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桌子越線擠到我了!”前排的小旭邊吵邊往后推桌子。
“你的板凳先越的線,你先擠的我!”后排的小雯也不甘示弱,站起來就往前推桌子。
我一個箭步沖過去,把雙方拉開,還沒等我評理,那邊又“戰鼓雷鳴”。
“是你丟的紙!”
“我沒丟,是你丟的!”
我剛要轉身去勸架,那邊兩個“小萌豆”又因為一塊橡皮吵了起來,都說是自己的。
我一會兒跑到這邊勸架,一會兒奔到那邊評理,一頓操作下來,滿滿的疲憊感,效果卻不佳。這可怎么辦,我陷入了沉思。
吵架也是一種溝通,只是像學生這樣無限循環地吵,吵的是情緒,不是道理,達不到溝通的目的。我決定召開主題班會,親自教他們如何“吵架”。
首先,我問大家:“為什么要吵架?”教室里瞬間炸開了鍋,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因為對方不講理。”“為了證明不是自己做的?!薄皩Ψ较群鸬奈??!?/p>
隨后,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如何吵架?
我巡視了一遍教室,發現小旭的板凳下面有一個紙團,說:“小旭,你的板凳下面有個紙團,是你扔的?”
小旭一臉疑惑,趕緊低頭看:“不是我扔的!”
“就是你扔的,要不怎么在你的板凳下面。”我學著學生吵架時的樣子說。
“不是我扔的!”小旭提高了嗓門。
我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如果我繼續說‘就是你扔的’,小旭接著說‘不是我扔的’。我們倆無限循環吵下去,能解決問題嗎?”
“不能解決問題?!贝蠹耶惪谕暤卣f。
“怎么證明不是你扔的?”我問。
“真不是我扔的!”小旭的眼眶開始發紅。
“打開那個紙團,看看有沒有線索。”
小旭趕緊撿起來,打開紙團一看,空空如也。
“是小慧扔的。”小旭的同桌在一旁弱弱地說。
“不是我扔的。”小慧站了起來,咄咄逼人地說。
“你有證據嗎?”我怕他們又偏離了吵架的方向,陷入循環,趕緊將他們拉回來。
“我看到小慧從數學本上撕下來的?!毙⌒竦耐勒f。“可以比對一下痕跡?!毙』蹫榱俗宰C清白,把數學本展開,紙和本子里的印痕對上了,小慧滿臉通紅。
我讓大家討論:“剛才這件事,有什么啟發?”
學生得出結論:吵架的時候,為了避免陷入死循環,雙方要拿出證據,這樣才有利于解決問題。
我又以前天發生的事為例,再給學生示范一次,如何吵架。
數學課上,兩位女生為了一支筆吵了起來,都認為筆是自己的。我拋出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自己用的筆總有一些痕跡,可以指出來,讓對方無話可說?!薄拔蚁却_認一下,自己的筆是不是放其他地方了?!薄拔易寣Ψ较扔?,下課再跟對方理論,而不是在課堂上就急著爭吵?!?/p>
我適時補充:下課后,其中一個女生發現自己的筆夾在了自己的語文書里。如果當時她倆有一個能冷靜處理,就不會吵起來。
我又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同學們每次吵架,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制造了新的問題?”
“爭吵的時候,聲音越來越高,最后大家吵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緒?!薄俺臣艿臅r候,雙方都很激動,往往口無遮攔,很容易因為一句話吵得更厲害,最后失控。”
“只要吵架了,之前多小的事情都變大了?!?/p>
我總結:“不是不讓大家爭吵,是想讓大家理性爭吵,也可以稱之為爭辯。在爭辯時,我們要有理有據?!弊詈?,我要求孩子們從今天開始,學著由之前的爭吵變成爭辯。
自從孩子們學會了“吵架”之后,當兩人出現分歧的時候,他們各自忙著收集證據,甚至找旁人做證。再后來,爭辯也少了,因為每個孩子都會找證據了,還會擺事實、講道理,讓對方挑不出毛病,那些刺耳的爭吵聲終于消失了。(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海學校)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