?”在問題導向下,讓繪本閱讀逐漸走深走實,有助于幼兒清楚認識到禮貌用語、尊重他人、樂于助人、知錯就改的重要性,形成社交禮儀的初步認知。
(二)加強閱讀指導,學習社交禮儀
在社交禮儀中,正向交往手段直接影響著幼兒的交往能力??紤]到很多幼兒在社交中存在自我中心傾向,忽視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在開展社交禮儀微課程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題繪本的應用優勢,結合繪本故事內容針對性地創設情境,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幼兒盡量多地掌握正向交往手段和積累禮儀知識,引導他們嚴格遵循社交禮儀。
以《喂喂喂,打電話》繪本為例,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小丹家的電話‘鈴鈴鈴’地響起來,小丹拿起電話后,電話里便傳出媽媽‘喂喂喂’的聲音,此時小丹需要如何回答呢?”接著,教師要鼓勵幼兒兩兩一組對此問題展開討論:“說一說如果你是小丹,接到媽媽電話時如何禮貌地回答?!苯處焺t要留心關注幼兒的討論情況,在恰當時機給予點撥指導,并以板書形式對幼兒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反復強調“你好”“謝謝”“請問”“再見”等禮貌用語的應用重要性。同時,教師要與幼兒共同歸納出打電話時的注意事項,如打電話時注意控制音量、耐心傾聽對方說話、減少復雜詞匯使用、尊重對方意見和感受等。應用主題繪本進行社交禮儀微課程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建立對社交禮儀的深層認知,更重要的是能夠很好地提升幼兒社交能力和綜合素質,逐步糾正其自我中心傾向,使其學會尊重他人、主動溝通,努力成長為小小社交達人。
(三)開展游戲活動,內化社交禮儀
在幼兒教育階段,游戲是最基本的一種學習方式。為進一步優化社交禮儀微課程教學整體成效,教師可嘗試把游戲活動與社交禮儀微課程進行深度融合,讓幼兒在自主快樂的游戲中扎實掌握基本禮貌用語和行為規范,學會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文明在心,禮儀童行”為主題,精心設計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其一,禮貌用語大挑戰。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超市、餐廳、公園、學校等場景的圖片,分別制作“請”“謝謝”“沒關系”“你好”“再見”等禮貌用語的圖文結合卡片,將2—4名幼兒分為一組,鼓勵他們從“超市購物詢問價格”“餐廳點餐時表示感謝”“公園玩耍時不小心撞到他人”“商場向他人問路”四個情境中任選其一進行禮貌用語對話。借助此游戲,幫助幼兒掌握多種禮貌用語,讓“使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其二,排隊等候小能手。在室外寬敞區域,用線或者欄桿劃分出排隊等候區,分別準備黃、綠、紅三色的卡片模擬信號燈。接著,教師要詳細地介紹排隊等候的概念、原因、重要性,以及信號燈代表的意義,并親身示范如何排隊等候,將幼兒均分為若干個小組,各組幼兒站成一排。教師則要手持三色卡片在場地中間進行指揮,引導幼兒根據指令前進或者等待。為了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教師可設置傳小球、撿玩具等任務,率先到達指定區域、完成任務的小組即為獲勝方。此游戲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的排隊等候意識,使其自覺遵守秩序規則,為后續的社會交往奠定堅實基礎。
(四)聯系實際生活,滲透社交禮儀常識
以主題繪本為載體開展社交禮儀微課程,是一種充滿趣味性且成效顯著的教育方式,非常契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因此,受到幼兒的普遍喜愛,可以讓幼兒在享受閱讀趣味的同時,扎實掌握社交禮儀常識。教師需牢固樹立生活化教育理念,把繪本故事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找準滲透社交禮儀常識的切入點。
以《家中的小紳士/小淑女》繪本為例,故事內容以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動為主,教師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家中舉辦宴會的場景進行模擬,讓幼兒扮演小主人的角色,學習如何招待客人;穿插做家務、看電視、玩游戲的場景,讓幼兒學會積極地與家人進行交流,做到安靜等待、主動分享,在家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又如,《校園里的禮貌小明星》繪本通過幾個關鍵場景,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幼兒在幼兒園內需要遵守的禮儀規范,旨在讓幼兒深刻感受到禮儀之美,了解禮儀的重要意義,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尊重他人、關愛他人。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反復閱讀繪本,著重講述一些常用禮貌用語,在課前、課間、午餐排隊、放學等場景中,引導幼兒靈活使用禮貌用語與他人打招呼,學習良好的社交禮儀,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社會,與他人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禮儀是做人之本,是啟蒙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幼兒園在開展社交禮儀教育的過程中,以色彩斑斕、圖文結合、寓意深遠的主題繪本為載體,既能為幼兒打造一個富有趣味性且充滿吸引力的故事世界,也能借助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引導其在日常學習及生活中正確運用禮儀,學會尊重他人意愿、關注他人需求,進而與他人建立和諧關系。幼兒園要深刻認識到主題繪本的應用價值以及社交禮儀教育價值,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精心規劃教學方案。通過合理選擇繪本、加強閱讀指導、開展游戲活動、聯系實際生活等多樣化策略,努力構建精細化的禮儀教育模式,最大程度發揮主題繪本的應用價值,讓幼兒享受閱讀趣味、獲得良好閱讀體驗的同時,有意識地規范社交禮儀行為,養成良好禮儀習慣,為未來社交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