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店,我偶然見到一種“刻字蘋果”,那獨特的創意瞬間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受此啟發,結合課本上學到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有機物淀粉”以及“淀粉遇碘液變藍”的知識,我萌生出一個奇妙的想法——能否把個性化的圖片“畫”在樹葉上?于是,一場充滿趣味與挑戰的探究之旅就此展開。
我借助手機App將一張彩色照片處理成黑白圖像(如圖1),然后將其打印出來。接著,我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剔除照片中的白色部分,只留下黑色紙片,這一步需要極大的耐心,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壞圖案的完整度。經過一番細致的操作,一個獨特的“葉片畫模板”便初步完成了。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挑選了一片鮮嫩的綠植葉片,用兩張相同的黑色紙片從上下兩面將一部分葉片遮蓋,再用曲別針將其固定,然后將這盆綠植搬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滿心期待著光合作用的“神奇魔法”。
傍晚時分,我迫不及待地摘下葉片,輕輕去掉遮光的紙片。
接下來,便是讓葉片“蛻變”的關鍵步驟。我把葉片放入裝有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的小燒杯中,往大燒杯里加入適量清水,將小燒杯放進大燒杯中。接著把大燒杯放在三腳架的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
通過這種間接加熱的方式,使酒精均勻受熱,葉綠素逐漸溶解。只見酒精慢慢變成了綠色,葉片也隨之變成了黃白色。
我用鑷子小心地夾取葉片,用清水仔細漂洗后,將其放置在培養皿中,緩緩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輕輕沖掉碘液,那一刻,神奇的現象出現了:紙片遮擋的部分并未變藍,而未被遮擋的部分則呈藍色,清晰地勾勒出了我想要的圖案。
隨后,我將制作好的葉片夾在厚吸水紙中。耐心等待了一周左右,待葉片完全脫水后,用壓模機為葉片壓膜。就這樣,一幅由我親手“繪制”在葉片上、能夠長久保存的獨特作品誕生了。
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難題。葉片干燥后易碎,每個制作環節都要謹慎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在剔除照片的白色部分時,刻刀的力度和角度稍有偏差,就會讓圖案變得不完整。在加熱酒精的過程中,我也時刻擔心溫度控制不當,會導致酒精燃燒或者葉片受損。
但正是這些困難,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科學實驗需要嚴謹的態度和十足的耐心。
通過這次實驗,我不僅將課本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中,還收獲了創造的喜悅。我意識到,科學就像一扇通往無限可能的大門,只要我們勇于探索、敢于嘗試,就能發現其中無盡的奧秘和樂趣。(指導老師: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