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老師,我們家小琪在這次學校文藝匯演上表演武術了呢!”已經上八年級的小琪的媽媽激動地在電話里和我分享她的喜悅。我也激動萬分:“太厲害了!小琪越來越優秀了!”誰能想到,現在“文武雙全”、自信大方的小琪,以前是一個動不動就臉紅,不敢和別人交流的內向學生呢!
追根溯源,找準“矛盾點”
記得那年一年級新生入學,我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小琪。她是我們班個子最高的女生,但是總是縮在座位上。我觀察了她一段時間,發現她不僅上課的時候一直低著頭,就連下課也不和身邊的同學玩耍,總是一個人在座位上畫畫。
小琪是因為剛入學還不適應,還是性格過于內向呢?我有些疑惑,準備再觀察觀察。一個月過去了,其他孩子早已打成一片,小琪還是一個人,不主動和別人交流。上課時,老師請她回答問題,她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還瞬間就臉紅了。在和班里的學生閑聊時,我了解到,不少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和小琪同班,以前的她就是這般膽小內向,不敢與人交流、玩耍,甚至不敢抬頭看老師,總是獨來獨往。
后來,我到小琪家家訪,從她媽媽口中得知,小琪小時候一直跟著爺爺奶奶在農村老家生活。村子里沒有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爺爺奶奶也沒有帶小琪去別的地方。從小離開父母,沒有同齡玩伴,再加上一直待在一個地方,生活圈子單一,這可能就是小琪膽小內向的原因吧。后來,父母安定下來后,就把小琪接到身邊上幼兒園,可那時的她已經不敢和別人交流了。小琪媽媽一直為這件事發愁,希望老師想想辦法,能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一點。
了解小琪的成長經歷后,我把她帶到辦公室,輕聲詢問她最近的學習情況。可不管我怎么問,小琪始終低著頭,一言不發,眼眶甚至微微發紅。看來,是問不出什么了。
幫助膽小內向的學生建立自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了解小琪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小琪的困擾,進而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瓦拉赫效應,拉開“興趣線”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琪在班里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正當我暗暗著急時,偶然間,我看到了我們班的美術作業本,發現小琪的畫畫得很好。我立刻想到課間小琪安靜坐在座位上畫畫的模樣,看來她很有畫畫的天分。我找到美術老師,詢問小琪在美術課上的表現。美術老師告訴我,小琪在課上一直很安靜,也不怎么抬頭,但是每次畫的畫、做的手工品都是班里數一數二的。我很高興,因為發現了小琪感興趣又擅長的東西,事情就有了轉機。
瓦拉赫效應強調每個人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優勢與短板。個體一旦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充分挖掘潛能,往往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我決定從小琪的繪畫興趣入手,教她學會肯定自己,從而增強自信心。
恰逢班級要布置文化墻,我把剪紙任務交給幾個細心的女生,讓她們來辦公室幫我剪花樣,小琪也在其中。能幫老師做事,孩子們都很興奮,這個說這樣剪好看,那個說那樣剪更有創意,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小琪沒有出聲,但從她亮晶晶的眼睛,我能感受到她也很高興。我分配好任務、詳細說明要求后,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圈后開始剪起來。我佯裝去忙別的事,余光卻始終留意著小琪。
一開始,小琪只是拿出鉛筆,一個人默默地畫著,再用剪刀仔細地剪出花樣,沒有和其他孩子交流。不過,當旁邊的女生向她請教剪紙技巧時,小琪也會告訴她。慢慢地,其他幾名女生發現小琪剪得又快又好,都來向她請教。“小琪,這個怎么剪呀,你教教我唄。”“小琪,這么復雜的圖案你都會剪,太厲害了!” 面對越來越多的夸贊,小琪的臉上泛起紅暈,露出了羞澀的笑容。看到這一幕,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很快,她們幾個完成了剪紙任務。“太棒了,你們都剪得很漂亮!”我笑著夸她們。“老師,小琪最厲害了!都是她教我們的。”“是啊,要不是小琪,我都想不到還能這么剪。”其他幾名女生爭先恐后地說小琪的好。小琪的臉再次紅了,不過這次,她沒有像以往那樣低著頭,而是和其他女生一樣抬頭看著我。我輕輕摸了摸她的頭,笑著說:“看來,小琪很會剪紙呢,這么多小朋友都在夸你,你太棒啦!”聽到我的夸獎,小琪又害羞地低下頭,那微微上揚的嘴角透露出她內心的喜悅。
羅森塔爾效應,擴大“交友面”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它指出,當教師對學生寄予較高期望時,學生感受到這份期待,會提升自我認同感,進而在行為表現和學習成績上有所進步 。目睹小琪身上令人欣喜的改變,我打算趁熱打鐵,提升對小琪的期望,通過心理暗示影響她的行為和心態,幫她變得更自信。
“要不這樣吧,”我對幾名女生說,“老師想在班里成立文藝小組,你們幾個都是組員。除了剪紙外,老師還想請你們幫我布置教室,可以嗎?”幾名女生都高興地點頭,小琪也是。
文藝小組的成立,給了小琪很大幫助。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討如何剪紙、畫畫,互相幫助,很快成了好朋友。之后,我發現小琪總算不是一個人了。下課了,她會和組員一起剪紙、去茶水間打水、跳繩。不過,除了文藝小組的成員,小琪和其他同學的交流依舊很少。
為了讓小琪更加開朗自信,在尊重她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我向學校剪紙社團推薦了小琪。進入校剪紙社團后,小琪結識了來自不同年級的剪紙愛好者。因為她年紀最小,哥哥姐姐們都格外照顧她,教了她很多剪紙紋樣。小琪也毫不吝嗇,把在社團學到的技巧分享給班里的同學。越來越多同學向她請教,她也變得越來越自信。我還鼓勵她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如繪畫比賽、戲劇表演、運動會等,想借此鍛煉她的能力與膽量,讓她清晰地感知自己的進步。在一次次活動中,小琪與同學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慢慢地,小琪成了一個愛笑的女孩。課間,她的身邊經常會圍一些同學,大家不只是請教剪紙技巧,還會一起玩游戲。課堂上,她不再低頭沉默,而是專注地看著老師,認真聽講,有時還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小琪漸漸融入班級大家庭,還被選為了語文小組長。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不僅準時收發作業,還主動幫老師檢查作業完成情況、監督背誦,耐心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補課,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看著小琪的蛻變,我由衷地為她驕傲。
第二年的教師節,小琪送給我一張粉色賀卡,上面寫著:“老師,謝謝您!祝您教師節快樂!”賀卡的背面畫著一個大大的笑臉,和小琪笑起來的時候很像。
如今,小琪已經上八年級了。她不僅是班里的文藝委員,還在學校文藝匯演上表演武術。生活中,她自信、開朗,臉上經常掛著笑容,交了不少朋友,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低頭不敢看別人、膽小內向的女孩了。(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織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魏" 萌