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是我非常敬佩的人,我喜歡閱讀他的人生故事,他的奮斗精神總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童第周是我國生物學研究的先驅、“中國克隆之父”,在20 世紀90 年代被列為世界100 位最優秀的科學家之一。1902 年,童第周出生于浙江鄞縣( 今浙江寧波鄞州區)塘溪鎮童村。經過努力學習,他考入寧波效實中學。但第一學期,他的成績并不理想,排名全班倒數第一。童第周沒有氣餒,決心更加刻苦。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勤學苦讀,終于獲得了幾何成績第一和總成績第一。童第周曾感慨地說:“這兩個‘第一’,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沒有天才,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后來,童第周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又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留學,開始了胚胎學研究。當聽到外國同學說“中國人太笨”時,童第周發誓要為國爭光!經過不斷努力,他終于用自己的雙手,第一個完成了難度極大的青蛙卵膜剝除手術,震動了生物界。童第周改變了同學們對中國人的看法,成為國際知名的實驗胚胎學家。
1934 年,童第周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和科研條件,毅然回到祖國。戰亂期間,童第周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借了很多錢,買了一架舊顯微鏡。他用這架顯微鏡和幾個魚缸,堅持不懈地探索生命的奧秘,在脊椎動物、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的卵子發育能力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始終奮戰在科研第一線,成為國際最權威的文昌魚研究專家。他利用鯽魚遺傳基因成功克隆出的單尾金魚,被科學界稱為“童魚”。
童第周一生為振興祖國的科學事業奮斗不息。他說:“我們的事業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認真是成功的秘訣,粗心是失敗的伴侶。”他在一首詩中深情地寫道:“愿效老牛,為國捐軀!”雖然我還是一名小學生,也做不了高深的研究,但童第周的這些話時刻激勵著我,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認真、嚴謹,以一絲不茍的精神來做好每一件事。
童第周立志高遠、矢志不渝、勇于創新和愛國為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