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減負增效”,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為了響應“雙減”政策,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智慧課堂,提高學習效率,我校開展了初中英語智慧課堂的教學實踐探索,構建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高效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分析
本課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be going to do”的一般將來時語法結構,同時復習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等語法知識。在詞匯方面,學生將學習一些常見的體育運動項目及相關動詞,如basketball,football,tennis,race,win,lose等。
本課的語篇材料選取了兩個男生關于打籃球和劃船的對話,難度適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課文還涉及了prefer,join a club,cheer sb. on等日常交際用語。
二、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高,但在語言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學生詞匯量相對有限,語法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有待提高;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但自主學習、深度思考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培養。此外,學生對體育運動普遍感興趣,尤其是男生,平時喜歡討論和參與籃球、足球等體育活動,這為教學話題的展開提供了有利契機,但學生對話題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表達的積累還不夠豐富,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三、教學目標
1.能夠掌握體育運動的相關詞匯和“be going to do”一般將來時的語法結構。
2.能運用所學知識談論自己的運動愛好和計劃,認識到體育運動意義。
3.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be going to do”的一般將來時語法結構;運用該結構談論和詢問他人的運動計劃。
教學難點:
1.理解“be going to do”與一般現在時表將來的區別。
2.掌握be動詞的形式變化。
3.區分“see sb. do sth.”和“see sb. doing sth.”的用法,即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的區別。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前,教師通過智慧教學平臺發布課前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觀看有關校園體育活動的視頻資料,了解體育運動的種類、規則及意義等,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開啟一段關于體育運動的精彩學習旅程。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
生1:喜歡!(學生紛紛舉手,教室里氣氛熱烈)
生2:太喜歡了!運動讓我感覺很開心!
生3:通過運動,我的身體變得很結實!
……
師:哇,看來運動在同學們心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啊!那么,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么呢?請大家用一個簡短的英語單詞來表達。
(學生踴躍發言)
生1:Basketball!Football!
生2:Running!Pingpong!
生3:Swimming!Cycling!Badminton!
...
(教師走到黑板前,快速寫著學生報出的單詞,同時重復每個詞,并示范標準發音。)
師:太棒了!同學們的愛好真是豐富多彩!從你們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體育運動種類繁多,你們能分類、歸納嗎?
生:球類運動,如basketball, football,pingpong;田徑類,如running,swimming,cycling;還有racket sports,如badminton。
生:而且,老師,每項運動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和益處。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剛才提到的這些運動,你們參與過哪些呢?有同學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經歷和感受嗎?
(教師環視全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生1:(自信地站起來)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游泳,堅持到現在,游泳不僅鍛煉了我的肺活量和耐力,也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每次游泳后,我都感到身心舒暢,它消除了我的疲勞。
師:(贊許地點點頭)非常好!你的毅力和你所獲得的成就感彌足珍貴。同學們,聽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感想嗎?
生2:我被他堅強的毅力感動了。我認為體育運動不僅能強健體魄,也能塑造性格,真是太好了。
師:體育不僅是一種鍛煉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堅持體育鍛煉對我們的成長大有裨益。(生動地比畫著,引起學生共鳴)還有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你的運動故事?
生3:(靦腆地舉手)我曾在小學時參加過一次全市的中長跑比賽,雖然沒有拿到名次,但那種參與角逐、奮力拼搏的經歷讓我難忘。
師:(動情地說)你的經歷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拼搏展現價值,在體育競賽中,win or lose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參與的勇氣、奮斗的歷程和凝聚的友誼。(教師一邊說一邊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平視,表達理解和支持)
(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學習興趣高漲)
師:同學們的分享讓我感到無比振奮!每個人都曾有過難忘的運動瞬間,揮灑汗水,拼搏奮進,收獲喜悅。Aren’t they the most precious moments?
生:(齊聲應和)Yes!這些都是人生中寶貴的記憶和財富!
師: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走進Unit 1的世界,用英語暢談體育運動,向著知識的殿堂進發!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話題圖片,學生興致盎然,躍躍欲試,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就此形成。)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情境導入的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對話,圍繞體育運動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運動意識,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探究語法,合作學習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進入語法學習環節,本節課的重點語法是“be going to do”,表示按計劃、打算或意愿將來要做某事。(板書:be going to do)讓我們先來看三個例句。(利用多媒體展示例句)
(1)I a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this weekend.
(2)Are you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sports meeting next month?
(3)Lucas and James are going to have a tennis match this afternoon.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個例句,思考一下它們在結構和意義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低頭思考,小聲討論,然后舉手發言)
生1:這三個句子都有be動詞、going to和動詞原形,它們組成了“be going to do”的結構。
生2:這些句子都在談論將來要發生的事情,表示一種計劃、打算或意圖。
師:不錯,你們觀察得很仔細,總結也很到位。(贊許地點點頭)那么,這個結構中be動詞的形式有什么規律呢?
生3:be動詞的形式要根據主語的人稱和數的變化而變化。例句1中主語是I,所以用am;例句2中主語是you,對應are;例句3中主語是Lucas and James,是第三人稱復數,也用are。
師:太棒了!你抓住了be動詞變化的關鍵。(豎起大拇指贊許)通過例句,我們可以歸納出“be going to do”的一般構成:主語 + be going to + 動詞原形,來表示將來要做的事。記住,be動詞要和主語保持一致。(板書句型結構,并強調be動詞的變化)
師:現在,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be going to do”造幾個句子,說說你們的運動計劃。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我們分享交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熱烈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對學生的語言運用給予點撥和糾正。)
生1:I am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chool basketball match.
生2:My brother is going to watch the World Cup next year.
生3:Grace and I are going to practice yoga this evening.
(學生踴躍交流,句子基本合乎語法規范,教師予以肯定。)
師:你們的句子造得都很棒,能夠靈活運用“be going to do”這一結構。記住,這個結構強調事先計劃、打算或意愿,常和表示將來的時間狀語連用,如this weekend, next month, this afternoon等。(板書時間狀語,引導學生注意句型的使用要點)
師:同學們,除了“be going to do”表達一般將來,還有一個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一般現在時。請看例句。(多媒體展示例句)
(1)The plane takes off at 6:30 tomorrow morning.
(2)When does the football match start?
(3)The museum opens at 9:00 and closes at 17:00 every day.
師:觀察這組例句,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對比“be going to do”,這種表達方式在意義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1:這些例句都是一般現在時的句子,謂語動詞用一般現在時的形式,但表達的是將來的事件。
師:說得好。一般現在時除了表示現在經常性、習慣性的動作,有時可以表示將來。(板書:一般現在時表將來)這種用法通常表示什么樣的情況呢?請同學們再仔細體會。
生2:這些例句所表示的都是按時間表、日程安排或慣例進行的事件,強調確定性和客觀性,而“be going to do”側重個人的主觀計劃、打算或意愿。
師:你總結得很精辟。一般現在時表將來往往和時間狀語連用,突出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點,且多用于客觀事物,如飛機起飛、比賽開始、博物館開門及關門的時間等;而“be going to do”的主語通常是有意愿的人,帶有主觀色彩。
師:為了加深理解,我們再來練習一下。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根據括號中的時間狀語完成句子,選擇使用“be going to do”或一般現在時。(展示練習題)
(1)We" " " " "(go) on a hike this Sunday. (be going to go)
(2)The train" " " " "(leave) at 7:15. (leaves)
(3)I" " " " "(visit) my grandparents next week. (am going to visit)
(4)The concert" " " " (begin) at 19:30 tonight. (begins)
師:請同學們先自己完成,然后小組討論,最后我們一起訂正。(安排學生自主練習、合作探究)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最后集體訂正練習題,查漏補缺。)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對這兩種表達將來的方式是不是更熟悉了?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活動,鞏固語法,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師:請同學們兩人一組,設計一個有關運動計劃的對話,要求運用“be going to do”或一般現在時提問和陳述,每人至少說3句話。(布置活動任務,提出語言要求)可以參考課本對話,發揮想象,添加細節。時間寶貴,把握節奏哦。(鼓勵學生借鑒課文對話,但要有創新和拓展)
(學生自主編對話,教師巡回指導,給予語言、內容、想象力等方面的指點。)
師:好了,同學們,讓我們分享你們的對話成果吧。有請第一組!
生1:Hi,David!I heard that you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city sports meeting. Is that true?
生2:Yes,I am. I am going to compete in the 100-meter race. The preliminary contest will be held at 9 o’clock next Friday.
生1:Wow,that’s great!I am going to watch your game and cheer for you then.
生2: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I will do my best to win the race.
生1:I believe that you are going to be the champion!Good luck!
生2:Thanks!Let’s go and practice together this
weekend!
師:(帶頭鼓掌)這一組同學的對話很精彩,不僅準確使用了“be going to do”和一般現在時,而且想象力豐富,添加了比賽細節,表達了支持和祝福,語言流暢自然,非常地道。
(其他小組依次展示對話,教師總結點評,突出語法和交際的雙重訓練效果。)
師: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同學們是不是對“be going to do”和一般現在時表將來有了全面的認識?今后在表達將來計劃時,我們要根據情況靈活選用哦。(強調語法運用的實際性和靈活性)希望大家能學以致用,說出更多地道的英語來!(鼓勵學生學用結合,培養語言交際能力)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啟發式教學,通過觀察例句、小組合作、語法練習、創設對話等方式,引導學生歸納“be going to do”句型的結構和意義,并將其與一般現在時表將來進行對比辨析,加深其對兩種表達方式的理解。)
(三)活動實踐,鞏固運用
師:同學們,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談論運動計劃的重點句型和詞匯。現在,我們開展一些實踐活動,鞏固語言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能力。(鋪墊活動目的,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圖片,向大家展示你最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然后,用“be going to do”句型,談談你的運動計劃,要說明運動項目、時間地點、參與人員等要素。
生1:(展示一張籃球賽的圖片)I a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next Friday afternoon. We will have a match against Class 2 at the school playground. I will be the point guard. We are going to try our best to win the game.
師:很好!你不僅使用了“be going to do”句型,而且有具體的計劃內容,語言表達準確流暢。(肯定語言表現,贊揚句型使用恰當,內容具體)同學們可以借鑒他的表達方式。還有哪位同學愿意分享?大家要認真傾聽,記錄同學的運動愛好,待會兒我會提問。
(學生輪流展示圖片,闡述計劃,教師針對其表現給予點評,突出亮點,指出不足,示范修改。)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前兩個環節教學的基礎上,設計了“我的運動計劃”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融入聽說讀寫技能實踐,在語境中感悟語言的實際應用,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六、教學反思
本案例以“雙減”政策為背景,探索初中英語智慧課堂教學策略,力求在減負增效中提升教學質量。本教學過程體現了以下特點:一是重視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師生談論喜愛的運動,引出話題,幫助學生理解體育運動的意義,喚醒其運動意識和表達欲望,為其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二是突出自主探究,培養學習能力。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小組合作、歸納總結等方式感知語言、探究語法規律,在主動建構中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強調活動實踐,注重語用能力。教師設計了個人陳述、小組調查等實踐性活動,引導學生整合運用英語知識,在聽說讀寫中鞏固英語知識,在互動交流中體驗英語,突出英語的工具性。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案例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課堂互動的廣度和深度有待加強、個性化學習指導有待跟進、語言輸出任務的遞進和分層有待優化等。
(作者單位:閩侯縣上街實驗學校)
編輯:陳鮮艷
注:本文系閩侯縣教育教學研究“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五育融合’項目式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編號:Mh202303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