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成為農村農業發展的趨勢,即新農業。然而在新農業發展進程中,經濟欠發達地區忽視了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積極作用,導致農業產業化進程仍然十分緩慢。因此,文章以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程度較低的廣西貴港市為例,探究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融合共生之路。即首先分別揭示目前貴港市農村新農業發展現狀和物流體系建設現狀,然后分析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二者相輔相成的內在關系,最后基于兩者關系,以及借鑒西部其他地區現代農業系統與物流系統的協同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針對性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建議,以期助力現代農業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相互融合共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 關鍵詞:新農業;農村物流體系;融合共生;農業產業化
" 中圖分類號:F304.3"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5.01.025
Abstract: Currently, the trend of rur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owards industrialized management, new types of agriculture, diversified functions, and humanization, namely new agriculture. However, the poor areas have neglected the effect of rural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on the developing of new agriculture, resulting in a very slow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ath of convergence symbiosi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ogistics systems, this work takes Guigang City in Guangxi as research object, which has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irst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new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in Guigang City will be revealed separately. The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ogistics system will be analyzed. Based on this, benefit from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modern agricultural systems and logistics systems in other western regions, we will propose relational suggestions for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ope to help the integration and symbiot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rural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e; rural logistics system; convergence symbiosi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0" 引" 言
"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問題關系到國計民生、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當前,在新農業越來越普遍、經營性農業大量興起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推動西部現代農業與農村區域物流融合共生,培育農業經濟發展新動能,是現階段需要關注的重點。對于現代農業與農村物流體系關系的研究,學術界側重于物流對農業的單方面影響[1-3]。侯石安等[4]以貴州為例研究,認為區域物流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正向影響非常顯著,且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尹玉華[5]認為,現代農業物流的發展不僅能提高時效,而且可觸達顧客需求,即農業物流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業經濟。然而,現代農業與物流作為兩個產業系統,需要關注兩者相互之間的融合共生發展關系。于是,陶詩語等[6]以安徽省為例,研究了農業與物流業的融合發展特征,發現省域呈現總體提升,但尚處于良好協調階段,總體來看現代農業與區域物流兩個系統共生關系的研究還在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普遍的結論,且由于我國區域特質明顯,不同區域這兩個系統的共生關系也可能有一定差異。除此之外,也有學者指出,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之所以緩慢,是因為直接忽略了農村物流的作用以及價值,同時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揭示了發展農業產業化與建立農村物流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8]。梁雯等[9]研究認為,我國農業與物流業的協同發展水平呈螺旋式上升,但目前仍處于低位。
一直以來,相比于工業和服務業,我國農業的發展速度仍然較慢,學術界在分析這一現狀時提出,農業在產業化進程之中遇到諸多的困難以及障礙,與現有的農村物流體系缺失有著緊密的聯系[8]。為此,現階段,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興旺,加速培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同時,隨著交通路網體系日益健全和市場加速拓展,物流業也得到較快發展,與農業產業的融合力度也不斷增強。因此,為滿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急需建立科學完整合理的農村物流體系,為推動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基于此,本文以西部地區的廣西貴港市為例,探究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融合共生之路,為提高西部地區現代農業與物流兩個系統的協同發展水平提供理論指導。
1" 農村新農業發展和物流體系建設現狀
1.1" 貴港市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貴港作為桂中南的節點,是廣西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港口城市,擁有一流的港口和鐵路、公路等交通網絡,是南寧前往廣東的必經之路。由于地理環境優越,吸引了外商投資建廠,尤其是木材加工廠,木業產業總產值超600億元,木制品產量占廣西全區60%以上,被稱為“南方板材之都”。然而,貴港2023年上半年度GDP為719.8億元,負增長32.79億元,貴港的工業處于低迷狀態。主要是由于這兩年以來意識到桉樹有毒性和保護農耕地,政府勒令鏟除農戶種植基地里的桉樹,使得大批木材加工廠倒閉,農民失去就業機會,農戶由于種植糧食作物成本過高而荒廢農業用地,從而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初,農業用地是凹凸不平的山地丘陵等地,產業化和機械化成本太高,且常有野豬等動物對農作物進行破壞,加之都是山地也吸引不了投資商進行規模化種植,以至于無法實現農業機械化和產業化,導致農戶被迫放棄種植農作物,為了不荒廢土地資源,轉而種植極易生長的桉樹,以及將土地以租賃方式用作加工地,木材加工就地取材,生產成本低,農戶就地就業,收入相比于種地高,由此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因此,農耕地移作他用,政府重視工業發展,忽略農業的發展,地理因素和農戶進行新農業建設意識淡薄,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全靠人力等因素制約了貴港市農村規模化農業的發展,不利于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
1.2" 貴港市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現狀。近年來,貴港市供銷合作社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做好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相關部署,牽頭擬訂《貴港市統籌推進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主動作為,上下聯動,奮力推進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如全市已建成鄉鎮寄遞物流中心4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893個。但是,存在如下問題:(1)統配程度低,運營成本高。貴港市共有快遞許可企業16家,大部分物流快遞網點為單一品牌垂直經營,要單獨配備運輸車輛、司機以及分揀工人,運營成本較高,基層網點尤其是村屯網點運營困難;(2)村級網點分散、業主經營意愿不強。據調研,村級快遞末端網點建設需要配備監控、貨架、出入庫掃描儀、信息網絡、消防安全等基礎設施,投入成本高,村里的商店、小賣部等經營業主對承接快遞業務意愿不強,同時,貴港市快遞派送費每件平均1元,村級末端網點需要將包裹從鄉鎮級網點拉回村屯,再派發給群眾,派費每件只有0.4元,利潤低,若村級網點僅靠快遞業務,無法持續長遠發展;(3)快遞進村“不快”。派送成本高,大部分不進村,再加上路途較遠,影響投送速度和效率,難以運行實施。所以以前有些村落還有郵政快遞下鄉進村,現在也幾乎消失;(4)郵政、供銷、交通等部門沒有形成共享共建的機制,相互之間沒有形成資源共享、網絡共建和風險共擔的機制。
2" 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內在關系
" 基于共生關系理論,兩個產業的關聯可以構成共生體,保證產業鏈上參與企業和不同環節可以開展供求匹配和價值共創活動,現代農業與物流業的內部資源也應以一個共生的系統進行整合。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任務,而物流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支撐產業,推動作用顯著。即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必然要求交易活動的規模化,無論是農產品進城還是西部農產品東擴,都需要有大量的物流活動承載。其次農業的電商化在促進農業生產興旺的同時,也派生了大量的物流業務,從而強化了農業與物流的共生關系。隨著西部大開發和鄉村振興不斷深化,農村道路和信息化設施不斷完善,為現代農業和物流活動提供有效支撐。
" 由此可見,農業與物流業互有需求,共同促進,當兩業處于協同發展時,高水平的物流服務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充分釋放農業經濟的潛力;反之,現代化的農業能夠擴大物流規模,推動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來看,農村現代農業與農村物流兩業共生關系并不是很強,共生關系階段仍處于中期階段,特別是廣西處于中下游水平,而貴港市由于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較低,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更是拉低了兩者協同發展的水平。
3" 新農業與農村物流體系融合共生發展建議
" 當前,農業活動和物流活動的經濟密切性逐步增強,但是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缺乏健全的政策支持保障,基礎設施尚不完善,農村相關的技術人才缺乏,物流效率較低,農產品運輸過程中損耗嚴重,尚不足以完全滿足農業發展中釋放出的物流需求。因此,根據農業產業化與物流業融合共生發展趨勢,探究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融合共生之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1" 頒布協同發展政策。協同發展的政策是繪制共生發展藍圖的關鍵。過去,各行各業的發展均以政府的各項政策為方向標,所以政府的政策就像火車頭成了發展的關鍵,是“人找政策”的一個過程。然而,新農業發展和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需要轉變思維,變成“政策找人”,為此政府應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如貴港市政府成立農業發展和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專班,主動擔當作為,聯合農業部、郵政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積極開展調研論證,尋找出兩者之間的接合點并發布利于兩者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等工作。一是招商引資,進行規模化建設。二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提升物流助農的服務能力。三是減少租賃土地使用稅收,這樣可減少商家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和倉儲等物流服務基地的成本,也降低商家投資大規模化現代化農作物種植的成本。四是關注現代農業和區域物流共生關系較弱的鄉鎮,精準突破。總之,貴港市政府要探索出臺兩個系統共生發展的相關政策,探索機制創新,破解協同發展的難點和堵點。
3.2" 建設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的根基。因為貴港地形多變,山巒起伏,使得該地的運輸困難。盡管貴港市的GDP水平處于廣西自治區的中等位置,公共交通由于木材工業發展的木材運輸,已將主要干道壓潰,并且此前一直疏于建設拓寬鄉道和縣道,且缺乏良好的交通設施網絡作為基礎。要致富先修路,盡管目前貴港市的農村物流有所發展,但由于農村較為分散且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使得大量的快遞站點如韻達、中國郵政、圓通、中通、順豐等物流公司只在鄉鎮設有分支機構,農村居民線上購物或者賣貨都極不方便,只能通過私家車到鄉鎮站點進行交易,物流成本增加,效率降低。正是由于道路交通網不發達、缺少統倉配送和大型的冷鏈物流系統,致使農業和物流的商家怯于投資。因此,貴港市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加快本區域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即通過集體或個人融資、引進外資等方式,進一步加快建設農村綜合交通體系,提高農村公路等級,加大對農村公路的養護力度,改善農村公路道路質量,延長其使用年限,實現農村地區這塊廣袤土地上完善的公路網絡體系。同時政府應加大優惠政策力度,加強偏遠地區配套設施建設,如本地倉、中轉倉或沿途水電供應、通信網絡等服務設施,為農村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良好條件,降低農村農業物流成本,使得農產品出村、農業機械品下村雙向循環暢通,為各大快遞公司和農業公司進村投資建設奠定基礎。
3.3" 自主培養物流和農業人才。人才是發展建設的根本力量。近年來貴港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廣東打工或者出去其他市和省外讀書后,幾乎很少回到本地進行建設,人才流失較多,只剩一群缺乏文化和技術的老人留守村莊,荒廢貴港農村廣闊的發展空間。盡管這三年來貴港市各個單位一直赴區外招聘高層次或緊缺人才,但是效果卻不是很理想。除此之外,過去貴港市是廣西唯一一直沒有一所大學的城市,這也是人才缺乏的一個因素。為此,本地自主培養自主消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今,貴港市應該根據本地情況,與新在貴港市辦校的廣西物流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建立產業學院。教師與學生就近調研本地農村發展情況,通過分析當地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發掘解決方案,形成科研項目或課堂實際項目化教學案例。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成長,然后利用良好的發展政策吸引留住人才,使學生畢業后在本地發揮才干,鼓勵并引導其通過利用本地農村土地資源進行創新創業,并結合物流知識,以同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物流體系的建設。由于青年人更富有發展創造力,以及奮斗的活力,所以物流專業的青年一代的注入,更有利于刺激本地農業和物流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3.4" 借鑒其他省市經驗,加強宣傳。借鑒其他省市經驗并加強宣傳是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根據調研,貴港目前農業的發展仍比較傳統,主要原因是老人不舍得將賴以生存的土地租賃給承包商進行大規模產業化種植,害怕失去了土地之后生活沒有保障,甚至害怕以后土地更是有可能被破壞,認為開發商缺乏公信度。因此,政府有必要在全市農村范圍內進行宣傳引導,減少或消除農民的顧慮,這是邁出的第一步。此外,通過借鑒西部其他地區的“現代農業”與區域物流融合共生發展案例,貴港市農村新農業和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融合共生發展之路,便有了底氣,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般踟躕不前。
" 目前,西部各省市中,四川省的物流系統和農業系統這兩個系統協同發展水平指數較高。其無論是現代農業系統的有序度,還是物流系統的有序度,數值上都處于相對最高位,同時兩者差距也較小,這有利于兩個產業系統在互動中相互融合協調。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四川作為西部要地,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樞紐配套設施,物流綜合水平相對較高,同時還擁有豐厚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基礎,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這使得農業與物流業兩個系統得以相互融合協調發展。再觀察兩者融合共生水平處于最弱的內蒙古地區,也能發現,盡管內蒙古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是農牧業基礎設施和科技力量明顯薄弱,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僅60%左右,農畜產品加工業與農牧業總產值比為1.3∶1,與全國平均水平2.4∶1存在較大差距,制約現代農業有序發展。同樣,內蒙古物流業雖然規模日益擴大,但是在物流配套包括倉儲、運輸、信息化方面相對薄弱,制約了整個物流系統有序度的提升,同時也制約了其與現代農業的融合協調發展。綜上分析,可知農業與物流業兩個系統互相影響,互為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對完善交通網絡和物流基礎設施的推動建設,以及人才所帶來現代化科技力量的加持。
4" 結束語
當前,我國農業正經歷著一場隱形革命,高度市場化的、以新型蔬菜水果種植和畜禽魚飼養為主的“新農業”正在迅速崛起。在新農業發展背景下,農產品產量劇增,農民的收入與消費情況取決于農產品的銷售,而農村寄遞物流體系的優化則有利于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本文通過揭示當前貴港市農村新農業發展的現狀,以及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現狀,分析農業系統和物流系統之間的互相共生的內在關系,提出利于兩者協同發展的建議。旨在通過頒布協同發展政策,建設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自主培養物流和農業人才,以及借鑒其他省市經驗并加強宣傳等措施,實現貴港市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融合共生、協同發展。然而,農村農業和物流的發展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需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不斷探究新農業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融合共生之路,為其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 孫磊,左磊. 城鄉融合視角下的農村物流體系規劃探索——以界首市為例[J]. 安徽建筑,2022,29(12):21-23.
[2] 張晨玲,張紫玉. 基于電子商務背景下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研究[J]. 中國物流與采購,2023(3):104-105.
[3] 楊周,何律琴. 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省農村物流體系發展對策研究[J]. 物流科技,2024,47(11):51-52,59.
[4] 侯石安,胡楊木. 現代物流、要素投入對貴州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貴州省1995—2018年時間序列數據[J]. 貴州社會科學,2019(3):126-132.
[5] 尹玉華. 現代農業物流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儲運,2023(11):108-109.
[6] 陶詩語,欒敬東,耿海峽,等. 產業融合視角下安徽省農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16(3):103-111.
[7] 饒培俊. 淺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J]. 廣東蠶業,2021,55(1):87-88.
[8] 韓俊德. 試論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J]. 現代經濟信息,2018(5):372.
[9] 梁雯,顧大超. 農業與物流業協同發展及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15(6):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