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沖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03-0142-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 標識碼(OSID) :
0引言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建設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計算機網絡基礎 課程不僅面向計算機專業相關學生,還面向眾多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授課對象廣泛且數量眾多。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思政元素應貫穿高等教育的各個培養環節,培養思想覺悟高、三觀正、肩負國家發展理想與使命的接班人[2]。因此,將思政融入計算機網絡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方法方面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專業性強,概念繁多且抽象。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采用模擬實驗、微課視頻等教學方法。然而,這些方法仍存在學生自主參與度低、缺乏獨立思考性等缺陷。
1.2 教學內容方面
計算機網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理論基礎知識及相關實踐操作技能,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從事局域網組建、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等相關崗位德才兼備的專業性人才。然而,傳統的授課內容過于注重計算機網絡基礎的相關原理及實踐操作,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有所忽視。
2 優化策略
2.1 優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仍以計算機網絡概述、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等專業知識為主,保證課程定位不變,僅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3]。每一知識點都蘊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師需要優化教學內容,從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課堂的課前、課中、課后各個教學環節。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專業知識,還能在授課過程中提高素養水平,成為品學兼優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在講解專業課程時,不僅需要對計算機網絡原理的專業知識點理解透徹,還需要對思政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教師素養的提升,如果教師沒有深厚的思政水平作為基石,思政內容就無法更好地與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點融合。因此,教師也需要從思想上重視思政教育,通過不斷培訓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例如,可以定時開展課程思政專題探討和研究,與思政老師合作共同探討研究思政元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計算機網絡蘊含的部分思政元素見表1。
2.2 優化教學方法
2.2.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
目前的教學方式已采用了學習通等線上平臺,但有時流于形式,存在課程資源匱乏、視頻內容講解質量不高等問題。線上平臺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平臺資源水平亟待提高。高職學生相較本科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主動學習習慣欠佳,而計算機網絡基礎專業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4]。教師應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完善線上資源,采用線上平臺特有的多樣化、特色化、趣味化等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學習通中的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平臺測試、搶答等多種方式講授重難點,吸引學生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習題、課后作業、微課視頻等方式鞏固知識點,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2.2.2貫穿式教學方法
貫穿式教學方法是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例如,在講解IPv4的知識點時,可以與愛國敬業等思政元素相關聯,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課堂的每個教學環節。IPv4是獲取網絡資源的必要條件,但由于上網人數眾多與IPv4地址數量有限形成矛盾,IPv4地址數量不足成為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由于我國早期未參與IPv4的相關研究,無法主導IPv4地址的分配,從而使我國在網絡發展中容易陷入被動。為此,我國積極參與下一代IPv6地址標準的研究,將愛國情懷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既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又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2.2.3 舉例教學方法
計算機網絡課程較為枯燥且抽象,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通過列舉學生日常生活、身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例,將其與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點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技能和前沿動態,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工作原理,還能逐漸受到思政教育的影響,從而完善價值觀、人生觀等。
3教學設計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已離不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不僅專業性強,而且思政內容豐富[5]。以沖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A) 為例,將思政元素融入授課過程中,使思政元素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內容之中。
3.1課前準備
上課前,教師精心準備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教師不僅準備授課內容CSMA/CA協議的知識點,還要挖掘CSMA/CA與思政元素的關聯點,進而搭建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之間的橋梁。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CSMA/CA協議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微課提前預習CSMA/CA協議的內容及應用場景,并討論該協議與CSMA/CD協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等,為新知識的講解做好充分準備,幫助學生培養自覺自學的良好習慣。
3.2課中教學
3.2.1情景式導入
在講解新知識前,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等互動方式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CSMA/CA協議主要用于解決無線網絡(如Wi-Fi) 通過無線信道完成數據傳輸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深入掌握CSMA/CA 協議的工作原理,教師課前發布一個任務:學校需要給學生分配晚自習教室,但現有教室有限,請問該如何分配?是采用先到先得的隨意競爭搶占教室資源方式,還是按照制定的規則使用教室?教師在情景導入時引入思政元素“規則”,通過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出授課內容及思政元素,讓學生從中感受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樂趣,從而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3.2.2剖析專業知識
課前發布的情景任務引出CSMA/CA協議能夠幫助解決班級分配晚自習教室的問題,即信號碰撞問題。無線網絡依靠共享的無線信道傳輸數據,由于無線信道存在更多的干擾和隨機性,因此CSMA/CA采用了碰撞避免的機制。設備發送數據前首先檢測信道,如同生活、學習或工作中與人溝通時要禮貌。若檢測到信道空閑且等待幀間隔DIFS后,設備發送數據幀。接收設備接收到數據幀后,等待SIFS后馬上發出確認。發送設備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收到確認幀ACK,就必須重傳此幀直到收到確認為止,或者經過若干次重傳失敗后放棄發送。學生搶占晚自習教室與CSMA/CA協議類似,安排機房前需要查看教室是否被人占用。當發現有空教室且在一定時間內無人占用時,則可占用。占據教室后,若在一定時間內無人告知該教室后續會被占用,則表示該教室一直為空,無其他安排,該班級可持續占據該教室。根據無線網絡的特征,為了保證無線網絡內數據能夠順利發送到目標主機,計算機發送數據時要遵守CSMA/CA 協議,發送數據前要等待一段時間以保證信道為空,以免發生碰撞。這正如同每個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都要具有耐心和禮貌,并遵守相應規則,如法律、道德等。在生活中處處培養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工作中。
課堂學習采取小組游戲方式,這種新型學習互動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設計相關游戲,讓學生扮演計算機,通過遞交課本方式發送數據,模擬CSMA/CA 協議發送端正確將“課本”遞交到接收人手中且不會產生沖突。游戲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主動探究的精神,小組可以積極討論相應策略,加強團隊合作互助精神,鍛煉溝通交流的能力。這也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發揚CSMA/CA協議的謙讓后退優良品德,成為有禮貌的人才。
3.3課后拓展
課后,學生按時完成教師在線上平臺布置的作業,以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較差,教師也要反思其教學方式方法并加以改善,有針對性地輔導個別學生。課后,教師與學生加強溝通,鼓勵學生通過參加計算機網絡相關比賽、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軟考等多種方式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熱愛學習的積極性。
4實施效果
通過學習通線上平臺統計學生學習情況,有助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并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策略和方法。圖1顯示了學生的綜合成績,學生的綜合成績較好,教學效果較為明顯,教學質量有所提升。圖2、圖3分別顯示了學習通平臺3月、4月學生的學習次數,顯示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后,學生的學習次數明顯增加,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動力增強。
5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使得傳統教學方式發生極大的轉變。課程思政將育人育德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貫穿課堂教學中去,不僅讓學生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點,學生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健康向上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內容的深挖,將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