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讀者們,“玩遍天下”欄目已經帶大家一起游玩了兩年。
今年,我們邀請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技館原黨委書記蘇青老師為導游,他將用筆下的詩詞,和大家一起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
現在,就開始我們“跟著詩詞游中國”的旅程吧!
秦皇島市,河北省下轄地級市,離北京只有300 千米左右的路程。這是一座傳奇的城市:秦始皇求仙從這里入海,曹操在此寫下了《觀滄海》,毛澤東留下了“秦皇島外打魚船”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領略這座北國海濱城市的絢麗風光。
作家向往的北戴河創作之家
采桑子
安一路畔清幽處,創作之家。滋潤之家,神慕文豪共品茶。 核桃樹下秋涼意,詩緒無涯。情意無涯,會友讀書氣愈華。
北戴河創作之家位于安一路9 號院,院子小巧玲瓏,環境幽靜,十分適合創作,是中國作家的創作、休養基地。正對大門的是一幢三層樓的明黃色主建筑,右側石柱上豎排著巴金先生題寫的“中國作家協會北戴河創作之家”幾個大字。除1 號樓外,還有專門供來此地創作、休養的作家居住的2 號樓。
兩棟樓的廳堂、走廊里,都是各個年代著名作家的題詞、寄語和照片。樓道和餐廳里,掛滿了每年來這里創作、休養的各地作家的書畫作品和工作、生活照。圖書閱覽室珍藏有許多作家捐贈的文學作品,一些名家還設有專柜。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夏天,王蒙先生都要來這里,他的很多名篇都是在這里構思、寫作的。
2 號樓前面有兩棵相互依偎的大核桃樹,四面散開的枝條自然垂落在地,濃密的樹葉搭成一頂巨大的涼棚。據說,這兩棵核桃樹均為20 世紀50年代初栽種,巴金、葉圣陶、丁玲、韋君宜、王蒙、鄧友梅、高洪波等文學大家都在這里留下了風姿靚影。
四處可見“浪淘沙”
南鄉子
綠樹映青波,云淡風輕浦鷗梭。童少涌嬉沙海岸,歡歌,銀浪輕拍向碧螺。 游艇鏡穿磨,架下秋千美夢托。木槿紫薇春意秀,婆娑,少女涼亭立素荷。
1954 年夏,毛澤東主席在北戴河開會時創作了《浪淘沙·北戴河》,從此,秦皇島和北戴河名揚天下,“浪淘沙”由此成為秦皇島尤其是北戴河的一張宣傳名片。
走出北戴河火車站,站前廣場安放著一塊巨大的泰山石,上面鐫刻著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全詞手跡;步入北戴河創作之家1 號樓門廳,墻上掛的是一幅落款為胡志飛撰的《浪淘沙·北戴河》書法作品;在鴿子窩附近的海灘,有一塊刻有“浪淘沙”三字的石碑;劉莊附近眾多的賓館里,就有以“浪淘沙”命名的旅館,以及“浪淘沙自助公寓”……
在東山旅游碼頭乘坐游輪出海觀光,游輪的名字也叫浪淘沙。這艘游輪原名長城,號稱是整個北戴河區最大的游輪,共有三層甲板。游輪的底部被涂成紅色,如同一艘承載著紅色記憶的海上使者。坐在游輪上,但見風和日麗,滿目群鷗翱翔;漫步歡樂灣海灘,但聞波濤拍岸,盡是笑語歡歌。
俯首入海老龍頭
浪淘沙
秋媚細風彈,遠眺憑欄。老龍俯首入波瀾。千載石城經血雨,歲月旋湍。 澄海映天藍,沙浪同歡。驕陽艷照意青巒。遙想戚公揮劍怒,華夏如磐。
老龍頭位于山海關區城南4 千米的渤海之濱,是明長城的東部入海處,也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入海的石城猶如龍首俯探大海、弄濤舞浪,“老龍頭”由此得名。
澄海樓鶴立雞群,雄踞邊關,給人以“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之感。澄海樓下的城墻向北延伸,折向西邊的角山,構成當年令后金望而生畏的關寧錦防線。
澄海樓的下方就是“龍頭”——石城。它伸入海中的部分有22.4 米,整個石城為九層巨石砌墻,其中第五、六層仍用原遺址的巨石壘砌,以彰顯城墻原貌。憑欄休息,但見水波連天,天地同色,游人嬉浪,和諧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