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幼兒時期作為個體多方面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很多行為技能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中,語言發展在這一階段尤為重要。早期閱讀是幼兒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家長和教師應當重視并為他們選擇適合的讀物,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不斷提升語言能力。
一、影響幼兒閱讀興趣的因素
(一)幼兒自身因素
在幼兒階段,個體認知水平差異很大。大班幼兒已經對漢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或多或少認識一些漢字。因此,識字情況間接影響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主要體現在:
第一,幼兒自身的發展和對文字的需求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可以學習更多漢字,學會之后便有一種成就感,促使他們進一步閱讀新書。第二,文字能夠幫助他們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進一步探索書本內容,增長智力和見識。
(二)閱讀材料的影響
閱讀材料在早期閱讀的整個過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到幼兒的閱讀興趣。
在“為什么喜歡看書”這個問題上,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因為“書很好看”“書很有趣”等。因此,影響幼兒閱讀興趣的主要因素為閱讀材料,包括以下三點:
1.吸引人的情節
幼兒的閱讀材料主要為圖畫書,其構圖簡單、色彩鮮明,符合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規律。大班幼兒已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可以較獨立地閱讀圖畫故事書。同時,他們的求知欲較強,自選的閱讀材料以篇幅較長、情節曲折的圖畫故事書為主,已超越了那些情節簡單的童話故事類書籍。
2.精美的圖畫
雖然大班幼兒相比小、中班幼兒已經成熟許多,但他們仍然具有幼兒的天性,依舊對色彩鮮艷、畫工精細的閱讀材料感興趣。通過家長訪談也可得知部分大班幼兒對圖片閱讀材料更感興趣,經常只觀看圖片,對文字故事書興味索然。
3.書本內容與年齡適宜
大班幼兒在選擇閱讀內容時往往會選擇充滿奇思妙想的、富有想象力的、情節發展曲折的書本,甚至會對綜合雜志、知識百科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內容難度過大,超出閱讀能力范圍或過于簡單往往會使他們失去興趣。
(三)教師的影響
1.教師的閱讀修養
教師的閱讀修養會直接影響閱讀活動組織情況,為幼兒帶來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喜愛閱讀的教師會經常開展閱讀活動,積極講解書本內容,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2.教師的指導策略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會影響教學質量。有些教師的教學風格略顯成熟,幼兒會對其教學課程逐漸失去興趣。此外,教師在幼兒自由活動時也要做好適當引導。
(四)家庭的影響
家庭的影響主要來自家庭閱讀氛圍。家庭閱讀氛圍主要與家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理解、家庭成員本身的閱讀行為有關。很多家長對幼兒早期閱讀的理解還存在很大的偏差,他們將早期閱讀與“識字”“寫字”相聯系,導致幼兒閱讀存在很大壓力,缺乏主動性,逐漸失去閱讀興趣。家長應當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鼓勵幼兒根據興趣進行閱讀,營造寬松、自由的家庭閱讀氛圍。
(五)同伴的影響
幼兒之間的關系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幼兒通過共同活動形成的相互協作關系,一般稱為同伴關系。同伴關系主要分為榜樣帶動關系、合作性關系、競爭性關系。
1.榜樣帶動關系的作用
幼兒之間最常見的就是“跟風”現象,這即是榜樣示范帶動的結果。同伴之間的榜樣帶動關系是影響大班幼兒人際交往的主要因素。因此,同伴的閱讀行為很容易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當一名幼兒拿起書本閱讀時,其他幼兒也會重復這一動作,有的甚至會拿一樣的書。對此,教師可就此現象適時提問和引導幼兒。
教師:“洋洋,你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你看到小米在看書后你也去拿了本書看嗎?”
洋洋:“我覺得他看書的時候很有趣,所以我也想看看。”
教師:“那你看了書之后有什么感想嗎?”
洋洋:“我覺得書挺好看的,以后我也要看書。”
也許幼兒最初不會關注閱讀,但在榜樣示范帶動的作用下他們也會逐漸對閱讀產生興趣。
2.合作性關系的作用
分享閱讀是幼兒常見的合作性行為,可以為他們帶來閱讀樂趣,間接提升其閱讀興趣
3.競爭性關系的作用
大班幼兒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識字量,但不同幼兒之間識字量、閱讀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導致他們之間存在閱讀競爭關系。
比如,幼兒之間經常相互提及“我現在能認識好多字了”“我認識的字肯定比你多”等話題,這實際上會形成一種潛在的競爭關系,他們在這種氛圍影響下也會逐漸愛上閱讀。
二、幼兒早期閱讀繪本的選擇
早期閱讀繪本的選擇至關重要,在選擇時需注意以下三點。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
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繪本選擇應當以豐富、有深度為原則。比如,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蘊含著濃厚的親情和智慧,能引發幼兒深入思考。又如,《神奇校車》系列等介紹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的知識類繪本能夠幫助幼兒學習科學知識。同時,繪本文字量需適當增加,為幼小銜接做準備,但仍應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
(二)根據主題選擇
在大班階段,根據不同主題選擇合適的繪本可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以下是一些主題及相應的繪本推薦。
自然科學主題:繪本《一粒種子的旅行》以生動的方式介紹了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讓幼兒了解大自然的奇妙;繪本《揭秘地球》通過“翻翻書”的形式展示地球的結構、氣候、生態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幼兒對地球的探索興趣。
社會情感主題:繪本《勇氣》通過講述各種具體事例闡述勇氣的含義,幫助幼兒理解勇敢、堅持等品質;繪本《好朋友》敘述了三個好朋友之間的溫馨故事,幫助幼兒培養友誼觀念和合作精神。
傳統文化主題:繪本《年獸來了》以敘述傳統故事的形式介紹春節的由來,讓幼兒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繪本《十二生肖的故事》則幫助幼兒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排列順序和特點,引發其對屬相的興趣。
藝術創意主題:繪本《點》鼓勵幼兒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創造力,帶領他們從一個小小的“點”開啟藝術之旅。
成長教育主題:繪本《第一次自己睡覺》幫助幼兒克服獨自睡覺的恐懼,勇敢地邁向成長的新階段;繪本《大腳丫跳芭蕾》則鼓勵幼兒堅持夢想,不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
選擇繪本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等進行知識拓展,如組織故事分享會、繪畫創作、角色扮演等活動,幫助幼兒獲得全面發展。
(三)選擇品質優良的繪本
選擇知名作者和正規出版社出版的繪本,質量會更有保障。繪本印刷要清晰明了、色彩鮮艷、無異味;紙張要厚實,不易破損,確保安全性和舒適性。總之,選擇適合幼兒的早期閱讀繪本能夠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促進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情感發展。
三、教師采取合理的指導策略
(一)激發興趣
教師應創設溫馨的閱讀環境,如在教室設置舒適的閱讀角,擺放柔軟的墊子、可愛的抱枕,保證室內光線充足,讓幼兒愿意主動走進這個區域,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中。
講述故事時,教師可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開頭,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比如,教師神秘地說:“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非常神奇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呀?”繪聲繪色地講述一段精彩的情節,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中的圖畫,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看到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提問:“這幅圖上有什么呀?他們在做什么呢?”幫助幼兒學會從圖畫中獲取信息,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此外,還可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閱讀情節和畫面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小兔子現在要去森林里,你們猜猜它會遇到什么呢?”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另外,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多次重復閱讀優秀的繪本,但每次閱讀都需注意抓取不同的重點。比如,第一次關注故事的情節,第二次關注人物的表情和動作,第三次關注語言的表達等。通過重復閱讀,幼兒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增進互動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提問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幼兒分享閱讀感受和體會。開放性(如“你覺得這個故事里哪個部分最有趣?為什么呢?”)、針對性(如“小熊為什么哭了呢?”)這兩種提問方式皆可。通過提問和討論,促進他們語言和思維發展。
此外,教師也可選擇一些適合表演的繪本(如《三只小豬》)指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既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也鍛煉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表現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幼兒的發言,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使其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四)家園合作
家庭是幼兒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場所,家庭閱讀環境對幼兒的閱讀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家長需樹立正確的早期閱讀觀念
較多家長認為早期閱讀就是識字教育,這種認識具有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因此,做好幼兒家庭閱讀首先就要改變家長這些簡單、片面的觀念。家長需要明白幼兒閱讀不單是識字,從翻書到識字、理解書本內容甚至對商品包裝的認識和理解都屬于早期閱讀的范疇。因此,家長需要改變觀念,不要強壓式逼迫幼兒學會識字,可以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擴大幼兒閱讀范圍,實現快樂閱讀。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向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在家閱讀的繪本,也可以介紹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幫助家長更好地指導幼兒閱讀。
2.家長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是幼兒進行閱讀活動的基礎,為他們早期閱讀提供先決條件。對此,家長需要提供適合閱讀的場地。閱讀需要安靜、舒適的環境,大班幼兒家長可以安排一個相對安靜的房間作為專屬幼兒的閱讀空間,并對房間進行布置,營造閱讀氛圍。需要注意的是,大班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萌芽發展的飛躍期,對許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選擇、設計和布置閱讀空間,這樣也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五)充分利用同伴資源的優勢
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中開展集體閱讀活動,讓幼兒共同閱讀并探討、交流書本內容和感想。幼兒會討論“我看了什么書”“書本講了……”“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因為……”等內容。其間,教師需給予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適當鼓勵與引導,讓他們保持閱讀興趣。
四、結語
閱讀對個體而言是一個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堅持閱讀一定能獲得提升與進步。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教師應該重視幼兒閱讀教學。只有對閱讀產生興趣,幼兒才會形成內動力,積極主動參與閱讀,實現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